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珺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廣大教師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學形式更見多樣,語文教育更具人文性,課堂更富詩意,資學資源更趨豐富。但在具體的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卻呈現(xiàn)了一些“迷人眼”的“亂花”,必須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思考。
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偏重于教師的精講,用教師的分析替代學生的領悟,把教師的知識簡單地灌輸給學生。在課改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一些教師的課堂教學仍沒有擺脫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害怕學生個體性的理解與“標準答案”有偏差,害怕丟掉知識點。其結(jié)果是學生活動一樣不少,小組合作,交流研討,各抒己見。然而歸根結(jié)底是學生自說自話,教師固守一定之規(guī)。對于學生的觀點,或小組合作研討的結(jié)果要么不作正確的評價,甚至置若罔聞;要么“有意識”地一味引導,直到與老師心中之“規(guī)”基本吻合,不達目的不罷休。久而久之,學生會有上當受騙之感,所謂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研討等等都是有老師“既有目的”的,學生會逐漸失去主動思考的興趣。這樣的課,表面上讓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有討論、有合作、有探究,看起來形式多樣、熱熱鬧鬧,但實際上是換湯不換藥,究其原因仍是舊的教學觀念在作祟。
高中語文課程從 “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層面出發(fā)設計課程目標,這一理念肯定了語文教學進行情感教育的特點。在課改過程中教師也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但是由于課標理解的膚淺甚至偏差,有些教師為了追求課堂上的“熱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常常會拿出一個話題,讓大家交流、探討。誠然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必不可少,但學生情感的豐富性、深刻性和社會性應該是在文本閱讀中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
如果教師僅僅為了情感教育而刻意為之,而忽視了對文本必要的賞析,是不可取的。閱讀本就是語文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教師要抓住篇章中的精彩部分,深入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正像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所說:“當教師崇高的使命感和對教材的深刻理解緊密相應,在學生心中彈奏的時刻,教學藝術的明燈就在課堂上高高升起?!币虼私處熢谕诰蚪滩那楦幸蛩氐耐瑫r,還應加入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激情和智慧,去喚醒學生的耳朵、眼睛和心靈,引導他們?nèi)A聽、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
美國著名教育評論家埃利斯曾說過,“如果讓我舉出一項符合‘改革’這個術語的教育改革的話,那就是合作學習。因為它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闭n程改革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小組討論、探究是實現(xiàn)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一種很好的途徑。課程改革實施后課堂教學的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小組討論走進了課堂。然而,現(xiàn)在很多課堂上的小組討論似乎熱火朝天,但基本是做做樣子,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
一些教師片面地認為,只有討論了就能體現(xiàn)出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了,所以熱衷于小組討論,不管問題需不需要、值不值得去交流,也不管當時的情景是否適合討論,一律統(tǒng)一對待,使小組討論成為一種課堂教學的“固定節(jié)目”,從而迎合課改的時尚。小組討論應該出現(xiàn)在有交流的必要之時,應該出現(xiàn)在學生自主學習之后,依靠自己的思考難以解決問題或需要與別人交流自己的見解的時候。在課堂,教師要準確的把握好時機,就是真正需要討論的時候,才組織小組討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要討論,教師還要兼顧課堂效率的問題,在引入一個新的概念或理解知識點的關鍵處時,學生理解困難,那么這時就可以進行小組討論;在學生思維沖撞時,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幫助學生梳理思路。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在學生發(fā)言積極,出現(xiàn)幾種不同觀點時,教師要及時的引導,加以指導;在學生限于低潮時,教師也要加以引導,鼓勵他們,或者是發(fā)表一下自己的觀點給予提示。
討論過程要提高效率。在課堂上,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有的只是致力于闡述自己的觀點,對于同伴的觀點充耳不聞,置之不理;有的則對同學的觀點全盤接受,懶于動腦。結(jié)果課堂討論熱熱鬧鬧,學生的收獲卻甚微。這種現(xiàn)象是由于學生的討論缺少教師恰當?shù)囊龑c規(guī)范造成的。
有的教師,由于陷入課改思想的某種誤區(qū),認為課堂上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不能打消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對于學生的發(fā)言不作評價,不置可否;學生活動置身事外,無論對錯一律鼓勵。結(jié)果課堂上只有學生獨特的體驗與感受,缺少教師的適時點撥與師生之間的交流,使語文課缺少了深度,學生也只能停留在原有的高度上,止步不前。
教師要由課程知識的施予者而成為教育學意義上的交往者;教師不再做教材的單一闡釋者和習題答案的唯一宣判者,而是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世界的潛心關注者和學生個性成長的參謀人;實施新課程,教師就要轉(zhuǎn)變角色,樹立服務意識,努力發(fā)揮促進者、指導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