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賢進 王家忠
高校開展野外生存訓練課程探索
樊賢進 王家忠
野外生存生活訓練集健身性、探索性、冒險性、趣味性、實踐性于一身,具有豐富的教學內容、獨特的教學形式、多樣的組織方法等特點,能夠提高學生在旅游及突發(fā)性災害時的自救能力。把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納入體育教學將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意志品質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并使學生在野外生存課程中增強團體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因此,主要采用文獻資料、理論分析等研究方法,重點探討了學校開設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的重要意義及其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高校;野外生存;訓練課程;可行性;意義
2002年7月,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國家級課題《拓展高校體育課程、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課題組,組織了7所大學的學生進行實驗,并建立了黑龍江冒兒山、湖北神農(nóng)架、浙江大明山三個實驗基地。2004年,南京大學、廈門大學、杭州商學院、北京工業(yè)大學、深圳大學、華僑大學作為第二批實驗學校,擴大了研究的范圍,為進一步開發(fā)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提供了實踐依據(jù)。從2002年到2005年全國有20多所高校將野外生存生活訓練作為高校體育課程內容的實驗研究。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符合現(xiàn)代教育理念,作為一種全新的體育課程內容,已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人們的濃厚興趣。
目前,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從2005年開始已在全國高等學校正式得以推廣普及,但是在高校中的普遍開展尚處于探索階段。現(xiàn)今,大多數(shù)高校未開設野外生存課程,不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在突發(fā)性災難時的自救能力。高校教學研究表明,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完全可以納入高校體育教學之中,可以拓展高校體育課程內容,促進學生的野外生存和應付突發(fā)性事件的能力。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要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在課程內容方面,要求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和經(jīng)驗以及社會現(xiàn)象,實現(xiàn)學生經(jīng)驗、學科知識和社會發(fā)展三方面內容的整合,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符合現(xiàn)代教育理念,作為一種全新的體育課程內容,已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首先,學生通過親自參加活動、體驗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利用人自身的感知覺,獲得直接真實的感受和經(jīng)驗,增強實踐能力。其次,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安排組織教法,培養(yǎng)學生在野外的能力,通過模擬或實踐在實際野外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從而掌握野外生存技能。
1.“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具有明確的培養(yǎng)目標。
野外生存生活訓練是指在遠離居民點的山區(qū)、從林、荒漠 、高原、孤島等野外環(huán)境中,在不完全依靠外部提供生存、生活的物質條件下,依靠個人、集體的努力保存生命、維持健康生活能力的訓練。[1]野外生存生活訓練提倡通過“體驗式”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發(fā)展鍛煉能力,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因此,根據(jù)《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要求,建立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的具體目標體系。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改變對體育運動的態(tài)度,體驗在自然中活動的樂趣,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愛好。在活動中掌握相應的野外生存生活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提高社會適應能力,運動技能。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及臨危不懼、沉著冷靜的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2.不斷出現(xiàn)的惡劣天氣和地質災害需要高校開設野外生存課程。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的逐年惡化,汶川、玉樹地震以及部分地區(qū)的大雪、暴雨等惡劣天氣的出現(xiàn),需要人們掌握一定的野外生存技能和自救知識。高校開設“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內容包括:野外基本生活條件的獲取、野外基本技能學習、簡單生活用具的制作、野外基本設備的使用、基本體能訓練、特殊技能訓練、心理訓練、野外綜合訓練、野外險情的處置、野外傷病的自救與互救、野外應急措施、野外求救信號的發(fā)放與接收。
實驗表明,通過野外生存課程訓練后,絕大多數(shù)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野外生存技能,提高了對惡劣天氣情況下的自我保護能力,在遇到突發(fā)性的地質災害時能夠冷靜處理,采用正確合理的解救方法,避免傷害或降低傷害程度。
3.教育部門的大力提倡和指導是開設野外生存課程的保證。
我國教育部門關注這門課程較晚,無論是課程設置方面還是實踐操作方面都起步較晚。高等教育主管部門已經(jīng)認識到此項工作的重要意義,并在2005年開始在全國高等學校正式推廣和普及。教育主管部門應積極組織專家合作,加強對本課程及相關課程的教材的建設與開發(fā)。教材在內容的選擇上盡量貼近實際生活,突出重點知識和技能,實踐性、實用性強。
實際調研中發(fā)現(xiàn)一般高校缺乏相應的師資力量及領導干部的不支持。因此,高校主管部門和學校應加強師資力量的培養(yǎng),有計劃地培養(yǎng)滿足本校野外生存課程的師資數(shù)量。改變領導對野外生存課程的認識,了解開設野外生存課程的重要意義。
1.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
“體育環(huán)境是指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人們參與體育活動能的一切物質,能量、自然現(xiàn)象的總和”。[2]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給人們提供的是純自然的環(huán)境,山、河、湖、海、森林、陽光、空氣等自然條件單一或組合形成的綠色健身場所,在訓練過程中鍛煉身體。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體育運動興趣是人們要求認識和優(yōu)先從事體育運動的心理傾向。它是與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相聯(lián)系的意向活動。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將體育課程由校內拓展到校外,從學校拓展到社會,最大限度地挑戰(zhàn)自然、挑戰(zhàn)自我的機會,使人們在戰(zhàn)勝自然,超越自我,超越極限的過程中,體會獲得知識的滿足感。從而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
2.提高學生的基本運動能力,全面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生存能力。
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作為學校體育課程的拓展,把原有的體育課堂上的傳統(tǒng)的單一的走、跑、跳、投、跨越等基本內容,拓展到社會和大自然中,它包括登山、野營、野炊、攀巖、漂流、涉水、穿越叢林、野外自救、搭繩過澗等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與自然界親密接觸的活動中掌握野外生存生活的基本知識和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學會安營扎寨、搭灶燒飯、下河捕魚、分辨可食植物、獲取食物和水,學會看地圖,學會使用GPS和羅盤,學會處理叮咬、外傷、自救、互救、迷路等緊急情況,掌握攀爬、速降與保護、漂流溯溪、搭繩過澗等具有挑戰(zhàn)性和危險性的活動技能。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能夠鍛煉學生的柔韌性、耐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基本素質。
3.發(fā)展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心理健康。
逆境求生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只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遇到困難時,臨危不懼,才能戰(zhàn)勝困難、化險為夷。野外生存生活訓練主要依托空氣、陽光、江河、湖海、沙灘、田野 草原、森林等自然環(huán)境條件,使學生在體育運動的同時可以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心曠神怡,排解心里的壓力,放松身心。而且,野外生存生活訓練使學生親近大自然,走向野外挑戰(zhàn)自我、挑戰(zhàn)極限時的那種刺激與快樂,實現(xiàn)超越夢想,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我身心潛能,促使學生在戰(zhàn)勝困難、超越極限的過程中,發(fā)展心理素質,促進心理健康。
4.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野外生存生活訓練依托自然環(huán)境,而且是遠離居民居住的地點,并且沒有足夠的物質條件作保障。在這種條件下,有些情況依靠個人的力量很難維持生命。因此就必須組建一個團隊,每一個人都要服從團隊的安排,并接受團隊的保護與建議,這樣人對環(huán)境和社會的適應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社會是一個大集體,人是社會的主要活動群體。野外生存生活訓練將不同地方、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習慣的中學生組成一個團體,通過集體活動了解異域風土人情、生活習慣等,使他們從最初的不認識到成為朋友、知己,從最初的相互配合不默契、相互不信任到和諧相處、相互幫助。在這個過程中團結協(xié)作精神和團體意識得到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高,進而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5.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和環(huán)保意識。
愛美是學生的共同特點,體育活動中蘊涵著豐富的美的因素。教師的語言美、動作美、姿態(tài)美、形體美等能使學生耳濡目染受到美的熏陶,優(yōu)美的教學環(huán)境也能使學生產(chǎn)生美的感受。野外生存生活訓練使大學生遠離都市的喧囂和嘈雜,面對美麗的大自然,自己的心靈有所感悟,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心靈。
1.結論。
(1)“野外生存訓練”課程的開設能提高大學生的野外生存能力,各高校應該盡快設置此項課程,降低人們在野外活動的風險。
(2)設置“野外生存訓練”課程,迫切需要解決教材和師資問題,增強領導干部的思想認識,只要這樣野外生存課程才能在高校中普遍開展。
(3)“野外生存訓練”課程具有豐富的地理人文資源,高校利用周邊的自然環(huán)境就可進行。真正實現(xiàn)生存理論和實踐的“知行合一”。
2.建議。
(1)拓展高校體育課程內容,盡快將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納入體育教學之中,充分利用自然環(huán)境資源和體育課程資源,使這一全新內容走進高校體育課堂。
(2)國家基礎教育部門和各學校行政部門的領導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開設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的重要性,增加經(jīng)費投入,充分利用身邊的自然環(huán)境資源開設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以促進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的開展。
(3)大學生對野外生存、生活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不多,在開展野外生存生活訓練時,要進行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習,保證訓練過程的安全,準備充足的應急措施。
[1] 張惠紅,等.高?!耙巴馍嫔钣柧殹闭n程的設計[J]. 中國學校體育,2003 (2):50-51.
[2] 劉勇,等.體育環(huán)境因素對大學生運動快樂感的影響研究[J]. 廣州體育學院,2005(4):43-46.
[3] 張惠紅,等.“野外生存生活訓練”作為高校體育課程內容的意義[J]. 體育學刊,2002(6):86.
[4] 姜麗,等.高校開展“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的意義[J]. 上海體育學院,2004(1):72-75.
[5] 姜麗.大學生“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的實踐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2):285-287.
[6] 張惠紅.大學生“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的教學實驗研究[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28(6):31.
[7] 王磊.淺談野外生存安全防范與急救[J]. 中國學校體育,2005(4):46-47.
ClassNo.:G807.01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鄭英玲)
OnTrainingCoursesofFieldSurvival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Fan Xianjin Wang Jiazhong
Field survival training courses is characterized by body-building, exploration, adventure and fun . With rich teaching content, unique teaching forms and a variety of organizational methods , the course help the students to survive from a sudden attack of disasters. Integrating the field survival training courses into the physical education facilitates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nterests, to improve their willpower and the spirit of unity and cooperation as well as their community awareness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With the literature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mainly the importance of setting up field survival training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carry out the progra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ield survival ; training course; feasibility; significance
樊賢進,碩士,副教授,安徽巢湖學院體育系,安徽·巢湖。研究方向:運動訓練。郵政編碼:238024
王家忠,博士,副教授,安徽巢湖學院體育系,安徽·巢湖。研究方向:民族傳統(tǒng)體育。郵政編碼:238024
1672-6758(2011)12-0144-2
G807.0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