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慧惠
(江蘇省泰州市少年宮)
淺談如何在校外語言教學中開展德育活動
◆申慧惠
(江蘇省泰州市少年宮)
為了將德育教育合理、有機地滲透到校外語言教學中去,在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表演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同時開展德育活動,在教學中有以下幾點嘗試:首先,創(chuàng)造育人環(huán)境,營造德育氛圍,即重視環(huán)境育人、強調(diào)言傳身教、保持家校溝通;其次,拓展教學思路,強化德育滲透,即教學內(nèi)容中穿插德育知識、課堂教學中開展德育活動、課外延伸中拓展德育行為。
校外教育 語言教學 德育活動
校外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是教育體系中的重要部分,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廣闊天地,更是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場所。語言教學,是校外教育中特有的一門學科。它包含在語文教學之中,卻又以其獨立的學習體系,區(qū)別于語文教學。和學校的語文教學不同的是:語文教學重詞句、語法、修辭和邏輯,培養(yǎng)孩子對文字的理解和掌握運用能力,而語言教學除了引導孩子理解作品以外,還要通過自己的聲音、動作、表情、肢體等表現(xiàn)出來,能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表演能力和交往能力。如今的教育不僅僅注重對知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而是要求以德育為核心,育人為目標?!暗赖陆逃墙逃母尽?,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yǎng)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
那么,如何將德育教育合理、有機地滲透到校外語言教學中去,在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表演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同時開展德育活動呢?
環(huán)境建設(shè)有著潛移默化的育人功效,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我在教室的墻壁上,用卡通的造型布置了溫馨的話語。如“今天你幫助別人了嗎?”“今天你使用禮貌用語了嗎?”等等,時刻提醒學生,要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另外,我還在教室里設(shè)置了一個榮譽欄,定期組織孩子開展以環(huán)境保護、文明禮儀、愛國等主題的德育活動,活動中勝出的孩子,照片會貼在榮譽欄,并且會獲得“環(huán)保之星”、“文明禮儀小天使”等榮譽稱號,孩子在比、學、趕、拼、超的氛圍中,不斷成長。
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自古就有“不學禮,無以立”的說法,但現(xiàn)在由于獨生子女的原因,好多孩子在家都被寵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家長重視了身體的成長,不免會忽視禮儀的教育,教師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的一言一行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語言課堂中,教師應(yīng)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孩子做出示范,在不知不覺中感染學生。如在與學生及家長相處的過程中,我都會使用禮貌用語;發(fā)現(xiàn)地上有紙屑時,主動彎腰將紙屑撿起來;課后打掃衛(wèi)生時,拿起掃帚與孩子共同進行等。教師用行動給孩子樹立起榜樣,要比教師給孩子講道理的效果要好很多。這種德育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的影響是最直接的。再如某次教學前,有一位小朋友的座位被其他家長給坐了,這位小朋友對那位家長說:“你給我讓開!”這時我立即對他進行了適時的引導,告訴他要禮貌的與家長進行交流,同時進行了自身的示范。在以后遇到類似情況時,不僅僅是這位小朋友,班級中其他的孩子也能夠?qū)W會了說:“阿姨(叔叔),這是我的座位,請您讓一下好嗎?”這樣,教師就成為了孩子模仿的一面旗幟,為孩子道德風貌的培養(yǎng)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校溝通可以保持家庭和課堂教育的一致性。我會通過提前十分鐘進課堂、定期召開家長會、每次課后發(fā)送短信、電話聯(lián)系等多種聯(lián)系方式與家長進行溝通。將孩子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反饋給家長,同時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及表現(xiàn),聽取家長的建議,與家長共同配合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保證教育效果。
校外語言教學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有故事、詩歌、繞口令、看圖說話、童話劇、相聲、主持等。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內(nèi)容中就滲透進德育的知識,讓孩子在鍛煉語言能力的同時學到德育知識。
如在幼兒園大班這個年齡層次中,孩子學習《口語交際》這一課時,在課堂上,我們通過聽故事、看圖說話、情境表演等手段,孩子通過聽、看、說、演,來鍛煉語言組織能力及表演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特別加入了打電話、做客等禮儀,這樣就使語言教學與德育活動進行了有機結(jié)合,效果很好。
再如,小學三年級這個層次中,我安排了《文明禮儀》這一課。課堂上分為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找一找”“說一說”“勸一勸”“編一編”?!罢乙徽摇保唇處煄ьI(lǐng)孩子找出圖片中的不文明行為,并引導孩子圍繞圖片內(nèi)容進行講解?!罢f一說”,即模擬采訪,請同學當小記者,采訪大家。采訪的問題由孩子自己圍繞“文明禮儀”來擬定?!罢f一說”,即情境表演。教師規(guī)定情境:在校園里,有這樣一個小朋友,他拿著一個面包,吃了一半就不想吃了,隨手扔在了地上,這一幕正巧被你看到了,你要怎么去勸他呢?圍繞這樣一個情境,教師會引導孩子,分組進行不同的表演?!熬幰痪帯?,即請孩子創(chuàng)編一條文明標語,可以用在食堂、景點、河流、候車室、公交車、圖書館、小區(qū)、公園等地方。整節(jié)課的幾個環(huán)節(jié)完全圍繞“文明禮儀”來進行,而環(huán)節(jié)的目的又在于鍛煉孩子的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語言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交往能力。
在語言課堂中,教師可利用專業(yè)特色,組織學生圍繞德育主題進行演講,引導學生用自身的實例,來獲得大家的支持,演講最精彩的學生將獲得“伶牙俐齒”獎。評出“伶牙俐齒”獎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模擬采訪。這個模擬采訪可在本班進行,更可以走出班級進行采訪,這樣既可以鍛煉孩子的采訪能力及膽量,更能激發(fā)孩子參與德育活動的興趣。
另外,為了調(diào)動孩子學習語言的興趣,教師可定時在班級內(nèi)組織講故事比賽,故事的主題可定期更換。如“文明禮儀小故事”“愛護環(huán)境小故事”“熱愛祖國小故事”等。在故事比賽中,表現(xiàn)突出的孩子,教師可給孩子頒發(fā)獎狀。學生將獲得“故事大王”“故事家”等稱號。這樣,每個孩子的積極性都能夠被調(diào)動起來。每個故事都會告訴孩子不同的道理,孩子通過講故事、聽故事、賽故事,能夠明白很多道理,比教師直接教授孩子德育知識的效果要好很多。
課堂外的拓展延伸,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是語言課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師要大膽地使用課堂的延伸和拓展,讓課外的拓展延伸與德育教育相結(jié)合,使教學效果得到最大的提升。
如《文明禮儀》這一課中,課外拓展可分為兩個內(nèi)容。第一個內(nèi)容,是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文明用語,注意自己的文明行為。如發(fā)現(xiàn)家人有不文明行為時,要進行勸解,并用自己的語言及實際行動感染家人。第二個內(nèi)容,是請孩子拿起相機,用鏡頭去發(fā)現(xiàn)身邊不文明的現(xiàn)象,也可以拍攝講文明、懂禮儀的表現(xiàn),并且將所拍攝的照片發(fā)送到教師郵箱,第二課時,教師會帶領(lǐng)孩子欣賞所有照片,并共同分析討論。這兩個課外拓展都能夠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同時運用孩子的行為及語言,感染身邊的人。
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有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有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有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有命運的收獲。德育活動滲透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之中,既凈化了學生心靈,陶冶了學生情操,使孩子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又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孩子熱愛祖國、保護環(huán)境、熱愛生活、講文明懂禮貌的品質(zhì)。教育的本質(zhì)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在校外語言教學中開展德育活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