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保安
我院從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對99例腰椎間盤突出癥實施手法變位,取得良好的效果現(xiàn)小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99例,男67例,女32例,年齡20~63歲,平均34.4歲;病程3個月~20年,平均3年7個月。有明顯外傷史62例,腰部受涼史35例,原因不明者2例。腰4~5椎間盤突出者63例,腰5、骶Ⅰ椎間盤突出者36例。椎間盤向左側突出者62例,向右側突出者35例,向中央突出者2例。全部病例均經(jīng)X光攝片確診,其中正位片示有側彎者42例,側位片示腰椎生程弧度改變者47例,椎體前、上、下緣首性增生者39例,椎間隙椎間孔變窄者6例。有28例并經(jīng)CT檢查后確診。
1.2 治療方法 耳麻:曲耳六腰穿骶、骶穿臀、神門等穴,接通治療儀,誘導20~30 min后,至上肢腕關節(jié)以上,下肢踝關節(jié)以下皮膚溫度下降,即為耳麻成功。手法:①拔伸牽引?;颊咂脚P在特定的復位床上,醫(yī)者和助手分別抱住患者上肢腋窩部及雙側下肢作對抗性牽引,約5~10 min。②屈髖盤腿?;颊咂脚P,助手固定健側下肢,醫(yī)者一手握住患側下肢踝關節(jié)另一手握住膝部,使患側下肢屈膝屈髖,由外向內盤旋髖關節(jié),做6~8次,然后以同樣方法屈盤健側髖部,接著患肢再重復上法一遍.③輕巧側扳,患者側臥,助手固定上胸部,醫(yī)者壓住臀部,使腰部側向旋轉,以聽到“咯咯”聲為佳;再以同樣方法調換方向重復1次,手法宜輕巧靈活。④過伸彈壓,患者俯臥,在患者上胸及臀部各墊一墊包,使患者腹部原理推拿床,醫(yī)者根據(jù)椎間盤突出的部位,進行彈壓,約5 min。⑤伸直繃腿,患者平臥位,助手固定骨盆,醫(yī)者先繃患側下肢,強制性地將其抬高到90°;然后依法抬高健側下肢。
1.3 治療效果 本組治療后,35例顯效(治療后無任何癥狀及體征,能恢復正常工作);42例有效(治療后癥狀基本消失,基本能參加正常工作者);22例無效(治療前后癥狀改善不明顯,僅能從事較輕的工作,或需臥床休息),總有效率77.8%。
推拿復位通過手法增寬椎間隙,促使椎間盤內產(chǎn)生負壓,剝離粘連,最后達到回納復位的治療效果。筆者體會到,本法對初次發(fā)病、病程較短,或病程雖較長但癥狀較輕,無椎管狹窄及脊柱實質性有病變的患者療效較為理想,而對中央型患者則不宜采用,此外,手法務必謹慎小心,輕巧靈活,以免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