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熟村
(中國社會科學院 近代史研究所,北京 100006)
梁啟超與袁世凱的恩怨
賈熟村
(中國社會科學院 近代史研究所,北京 100006)
梁啟超為維新派,袁世凱為洋務派,他們一致反對革命派,組成強學會,互相欣賞。戊戌變法,梁等請袁圍園劫后,實行新政,袁權衡利弊,向朝廷告密,雙方成仇。民國以后,又合作對抗國民黨。袁帝制自為,雙方再決裂。恩恩怨怨,與近代大變革息息相關,很值得認真加以研究。
梁啟超;袁世凱;維新派;洋務派;戊戌變法;洪憲帝制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號滄江,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比袁世凱小14年。梁11歲中秀才,16歲成舉人。拜康有為為師,1895年,他25歲,隨康有為入京會試,發(fā)動“公車上書”。8月,參加強學會,任書記員[1]P659。袁世凱、徐世昌、康有為等20多人為會員[2]P50。袁世凱愛梁啟超“少年英俊,嘆為奇才,頗思設法提倡”[3]V2,P16。強學會議設圖書館、報館,袁世凱率先捐銀五百兩,還到處募捐,直隸總督王文韶、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每人答應捐五千兩,李鴻章也愿捐兩千兩[4]P67。1897年7月,浙江溫處道袁世凱升直隸按察使,仍辦練兵事宜。11月,湖南時務學堂開課,梁啟超為總教習[5]。1898年6月11月,清廷詔更新國是,開始戊戌變法。16日,光緒帝召見工部主事康有為,任以總理衙門章京。7月3日,又召見梁啟超,賞給六品銜。9月16日,又召見袁世凱,任以候補侍郎。18日,譚嗣同夜訪袁世凱,說以先誅直隸總督榮祿,再以兵圍頤和園,劫持慈禧太后。袁世凱在帝后之間,告密與不告密都是“欺君”之罪,都將招來殺身大禍。告密雖不光彩,也殊難不做。權衡利弊,在回到天津之后,還是決定向榮祿告密,同時也強調圍園劫后是康梁等人之謀,并非光緒帝之本意,求榮祿調合帝后,設法保全光緒帝[6]P126。當天,康有為離京出走。21日,慈禧臨朝訓政,變法失敗。23日,幽禁光緒帝。25日,梁啟超離京出走。28日,清政府殺楊深秀、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康廣仁。29日,命將已革戶部左侍郎張蔭恒發(fā)往新疆,嚴加管束,已革侍讀學士徐致永遠監(jiān)禁,湖南學政徐仁鑄革職,永不敘用。上諭稱康有為謀圍頤和園劫持皇太后,命各省嚴拿。梁啟超與其同黨,一并拿辦。11月,康有為、梁啟超都逃到了日本。
1900年3月,袁世凱升任山東巡撫。1901年11月,署理直隸總督。1902年6月,實授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1906年8月,袁世凱到北京參加預備立憲,改定官制。與醇親王載灃意見不同,發(fā)生爭論,載灃拔出手槍向袁射擊,被其隨行長史奪去。袁即匆匆返津[7]P48。向清廷奏請開去各項兼差,11月,得到了清廷的準許。12月20日,梁啟超致函康有為,報告組織新政黨之計劃,新黨黨綱為:“一、尊崇皇室,擴張民權;二、鞏固國防,獎勵民業(yè)(此條未定);三、要求善良之憲法,建設有責任之政府。”“袁、端、趙為暗中贊助人,此則秉三已與交涉,彼許諾者?!薄皵M戴醇王為總裁,澤公為副總裁。”其會費“秉三任集十五萬,以五萬辦《北京報》,以十萬為會中基本金。其款大抵袁、端、趙三人所出居半也”[8]。秉三,即熊希齡(1870-1937),湖南鳳凰人。光緒進士,任湖南時務學堂提調時,延請梁啟超為中文總教習。戊戌政變時被革職,禁錮于家。1905年得端方援引,充出洋考察憲政五大臣參贊。后袁世凱任民國總統(tǒng)時,曾任命他為國務總理[1]P744。袁,即袁世凱,時任直隸總督。端,即端方(1861-1911),字午橋,滿族。歷任陜西巡撫、湖北巡撫、江蘇巡撫、兩江總督[1]P735。是袁世凱的兒女親家[6]P288。趙,即趙秉鈞(1864-1914),字智庵。河南臨汝人,曾任民政部尚書。是袁世凱的心腹[1]P501。1907年9月,袁世凱升任外務部尚書、軍機大臣。清廷此舉,梁啟超等看得很清楚,認定其意在消弱袁世凱所擁有的實權。決計利用其“實在嫌疑之地”的處境,“從宗室、滿人下手攻之”[2]P293。策劃聯(lián)絡肅親王善耆,通過善耆串連載灃、載澤、世續(xù)、鐵良等王公親貴,聯(lián)合倒袁[2]P260。1908年3月,康有為致函梁啟超,認為可以“布謠于內監(jiān)”,加深慈禧對于袁世凱的疑忌。他還“私電某當?shù)溃堐擂葎林颤h攬權”[2]P260。某當?shù)缿獮楹卑床焓沽憾Ψ?,他曾參劾奕劻、袁世凱貪利誤國,徐世昌、楊士驤、陳夔龍等黃緣比附。8月,袁世凱面奏康有為、梁啟超等組織之政聞社陰圖煽亂,清廷頒詔予以查禁。11月,光緒帝、慈禧太后先后死亡。以載灃為攝政王,以其子溥儀為宣統(tǒng)帝。康有為、梁啟超通電,謂兩宮禍變,袁世凱為罪魁,乞誅賊臣,伸公憤。載灃欲置袁于死地,經軍機大臣張之洞力爭始已。1909年1月,命軍機大臣外務部尚書袁世凱開缺回籍。梁啟超致函康有為,謂“戊戌密謀”“圍園劫后”,“鄙意謂必當隱諱,蓋投鼠忌器”。應“力辯戊戌絕無陰謀,一切悉由老賊虛構”,“專歸罪于彼一人”,“而事易辦”,“師謂何如”?于是,師徒合謀,一改仇視慈禧太后的常態(tài),由康有為上書載灃,長達三千余言,備說維新派根本沒有“圍園劫后”的策劃,都是袁世凱無端蓄意制造的謠言。因袁屢被越級提拔,眾大臣反對維新,氣勢洶洶,袁“忽生自危之心”,才制造此謠,陷慈禧太后于不慈,光緒帝于不孝不明,以求自己解脫。康有為就是以當事人的身份,肩負披露歷史真相,揭穿袁世凱陰謀的歷史使命的[6]P128。
1911年10月,革命黨在武昌起義。清廷起用袁世凱為湖廣總督帶兵前往鎮(zhèn)壓。11月,又授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16日,袁世凱內閣成立,以梁啟超為法部副大臣。23日,羅自北京致函梁啟超,報告與袁世凱、梁士詒商談情形。梁士詒(1869-1933),是梁啟超在佛山書院的同學。字翼夫,號燕孫,廣東三水人,光緒進士,交通系領袖,是袁世凱的親信,時署理郵傳部大臣。袁世凱擔任臨時大總統(tǒng)后,梁任總統(tǒng)府秘書長,后曾任國務總理[2]P290。29日,梁啟超電袁世凱,勸立國會,定國體。12月2日,清廷促梁啟超迅即回國任事。袁世凱亦一再電促。27日,藍公武自北京致書康有為、梁啟超,報告與李家駒商談袁世凱與康、梁合作事宜。李家駒(1870-1938),字昂若,號柳溪。廣東駐防漢軍正黃旗人,光緒進士,歷任翰林、湖北學政、出使日本大臣、學部右侍郎、資政院總裁[9]P515,頗受袁世凱信任。
1912年2月12日,清帝賻儀退位。17日,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tǒng)。袁世凱曾致函梁啟超:“執(zhí)事熱心匡時,萬流仰鏡?,F(xiàn)值國事羹沸之際,民生涂炭之秋,必不忍獨善其身,高蹈遠行,不思同盤冉之急難,坐視大廈之就傾?!脚务{臨,惓惓之抌,期于面罄?!绷簡⒊瑓s熱衷于虛軍共和,認為袁式=氏前途尚難預料,表示遲疑。清帝退位,已經無君可虛,袁任總統(tǒng),使梁認定當前只有聯(lián)袁以對付革命派了。于是于23日電賀袁任總統(tǒng),又發(fā)長信,出謀劃策,稱:“不動聲色而厝天下于泰山之安,公之謂矣……功在社稷,名在無壤?!瓎⒊藻驮接嗌?,感非常知遇,又安敢徒作臾訟之辭而不竭其髦髦以圖報稱者耶?……軍事上險難,殆無復可慮?!痹谪斦希瑧摯蠼柰鈧?,“合租稅政策、銀行政策、公債政策冶為一爐”,“必暗中為輿論之主二表面自居輿論之仆”,“政黨有三派:一為官僚派;二為立憲派;三為革命派。應以立憲派及革命派右翼結為大黨以抑制革命派,使之不足為梗?!庇址Q:“數(shù)月以來,承我公不以常人相待,國士之報,未嘗或忘?!槐痉菧\,自不覺言之深也。猶憾所懷萬千,非楮墨能磬其一二耳??投伦冎揭?,無日不欲奮飛內渡,以宣力于左右。徒以方處嫌疑之地,為眾矢之的,恐進不以時為知己累。……擬俟冰冸前后,一整歸鞭,盡效綿薄以贊高深,想亦為大君子所不棄也”[2]P295。袁世凱當即復電:“漾電悉,力小任重,承賀慚謝,迭奉函示,受益良多,感佩無極,尤盼碶教。”[8]
1912年11月,梁啟超終于回到了闊別14年的祖國。梁稱:“此次項城致敬盡禮,各界歡騰,萬流輳集前途氣象至佳也?!盵2]P299
1913年2月,袁世凱設財政委員會,籌劃全國財政,派梁士詒、周學熙、梁啟超等為委員。梁啟超正式加入共和黨[10]。袁世凱積極協(xié)助梁等組大黨,與國民黨抗爭。派親信與梁多次接觸,并許助20萬元。至5月,共和、統(tǒng)一、民主三黨終于合并為進步黨。舉黎元洪為理事長,梁啟超、張騫、伍廷芳、湯化龍為理事。以梁為實際領袖,奉行其國權主義。認為民權必須服從國權,民權只是一種空想。反對國民黨,贊助袁世凱的專制主義[2]P304。熊希齡、蔡鍔為名譽理事。蔡鍔(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陽人。曾入長沙時務學堂,誓師梁啟超、譚嗣同。留學日本,曾任云南都督[1]P731。本來,梁啟超視宋教仁為中國現(xiàn)代第一流的政治家,宋被刺后,認為“殲此良人,實貽國家以不可規(guī)復之損失”,“斥責”暗殺者如馴狐如鬼蜮,乘人之不備而逞其兇,壯夫恥之”。同時也認為善后大借款喪失主權,為有史以來聞所未聞的奇恥大辱。但是,為了聯(lián)袁,就不能不偏袒袁氏。于是,在進步黨的討論會上,又拋出三點主張:一、擁袁為正式大總統(tǒng);二、大借款不能反對,只可監(jiān)督用途;三、宋案純?yōu)榉蓡栴},要靠法律解決。被表決通過,成為進步黨的主張。對于國民黨的二次革命,梁啟超也同樣偏袒袁世凱,認為“釁實南成”。認為是破壞行為。是“頭腦簡單,辦事盲動”。不斷革命,必然“生靈涂炭”、“國事日非”,唯一的良方就是開明專制[2]P314。
6月,國務總理趙秉均因牽涉宋案,呈請免職。梁啟超認為這是進步黨出面組閣的絕好機會。致電云南都督蔡鍔,謂“總理一席,人望在君,時事艱難,何不來京一行,共商大政”。7月,袁世凱請熱河都統(tǒng)熊希齡組閣,熊說他與暴烈分子、腐敗官僚不相容,難以從命。梁啟超卻極力慫恿就任,并表示愿任財政總長。熊與袁商內閣名單,袁要孫寶琦長外交,周自齊長財政,楊士琦長交通,朱啟鈴長內務,段祺瑞長陸軍,劉冠雄長海軍。僅以農商、司法、教育汪大燮,農商張騫,被稱為“第一流人才內閣”。梁實為其靈魂,他起草了《政府大政方針宣言書》,洋洋萬言,要把國家引向建設。袁世凱甚為嘉許,表示絕不掣肘[2]P319。11月,袁世凱組織政治會議,特派蔡鍔、楊度凱據梁啟超條陳,下令整頓司法,稱司法獨立之大義始終必當堅持,法曹現(xiàn)在之弊端尤頃刻不容坐視。該總長所定計劃具見周詳,宜即實行以觀后效。
1914年1月,袁世凱在解散國民黨之后又將國會解散。這些措施都得到了梁啟超等的默認和順從。各部要求熊希齡發(fā)餉,熊束手無策。袁世凱從梁士詒處拿來300萬元交熊,使熊不勝難堪,感到事不可為,乃于2月辭職。第一流內閣僅存在 5個月即被迫下臺[2]P324。袁世凱特任孫寶琦代國務總理,章宗祥為司法總長。梁啟超為幣制局總裁。梁在幣制局任上,也頗想有所作為,但有計劃而無展布。5月,袁世凱廢止國務院官制,設政事堂于總統(tǒng)府,特任徐世昌為國務卿。林長民等為政事堂參議。又設陸海軍大元帥統(tǒng)率辦事處,特派蔡鍔等為辦事員。梁啟超、蔡鍔等為參政院參政。林長民代理秘書長。6月,以楊度為參政。陸軍中將蔡鍔為昭威將軍。11月,古德諾發(fā)表演說,稱臨時約法不合中國國情。農商總長張騫辭職,未準。12月,梁啟超辭去幣制局總裁。其他進步黨要人,也紛紛掛冠而去。只有林長民仍堅守崗位。因為此前,林父在上?;疾?,林向袁世凱請假探視,袁送人參、鹿茸、皮貨諸珍,約值二三千金,為老人頤養(yǎng)。林至滬乃翁病疫,循例發(fā)訃,并撰哀啟以告于袁。袁至賻贈銀三千元。林治喪畢,回京銷假,至新華宮稽顙致謝。袁扶起慰藉,背誦林氏哀啟,自始至末,隨誦隨流涕,一語不遺。林氏惶悚,伏地叩顙不已。袁復拭淚扶而送之。林密語人曰:“以日理萬機者而于極不相涉之哀啟,強記而面誦之,其責望于我已達嚴重之極點。”林氏自此于參政院惟袁氏之頤指是使[4]P350。
1915年1月,日本向袁世凱提出了“二十一條”要求。袁世凱特任蔡鍔督辦經界局事務。授熊希齡等為中卿,梁啟超等為少卿。緊鑼密鼓,推進帝制。袁克定邀請梁啟超至湯山宴會,陪客只有帝制激進派楊度一個人。袁克定向:近來輿論都說共和制度不合國情,卓如先生不知有何高見?梁答:生平只研究政體,很少研究國體。宴后,袁克定未得到梁的支持,感到失望,楊度說這個書呆子是不會反對帝制的,今天不過是自高其身價而已[1]P87。2月,袁世凱聘梁啟超為政治顧問,梁未受命。卻致函梁士詒,擺脫梁士詒為梁啟超之父壽日要求袁世凱予以封賜[2]P347。梁啟超發(fā)表多篇文章,駁斥“二十一條”的侵華罪行,對袁世凱提出嚴厲警告。日本收買梁啟超無效,就轉而指責他忘恩負義。張一向梁啟超通報袁世凱對“二十一條”的應對措施,梁在復張的信中寫道:“主座批陸使電呈語誦悉,愛護之深,感激豈可言磬。當遵慈諭,益自矜慎。為義憤所迫,遂不能多所瞻頤?!」砗持?,吾固不能禁其不射,彼亦終不能禁吾不言也。[8]P7103月,袁世凱派梁啟超考察沿江各省司法教育事宜。梁未受命。6月,梁啟超月江蘇將軍馮國璋抵京,馮向袁世凱探詢帝制虛實,袁斥為謠言,說有人再逼我,我就到英國去,不再問國事。8月3日,古德諾發(fā)表《共和與君主論》,鼓吹帝制。15日,蔡鍔赴天津與梁啟超密謀反袁。20日,梁啟超發(fā)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反對變更國體。認為帝政出現(xiàn),“則今大總統(tǒng)內治修明之后,百廢俱興,家給人足,整軍經武,嘗膽臥薪,遇有機緣,對外一戰(zhàn)而霸,功德巍巍,億兆敦迫,受茲大寶,傳諸無窮”?!敖裾源笥袨橹耍涌捎袨橹畡?,稍假歲月,可冀旋至而立有效,中國前途一線之希望,豈不在是耶?故以為吾國民之在今日,最宜勿生事以勞總統(tǒng)之廣慮,俾得專精一慮,為國家謀大興革,則吾最后最大之目的,庶幾有實現(xiàn)之一日。今年何年耶?今日何日耶?大難甫平,喘息未定,強鄰脅迫,吞聲定盟,水旱疬蝗,災區(qū)遍國,嗷鳴在澤,伏莽在林,在昔哲后,正宜撤懸避殿之時,今獨何心,乃有上號勸進之舉?夫果未熟而摘之,實傷其根,孕未滿而催之,實伐其母。吾疇昔所言中國前途一線之希望,萬一非時之故,而從茲一蹶,則倡論之人,雖九死何以謝天下?愿公等慎思之!”[12]V3,P170袁克定為使此文不發(fā)表,特以袁世凱的名義送給梁啟超二十萬元,以十萬元補祝梁父七十壽辰,以十萬元作為給梁的休養(yǎng)費用,梁還是毅然發(fā)表了此文[15]P88。11月,蔡鍔化裝離京前往云南反袁。梁啟超辭參政職。12月,袁世凱成立大典籌備處,接受帝位。梁啟超致函袁世凱:“誠愿我大總統(tǒng)以一身開中國將來新英雄之紀元,不愿我大總統(tǒng)以一身作中國國情舊奸雄之結局”,警告他不要逆潮流而動。對袁仁至義盡[2]P362。同時,梁啟超等進步黨人,為了“自存”,為了“不落牛后”,也決定武裝反袁。梁自己也秘密離開天津到了上海。蔡鍔、唐繼堯等宣告云南獨立,護國戰(zhàn)爭爆發(fā)。1916年1月,唐繼堯等函梁啟超,請策劃外交及建國問題。日本中將青木宣純奉命至上海,支持梁啟超等倒袁。梁啟超致書廣西將軍陸榮廷,促早日起義。又致書犬養(yǎng)毅,請患難相助。3月,梁啟超應陸榮廷之邀約,在青木宣純協(xié)助下離開上海前往廣西。廣西宣布獨立,以梁啟超電復陸榮廷:“除袁退位外,更無調停之余地?!?月,梁啟超發(fā)表《袁世凱之解剖》,稱素來與袁“私交尚稱親善,袁氏至今猶費苦心欲引我與彼共事,吾與袁氏歷年常盡友誼以相扶助,相匡救,直至一月以前猶未改此度”。政治立場實可稱為“袁氏之友黨”。袁之大缺點為:一、“其頭腦與今世之國家觀念絕對不能相容”,缺乏向歐美學習的時代精神;二、驕傲自大,不能容人之言;三、主觀武斷,沒有長遠規(guī)劃;四、將法律玩弄于股掌之上;五、事必躬親,不能放手讓各級官吏辦事;六、專任私黨,不能任用正人君子;七、萬事不負責任[2]P388。肇慶成立護國軍軍政府軍務院,以梁啟超為政務委員長。梁離肇慶抵上海。6月6日,袁世凱在北京病逝。7日,梁啟超致電獨立各省,對袁亦“不妨表相當之哀悼”。
綜上所述,可見梁啟超等為維新派,袁世凱為洋務派,雙方都主張變法圖強,反對革命派,認為革命就是暴亂,就是破壞,他們是要和平,要建設的。他們有共同點,可以合作。于是,他們共同組成強學會,互相欣賞。戊戌變法期間,光緒帝接受維新派的建議,將僅為直隸按察使的袁世凱超升為侍郎,使袁誠惶誠恐,汗流浹背!接著,由譚嗣同夜訪袁世凱,稱奉有密詔,命袁率兵圍頤和園,劫慈禧太后,實行新政。當時,袁如不圍頤和園,對光緒帝即有不奉詔之罪,對慈禧則有不告密之罪。若圍頤和園,在當時京師即駐有聶士成之軍、宋慶之軍、北京旗營,眾寡懸殊,袁部必敗,光緒帝可能當時即被殺害。于是,袁與所部將領密商的結果,終出告密一途[13]P293。于是,光緒帝被囚禁,六君子被處死,梁啟超、康有為等逃亡海外。梁對袁自然切齒痛恨!后來,袁世凱在直隸總督任上,又通過熊希齡對梁啟超等暗中資助,請他們組織新黨,繼續(xù)推行君主立憲事業(yè)。梁啟超等則繼續(xù)聯(lián)絡宗室,挑撥慈禧太后與袁世凱的關系,極力要打倒袁世凱。袁世凱也面劾梁啟超等組織之政聞社,政聞社即被查禁。光緒帝、慈禧太后死后,梁啟超等更聲稱圍園劫后純系袁氏造謠,使帝后之間不免介介,請誅賊臣以謝天下!清廷即命袁世凱開缺回籍養(yǎng)疴。袁世凱出任臨時大總統(tǒng)后,又致函梁啟超,請他回國從政。袁任總統(tǒng)后,梁即發(fā)電致賀。認為當前只有聯(lián)袁才可以對付革命派了。袁即復電,歡迎他回國。梁回國后,袁積極扶持梁等籌組大黨,與國民黨對抗。梁等組成了進步黨,提出了國權主義,反對國民黨的民權主義,認為民智未開,民權只是空想,應該犧牲民權,服從國權,贊助袁的專制主義。反對國民黨的二次革命,認為二次革命只是導致導致生靈涂炭而已。應該實行開明專制。接著,就正式進入了熊希齡內閣,充當了內閣的靈魂。又支持袁解散了國民黨,解散了國會。袁世凱連開明專制也不要了,組織參政院,參政均由袁任命,要實行獨裁。然后,又帝制自為,日本朝野舉國一致倒袁,煽動中國革命黨、進步黨、宗社黨群起而攻之。梁啟超看清了袁行將失敗,唯恐落在人后,于是舉起反袁大旗,直至袁逝世。梁啟超與袁世凱幾十年的恩恩怨怨,無不與近代政治史的大變革息息相關,很值得認真加以研究。
[1]陳旭麓.中國近代史詞典[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2.
[2]李喜所,元青.梁啟超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沈祖憲.容庵弟子記[M].北京:1912.(鉛印本,出版地不詳)
[4]李宗一.袁世凱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0.
[5]郭廷以.近代中國史事日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7.
[6]駱寶善.評點袁世凱函牘[M].長沙:岳麓書社,2005.
[7]襟霞閣主.袁世凱家書[M].上海:中央書店,1935.
[8]丁文江,趙豐田.梁啟超年譜長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9]徐友春.民國人物大辭典[Z].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10]韓信夫.中華民國大事記[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
[11]何漢文.楊度傳[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
[12]章伯鋒.近代稗海[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3]劉成禺,張伯駒.洪憲紀事詩三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K251
A
1673-2219(2011)05-0001-04
2010-11-01
賈熟村(1930-),男,河南偃師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
(責任編校: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