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怡,孟羽俊,韓 雪,崔福江,黃東東,董 靜
(滄州醫(yī)學高等??茖W校,河北 滄州 061001)
高血壓病健康教育研究進展
楊 怡,孟羽俊,韓 雪,崔福江,黃東東,董 靜
(滄州醫(yī)學高等??茖W校,河北 滄州 061001)
高血壓病是發(fā)病率最高、對人類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它作為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會導致多器官功能改變和損害,從而引起其他相關疾病。對高血壓病患者實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延緩病情,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高血壓病;健康教育;研究進展
高血壓病是臨床上最常見、發(fā)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其晚期引發(fā)的心、腦、腎等各器官并發(fā)癥是造成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危險因素。據(jù)有關文獻報道,目前我國高血壓病患者健康教育前的知曉率為26.6%,服藥率為12.2%,控制率為2.9%,健康教育后其知曉率為77.6%,服藥率為38.6%,控制率為20.9%[1]。由此可見,健康教育是一種有效的預防手段,可以提高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病的認識。因此,開展高血壓病健康教育對提高高血壓病患者知曉率、服藥率、控制率至關重要。筆者現(xiàn)結合高血壓病健康教育近況綜述如下。
在未用抗高血壓藥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收縮壓≥140mmHg和舒張壓≥90mmHg,可診斷為高血壓?;颊呒韧懈哐獕翰∈罚壳罢诜每垢哐獕核?,血壓低于140/90mmHg,也應診斷為高血壓[2]。輕度高血壓病患者(1級)血壓大多波動為(140~159)/(90~99)mmHg;中度高血壓病患者(2級)血壓為(160~179)/(100~109)mmHg;重度高血壓病患者(3級)血壓為≥180/110mmHg。
2.1 醫(yī)生
包括醫(yī)院臨床??漆t(yī)師和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的全科醫(yī)生。陳小鳳[3]調查顯示,高血壓知識的65%來源于醫(yī)生。
2.2 護士
護士是對住院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主力軍。據(jù)有關文獻報道[4],調查的146例患者中,有95%的患者希望出院時由護士針對其具體情況詳細講解有關健康知識。徐瑞華等[5]在對550例社區(qū)居民的健康教育中,意識到隨著醫(yī)療模式的轉變,護士角色應擴展為教育者,同時護理工作范圍也應不斷擴展,護士工作不能局限在醫(yī)院,而應擴展到社會、家庭。
3.1 健康人群
宣傳相關知識,使健康人群更多了解高血壓判定、監(jiān)測及預防等知識。劉艷[6]認為,以健康生活方式為主要內容的一級預防可使高血壓發(fā)病率下降55%。對社區(qū)人群進行健康教育是防治高血壓病最經濟和最有效的策略。一級預防是指已經有高血壓危險因素存在但尚未發(fā)生高血壓人員的預防,其主要措施是:倡導合理的飲食結構,限制高鹽飲食和高脂飲食,戒煙限酒,定期體檢,堅持有氧運動,緩解心理壓力等。
3.2 高危人群
對血壓未達到國際統(tǒng)一標準但具有高血壓病易發(fā)因素或危險因素的人群,如肥胖、高脂血癥、高鹽飲食、吸煙酗酒、高血壓家族史、糖尿病病史等高危人群施以健康教育,對預防高血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7]。針對高危人群可采取二級預防措施,通過醫(yī)療手段控制疾病發(fā)展,從而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避免疾病發(fā)展。
3.3 患病人群
結合高血壓病危險因素對患病人群進行針對性健康教育,對輕度患者可采用二級預防,對重度患者可采用三級預防,針對不同患者進行規(guī)范化治療和隨訪,糾正其不良生活方式,重點進行高血壓病藥物治療、并發(fā)癥的預防教育,使其明確終身治療的必要性。楊樹泉等[8]對95例社區(qū)高血壓病患者采取二級預防措施,結果顯示,血壓控制率由14.7%上升為67.4%,干預后血壓水平明顯下降。
根據(jù)高血壓病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心理和性格等不同特征,實施不同的健康教育形式。健康教育形式多種多樣,如口頭教育、書面教育、示范教育、集體授課、健康咨詢、個別談話、電話提醒、跟蹤隨訪、報刊、宣傳欄、電視、展覽等形式,但并不是每一種方法都對所有高血壓病患者產生明顯效果,最關鍵的是根據(jù)特定環(huán)境和人群選用較合適的方法。謝小曼、李素青等[9,10]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高血壓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王華艷等[11]針對農村居民特點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下指導—合作—共同參與型的個體化全程健康教育方式,取得明顯效果。
5.1 生活方式的教育指導
教育患者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與體力勞動,長期從事注意力高度集中、過度緊張的腦力勞動者和在視、聽覺過度刺激環(huán)境中工作的患者,要注意放松精神,適當調節(jié)工作和休息[12]?;颊呖山Y合血壓變化和自覺癥狀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打球、登山、太極拳、游泳等運動。保持充足的睡眠,按時休息。指導高血壓病患者無論是坐位、臥位或下蹲起立時都要動作緩慢。注意季節(jié)變化,尤其是冬春季節(jié)及秋冬季節(jié),老年患者應盡量避免驟然接觸寒冷空氣[13]。居住環(huán)境要保持空氣新鮮。
5.2 飲食知識的教育指導
合理飲食是避免高血壓危險因素的基礎,對藥物發(fā)揮起著有益作用。
5.2.1 限制鈉鹽及膽固醇量攝入 高血壓病患者平時宜食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食物,以清淡素食為主。日均攝鹽量每增加1 g,平均高壓上升2mmHg,低壓上升1.7mmHg[14]。中度高血壓病患者攝鹽量應控制在3~5 g/d,重度高血壓病或合并并發(fā)癥患者攝鹽量應控制在1~2 g/d。多食富含鉀、鈣而低鈉的食品,如木耳、茄子、花生、海帶等。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及豆類制品,如蘿卜、芹菜、西紅柿、蘋果、西瓜等。
5.2.2 限制體重,避免肥胖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同時也是冠心病和腦卒中發(fā)病的危險因素,保持正常體重指數(shù)(BMI)20~24(kg/m2)是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的重要措施之一[15]。據(jù)有關文獻報道[16],體重增加12.5 kg,收縮壓可上升1.33 kpa,舒張壓升高0.93 kpa。因此,嚴格控制體重非常必要。
5.2.3 戒煙禁酒 據(jù)有關文獻報道,4年內男性持續(xù)飲酒者比不飲酒者高血壓發(fā)生幾率增加40%,每周飲酒量超過300 ml者,比不飲酒者的收縮壓增高3.5mmHg,舒張壓增高2.1mmHg,飲酒還可降低降壓藥的療效[17]。郭喜娟等[18]認為,應向患者講解吸煙所致的加壓效應可使高血壓合并癥的危險性顯著增加,并降低或抵消降壓治療效果,煙草中的尼古丁可刺激腎上腺分泌兒茶酚胺,導致血壓升高。
5.3 心理健康的教育指導
高血壓病是一種心身疾病,與情緒緊張、環(huán)境不良刺激等心理和社會因素有關,患者多有焦躁、抑郁、易激動等心理特點[19]。醫(yī)護人員應根據(jù)患者年齡、性格、文化程度等不同特征給予不同的心理指導,使患者學會自我心理疏導,始終保持樂觀心理,以利于控制血壓水平。
5.4 兒童時期的教育指導
有關研究表明,高血壓病與兒童時期的血壓有密切關系。因此,健康教育要從兒童抓起,尤其是對家族性高血壓兒童,3歲以后應開始監(jiān)測血壓,合理膳食,加強體育鍛煉,控制體重,避免肥胖。建立健全中小學生定期體檢制度,最好每學期測量血壓1次。提倡將體育課納入中考、高考范疇。社區(qū)應高度重視高血壓病,建立相關制度[20]。
5.5 用藥過程的教育指導
5.5.1 降壓藥種類及服藥原則 現(xiàn)在的降壓藥物種類和品種繁多。降壓藥應盡量口服,并堅持長期用藥,通常從單藥開始,階梯加藥。同時根據(jù)患者反應隨時調整,避免間斷式服藥或無癥狀不服藥等情況。據(jù)有關文獻報道[21],最大限度地簡化用藥方案是提高高血壓病患者用藥依從性最有效的干預措施。
5.5.2 藥物副作用的告知 向患者講解藥物有可能出現(xiàn)的副作用,如常用吲達帕胺可引起低鉀血癥、血脂增高、空腹血糖增高,常用倍他樂克可引起三酰甘油升高、胃腸不適、乏力等。同時根據(jù)患者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時調整用藥。
5.5.3 服用藥物的注意事項 特別告知患者當使用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壓的藥物時應注意改變體位,要動作緩慢,尤其是在夜間起床時更應小心,如突然發(fā)生頭暈時應原地休息,待癥狀緩解后再活動[22]。高血壓病患者不可隨意停服降壓藥,否則會引起血壓反復波動?;颊呷缧铚p量,也應按照醫(yī)囑逐漸減量。
5.6 出院前的教育指導
(1)教會患者及其家屬測量血壓的正確方法及注意事項;(2)按時服藥,合理飲食,生活規(guī)律,定期復查血脂、血糖、腎功能等;(3)血壓急劇升高時,應及時臥床休息,并舌下含服硝苯吡啶或卡托普利等降壓藥物,與此同時,家屬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求救,以便讓患者盡快入院接受治療。
效果評價指標對實施健康教育的患者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效果評價指標主要有:(1)知識評價指標,如高血壓相關知識掌握情況;(2)態(tài)度評價指標,如對高血壓防治的態(tài)度認識;(3)高血壓病患者的服藥率、治療率、控制率等評價;(4)行為評價指標,如平時飲食、吸煙、運動等監(jiān)測結果。歐陽曉燕、王建駿等[23,24]的研究表明,通過健康教育,可以明顯增強高血壓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提高高血壓病患者服藥依從性和高血壓控制率。陳珺芳[25]使用的社區(qū)隨訪干預管理式健康教育對高血壓病患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促使血壓控制率上升。
(1)傳統(tǒng)的護理方式在健康教育方面還沒有形成一套系統(tǒng)、完整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內容,應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的教育活動為患者提供更多信息,以減少高血壓發(fā)病率、病殘率及病死率。(2)目前由于我國護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有些護理人員存在缺乏健康教育技能訓練及學歷不高等問題,有關調查顯示,只有21.2%的患者接受過醫(yī)務人員的指導,護士對住院患者做過健康教育的比例更低,僅占11.5%[26]。因此,培養(yǎng)和提高臨床護士對高血壓病的知識再教育及健康教育能力是當務之急。(3)受地域及文化水平限制,農村及邊遠山區(qū)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機會較少,高血壓病健康教育知識需求量大。(4)隨訪困難[27]。部分患者家住山區(qū),交通不便、通訊設施差等因素造成隨訪困難,患者有問題時不能及時咨詢護士,護士也不能及時評價患者的教育效果并提供新的宣教內容。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對高血壓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應不斷總結經驗,加強學習,保證健康教育在高血壓病患者管理中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1]傅世英.高血壓病防治的新進展[J].黑龍江醫(yī)學,2004,28(1):1~3.
[2]劉力生,王文,姚崇華.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0(1):6.
[3]陳小鳳.高血壓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調查分析與健康指導[J].中國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雜志,2006,5(5):69.
[4]鄭淑君,何繼芳,時振璐.醫(yī)院開展健康教育的體會[J].中華護理雜志,2000,15(2):124.
[5]徐瑞華,李艷萍,王翠萍,等.高血壓患者550例的社區(qū)健康教育[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8):1972.
[6]劉艷.高血壓病的健康教育新進展[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7,15(3):472~473.
[7]余昭,徐水洋,胡陽春,等.紹興市城區(qū)高血壓病人健康教育干預效果評價[J].衛(wèi)生軟科學,2001(15):43.
[8]楊樹泉,趙洪霞.在社區(qū)開展高血壓“二級預防”措施的探討[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8,10(5):995.
[9]謝小曼.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7,7(6):1049.
[10]李素青,劉瑞芬.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老年高血壓病人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07,39(11):1404~1405.
[11]王華艷,陳培忠.農村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策略與意義[J].心腦血管病防治,2006,6(6):396~398.
[12]李迎春.談談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9,3(1):184.
[13]陳希萍,潘志,李子萍,等.高血壓病病人社區(qū)護理干預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8,22(5):1224.
[14]張彩鳳.老年高血壓病患者住院及出院后自我護理的指導[J].現(xiàn)代護理,2007,13(1):72~74.
[15]張喜平.全程健康教育對高血壓病人生活方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6):1524.
[16]孫艷紅.176例高血壓病病人膳食調查及飲食指導[J].護理學雜志,2001,16(8):451.
[17]肖慧芳,楊光,陳樹舟.高血壓病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6,5(12):2069~2070.
[18]郭喜娟,陳國軍.原發(fā)性高血壓的健康教育[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7,28(23):2941.
[19]馮勇.高血壓患者社區(qū)健康教育的體會[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08,6(21):72.
[20]黎孔瓊.社區(qū)高血壓的健康教育[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8,15(14):1899.
[21]李楊.影響高血壓病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的多因素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yè)雜志,2007,10(2):181.
[22]李隨珍,武鳳蓮.高血壓病病人的社區(qū)護理[J].全科護理,2008,6(10A):2625~2626.
[23]歐陽曉燕,鄧詡教.健康教育對提高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的影響[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8,14(6):97~98.
[24]王建駿,朱理敏,王麗芬.健康教育提高社區(qū)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和高血壓控制率[J].實用全科醫(yī)學,2008,6(6):607~609.
[25]陳珺芳.2 079例高血壓患者社區(qū)隨訪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農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08,28(3):233~235.
[26]毛紅娟,李海燕,王筱慧,等.門診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1):38~39.
[27]陳彩敏,駱曉霞.高血壓200例健康教育難點及對策[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8(21):50.
R544.1
A
1671-1246(2011)19-0156-03
Vol.29 2011 No.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