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明勁 (荊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放射科,湖北 荊州434000)
毛細血管擴張型骨肉瘤是一種少見的骨腫瘤亞型。發(fā)病部位多位于長骨骨干,病程短,惡性程度高,發(fā)展快。此類骨腫瘤無論在骨科臨床,還是影像學方面都極易誤診?,F(xiàn)分析報道毛細血管擴張型骨肉瘤誤診1例的病例資料,以提高對本病的認識。
患者,男性,33歲。左大腿上段無明顯誘因疼痛,伴行走不適半月余。查體:左大腿處無紅腫,上段叩擊痛 (+),左髖活動尚可,趾端血運正常,實驗室檢查:血ALP正常。
MRI顯示:左股骨頭、頸及左股骨頭大轉(zhuǎn)子呈膨脹性改變,累及內(nèi),后側(cè)軟組織,腫瘤組織T1WI呈低信號,T2WI呈混雜信號,其間可見多個液平。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號,病灶下段骨髓腔信號增高,見圖1。MRI診斷:左股骨上段腫瘤性病變,多考慮為動脈瘤樣骨囊腫。
圖1 毛細血管擴張型骨肉瘤MRI征像
手術(shù)所見:術(shù)中見腫瘤組織位于左股骨頸、大轉(zhuǎn)子下,幷延至小粗隆約5cm。左股骨頸骨皮質(zhì)破壞,有較大囊腔性腫物幷向周圍肌肉組織侵犯。
病理診斷:毛細血管擴張型骨肉瘤,見圖2。
毛細血管擴張型骨肉瘤最早由Gaylord于1930年描述為 “惡性骨動脈瘤”,1976年Matsuno等命名為血管擴張型骨肉瘤。毛細血管擴張型骨肉瘤在普通型骨肉瘤中占2.5%~12.0%,男性明顯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為2∶1,平均發(fā)病年齡24歲;腫瘤多位于下肢長骨干骺端,干骺端偏骨干或骨干。其次為上肢長骨。由于早期局部一般無腫塊,血清ALP多數(shù)正常,因此臨床及影像學上極易誤診。
圖2 毛細血管型骨肉瘤的病理表現(xiàn)
1)X線片顯示病灶以廣泛溶骨破壞為主,呈膨脹性生長,密度高且不均勻,于周圍軟組織界限不清,常見骨膜反應,但codman三角不常見[1]。
2)MRI:T1WI示不均質(zhì)低信號,T2WI呈低信號、等信號及高混雜信號,可見數(shù)個液平,見腫瘤侵犯軟組織[2]。
1)動脈瘤樣骨囊腫。病骨呈膨脹性、溶骨性破壞,其內(nèi)容由許多大小不一、信號強度不等的囊腔組成,其周圍以纖維性間隔。囊腔在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而纖維間隔總是呈低信號。部分病例在T2WI有液-液平面。其特征的MRI表現(xiàn)為較規(guī)則的內(nèi)部低信號間隔以及較薄界限清楚的邊緣[3]515。
2)骨巨細胞瘤,病變?yōu)榕蛎浶浴⑷芄切云茐?,T1WI呈中等信號,T2WI呈等或高信號。腫瘤向外侵入軟組織時,軟組織塊影在T2WI上呈高信號。因腫瘤易出血,其信號強度普遍提高,部分腫瘤可含有液液平面。注射Gd-DTPA增強掃描,瘤體呈中等異常對比增強,而囊變部分及出血部分不增強[3]517。
[1]邱乾德,胡明哲,黃曉輝 .毛細血管擴張型骨肉瘤一例 [J].放射學實踐,2008,23(5):564.
[2]張淑平,邱乾德 .毛細血管擴張型骨肉瘤影像診斷 (附11例報告)[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9,19(5):641-642.
[3]王云釗 .中華影像醫(yī)學:骨肌系統(tǒng)卷 [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