黃明發(fā)
粘連性腸梗阻是普外科的常見疾病,發(fā)病率占所有腸梗阻的20%~40%[1]。我院1995年1月~2010年4月共收治32例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現將手術治療及其體會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收治的32例粘連性腸梗阻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齡20~71歲,平均年齡45歲。發(fā)病至入院的時間為1~45h,平均時間17h。臨床癥狀包括腹膜刺激征、體溫脈搏增加、白細胞升高、腹痛不對稱包塊、嘔吐等,2例患者發(fā)生感染性中毒休克。發(fā)病原因為膽道手術術后粘連10例,闌尾手術術后粘連9例,婦科宮外孕術后粘連5例,腸道手術術后粘連4例,胃部手術術后粘連3例,脾破裂術后1例。術中探及發(fā)生梗阻的部位均為小腸。
1.2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行血常規(guī)、血生化、腹部平片、腹部B超檢查。行單純性腸粘連松解術17例,開放性腸粘連松解術2例,粘連松解及腸減壓12例,小腸側吻合術1例。手術完畢關腹前采用溫生理鹽水沖洗腹腔,并用大網膜覆蓋手術區(qū)域,避免腹膜粘連,對化膿性感染者放置腹腔引流管引流。術后隨訪,觀察腸梗阻復發(fā)情況。
手術患者術后6~10h下床,10~18h肛門排氣,1周內康復出院。術后感染1例,無死亡病例。術后隨訪1年,4例患者發(fā)生再粘連2次,8例患者發(fā)生再粘連1次,經灌腸和腸外營養(yǎng)治療及對癥治療后好轉。
粘連性腸梗阻是外科的常見病之一,常因為腹部外科手術后炎癥、創(chuàng)傷、出血、異物滯留、腹腔化療等所引起,不僅可以引起腸管解剖結構和功能的改變,還可以造成全身性生理紊亂,出現一系列復雜多變的臨床癥狀[2]。粘連性腸梗阻的發(fā)病機制為手術創(chuàng)傷后機體發(fā)生炎癥反應,腹膜間皮瘤細胞的纖維蛋白釋放量增加,交織成網絡狀,從而在腹膜表面形成粘連。臨床癥狀包括持續(xù)性腹痛、腹部不對稱包塊、腹膜刺激征等,癥狀嚴重者可發(fā)生感染性中毒休克。粘連性腸梗阻的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有的患者在保守治療時癥狀不易緩解,持續(xù)性的腹痛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因此對于腹部絞痛的患者,應首選手術治療,以解除梗阻、減少癥狀復發(fā)。另外對于非手術治療無效或者病情加重,或窄性腸梗阻,應及早進行手術治療,具體方法的選擇應根據病變程度來確定[3]。
本組患者17例采用單純性粘連松解術,12例患者在術前先予以胃腸減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予以抗生素保守治療無效,再行腸粘連松解術治療。手術時應首先分離腹壁與大網膜的粘連部分,開闊手術視野,其次分離腹膜與內臟的粘連部分,可采用超聲刀切斷粘連,分離時應尤其注意不要傷及腸管。在吸凈滲出液體后,給予低分子右旋糖酐以防止粘連,手術患者術后6~10h下床,10~18h肛門排氣,1周內康復出院,身體功能恢復較快。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如出現腹部持續(xù)性疼痛伴陣發(fā)性加劇,次數頻繁,發(fā)病時間間隔較短,持續(xù)時間延長,腹部壓痛加重者,或保守治療12~24h無明顯好轉,或嘔吐排泄物為血性,應懷疑為絞窄性腸梗阻,應及早手術探查。2例患者因腹脹嚴重,腹腔空間較小,懷疑有絞窄性腸梗阻,并且患者全身狀況較差,采用開放性手術后恢復較好。2例患者因有明顯腹膜炎癥狀,懷疑發(fā)生化膿性感染,因此放置腹腔引流管引流,于術后2d內無液體流出,予以拔管。
本組患者術后隨訪1年,4例患者發(fā)生再粘連2次,8例患者發(fā)生再粘連1次,術后再粘連的發(fā)病率為6.25%。因此,如何防止再發(fā)生粘連性腸梗阻是手術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的關鍵。粘連性腸梗阻的主要發(fā)病原因即為手術后腸粘連,有的患者粘連范圍較廣,不易分離粘連,分離時稍不小心就會引起腸壁漿膜損傷,引起出血或腸瘺,發(fā)生再次粘連。因此我們在分離開粘連以后,采用Noble法,行小腸折疊排列術,按順序折疊排列小腸,縫合固定,以避免再次發(fā)生梗阻。對于僅有小范圍粘連的患者,我們將粘連分離開后,將粗糙面內翻縫合。32例患者再粘連的發(fā)病人數為12例,復發(fā)率為37.5%。對于腸道粘連聚集、無法識別但累計范圍不廣的患者,可將腸的粘連聚集處先行切除后行腸吻合。我們在手術中采用生理鹽水沖洗腹腔,既降低了術后感染的發(fā)病率,又減少了腹腔中的毒素濃度。另外,在手術操作時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動作宜細柔細致,避免滑石粉、血凝塊等異物殘留在腹腔中引起再粘連。總之,應掌握粘連性腸梗阻手術治療的適應證,選擇恰當的手術時機和方法,注意術中無菌操作,分離操作應輕柔,防止術后再粘連,從而降低術后感染率和再粘連發(fā)生率。
[1]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56-457.
[2]劉保連.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預防及護理[J].中外醫(yī)療,2010,29(8):155.
[3]王彥業(yè).16例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療前沿,2009,4(1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