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海蓮,胡 雁,曹育玲,徐建鳴,張博恒
(1.復旦大學護理學院,上海 200032;2.上海立達職業(yè)技術學院,上海 201609;3.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上海 200032)
循證護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打破了傳統的思維和工作模式,為護理學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使臨床護理發(fā)展科學化,對提高護理人員的科研水平無疑也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1]。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消耗而且還是臨床護理人員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有力途徑[2]。故在護理教育中,尤其是在護理研究生教育中引入EBN課程,提高她們的EBN理念和技能,將最新最佳證據應用到臨床實踐中,從而有利促進EBN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為了更好的開展EBN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因我們對上海地區(qū)EBN的教育內容和形式進行了調查,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 2008年4—6月我們調查上海市已開展研究生教育護理院校的護理專業(yè)課教師且自愿參加者。
1.2 方法
1.2.1 測評工具 本研究中使用的問卷是根據文獻分析及以往教育培訓經歷自行設計,共 2個部分:①一般情況問卷,包括:年齡、護理教育年限、最高學歷、職務、職稱、主要教授課程、研究經歷及從事研究類型。②EBN教育培訓內容和形式建議問卷,其內容包括:教學條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時數、教學重點難點、考核方式,共 42個條目。其中教學條件、內容采用Likery量表形式填寫,答案以計分形式統計,“不同意”為 1分,“有點同意”為2分,“同意”為 3分,“非常同意”為4分;教學時數為單選題,教學方法、重點內容及考核方式為多選題,部分條目設有開放式問題,以詢問教師的具體建議。問卷設計好后,首先請 5名循證醫(yī)學和EBN專家對整份問卷進行內容效度檢驗,結果CVI為0.968。
1.2.2 調查方法 研究小組首先與選定的護理院校領導聯系,取得其同意。研究本人走訪選定學院領導部門,向此次調查聯絡人解釋調查目的、意義及填表要求;聯絡人發(fā)放問卷后請專業(yè)課老師獨立完成問卷,由于時間問題等客觀條件限制,本問卷發(fā)放后不當場收回,而是留于各科室,便于她們獨立完成問卷,問卷附有調查目的與內容的解釋,獲得知情同意后采用無記名填寫方式調查。聯絡人于 1周后收回問卷,并檢查問卷完整性,盡量讓其填寫完整,研究者于 2周后分別走訪各學校收回問卷。
1.2.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一般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數和均數,標準差;EBN教育教學方案建議采用頻數、百分數分析。
2.1 一般資料 共發(fā)放問卷 60份,回收問卷 52份,回收率為86.6%,有效問卷52份,問卷有效率100%。護理專業(yè)課教師基本資料見表1。
表1 護理專業(yè)課教師基本資料 (n=52)
2.2 EBN教學條件 按同意率高低排序為:①擁有良好的圖書館資源和網絡資源系統(98.0%);②有熟悉循證實踐(EBP)及研究過程的專業(yè)人員(96.2%);③有臨床EBP經驗的高年資護士(92.3%);④學院與國內外EBN研究機構有一定的合作與交流(92.3%);⑤有熟悉循證資源的圖書館專業(yè)人員(78.9%)。
2.3 EBN教學內容及重點 調查的EBN教學內容包括16項:EBN概念、模式、意義、要素、確定循證問題的方法、文獻查詢的方法、文獻質量評鑒的方法、系統評價的方法、Meta分析的方法、將證據引入臨床實踐的方法、將EBN應用到護理質量考核中的方法、評價證據應用效果的方法、研究人員與臨床人員團隊合作尋找證據、評價證據、應用證據的方法、國內外EBN應用的現狀、EBN在各學科的應用實例、EBN與現存的護理理念的差別。其教師同意率均高于 90%,其中關于重點內容同意率大于50%的包括 8項,按同意率高低排序為:①文獻質量評鑒的方法(80.8%);②Meta分析的方法(73.1%);③確定循證問題的方法(69.2%);④將證據引入臨床實踐的方法(67.3%);⑤系統評價的方法(65.4%);⑥評價證據應用效果的方法(63.5%);⑦將EBN應用到護理質量考核中的方法(57.7%);⑧文獻查詢的方法(53.8%)。
2.4 EBN教學方法 調查結果顯示,EBN教學方法除了傳統上常用的課堂講授,大部分(80%以上)教師建議強調有EBN實踐經驗的老師主持的小組專題討論和實例分析,其中在文獻查詢的方法講授中要采用演示、實例分析和在線練習;文獻質量評鑒建議采用有EBP經驗的老師主持的小組專題討論、專題匯報、案例分析及模擬評鑒等方法;講授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的方法應采取課堂講授、案例分析、在線學習和項目制作等。
2.5 EBN教學時數 調查結果顯示,27名教師認為EBN教學時數36學時較為適宜(51.9%),12名教師認為應該為48學時(23.1%),6名教師同意27學時(15.4%),4名教師同意54學時(7.7%),其中18學時的同意率最低(1.9%)。
2.6 EBN考核方式 本次調查的EBN考核方式包括態(tài)度、理論知識及技能考核 3個方面。在態(tài)度測試方面,96.2%的老師建議采取問卷調查,13.5%的教師建議其他方式,如:座談會和小組訪談等;在理論考核方面,51.9%的教師建議閉卷考核,48.1%的教師建議開卷考試;在技能考核方面,69.2%的教師認為應該采取小組課題匯報:系統評價的方案或證據的臨床應用方案,65.5%的教師建議通過選擇發(fā)表于核心期刊的科研論文進行質量評鑒以考核學生的文獻評鑒能力。
3.1 系統的EBN教育應具備一定的條件
3.1.1 圖書館和網絡條件 本調查結果顯示,98.0%的護理專業(yè)課教師認為開展系統EBN教學的院校首先要有資源豐富的圖書館和便利的網絡條件。文獻檢索與EBN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3]。EBN有5個基本步驟:①確定需要解決的問題;②查詢相關文獻并行性文獻評鑒;③系統評價;④將最佳證據應用于臨床護理實踐;⑤評價實施方案效果。查詢相關文獻是開展EBN的關鍵步驟和基礎。因此開展EBN教育的院校必須具有資源豐富的圖書館和便利的上網條件,且要有大量數據庫資源,因為EBN主要資源來自:原始研究證據[4]和二次研究證據[5],前者主要有Medline、CINAHL、Embase和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據庫等。后者主要包括:Cochrane圖書館、循證醫(yī)學評價、臨床證據(clinical evidence,CE);循證醫(yī)學雜志、循證護理雜志;美國國立指南庫等。
3.1.2 教師隊伍組成 本調查結果顯示,96.2%的護理專業(yè)課教師認為,開展系統EBN教學要有一定的教師隊伍,該教師隊伍應包括:熟悉EBP及研究過程的專業(yè)人員,熟悉查詢循證資源的圖書館專業(yè)人員,要有臨床循證經驗豐富的專業(yè)教師,這與國外開展EBP教學的相關文獻一致。參與循證護理的教育者應首先熟知EBP理論和技能,最好有專門經過EBP教育訓練的老師來承擔,且具有教授EBP的最佳技巧和策略并注重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參與教學的教師應形成一個專門的教育小組便于討論教學方案,這與相關報道一致[6-11]。開展EBP教育的師資力量除有熟知循證護理的教師參與外,還需要圖書館人員共同承擔。因為學生缺乏文獻查找技能是進行 EBP的一大障礙[12-14]。單獨教授EBP的教師并不能消除這一障礙,因此需要聯合圖書館人員、數據庫建庫人員、索引教師和其他的老師共同教授,以利于教授學生如何進行系統全面的文獻查詢,這與Finkel等[7]和Fineout-Overholt等[12]報道一致。另外開展循證護理還需要流行病學教師和臨床專業(yè)教師一起參與。只有流行病學教師參與教學,學生才能學會如何正確進行系統全面的文獻評價,并且對教學也會做出較真實的評價;臨床專業(yè)教師的參與有利于EBP與臨床掛鉤,即EBP在臨床實踐中更好的開展,這與Foster等[15]的看法一致。
3.2 教學內容及重點內容 調查中所提到的 16項教學內容其同意率均大于 90%。Johnston等[16]提出,EBP教育應該教授EBP 5步驟的每一步所包含的理論和技能,EBP 5步即:將不確定的轉化成可回答的問題、系統查詢可獲得的最佳證據、評鑒證據的有效性、臨床相關性及適宜性并進行系統評價、將循證結果應用于臨床,評估應用情況。在EBN課程中也應考慮5個步驟,缺一不可。另外除了這 5步之外還有一步也是很重要的,即幫助學生認識臨床中存在的不確定問題。大多數院校認為,以上6步是EBP教育需要教授的內容[11,17-19]。調查結果顯示,教學重點同意率大于50%的內容,其同意率高低排列與國內外文獻報道相似[20-25]。
3.3 教學方法 EBP教育理念與傳統教育理念有所不同,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之外,還要求學生掌握EBP的技能,要求學生將來在臨床中具有扎實的EBP能力,因此其教學方法除了傳統的課堂講授之外,還有其獨特教授方法:有EBN實踐經驗的老師主持的小組專題討論和實例分析,其中在文獻查詢的方法講授中要采用演示、實例分析和在線練習;文獻質量評鑒建議采用有EBP經驗的老師主持的小組專題討論、專題匯報、案例分析、模擬評鑒等方法;講授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的方法應采取課堂講授、案例分析、在線學習和項目制作等,上述的教學方法往往在EBP教育中是幾種形式綜合運用。此次調查結果與國外各大院校在 EBP教學過程也總結出類似的教學方法[18,20,26-27];國內的教學也提出相似的教學的方法[28-32]。EBN教學應該將經驗型教學方式轉化為科學型教學方式,采用課堂講授與討論相結合,教學中注重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結合真實或模擬病例進行實踐和討論的以問題為基礎(PBL)的教學法,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效果,提倡以討論、講授、演示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采取理論-實踐-理論-實踐-討論的模式,在教學中穿插學生的實踐,使學生既能學到理論知識,又能有一定的實踐和討論機會,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3.4 EBN教學學時及考核方式
3.4.1 教學學時 國內外開展EBN教育的學時差異較大[30,33-35],這與各院校開展循證教育對象不同,教授內容及側重點不同有關。針對不同教學對象,應講解相適宜的教學內容,且其側重點也應根據教學對象的客觀能力側重點講解,其教學所需的學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決定。
3.4.2 考核方式
3.4.2.1 EBN理論知識評價 調查顯示,51.9%教師認為理論知識評價應該采取閉卷考試,這與國外醫(yī)學院開展有關EBN教育的評價方式一致[35]。EBN理論知識評價采取的具體形式應做進一步研究。
3.4.2.2 EBN技能評價 EBN是一門實踐技能很強的課程,因此在衡量學生學習效果時應該評價學生的EBN技能,在本次調查中,69.2%教師認為應采取小組課題匯報:系統評價方案或證據的臨床應用方案;65.5%教師建議通過評價核心期刊中發(fā)表的 1~2篇科研論文來評價學生EBN技能掌握情況。國外ENS專家非常重視 EBN技能培養(yǎng)和評價[16]。因此不少院校在EBP教育評價中涉及循證技能評價[6,15-16,18,36]。我國EBN雖然剛剛起步,但EBN實施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因此EBN專家強調,必須重視文獻篩選和質量評價這一循證的關鍵環(huán)節(jié)[37];EBN技能評價成為教育培訓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4.2.3 EBN態(tài)度測試 EBN教育目的是促進EBN快速健康發(fā)展。根據知信行理論,行為改變是目標,為達到行為改變,必須有知,即知識和學習作為基礎,同時還要有信,即正確的信念和積極的態(tài)度、行為作為動力[38]。這就要求EBN實踐者不但須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以及付諸實踐的各項基本技能,還必須了解EBN在臨床上開展的重要意義,才能具備積極的態(tài)度信念,才能促進EBN在臨床實踐中開展[39]。本次調查顯示,96.2%教師認為態(tài)度測量應該通過問卷測量,但13.5%的教師建議可以通過座談會或小組訪談方式進行態(tài)度評價。國外關于EBN教育評價的調查也涉及EBN態(tài)度變化[20],但國內尚未有相關研究報道。
隨著EBN的發(fā)展,EBN教育內容和形式也須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和完善,有助于推動臨床EBN實施與發(fā)展。
[1]馮先瓊,成翼娟,李繼平,等.循證護理:護理發(fā)展新動向[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6):1-2.
[2]李佩竹,陶曙.循證護理概況及臨床應用意義[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5,21(1):92-93.
[3]張尤琴,錢萍萍,張騫倩,等.醫(yī)學文獻檢索與循證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12):68-69.
[4]朱丹,成翼娟,龔姝.循證護理學[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2):102-105.
[5]莫梅琦,王吉耀.循證醫(yī)學資源分布及其檢索特點[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1,81(20):1275-1277.
[6]Green ML.Evidence-based medicine training in internalmedicine residency programs:a national survey[J].J Gen Intern Med,2000,15(2):129-133.
[7]Ismach RB.Teaching evidence-basedmedicine tomedical students[J].Acad Emerg Med,2004,11(12):e6-e10.
[8]Sackett DL,Parkes J.Teaching critical appraisal:No quick fixes[J].CMAJ,1998,158(2):203-204.
[9]SackettDL,Straus SE,Richardson WS.Evidence-based Medicine: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BM[M].2nd ed.London:Churchill Living Stone,2000.
[10]Fineout-Overholt E,Johnston L.Teaching EBP:a challenge for educators in the 21st century[J].Worldviews Evid Based Nurs,2005,2(1):37-39.
[11]Okoromah CA,Adenuga AO,Lesi FE.Evidence-based medicine curriculum:impact on medical students[J].Med Educ,2006,40(5):465-466.
[12]Fineout-Overholt E,Hofstetter S,Shell L,et al.Teaching EBP:getting to the gold:how to search for the best evidence[J].Worldviews Evid Based Nurs,2005,2(4):207-211.
[13]Melnyk BM,Fineout-Overholt E,Fischbeck Feinstein N,et al.Nurses′perceived know ledge,belief,skills,and needs regarding evidence-based p ractice:Im plications for accelerating the paradigm shift[J].Worldviews Evid Based Nurs,2004,1(3):185-193.
[14]Pravikoff DS,Pierce ST,Tanner A,et al.Evidencebased practice readiness study supported by academy nursing in formation expert panel[J].Nurs Outlook,2005,53(1):49-50.
[15]Foster RL.Challenges in teach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J].JSpec Pediatr Nurs,2004,9(3):75-76.
[16]Johnston L,Fineout-Overholt E.Teaching EBP:The critical step of critically appraising the literature[J].Worldviews Evid Based Nurs,2006,3(1):44-46.
[17]Comarasamy A,Khan KS.What is the evidence that postgraduate teaching i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hanges anything?A systematic review[J].BMJ,2004,329(7473):1017-1021.
[18]Holloway R,Nesbit K,Bordley D,etal.Teachingand evaluating first and second year medical students′practice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J].Med Educ,2004,38(8):868-878.
[19]Straus SE,Ball C,Balcombe N,et al.Teaching evidence-based medicine skills can change practice in a community hospital[J].JGen Intern Med,2005,20(4):340-343.
[20]GhaliWA,Saitz R,Eskew AH,et al.Successful teaching in evidence-based medicine[J].Med Educ,2000,34(1):18-22.
[21]許能鋒.開展循證醫(yī)學教育 培養(yǎng)循證思維能力[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2002,3(2):24-26.
[22]呂卓人.循證醫(yī)學應該成為 21世紀醫(yī)學教育的重要內容[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03,3(4):277-279.
[23]陳亞華,季曉鵬.“循證護理WORKSHOP”在本科教學中的實踐[J].現代護理,2006,12(1):68-69.
[24]陳進,劉關鍵,李靜,等.我國部分醫(yī)學院校循證醫(yī)學教學實踐情況調查[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05,5(12):955-957.
[25]王吉耀.循證醫(yī)學與臨床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8.
[26]McMahon GT,Dluhy RG.Impact of a novel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urriculum[J].Med Educ,2006,40(5):464-465.
[27]LongG,Grandis S,Glasper EA.Investing in practice:enquiry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J].Br JNurs,1999,8(17):1171-1174.
[28]陸愛平,高鈺琳.《循證醫(yī)學與護理》教學設計方案介紹[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6):541-542.
[29]崔焱,林征,許勤,等,循證護理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9):5-6.
[30]嚴謹,歐陽冬生,陶新陸,等.循證護理教學及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3):224-225.
[31]毛紅英.高等護理專業(yè)開展循證護理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5,24(1):41-43.
[32]蔣運蘭,余陽燊,付昌萍,等,循證護理教學法對本科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6,21(21):1-3.
[33]復旦大學護理學院.復旦大學護理學院繼續(xù)教育招生簡章[EB/OL].[2007-7-10]http://nursing.fudan.edu.cn/new157.html.
[34]蔣運蘭,余陽燊,王芳,等,高等護理專業(yè)不同時期開設循證護理教學的效果比較.護理研究,2006,20(11):2852-2853.
[35]Ross R,Verdieck A.Introduction a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urriculum into a family practice residency-Is it effective[J]?Acad Med,2003,78(4):412-417.
[36]Davidson RA,Duerson M,Rom rell L,et al.Evaluation evidence-basedmedicine skill during a performance-based examination[J].Acad Med,2004,79(3):272-275.
[37]胡雁.循證護理應用中常見問題及誤區(qū)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8):740-742.
[38]嵇艷,崔焱.護理人員循證護理實踐基本素質構成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5):6-8.
[39]Fineout-Overholt E,Williamson KM,Kent B,et al.Teaching EBP:Strategies for achieving sustainableorganizational change toward evidence-based p ractice[J].Worldviews Evid Based Nurs,2010,7(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