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山醫(yī)學院公共衛(wèi)生學院,山東泰安 271016)
血液常規(guī)檢查是臨床應用最廣泛、蘊含信息量大的基礎檢驗項目,是評價患者及體檢者身體狀況的最基本內(nèi)容之一[1]。在標本采集過程中,止血帶的壓迫時間對血液常規(guī)檢查結果有影響,但具體影響程度未見報道。2011年 4~5月,本研究觀察了止血帶壓迫時間對受檢者靜脈血血常規(guī)檢測結果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健康志愿者 30例,男 14例,女 16例,年齡 19~23歲。為了準確血液常規(guī)檢查,采用自身對照,排除了除止血帶壓迫以外的其他因素影響,具有可比性。
1.2 血常規(guī)的檢測 清晨空腹、無劇烈運動的情況下,分別于止血帶未扎及止血帶壓迫 1、2、3min采集靜脈血液標本 2m l。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進行RBC、WBC、PLT計數(shù)及紅細胞比容、Hb水平檢測。1.3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 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止血帶壓迫 1 min后紅細胞比容和 Hb水平開始升高,2min后即有明顯改變,且升高的程度與止血帶壓迫時間有關。止血帶壓迫各時點 RBC、WBC、PLT檢測結果無明顯變化,P均 >0.05。詳見表1。
表1 不同止血帶壓迫時間對血常規(guī)檢測結果的影響
在臨床檢驗中,血常規(guī)測定對多種疾病的診斷和受檢者健康狀態(tài)的評估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而靜脈血標本的采集方法會對血常規(guī)檢測結果產(chǎn)生影響[2]。
本研究分別于止血帶壓迫 0、1、2、3、4 min靜脈采血對受檢者血常規(guī)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各時點RBC、WBC、PLT檢測結果無明顯變化,而紅細胞比容和 Hb水平于止血帶壓迫 1 min后開始升高,2 min后升高明顯,且升高的程度與止血帶壓迫時間有關。這是由于止血帶壓迫期間局部組織缺氧,組織細胞糖酵解作用增強。糖酵解分解葡萄糖產(chǎn)生乳酸、乙醇等代謝產(chǎn)物[3],引起局部的后微動脈和毛細血管前括約肌擴張及其后的真毛細血管網(wǎng)開放,血管通透性增加[4]。止血帶的壓迫作用使組織充血,毛細血管流體靜壓增大,血漿通過血管壁進入組織液,血液濃縮,進而引起紅細胞比容和 Hb濃度升高。紅細胞比容的變化還與局部組織缺氧有關,隨著 CO2的進入,RBC內(nèi)的滲透壓由于 HCO-3或 Cl-的增多而升高,水分進入 RBC以保持其滲透壓平衡,并使 RBC輕度“腫脹”[5]。 RBC、WBC、PLT均不能通過血管壁,且三種細胞的數(shù)目多,環(huán)境的輕微變化對其影響不顯著,故受止血帶壓迫時間影響不大。此外,血常規(guī)的檢驗結果還受許多因素影響,如受檢者情緒、疼痛刺激、活動情況、飲食、藥物等因素,本研究中排除以上因素,故對研究結果影響較小。
合理、科學地采集標本是保證檢驗質量的必要前提[6]。本研究認為,在靜脈采血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時,應注意盡量縮短止血帶的壓迫時間,最好控制在1min以內(nèi),有助于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可靠性。
[1]鄧碩曾,宋海波,劉進.床旁檢測 Hb/Hct可減少不必要輸血[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8,24(2):180.
[2]劉玉成.臨床檢驗基礎[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4:10.
[3]查錫良.生物化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88-89.
[4]朱大年.生理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24.
[5]朱大年.生理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53-154.
[6]叢玉隆,張海鵬,任珍群.血液學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的重要因素——標本的采取及其控制[J].中華醫(yī)學檢驗雜志,1998,2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