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舟
(安徽國防科技職業(yè)學院思政部,安徽六安,237011)
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野下的新自由主義評析
張廣舟
(安徽國防科技職業(yè)學院思政部,安徽六安,237011)
新自由主義學說興盛于20世紀70年代,主要觀點是經濟自由化,減少政府干預,強調資本自由發(fā)展。從哲學的角度來看,新自由主義在很大程度上是反辯證法、形而上學的,在社會發(fā)展的立足點上,是以資本為本的,無視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
新自由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自由化;私有化
自由主義是產生于17世紀美國的一種關于經濟發(fā)展的社會思潮,它與當時阻礙經濟發(fā)展的封建傳統(tǒng)制度,以及重商主義政策對經濟的消極干預相對立,為推動和促進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而形成的一系列思想,自20世紀2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出現(xiàn)大危機后,這種自由主義逐漸為凱恩斯主義(又稱國家干預主義)取代,自由主義自此一直受冷落,處于邊緣。直到20世紀70年代,自由主義思潮重新得以重視。主要原因在于: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經濟陷入二戰(zhàn)后經濟發(fā)展較深的低谷。在國內,它經受著“經濟滯脹”的痛苦,重現(xiàn)經濟危機,迫切需要擺脫困境,與此同時,在國際上,它受到當時經濟發(fā)展較快的歐洲和日本等競爭對手的強烈沖擊與挑戰(zhàn)。在此種危機的情況下,美國的經濟理論接認為國家干預主義在美國的代表——美國凱恩斯主義對于經濟困境的負有不可推卸主要責任者,成了經濟理論和政策制定指導思想的直接攻擊的對象。于是新自由主義便趁勢在反對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的勢頭下復興起來。新自由主義的主要思想集中為:強調市場機制自發(fā)作用,反對國家干預;嚴格保護私人產權,極力主張國有企業(yè)私有化;建立“小政府”,反對凱恩斯倡導的“大政府”,實行健全的財政政策,堅持市場自由競爭,反對通貨膨脹,反對壟斷。新自由主義理論邏輯是:“自利的人”在市場機制作用下(看不見的手),為追逐個人利益最終導致增進社會整體利益。
新自由主義的理論邏輯真的是完滿的嗎?事實并非如此,而且恰恰相反。從20世紀末在拉美等國的經濟危機,市場混亂,俄羅斯“休克療法”造成俄羅斯的經濟下滑,動蕩不安,再到東南亞的金融危機,以及日本和美國等發(fā)達國家經濟泡沫的出現(xiàn)。這些都表明:自20世紀70年代新自由主義大行其道時,全球出現(xiàn)了大危機。對此,我們很有必要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野下對新自由主義進行哲學反思。
新自由主義學說單純強調市場調節(jié)的優(yōu)越性,否認計劃的必要性,從哲學上講,它是一種偏面的、孤立的、靜止的觀點,具有形而上學性,是一點論,違反了辯證法。
新自由主義認為市場無限美好,計劃、政府干預會限制市場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調節(jié)。這樣的論述看似很有道理,其實不然。市場和計劃作為一對矛盾,它是統(tǒng)一于人們的經濟活動中,兩者的關系是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關系。對立性主要表現(xiàn)在兩者在資源配置的方式上相互排斥;統(tǒng)一性表現(xiàn)在兩者在社會資源合理有效配置中相輔相成。新自由主義只看到了兩者的對立性,強調兩者的水火不容,否認兩者的同一性,看不到兩者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支持、互相補充的一面。市場固然有很多優(yōu)點,能促進資本、貨幣等生產要素在全社會各部門內部、各部門之間的自由流通,是一只看不見的手、無形的指揮棒,指導人的活動。然而,市場不是萬能的,它有自身的缺陷,即自發(fā)性、滯后性。在高度細密社會分工的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各個獨立自由經濟主體的自發(fā)性必將帶來盲目性,這與社會化大生產所要求的有組織性發(fā)生直接沖突。市場也有滯后的一面,由于其自發(fā)調節(jié)作用,對經濟發(fā)展缺乏長遠預期,必將導致滯后的一面。從這個角度來看,市場的缺陷需要計劃和國家干預來彌補。
新自由主義贊美和鼓吹私有制的優(yōu)越性,認為私有產權享受不受約束的自由,任何政府干預、調節(jié)經濟的行為都是有害的,極力主張國有企業(yè)私有化,反對公有制。在新自由主義者看來,只有產權清晰,市場經濟運行才有效率,經濟主體在市場機制引導下的最優(yōu)化行為才能推動整個經濟實現(xiàn)“帕累托效率”。新自由主義主張產權清晰,國有企業(yè)只有私有化才有效率,實質上把私有與公有對立起來,認為市場經濟中只有私有的產權才最有效率,公有的產權必然導致無效率和腐敗。由此可見,新自由主義認為市場經濟就是私有制經濟,沒有國有企業(yè)的生存空間,不存在公有制的市場,這種把經濟運行體制同社會制度等同起來,必將犯形而上學的錯誤,不符合辯證法。從拉美一些國家為了債務危機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實行的一系列新自由主義改革,導致了社會危機和動蕩,從“拉美危機”、俄羅斯的震蕩來看,新自由主義主張的國有企業(yè)私有化,并非拯救社會危機的靈丹妙藥,而是把社會危機推向了萬丈深淵。
新自由主義在20世紀80年代分別獲得了英國的撒切爾政府、美國的里根政府的推崇,此后新自由主義的思想及政策主張進一步擴展到全球。在美國方面看來,拉美市場對于美國走出20世紀80年代經濟困境意義非凡,并且又由于拉美等國當時陷入債務危機和通貨膨脹,這對于作為債權國的美國等國家經濟改革和調整創(chuàng)造了非常良好的機會,新自由主義思想及其主張便得以推行。于是在美國的主導下,國際貨幣組織、世界銀行、美國財政部等世界金融巨頭和當時發(fā)達國家終于在90年代初召開一次國際會議,形成了對拉美國家經濟調整政策的所謂“華盛頓共識”,即強行要求拉美等國家進行私有化,實行全面市場化、自由化改革;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緊縮銀根,抑制通貨膨脹;壓縮公共福利開支,嚴格控制財政赤字,同時要求政府減少對企業(yè)征稅,刺激經濟增長,實行金融自由化,由市場決定利率、實行統(tǒng)一浮動匯率,貿易自由化;擴大開放程度,廣泛引進外資,要求拉美等國國內市場對外資、外企、外國商品和服務業(yè)全面開放;取消各種政府管制和限制等為民族經濟發(fā)展的保護措施。由此可見,“華盛頓共識”的主要含義和精神可理解為經濟的全面私有化、全面市場化,加大市場徹底的自由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一言以蔽之,貫穿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華盛頓共識”的三個支柱是:財政節(jié)儉、私有化和市場自由化。[1]因此,從價值觀方面可以得出結論,新自由主義主要代表了資產階級財團的利益,特別是經濟發(fā)展處于強勢的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資產階級財團的利益,其思想充分體現(xiàn)了資產階級的價值觀,是一種自私和狹隘的價值觀。
首先,新自由主義是以資本為本,而非以人為本,新自由主義思潮著眼于資本的自由化、私有化,追求的是“自利的人”在“看不見的手的無形指引下”,獲取個人利益最大化,然后推動整個社會利益的最大化。從新自由主義的思想來看,其價值觀是典型的個人主義,強調資本的第一性,產權的明晰性。然而,從人類發(fā)展的目的來看,資本等物的東西只是人類發(fā)展的手段,并非是目的。從另一方面來看,個人利益最大化不會必然帶來整個社會利益的最大化,二者沒有必然的邏輯關系。而且,在資產階級這種個人主義價值觀指引下,利已的主觀能帶來利他的客觀效果并不多,通常情況下是損人利已,因此社會總財富并未有多大的增長。上世紀末,拉美等國經過近二十年的新自由主義實踐,最終成了新自由主義私有化改革的重災區(qū)。拉美人民以血的代價換來了人民的覺醒。墨西哥的薩帕塔農民起義,巴西的天地農民運動,阿根延的攔路運動、敲鍋運動,秘魯、危地馬拉、玻利維亞等國反私有化的抗議活動等,此起彼伏,贏得了廣泛的社會支持。這些都充分表明新自由主義的以資本為本的發(fā)展觀受到世人的摒棄,開始摸索以人為本的人類全面自由發(fā)展之路。說明新自由主義,不是救世良方,反而將社會引入動蕩和危機之中。究其原因,從哲學的角度來看,新自由主義強調私有資本的第一性,本身就加劇了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矛盾:資本的私人占有制同社會化大生產的矛盾。另一方面,新自由主義采取理想主義推想,認為個人利益最大化將帶來社會總財富的增長,帶來整個社會利益的增長,事實上是做不到的。從人類的發(fā)展的目的來看,個人利益至上,資本第一性,最終否定了人的全面發(fā)展。
其次,新自由主義強調全球經濟一體化,就是變相的強國對弱國的主導,是一種霸權主義,弱化了弱國的國家主權。以至于美國作家諾姆、喬姆斯基同時在其《新自由主義和全球秩序》一書中有這樣的描述:“新自由主義”,顧名思義,是在古典自由主義思想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個霸權國家和經濟強國的理論體系,完全服務于這些強國。亞當?斯密被認為是其創(chuàng)始人,同時該稱體系也可以被稱為關于全球秩序方面的所謂“華盛頓共識”。它主要是指以市場為導向的一系列理論,由美國政府及其控制的國際組織制定,體現(xiàn)美國資產階級財團的意志,通過有利于他們的各種方式實施——對于經濟脆弱的國家這些理論常用作嚴厲的結構調整方案。[2]因此,新自由主義思潮是由強國主導的,其政策是強國制定的,是一種經濟霸權主義,它對弱國主權的侵犯不言而喻。各國有權選擇自己的經濟發(fā)展道路和模式,他國無權干涉。美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誘導拉美等國私有化改革,在美國導演下,西方強國對俄羅斯20世紀90年代初的轉型進行了誘導,采用“休克療法”的激進改革,結果使俄社會出現(xiàn)了大動蕩,經濟急劇下落。新自由主義這種行為干涉了他國的主權。
當前,我國正在進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對于新自由主義思潮必須加以哲學分析和批判。在價值取向上,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思想作為主導意識形態(tài),摒棄新自由主義的形而上學性和自私自利性,批判其以資本為本而非以人為本的發(fā)展觀。在實踐中,我們要堅持經濟發(fā)展走適合自己國情的模式,抵制私有化和自由化,建設好國家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全球化及其不滿[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43.
[2] 諾姆·喬姆斯基.新自由主義和全球秩序[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3.
F091.352
A
張廣舟(1977-),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