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現(xiàn)代漢語偏正式復合詞羨余現(xiàn)象的認知解釋

2011-04-13 03:15
關鍵詞:復合詞音譯語素

羅 姝

(上海財經(jīng)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上海 200083)

【語言學】

現(xiàn)代漢語偏正式復合詞羨余現(xiàn)象的認知解釋

羅 姝

(上海財經(jīng)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上海 200083)

現(xiàn)代漢語偏正式復合詞羨余現(xiàn)象的語義結(jié)構(gòu)有五種類型,包括整體+部分、強特征+主體、種名+屬名、喻體+相似點和音譯+屬名/關涉對象+音譯。這一現(xiàn)象的形成有著深刻的認知基礎:人類認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偏正式復合詞羨余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基礎,認知上的“圖形——背景”模式是偏正式復合詞羨余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根本途徑。

羨余現(xiàn)象;偏正式復合詞;完形感知;“圖形——背景”模式

所謂羨余現(xiàn)象(Redundancy),是指在信息傳遞中一個語言結(jié)構(gòu)體存在不必出現(xiàn)的語義信息,是一種語言形式與語言意義不一致的語言現(xiàn)象。漢語由于音節(jié)結(jié)構(gòu)簡化,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轉(zhuǎn)變?yōu)橐噪p音節(jié)詞為主,韻律對漢語復合詞的構(gòu)成有限制作用,這是“咸鹽”、“水井”等偏正式復合詞羨余現(xiàn)象形成的語音系統(tǒng)方面的原因[1]。但是,如果僅僅是為了湊足音節(jié)、格律嚴整,那么為什么不湊成“白鹽”、“圓井”或者別的什么呢?顯然,“韻律構(gòu)詞”說不能對此作出全面的解釋。本文擬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對偏正式復合詞羨余現(xiàn)象作些探討,以期更好地解釋這一語言現(xiàn)象。

一、偏正式復合詞羨余現(xiàn)象的語義結(jié)構(gòu)

偏正式復合詞可以是前偏后正式,即前一個語素修飾、限制后一個語素,前一個語素是偏語素,后一個語素是中心語素,修飾語素是對中心語素典型特征的強化;也可以前正后偏式,即后一個語素對前一個語素進行補充說明,前一個語素是中心語素,后一個語素是偏語素,偏語素是對中心語素類別的分化。從信息傳遞的角度而言,當偏正式復合詞的詞義只是通過其中的一個語素傳遞時,另外一個語素的語義信息對于詞義而言就是羨余的。按照偏語素和中心語素的語義類型,偏正式復合詞羨余現(xiàn)象具體可分為以下五種組合方式。

(一)整體+部分。

山峰 刀刃 手掌 樹枝 山嶺 花蕾花瓣 手指

這一類偏正式復合詞的前一個語素修飾后一個語素,后一個語素是詞義的重心,它們之間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部分在整體的基礎上存在,后一個語素義包含前一個語素義,反映整體概念的前一個語素在整個詞義的理解中是不需要的,因而是羨余的。比如:“山峰”,《說文·山部》:“山,宣也……凡山之屬皆從山?!鄙綖榈孛嫔?由土、石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又,《說文·夂部》:“夆,啎也?!倍巫?“夆,古亦借為鏠、峯字?!彼涡煦C《說文解字·山部》:“峯,山耑也。”則“峯”是“峰”的異體字,“峰”為山頭,即山頂。故“峰”是“山”的一部分?!吧椒濉币辉~至晚在北朝時已出現(xiàn),如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巖上有宮殿故基者三,以次而上,最上者極于山峰,山下又有神廟,號曰宮亭廟,故彭湖亦有宮亭之稱焉?!薄暗度小?,《說文·刀部》:“刀,兵也?!倍巫?“刀者,兵之一也?!眲t刀,兵器名,也泛指斬切用的工具。又,《說文·刃部》:“刃,刀鋻也。”則刃為刀口、刀鋒??梢?,“刃”是“刀”的組成部分?!暗度小币辉~在先秦時已有用例,如《莊子·養(yǎng)生主》:“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睆纳衔牡姆治鲋形覀兛梢钥吹?,“山”、“刀”等語素傳遞的意義是整體,是修飾性語素,而“峰”、“刃”等語素反映的概念是部分,是詞義的重心,“峰”在“山”的基礎上存在,“刃”在“刀”的基礎上存在,從反映概念的角度而言,“峰”的語素義包含“山”的語素義,“刃”的語素義包含“刀”的語素義,“山”、“峰”,“刀”、“刃”組合成詞后,“山”、“刀”的語素義在整個詞義的傳遞中是不需要的,因而是羨余的。

(二)強特征+主體。

黃金 白銀 眼淚 咸鹽 死尸 圓圈白晝 凹陷 暗藏 下擺 邊陲 冰雹 平川遺跡 深淵 遠眺 石碾 羽扇 車轍

這一類復合詞中的前一個語素修飾后一個語素,后一個語素是詞義的核心,盡管前一個語素在語義角色上有的表示顏色,有的表示來源,有的表示特征,有的表示狀態(tài),有的表示形狀,有的表示方式,有的表示方向,有的表示位置,有的表示原料,有的表示異同,有的表示性質(zhì),但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它們都是所修飾限制主體的強特征,強特征最能體現(xiàn)主體,而主體本身包含強特征,強特征和主體共現(xiàn)時,表示強特征的語素對于詞義而言沒有增加新信息。所以這類復合詞的詞義只通過后一個表示主體的語素來傳遞,前一個表示主體強特征的語素是羨余成分。比如“咸鹽”,《說文·鹽部》:“鹽,鹵也。天生曰鹵,人生曰鹽?!倍巫?“鹽之味鹹?!眲t“咸”是鹽的味道,是鹽的強特征,包含在語素“鹽”的語義信息中,所以“咸”與“鹽”組合成詞后,語素“咸”是羨余成分?!鞍挡亍?,《說文·日部》:“暗,日無光也?!倍巫?“引申為凡深沈不明之稱?!眲t暗本為太陽沒有光,后引申為不明亮,再引申為隱藏不露,秘不公開。如《晉書·庚亮傳附庚彬》:“溫嶠嘗隱暗怛之,彬神色恬如也?!庇?,宋徐鉉《說文·艸部》:“藏,匿也?!毙煦C注:“漢書通用臧字,從艸后人所加也?!薄抖Y記·檀弓上》:“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見也。”則藏為隱藏義。如《論語·子罕(九)》:“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匱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由此可見,“暗”的引申義“隱藏不露,秘不公開”是“藏”方式上的強特征,語素“藏”的語義信息中包含“暗”的語義信息,“藏”和“暗”組合成詞后,語素“暗”就成為羨余成分?!败囖H”,《說文·車部》:“車,輿輪之總名也?!眲t車為陸地上用輪子轉(zhuǎn)動的交通運輸工具。如《詩·小雅·何草不黃》:“有棧之車,行彼周道。”又,宋徐鉉《說文·車部》:“轍,車跡也。”徐鉉注:“從車,徹省聲。本通用徹,后人所加?!眲t轍本作“徹”,后加“車”成為“轍”,指車輪輾過的痕跡。如《左傳·莊公十年》:“齊師敗績,公將馳之。(曹)劌曰:‘未可?!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庇纱丝梢?,“車”作為來源是“轍”的強特征,語素“轍”的語義信息中包含“車”,所以“車”與“轍”組合成詞后,“車”是羨余成分。

(三)種名+屬名。

淮河 淶水 柳樹 松樹 芹菜 茅草菊花 鴕鳥 犀牛 鯉魚 韁繩 眉毛 北方

這一類偏正式復合詞的前一個語素反映的是種概念,后一個語素反映的是類概念,后一個語素標明前一個語素的意義類屬、顯示前一個語素在類與類之間的差別,而從信息傳遞的角度而言,種概念已包含了類概念,后一個語素對于組合后的詞義不傳遞新信息,是羨余成分。例如“淮河”,《說文·水部》:“淮,淮水?!薄稜栄拧め屗?“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fā)源注海者也?!眲t淮即淮水,古四瀆之一,今稱淮河。又,《說文·水部》:“河,河水?!眲t河本為黃河的專稱,后引申為河流的通稱。如《三國志·吳書·吳主傳》:“信著金石,義蓋山河?!逼渲械摹昂印敝傅木褪且话愕暮恿鳌D敲?,“淮”與表示河流通稱的“河”組合后,語素“淮”的語義信息中含有“河”,語素“河”就成為羨余成分?!傲鴺洹?,《說文·木部》:“柳,少楊也?!倍巫?“古多以少為小,如少兒即小兒之類。楊之細莖小葉者曰柳?!眲t柳同楊一樣,都是木名。柳的枝條柔韌,葉狹長,常與楊合稱。如《詩經(jīng)·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又,《說文·木部》:“樹,木生植之總名也?!倍巫?“植,立也?!眲t樹本為種植、培養(yǎng)木類的總稱,后轉(zhuǎn)指成為木本植物的總稱。如《禮記·祭義》:“曾子曰:‘樹木以時伐焉,禽獸以時殺焉?!蹦敲础傲迸c表示木類總名的“樹”組合成詞后,語素“柳”的語義信息中含有“樹”,語素“樹”并不傳遞新信息,所以“樹”是羨余成分?!傲鴺洹币辉~至遲在漢代已出現(xiàn),如《漢書卷七·帝紀第七》:“三年春正月,泰山有大石自起立,上林有柳樹枯僵自起生?!薄懊济?,《說文·眉部》:“眉,目上毛也?!眲t眉眼上額下的毛。如《莊子·漁父》:“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須眉交白?!庇?,《說文·毛部》:“毛,眉發(fā)之屬及獸毛也。”則毛本為人和哺乳動物表皮上所生的特有的絲狀物的總稱。“眉”與“毛”組合成詞后,語素“眉”的語義信息中含有“毛”,語素“毛”不傳遞新信息,所以“毛”是羨余成分?!懊济币辉~至晚在漢代已使用,如漢劉熙《釋名》:“黛,代也。滅眉毛去之,以此畫代其處也?!惫糯鷿h語中許多樹名、花名、鳥名、河流名稱等都是單音節(jié)的,后多通過這種后加表類屬語素的方法變成了雙音節(jié)詞。

(四)喻體+相似點。

雪白 冰涼 墨黑 火熱 筆直 草綠席卷 囊括 蔓延 粉碎 飛快 云集 奴役

這一類偏正式復合詞是通過隱喻形成的,都可擴展成“(像+)語素A+一樣+語素B”的形式,后一個語素表示性狀特征或動作方式,是詞義的中心,也是隱喻中的相似點,前一個語素是喻體,它們作為比喻語素義已經(jīng)固定下來,對后一個語素進行限定修飾。后一個語素表示的相似點都是前一個語素表示的喻體的強特征,這種修飾限定使抽象的性狀、動作更加具體,但并沒有傳遞新信息,通過聯(lián)想,后一個語素義包含前一個語素義,因此前一個語素義對于詞義而言是羨余的。比如“雪白”,《說文·白部》:“白,西方色也。陰用事,物色白。”則白是物品的一種顏色。又,《說文·雨部》:“雪,冰雨說物者也?!倍巫?“《釋名》曰:‘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故許謂之冰雨。說,今之悅字,物無不喜雪者?!眲t雪是雨遇寒氣凝結(jié)而成的,白色是其強特征,所以“雪”常被借喻為白色。如李白《將進酒》詩:“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倍鞍住眲t常被解釋為“像霜雪一樣的顏色”。“雪”和“白”組合成詞后,語素“白”的語義信息中已含有“(像)雪(一樣)”的語義信息,所以語素“雪”就成為羨余信息?!奥印?,《說文·艸部》:“蔓,葛屬也。”葛是一種藤本植物,則蔓是像葛一樣的爬蔓(wàn)的草,其最顯著的特點是不斷向周圍擴展。又,《說文·廴部》:“延,長行也?!倍巫?“本義訓長行,引申則專訓長?!斗窖浴吩?‘延,長也?!眲t延本義是長行,引申為長,再由此引申為擴展。“擴展”是蔓草的強特征,“蔓”和“延”組合成詞表示“不斷擴展滋生”時,語素“延”的語義信息中含有“(像)蔓草(一樣)”的語義信息,所以語素“蔓”是羨余成分?!帮w快”,《說文·飛部》:“飛,鳥翥也?!薄队鸩俊?“翥,飛舉也?!眲t飛是鳥類或蟲類等在空中拍翅行動。如《詩·小雅·鴻雁》:“鴻雁于飛。”“飛”給人們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迅速。又,《說文·心部》:“快,喜也?!倍巍蹲ⅰ?“引申之義為疾速。俗字作駃。”則“快”本指內(nèi)心喜悅,引申為行動疾速。那么,“飛”與“快”組合成詞后,“快”是“飛”的強特征,語素“快”的語義信息中含有“(像)飛(一樣)”的語義信息,所以語素“飛”是羨余成分。

而“馬蟻、人參、狗熊、蠶食、鱗傷、蛇行、兔脫”等偏正式復合詞則不是羨余的,與上文分析的“雪白”、“蔓延”、“飛快”等詞相比較,雖然都是采用隱喻的方法構(gòu)成的,但這些詞的后一個語素表達的相似點并不是前一個語素所表示喻體的強特征,兩個語素組合成詞后,后一個語素的語義信息不包含前一個語素的語義信息,所以它們不是羨余的偏正式復合詞。

(五)音譯+屬名/關涉對象+音譯。

卡(英 card)片 卡(英car)車 芭蕾(法ballet)舞 高爾夫(英golf)球 貝雷(法béret)帽 撲克(英poker)牌 比薩(英pizza)餅 探戈(西tango)舞 霓虹(英neon)燈 沙丁(英sardine)魚 法蘭(英flannel)絨 卡賓(英carbine)槍 漢堡(英 hamburger)包 吉普(英jeep)車 嬉皮(英hippy)士 吉卜賽(英Gypsy)人 蹦極(英bungy)跳 爵士(英jazz)樂

幾維(英kiwi)鳥 薩滿(滿語)教 拉力(英rally)賽 優(yōu)(英文字母U的音譯)盤 咪(英metre)表 摩托(英motor)車 雅皮(英yuppie)士 來復(英rifle)槍 卡丁(英karting)車

商籟(法sonnet)體 扎(英,draft)啤 伊甸(希伯來 édēn) 園 酒吧(英bar) 車胎(英tyre)

這一類偏正式復合詞是漢譯外來詞,由于其來源的特殊性,所以它們在音節(jié)上不太符合雙音化的要求,它們的構(gòu)造方式大部分是“全部音譯+表類語素”,偶或也有“關涉對象+全部音譯”的形式。從信息傳遞上來看,這類詞的音譯部分其實已經(jīng)表達了完整的意義,但是它們音譯后的漢語表達形式乃至所表達的內(nèi)容對于以漢語為母語的人而言往往都是陌生的,為了取得作為漢語的認可度,這些詞就被加上了一個“標識”,表示所指事物的類屬或關涉對象。這些“標識”是漢語使用者所熟悉的,它拉近了外來詞和漢語使用者之間的距離,外來詞因此在漢語中更具生命力。而音譯部分的語義信息又包含了所加“標識”的語義信息,所以這些表示類屬或關涉對象的“標識”就成為羨余成分。對外來詞的“改造”其實也源于漢語“種名+屬名”的構(gòu)詞思維方式,它們認知上的成因也是相同的。

“標識”表明前面音譯音節(jié)所在的類屬是后加注釋式的,比如“芭蕾舞”,“芭蕾”是法語ballet的音譯,本就是一種起源于意大利、主要通過音樂、舞蹈和啞劇手法來表演戲劇情節(jié)的舞劇,音譯為漢語后,又后加語素“舞”作義標,標明“芭蕾”的類屬,而“芭蕾”的語義信息中含有“舞”?!澳藓鐭簟?,“霓虹”是英語neon的音譯,本指把氖或氬等稀有氣體填充在真空的玻璃外殼中制成的一種燈,音譯為漢語后,又加注義標“燈”對其進行類屬說明,“霓虹”的語義信息中含有“燈”。“蹦極跳”,“蹦極”是英語bungy的音譯,作為一種體育運動,是用一端固定的有彈性的繩索綁縛在踝部,從高處跳下,身體會在空中上下彈動,音譯后用義標“跳”來加注說明,給其一個運動項目的類屬稱謂,而“蹦極”的語義信息中含有“跳”?!皹俗R”表示音譯音節(jié)所代表意義關涉的主要對象為前加注釋式,比如“車胎”,“車”是“(輪)胎(英 tyre)”關涉的主要對象,“(輪)胎”的語義信息中含有“車”。“酒吧”,“酒”是“吧(bar)”關涉的主要對象,“吧”的語義信息中含有“酒”。正是由于這些“標志”的語義信息被包含在音譯音節(jié)中,所以“舞”、“燈”、“跳”、“車”、“酒”等這些表示類屬或關涉對象的“標識”成為羨余成分。

二、偏正式復合詞羨余現(xiàn)象的認知解釋

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是一個開放的、非自足的系統(tǒng),語言的意義不是來自語言系統(tǒng)內(nèi)部,而是以人類與所生存的外部環(huán)境互動過程中形成的認知經(jīng)驗為基礎的,它與我們的知識和信仰系統(tǒng)是在一種共生的狀態(tài)之中,人們用什么樣的語言表達形式是由自身的體驗和認知來決定的[2]。現(xiàn)代漢語偏正式復合詞羨余現(xiàn)象的形成也有著深刻的認知基礎。

(一)人類認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偏正式復合詞羨余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基礎。

從歷時角度看,上古漢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音節(jié)結(jié)構(gòu)簡化促發(fā)了漢語向雙音節(jié)詞為主的演變,諸如“朋友”、“馳驅(qū)”、“恭敬”等復合詞,本是由兩個近義詞結(jié)合而成的,這兩個詞義分開講時意義略有區(qū)別[3]。構(gòu)成偏正式復合詞的兩個語素最早也是單音節(jié)詞,各自表達獨立的、完整的概念。而一個詞就是一個關于這個詞所指稱的事物或者事件的百科知識系統(tǒng),即一個詞的意義可以涉及多個認知域,其中一些表示顯著特征,對語義值具有核心地位,并與之形成固定的常規(guī)關系,為更多的人所共有,在認知上具有共現(xiàn)特征,而另一些處于非核心地位,不為多數(shù)人所共有。所以,一個概念的存在依賴于其他概念的存在,尤其依賴于與其有固定常規(guī)關系的概念,它們之間有很強的認知依賴性。比如整體對于部分的語義值具有核心地位,如“峰”的存在是以“山”為前提的,“山”對于“峰”的語義值具有核心地位,并且是“峰”相關語義信息中的重要特征,二者具有認知上的固定的常規(guī)關系;最為顯著的特征是強特征,它對于本體的語義值具有核心地位,有時候強特征會顯著到往往成為該事物或事件的替代詞。如“咸”是“鹽”最顯著的特征,“咸”對于“鹽”的語義值具有核心地位,二者在認知上具有固定的常規(guī)關系;屬名對于種名的語義值具有核心地位,如屬名“樹”是上位概念,對于種名“柳”的語義值具有核心地位,“樹”是“柳”相關語義信息中的重要特征,二者在認知上具有固定的常規(guī)關系;相似點是喻體的強特征時,喻體對于相似點的語義值具有核心地位,如“白”是“雪”的強特征,喻體“雪”對于相似點“白”的語義值具有核心地位,二者在認知上具有固定的常規(guī)關系。

而對于人的完形感知(Gestalt)而言,知覺到的東西要遠遠大于視覺、聽覺等接觸到的東西,比如對于不連貫的點、線等,知覺可以整合為一個整體,對于有缺口的圖形,知覺也可以在心理上趨合為完整的圖形,所以完整性和整體性是知覺的重要特征。在認知域上具有慣常性和規(guī)約性的事物使人更易于作完形感知,這些常規(guī)關系是人們把握世界的認知方式。一個事物或事件出現(xiàn),人們必然就會想到與其相關的常規(guī)的周邊概念,而顯著特征或者重要特征是最容易被完形感知的。偏正式復合詞羨余現(xiàn)象中偏語素和正語素之間這種概念上的密切穩(wěn)固性關系通過完形感知已形成完整的認知,即在認知上正語素的語義信息本已包含偏語素的語義信息,所以偏語素的語義信息通過語言形式再現(xiàn)時,就會形成羨余現(xiàn)象。因此,人類認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偏正式復合詞羨余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基礎。

(二)認知上的“圖形——背景”模式是偏正式復合詞羨余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根本途徑。

上述含有羨余現(xiàn)象的偏正式復合詞的各種基本類型中,正語素所指稱的事物或者事件有很多特征,正語素所指稱的事物或者事件為其諸多特征提供了進一步分解事物或事件的認知框架,某一特征需要通過事物或者事件的參照來確定它的突顯地位,其中與某一事物或者事件有常規(guī)關系的重要特征或者強特征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在信息處理中最容易被儲存和提取,這符合人類通過重要特征或者強特征來認識一個事物或事件的認知規(guī)律。所以,這些強特征或者重要特征就易于和事物或者事件本體組合共現(xiàn)。這也就是為什么“咸”和“鹽”組合、“水”和“井”組合大于“白”和“鹽”組合、“圓”和“井”組合的根本原因。從認知域上來看,這里的正語素就成為參照物、背景(Ground),而指稱重要特征或者強特征的偏語素則成為目標物、圖形(Figure)。圖形是認知域中注意的焦點,是認知域中最顯著的部分;背景指某個詞語的認知域[4]。含有羨余現(xiàn)象的偏正式復合詞中的偏語素要通過正語素的參照來確定自己的突顯地位。比如“山峰”,以“峰”的語義信息作為背景確定突顯整體“山”;“咸鹽”,以“鹽”的語義信息為背景確定突顯強特征“咸”;“柳樹”,以“柳”的語義信息作為背景確定突顯類屬“樹”;“雪白”,以“白”的語義信息為背景確定突顯喻體“雪”。據(jù)研究,當人們感知兩個物體的空間關系時,總是把一個物體當作圖形,而把另一個當作背景,圖形的清晰度高、突顯性強,易成為目標和注意的對象,人們在認知過程中往往更多地注意圖形。當羨余信息伴隨必要信息共現(xiàn)時,以正語素作為參照物、背景,含有羨余信息的偏語素就成為目的物、圖形。所以,認知上的“圖形——背景”模式是偏正式復合詞羨余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根本途徑。

人的經(jīng)驗和認知能力與語義的形成和運用密切相關,現(xiàn)代漢語偏正式復合詞羨余現(xiàn)象有著歷時的發(fā)展原因和共時的認知規(guī)律[5]。通過考察,我們認為人類認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偏正式復合詞羨余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基礎,認知上的“圖形——背景”模式是偏正式復合詞羨余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根本途徑。

[2]崔希亮.語言理解與認知[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1:295.

[1]馮勝利.漢語的韻律、詞法與句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5.

[3]何九盈,蔣紹愚.古漢語詞匯講話[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27.

[4]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148.

[5]Lakoff,George,Mark.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81.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dundancy in the subordinate compound words of modern Chinese,and analyzes its five semantic structures, including the whole+the part, the strong feature+the main body, the species name+the genus name,the vehicle+the similarity, the transliteration+the genus name/the concerning object+the transliteration.It also explores its cognitive motivation.Gestalt percep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redundancy in the subordinate compound words;figure-ground mode is the fundamental way of its production.

Key words:redundancy;the subordinate compound words;gestalt perception;figure-ground mode

On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Tribute Grain's Sea Transport in Daoguang Period from the Respective of Water Transport's Social Function

CAO Zhi-min

(History Culture College,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In Jiadao Period of Qing Dynasty,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transport the tributary grain from the Great Canal.At that time China's sea-going ability was unparallel in the world,but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abandoned sea route and persisted in transporting the tributary grain with the Grand Canal.The academic circles summed up the reasons such as Daoguang Emperor lacked the reform boldness and some interest groups obstructed the reform.This article researche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grain transporting in political and social realm and reveals the complication of the reform of grain transportation.

water transport;social function;sea transport in Daoguang Period;the difficulty of sea transport reform.

Australia's Indigenous Policy before Multicultural Policies

WANG Shi-ming

(History Department of School of Humanities, S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uzhou, Jiangsu 215009, China)

Abstract:In the early 1970s, before Australia implemented multicultural policy, although the white had not fundamentally changed the view that the indigenous people are barbaric and uncivilized,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eir attitude towards the indigenous people had a subtle change.This change will inevitably have a major impact on the indigenous policy, thus forming the indigenous policy with specific contents and distinct stage features.But no matter what form of the indigenous policy, the policy can not cover up the inhumane and discriminatory nature.

Key words:Australia;indigenous policy;multicultural policy

Vernacular Geographic Travel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Literary Value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HU Quan-zha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1, China)

Abstract:In the late Qing Dynasty,Chinese Vernacular Newspaper and Henan Vernacular Scientific Newspaper published a number of vernacular geographic travels with strong literary flavor and perfect chapter structure,which are th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for vernacular creation and have literary value.These vernacular geographic travels inherit the tradition, while adding modern factors, and achieve a creative transformation.Some vernacular travels should be selected in all kinds of language textbooks of the 20-40 years of the 20th century.

Key words:the late Qing Dynasty;vernacular geographic travel;vernacular Taoist;Liu Shipei;Henan Vernacular Scientific Newspaper

English Renaissance:Concepts of Poet and Literary Morphology

WU Yi,LIU Li-h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At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of the 16th and 17th centuries,English writers speculated a lot on what roles a poet should take on.This pure speculation of poets'roles has much to do with genre, function of poetry, religious motifs, and finally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ational literature.English poets, by means of artistic pursuits, wanted to participate in such worldly affairs as politics, religion, national identity, and also poets'own living conditions.Earthly concerns and artistic consciousnes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great tradition of English literature.

Key words:English Renaissance:concepts of poet;literary morphology

The Study of"Media"

LI Yong1,LI Jiao2

(1.Media Institut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1, China;2.Library,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1,China)

Abstract:For media study, we must first determine what the"media"is and what the object of media study is.From the view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history, the connotation of media has broad sense and narrow sense.Accordingly, with the change of media's connotation, the media's extended meaning has different forms.According to"Lasswell model", the object of media study should contain the five areas:media institutions, media texts, media technology, and media audiences and media social effects.In this way, we can sort out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media research, medium research and media cultural studies(media criticism),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cientificalness and rigor of the premise of media research.

Key words:media;the study of media

The Cognitive Explanation of the Redundancy in the Subordinate Compound Words of Modern Chi-nese

LUO Shu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Schoo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083, China)

H146.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識碼:A

A

1007-8444(2011)05-0674-05

2011-03-17

羅姝(1975-),女,山西天鎮(zhèn)人,北京語言大學博士后,韓國國立慶北大學文學博士,講師,主要從事現(xiàn)代漢語語法、對外漢語教學研究。

責任編輯:劉海寧

猜你喜歡
復合詞音譯語素
清末民初音譯元素名規(guī)范方案用字探析
《最低入門等級音節(jié)、漢字、詞匯表》語素和語素義分析
多義語素識別及教學探討
——針對對外漢語語素教學構(gòu)想
語素的判定、分類及語法單位關系研究述評
因果復合詞
南昌方言“X 人”式復合詞考察
夏譯漢籍中的音譯誤字
論名詞補充式復合詞的界定
新疆地名的音譯轉(zhuǎn)寫及英譯規(guī)范
英漢音譯規(guī)律探微*
外汇| 新竹县| 三台县| 尼木县| 德庆县| 无为县| 托里县| 龙门县| 满洲里市| 武功县| 二连浩特市| 朝阳区| 友谊县| 蓝山县| 防城港市| 凤翔县| 华池县| 镇宁| 施甸县| 梓潼县| 古田县| 南陵县| 武邑县| 石嘴山市| 舟曲县| 揭东县| 萍乡市| 维西| 霍山县| 错那县| 池州市| 灵寿县| 陆良县| 中阳县| 祁门县| 临武县| 夹江县| 五峰| 馆陶县| 白山市| 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