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寶 郝愛紅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圍繞著學生研究教學,研究教法,組織教學,與學生密切配合,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眾所周知,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的引導是必要的,有了教師引導,學習就有明確的方向,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要具有四個特性:一是計劃性。每節(jié)課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必須嚴格執(zhí)行課程標準。二是先導性。就教材而言,教師比學生先了解一步,是先知者,而學生還處于未知者狀態(tài)。教師要善于引路,正確地指導學生學習與探索,不能越俎代庖,包辦代替,也不能"放羊式"讓學生盲目地亂闖。三是啟發(fā)性。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啟迪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切忌照本宣科灌輸式的教學。四是激勵性。要通過各種形式的點撥、指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要"導"得合時宜。當學生噤若寒蟬時導之,給他們以自信;當學生心存顧慮時導之,引他們走出困境;當學生自暴自棄時導之,使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
當然,在實際教學中有影響教師主導作用的因素很多,集中表現(xiàn)兩方面:
(1)教師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直接影響著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
教師掌握的知識具有一定的深度才能在教學中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理解、思考問題,才能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思考,使學生通過自己思考來獲得知識,并發(fā)展智力。教師只有對知識越熟悉,才能在教學中突出重點、關鍵點,才能在講課時詳略得當,使學生學習有條理。反之,教師在教學中就會東一句、西一句,沒重點,使學生不知道老師都講了些什么,這種混亂的教學內容只能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教師掌握的知識具有一定的廣度才能旁征博引,才能把一些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對新知識產(chǎn)生濃厚興趣,并在教師指導下,融會貫通地將新知識納入到學生的知識體系中來。
(2)教師的教學能力也直接影響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
教師的教學能力的表現(xiàn)是多方面的,可概括為四類:選擇加工信息的能力,傳導信息的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自我表現(xiàn)調控能力。這些能力的大小和有無,直接影響著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效果。教師是否具有選擇加工信息的能力,決定著教師能否正確地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就是說,教師有這方面的能力,他就能選擇大量與重點有關信息來影響學生,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正確理解掌握重點,在此基礎上非重點部分學生便可自己把握,這種教學模式可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具有傳導信息的能力才能保證教師將正確的教學內容有效地傳給學生,不至于“茶壺煮餃子——有話說不出”或者說出的話不被學生所理解,這兩種情況都會影響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從而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具有組織管理能力才能保證整個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這是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的不可缺少的條件。如果課堂紀律混亂,而教師又無力組織管理,那他就談不上發(fā)揮主導作用;教師具有自我調控能力,才能使自己與教學過程之間保持動態(tài)平衡,才能使教師始終在知識和品德方面是學生的楷模。具有自我調控能力,才能隨時處理各種突發(fā)事件,并以此為契機,不斷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學習上來。
(3)教師的職業(yè)態(tài)度是影響教師主導作用發(fā)揮的又一主觀因素。
教師的職業(yè)態(tài)度包括對工作、對學生、對自己、對教師和對集體的態(tài)度,其中教師對集體的態(tài)度是核心。每個教師由于認識水平和價值觀不同,因此,他對工作的態(tài)度也不同。凡是認識水平較高的教師,往往能從社會角度看待自己工作的意義,反之,就會從個人私利來看待自己工作的意義。有的教師用自己對社會的貢獻的大小來衡量自己的人生的價值,而有的教師則用自己獲得的多少來衡量人生的價值。由此可以看出,凡是認識水平較高,具有正確價值觀的教師才能樹立忠于教育事業(yè)的信念。
學校管理體制是否健全是影響教師主導作用發(fā)揮的一個重要外部因素。一個學校領導如果能把教學工作作為學校工作的中心,能把提高教師素質作為自身工作的主要任務,這將極大提高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主導作用。換句話說,只有領導重視教學工作,重視教師素質提高,才能為教師既施加壓力又為其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人在工作中如果沒有壓力常常會表現(xiàn)出一定的惰性,不思進取。而在一定壓力下人們就可能表現(xiàn)出極大的潛力。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也需要一定的外在壓力和客觀條件。外在壓力能變?yōu)榻處煂ψ约哼M步的要求,學校提供的的客觀條件又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知識能力和覺悟,這種外在壓力和提供的發(fā)展條件形成制度化時才能對教師的主導作用經(jīng)常起作用。因此,學校把提高教師業(yè)務這種制度變成學校管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時,將極大的提高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又如何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呢?
第一,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形成共識
教與學是一對矛盾,沒有學生就無所謂教學活動,沒有學生的配合,就不可能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樹立起學生是學習主體、學習的主人的觀念,樹立起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思想,明確的認識到,教是為了學,學是教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事實證明,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是也不能單純地集中力量猛抓他們的學習,更有效、更經(jīng)濟的方法而是要促進學生的情感和社會意識等方面的教育,也就是要首先調動他們的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第二,大膽啟發(fā),設疑誘導
教師的主導作用一般由設疑來體現(xiàn),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這就說明了“疑”在教學中的重要性?!耙伞币兄攸c、難點,要在點上設;“疑”,更要指導學生無“疑”。這個過程要求教師自覺的運用啟發(fā)式教學原則,誘導他們去觀察,去思考,去學習,從而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智能。
第三,因勢利導,循序漸進
當學生帶著疑問步入求知的情景之中,要主動的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使知識在學生身上“生根”。實踐證明,學生學習的“勢”,常常產(chǎn)生于疑問之中,產(chǎn)生于面臨問題和解決實際困難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于實際操練之中。只有善于創(chuàng)造這種勢,才可能因勢利導。正像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說的那樣:“大凡傳授技能技巧,講設一通,指點一番,只是個開始而不是終結。要技能技巧在受教育的人身上生根,習慣成自然,再不會離譜走樣,那才是終結?!彼?,為了這個“終結”,就要使學生將獲得的新知識與已學的舊知識融會貫通,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統(tǒng)一體,牢牢地在學生身上“生根”。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自覺地運用循序漸進的原則。這個“序”實質就是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接受、理解、消化、吸收、運用的程度。根據(jù)這個“序”來向學生講清基本原理或運算法則,學生便會茅塞頓開,疑難問題就容易水到渠成地解決了。實際上,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常常體現(xiàn)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
第四,因材施教,全面指導
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發(fā)展是有差異的,因而“導”要因材施教,全面指導,以使每個學生的能力和智力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確定講課的難易度,并進行分類指導。同時要注意全面施教,要做到既施知識之“教”,又施思想品德之“教”,從而對學生進行全面指導。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學生要認真的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以培養(yǎng)他們敏銳的洞察力;教育學生團結互助,以培養(yǎng)他們崇高的集體主義優(yōu)良品質;教育學生勤學力行,不恥下問,以培養(yǎng)他們勤奮好學的學風。只有這樣,才能指導他們走正確、健康的成長道路。
總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圍繞著學生研究教學,研究教法,組織教學,與學生密切配合,這樣才能對學生理解得深,把握得細,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