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秀麗
觀照人類社會的一面鏡子
——淺談沈石溪動物小說中的社會性
曲秀麗
沈石溪的動物小說雖然不是以人為主角的故事,但其作品中所描寫的動物關系、動物的生存法則、動物對人類的報恩以及動物的親情等,同樣是折射人類社會的一面鏡子。
沈石溪;動物小說;生存法則;報恩
和那些以動物為主角的童話和寓言作品相比,沈石溪在國內開辟了一個全新的寫作視角,他的動物小說雖然也是以動物為敘述的主角,但他寫作的目的并不是借動物形象進行簡單的道德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真實的動物的介紹,通過動物故事的講述,讓讀者更清晰地了解動物的生活屬性,感受動物世界的多樣性與復雜性,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動物與人類之間各種各樣的關系,感受它們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以及它們的生存法則。也就是說,作為書寫動物小說的作家,沈石溪不能僅僅只關注動物的生物屬性,更要關注動物的社會屬性的表達。由于其他書寫動物的作品普遍存在動物失語性的特點,作家們對于動物的社會性的描述更多的是依靠作者自己的心理去揣摩與分析的,這就必然帶有人類社會的視角與評價標準。所以,閱讀沈石溪的動物小說,讀者可以從另一個視覺去觀照、反思人類社會。
正如人類社會中的人和人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關系一樣,沈石溪首先也給我們呈現了動物世界中的各種關系:親情、同類、異類。周旋于各種身份角色的轉換過程中,沈石溪生動細致地敘述了動物們每一行動背后的情感與心理活動。在動物世界里,既有和人類一樣高尚無私的舐犢之愛,也有讓我們動容的纏綿悱惻的雄雌之戀,當然也有著和異類敵人之間的你死我活、魚死網破的血腥殘殺。如:《再被狐貍騙一次》中的公狐貍甘愿用自殘的方式保護妻兒的平安;《狼“狽”》中的公狼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對殘廢的母狼不離不棄;《狼王夢》中,母狼紫嵐在與獵狗搏斗中產下狼崽……人物的關系常常是小說故事展開的社會環(huán)境,同樣,動物小說中的這種關系,也是動物們活動的社會環(huán)境,只有寫出社會環(huán)境的復雜微妙性,才能為動物的行為敘述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正如作者在《從動物角度審視人類》這篇文章中所說,“人的行為,究竟有多少來源于文化指導,有多少來源于生物本性?現代文明的巨大成就,有哪些與人的生物本能合拍的,有哪些是與人的生物本能相悖的?我們是否可以制定一套更符合人性、更通情達理、更行之有效的行為準則?潛藏在我們遺傳細胞里的生物性,有哪些需要毫不留情地割舍,有哪些經過改造予以保留,又有哪些理應發(fā)揚光大?”[1]或許正是受這種意在為了尋找“一套更符合人性、更通情達理、更行之有效的行為準則”的寫作目的,沈石溪在其作品中,尤其是在寫動物之間的關系的時候,常常突出了一個“純”字,他著力描寫的,是突出動物親情之間的那種自然的本性與天性,而不夾雜絲毫的功利目的;突出那種與死敵之間魚死網破、黑白分明的決斗的徹底性與殘酷性,而不是像人類爭斗的爾虞我詐、投機取巧的僥幸與欺騙。作者在作品中有意強化動物關系的這一“純真”特征,其實投射的正是我們人類社會中的人際關系的復雜與微妙、虛偽與奸詐。
和充滿激烈競爭的人類社會一樣,動物世界的生存法則首先表現為一種“弱肉強食”“優(yōu)勝劣汰”的叢林法則。作為動物小說作家,如果對這種“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不能進行細致生動的描述,也就失去了動物小說的魅力。所以,對于那些質疑沈石溪作品中的血腥味太濃的議論,筆者認為,社會生活中由于男孩子天生就具有一種暴力傾向,而這種暴力傾向如果找不到宣泄口,就不利于健全人性的培養(yǎng)。因此,動物小說作為男孩子喜歡閱讀的小說種類,自然就責無旁貸地應該讓讀者能正視血淋淋的現實,而不應粉飾、回避動物生存中弱肉強食的現實。也正因為作者有著這樣的寫作理念,因此在描寫動物之間決斗場景的時候,沈石溪往往是不吝筆墨、濃墨重彩,讀者閱之,常有酣暢淋漓之感。比如《狼王夢》中,作者一開篇就給我們描述了母狼紫嵐與獵狗搏斗的過程,從發(fā)現、追擊到最后的決斗,環(huán)環(huán)相扣,激烈緊張。
沈石溪筆下的叢林法則在動物的異族之間表現為“弱肉強食”的廝殺,在同族之間表現為在政權交接時“優(yōu)勝劣汰”的殘殺場景?!堆镜耐豕凇肪褪沁@類作品的代表。麻子猴王在被新猴王黑披風戰(zhàn)敗后被逼跳入江中,被“我”救出后依然難以逃脫再次被逼跳入江中直至被淹死的命運。
“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體現了動物生活的不易與艱辛,而“優(yōu)勝劣汰”的叢林法則則讓我們感到了生命的悲壯與偉大?!堆镜耐豕凇分械穆樽永虾锿?,《象冢》中的老象王茨莆,《老鹿王》中的老鹿王哈克等等,都是這一類的悲劇英雄。
正如人類社會的生存之道是在競爭之中也離不開合作一樣,沈石溪在他的作品中,也發(fā)現并敘述了許多動物之間經過合作而達到彼此雙贏的故事。在這些雙贏的故事中,主人公要么是平等的朋友關系,如《雄鷹金閃子》中的金閃子和白羽臀;要么是你奴我主、你強我弱的敵人關系,但為了生存,它們依然彼此選擇了這種看似并不對等的合作?!而B奴》中的鷯哥夫妻為了撫養(yǎng)孩子,而甘愿給自己的天敵蛇雕做鳥奴;《打開豹龍》中,紅崖羊為了激發(fā)族群的生命活力,甘愿請求獵人釋放雪豹來捕殺它們……動物之間這種不同的合作方式,是他們在叢林生活中一種生存智慧。這也說明,在有群居的地方,生命個體是不可能孤立生存的,合作是群居動物的一種社會本能。沈石溪的作品,就是揭示動物世界生存關系的萬花筒,他讓對野生動物世界生疏的讀者大開了眼界。
沈石溪的動物小說中,尤其是其在20世紀80年代創(chuàng)作的早期作品中,有許多都是動物對人類的報恩故事,比如《第七條獵狗》《保姆蟒》《災之犬》《牧羊豹》《白象家族》《虎女蒲公英》《和烏鴉做鄰居》和《老象恩仇記》等。恩怨主題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民間藝人講述的動物故事中的一個傳統(tǒng)主題。也許是因為初涉文壇,沈石溪受這種傳統(tǒng)主題的影響很深,所以,人類與動物之間的恩怨一度成為沈石溪動物作品的核心主題。閱讀這類作品,常常給人以震撼之感:動物對人類的那種知恩圖報、盡忠盡職的行為,恰恰是作者提醒我們讀者反思人類社會的一面鏡子。人們閱讀他的動物小說,總是在不知不覺中讓心靈也受到一次洗禮和凈化,剖析人類自身靈魂的渺小。這在生態(tài)保護呼聲甚高的今天,也無疑會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除了報恩主題的作品之外,沈石溪作品的另一大主題就是動物之間的親情(也包括愛情與母愛)。作者在表現這些主題的時候,常常是把它們放在“弱肉強食”“優(yōu)勝劣汰”的叢林法則的嚴峻的生活背景下,在突出表現動物們生存的艱辛與不易的同時,刻畫出主人公身上潛藏的偉大母愛和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彰顯動物身上品質的高大,更能給人類更多的震撼與激動。難怪有人說,沈石溪作品中的動物形象是“獸面人心”。沈石溪認為,文學雖然是人學,但我們人類本身就或多或少地保留著某種動物性,所以人類或許能從動物身上發(fā)掘人性的亮點與光彩,能從動物身上尋覓到人類由于進化導致的失落。也就是說,作者筆下千姿百態(tài)的動物們的情和愛,恰恰是為了折射、觀照我們人類的道德情感,從而引起我們的反思。
對忠貞不渝愛情的歌詠是以人為主角的文學作品的永恒主題,悲劇類的愛情故事更具有震撼力。因此,沈石溪動物小說作品中的這類主題也常常多以悲劇結尾?!堆镜耐豕凇分?,褐尾巴雌猴面對為了種族的和平而甘愿溺水身亡的麻子猴王,毅然選擇與它同歸于盡;《情豹布哈依》中,布哈依與香格莉夫妻的患難與共、不離不棄;《象?!分校赶蟀蛬I雖然壽數還遠遠未盡,但她還是選擇了與公象茨莆一起埋入象?!?/p>
母愛是人的天性,也是動物的天性,沈石溪在描寫母愛類作品的時候,一方面突出了動物身上那種勇于犧牲的偉大的母性精神,如《熊母》中的母熊大白掌為了能救出自己的孩子,竟然選擇從懸崖上跳下去撲向獵人,結果自己被摔得粉身碎骨;《鳥奴》中的那對鷯哥夫妻為了能將自己的孩子撫養(yǎng)長大,甚至甘愿給兇殘的蛇雕做鳥奴。另一方面,作者在描寫這些動物身上感人至深的偉大的母愛犧牲精神的時候,也寫出了動物們身上的另一種更加充滿理性的、更具有長遠目光的母愛。為了能讓兒女獨立,即使自己雙眼瞎了,還是毅然決然趕走兒女對自己的照顧 (《瞎眼狐清窩》);當發(fā)現自己日夜思念的愛子身上流淌著無法改變的狗的基因時,身為母狼的白莎竟然親口咬斷愛子黑黑的喉管……如果前者的母愛描寫是作者為了突出動物身上也具有和人類一樣濃重的“人情味”的話,
I206.7
A
1673-1999(2011)16-0129-02
曲秀麗(1972-),女,碩士,煙臺職業(yè)學院(山東煙臺264100)基礎部講師。
20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