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公司價值取向何去何從:第三條道路的開辟——以英國2006年公司法修改為視角

2011-08-15 00:54:08林少偉
朝陽法律評論 2011年2期
關鍵詞:公司法相關者董事

林少偉

公司價值取向,歷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似無爭議,尤其在自由主義濫觴時期,更顯理所當然。但隨著族群主義的興起,社會環(huán)境的加劇變化,公司的價值取向漸有變化,股東價值不再是其單一目標,而被賦予了更多的社會責任。這種外在目標的追加,讓學界開始反思公司傳統(tǒng)的價值目標,提出以利益相關者為目標,取締傳統(tǒng)的價值取向。甚至有學者提出“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價值取向已死”。然而在這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價值取向思辨中,英國2006年公司法另辟蹊徑,既不沿襲傳統(tǒng)價值取向,同時也不采納利益相關者的模式,而試圖開辟第三條道路,即“開明的股東價值”。本文通過梳理公司價值取向的淵歷,以英國2006年公司法修改為分析模板,得出結論,即英國公司法的第三條道路因缺乏利益相關者的救濟途徑而徒具其表,本質(zhì)上仍是傳統(tǒng)的股東價值取向。

一、股東價值思潮的濫觴

股東價值思潮源于20世紀30年代Berle與Dodd兩大學者的爭辯。Berle教授提出公司管理者僅對公司股東而非其他人負責任,而Dodd教授則認為公司作為社會的經(jīng)濟組織體,當然應該對社會承擔相應的責任。①See Adolf A Berle,“Corporate Powers as Powers in Trust”(1931)44 Harvard Law review 1049;E Merrick Dodd,“For Whom are Corporate Managers Trustees?”(1932)45 Harvard Law review 1145;Adolf A Berle,‘For Whom managers are Trustees:A Note’1932)45 Harvard Law Review 1365;E Merrick Dodd,‘Is Effective Enforcement of the Fiduciary Duties of Corporate Managers Practicable?’(1935)2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194.前者在此次辯論中逐漸獲得優(yōu)勢,并為美國公司法所采用,自此奠定了股東價值作為公司價值取向的地位,雖然一路風雨,但仍屹立不倒。英國緊隨美國腳步,也采用股東價值模式,具體而言,英國的傳統(tǒng)價值取向受下列因素的影響。

(一)私有化的興起

自20世紀70年代起,英國開始了以私有化為主的經(jīng)濟改革。私有化的改革迫使諸多國企涌入市場,接受市場的無情的考驗。在國家作為公司的單一或主要股東時,公司的價值取向雖然服務于股東,但政府作為股東的代表,在考慮公司的經(jīng)濟決策時,必然考量社會其他方面的因素。而經(jīng)過私有化后的公司,依然追求股東利益的最大化,但股東已變,私人利益的考量不斷擴張,社會責任的影子也相應逐漸縮小。同時,推向市場的公司不得不經(jīng)受市場的檢驗。收購作為市場強大的力量之一,迫使公司管理者以犧牲長遠利益為代價,追求短期利益,以獲得賬面的利潤,以避免公司被收購而落得罵名或失業(yè)。

(二)股權結構的變化

英國的股權結構以分散型為主,完全迥異于德國的集中型結構。②Andrew Gamble and Gavin Kelly,‘Shareholder Value and the Stakeholder Debate in the UK’(2001)9(2)Corporate Governance 110p.110.所謂分散型股權結構,即在公司的股份構成中,以多個小股東構成為主,而甚少有單一大股東占據(jù)控制的局面。英國這一特殊的股權結構規(guī)定迫使公司放棄銀行轉(zhuǎn)向二級市場籌集資金。分散型的股權結構以保護小股東利益為出發(fā)點,防止出現(xiàn)單一大股東獨占鰲頭,壓迫榨取小股東利益。但分散型的股權結構也有其致命的缺點,即公司代理成本的增加。③Bearle and Means,‘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1932).Williams and Conley,p.4.由于公司股東分散,難以出現(xiàn)某一股東凌駕于管理層的局面,為管理者的機會主義行為提供契機。英國公司法為克服這一致命缺點,采取諸多措施,包括非執(zhí)行董事的設置,管理層股份激勵等,①Simon Deakin,‘The Coming Transformation of Shareholder Value’(2005)13(1)Corporate Governance 11,pp13-14.以規(guī)范管理者的行為。但這些措施在監(jiān)督管理者的同時,無形中也加強了股東價值的利益取向,為股東利益目標的最大化提供了法律框架。

(三)個人主義與自由主義的浮現(xiàn)

自由主義強調(diào)個人私有產(chǎn)權,注重個人權利的擴張,對政府有形之手深惡痛絕而主張把政府的影響力壓縮到最小層面。②Modern Company Law:The Strategic Framework(1999),para 5.1.8-5.1.9.對個人產(chǎn)權的重視,反映到公司的價值取向,即充分強調(diào)股東的價值目標。對政府作用的藐視,也必然傾斜于對市場影響的崇拜。而殘酷的市場力量迫使公司不斷以追求高利潤為最終目標,以服務于股東的利益需求。此外,自由主義并不完全排除政府的角色,它認為公司如同私有財產(chǎn)或取得私有財產(chǎn)的工具,因此,外在的社會責任應由政府承擔,而不能強加于公司個體。③James Wallace,‘Value Maximization and Stakeholder Theory:Compatible or Not?’(2003)15(3)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120.p.121.

(四)全球化的浪潮

競爭的全球化,讓大量的資金可自由流動。而資本的貪婪性使資金流向具有高回報的公司產(chǎn)業(yè)中。這不但加劇了公司治理結構的改變,同時也堅定公司管理層追求短期高利潤的目標。④John Parkinson and Gavin Kelly,‘Self Regul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Codes’(1999)70(1)Political Quarterly101p103.這種高度的全球化競爭,使得資本的流向不但明確,而且周轉(zhuǎn)速度快。一旦獲得預期利潤便轉(zhuǎn)而尋求其他目標。近十年來,雖然此種短視現(xiàn)象逐漸減少,但并非公司法調(diào)整之功,而是機構性投資者的影響所致。

(五)公司契約論的影響

學界對公司本質(zhì)大致有兩種理論,一是契約論,即認為公司本質(zhì)上是各個股東共同意志之體現(xiàn),是公司股東契約之集束。二是有機體論,即認為公司本質(zhì)上是一獨立個體,獨立于股東意志。⑤Oliver Hart,‘An Economist’s View of the Firm’(1989)89 Columbia Law Review 1757p.1757;M.C.Jensen and W.H.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1976)3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05p.310.公司契約論排除公司作為獨立人格的特性,而認為公司很大程度上相當于一市場,各股東各盡所能,在此市場上各獲其益。①John Parkinson,‘Inclusive Company Law’,in The Reform of United Kingdom Company Law(John De Lacy ed.,Cavendish Publishing,London,2002)pp.55-57.此外,公司契約論賦予股東之間契約性質(zhì),契約各方通過合意,達成契約,是為公司之成立。而共意之達成,必是各方利益之妥協(xié),因此,除己及對方利益外,其他因素當免考慮在內(nèi)。

數(shù)十年來,股東價值廣受歡迎,也是英美法國家特別是美國公司法立法的宗旨。股東價值這一價值取向之所以長盛不衰,除了以上幾個因素的影響外,也有其理論基礎。第一,風險與收益對等原則。股東出資成立公司,既有因公司經(jīng)營不佳而承擔破產(chǎn)的風險,也有享受低投入而獲高利潤的可能。要求公司承擔其他責任無疑違背這一原則。第二,效率原則。把股東利益作為公司的首一目標,可促使管理者兢兢業(yè)業(yè),一心朝此目標奮進。而如要求管理者兼顧他人利益,則無疑會影響管理者的日常經(jīng)營判斷。②Jeswald Salacuse,‘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New Century’(2004)25 Company Lawyer 69 p.77.第三,信托原則。股東聘請管理者管理公司,相當于股東作為信托人,將財產(chǎn)交由受托人管理。因此管理層作為受托人須盡信托責任,為委托人的利益考慮。第四,尊重私有財產(chǎn)原則。③Ben Pettet,Company Law(Longman Publishing,London,2005),p63.公司財產(chǎn)由股東出資,其具體如何使用當由出資人或出資人所委托之管理者決定,只要不違反強制性規(guī)定,當由其自由掌控,這是尊重私有財產(chǎn)之應有之義。第五,個人私利促進社會福利原則。④James Wallace,‘Value Maximization and Stakeholder Theory:Compatible or Not?’(2003)15(3)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120.p.120.每個人私利的增加,實質(zhì)上會增進社會的整體公共福利。公司亦然。每個公司追求股東利益的最大化,不但會促進公司的利益,也會增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提高員工工資,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務,促進社會的競爭,從而提高社會生產(chǎn)率。與此同時,政府通過稅收,也可以獲得相應的高稅收,扶助弱勢群體,從而促進社會的公共福祉。

二、股東價值的挑戰(zhàn):利益相關者價值的勃興

股東價值雖然在公司立法中占據(jù)主流的地位,但對它的批評也日漸增多。有批評者指出,股東價值最大的缺陷是公司為了追求股東利益,以犧牲長期利益為代價。這種短視的管理方法不但不利于公司員工、消費者和全體社會,對公司本身也有負面的影響,因此,股東價值并不能真正為股東帶來價值。①Steven Wallman,‘The Proper Interpretation of Corporate Constituency Statues and Formulation of Director Duties’(1991)21 Stetson Law Review163p.p.176-177;See also M Lipson &S Rosenblum,‘A New System of Corporate Governance:The Quinquennial Election of Directors’(1991)58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187p.p.205-215.另外,股東價值取向的基礎之一是股東擁有公司的財產(chǎn),故應當尊重產(chǎn)權人的行為。但現(xiàn)代公司理論并不承認股東對公司財產(chǎn)的所有權。公司財產(chǎn)為公司所有,股東只能通過股份行使股東權利,因此公司對自身財產(chǎn)的支配不應受到股東的直接干涉,而應通過管理的相應治理機構做出決策和執(zhí)行。再者,員工在公司創(chuàng)造利潤過程中具有無可比擬的作用,其個人利益及價值不能僅僅從工資中體現(xiàn),如公司一味追求利潤而忽視對員工的培養(yǎng),不僅導致公司人文環(huán)境的惡化,也會引起人才流失,降低公司的競爭力。故此,股東價值取向日益受到挑戰(zhàn),組織行為學專家在對此進行批判的同時,提出了“利益相關者”價值取向模式。②R E Freeman,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1984);T Clarke &S Clegg,Changing Paradigms:The Transformation of Management knowledge for the 21st Century(2000);T Donaldson &L Preston,‘The Stakeholder Theory of the Corporation:Concepts,Evidence,Implications’(1995)20 Academic of Management Review 65.這種模式拋棄了股東價值中以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傳統(tǒng)模型,而要求管理者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在股東與其他機構的利益中取得平衡,拿捏好公司各個機構的關系。利益相關者的價值取向要求管理者在作出決策時須考慮除了股東以外的包括員工、供貨商、債權人、顧客以及環(huán)境等因素。這一價值模型的提出,有力地沖擊了傳統(tǒng)的價值取向,也促使某些國家改變傳統(tǒng)的立法宗旨。德國即以此為立法思路,提出了“共同決定”(Mitbestimmung)的思路,賦予員工代表參與公司監(jiān)事會。③M.J.Roe,“German Codetermination and Securities Markets’(1999)5 Columbia Journal of European Law 3 p.9.而日本也通過改變傳統(tǒng)的董事會結構,允許利益相關者的代表參與進入董事會。④Jeswald Salacuse,‘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New Century’(2004)25 Company Lawyer 69p.75利益相關者的形成并非無土之木,它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而成。

(一)族群主義

族群主義認為公司不應當“脫人化”,而應把公司看作社會的個體成員,從而要求其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⑤Lawrence Mitchell,‘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s of Corporate Law’(1993)50 Washington and Lee Law Review 1477pp1479-1481.在族群主義者看來,公司的成功與否,不僅體現(xiàn)在利潤的創(chuàng)造上,同時也視其能否幫助社會變得更加富裕、尊重人格尊嚴以及促進社會整體福祉。①Daniel.Sullivan &David Conlon,‘Crisis and Transition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Paradigms:The Role of the Chancery Court of Delaware’(1997)Law and Society Review 713.p.295.因此,公司管理者的經(jīng)營決策不應僅從股東利益出發(fā),仍需考慮其他方面,如社區(qū)的環(huán)境安全等。如此,公司不但能獲取利潤,贏取職工的信任,還能獲得社會的尊重。

(二)知識經(jīng)濟

知識經(jīng)濟的興盛,不但掀起了生產(chǎn)技術的不斷革新,同時也改變了公司運作的方式。傳統(tǒng)的股東價值模式在知識經(jīng)濟面前,顯得“落后,停滯不前和不符合現(xiàn)代商業(yè)的要求”。②Steve Letza,Xiuping Sun and James Kirkbride,‘Shareholding versus Stakeholding:A Critical Review of Corporate Governance’(2004)12(3)Corporate Governance 242at p.243.現(xiàn)代知識經(jīng)濟,不再是股東單純的資金投入,而是全體公司員工智慧、技術和經(jīng)驗的有機結合。這些無形的財產(chǎn),是以提供技術、服務為基礎的公司的業(yè)務支撐,如微軟、英特爾和蘋果等公司。因此,這些公司面臨的挑戰(zhàn)并不是如何為股東創(chuàng)造最大的價值,而是如何協(xié)調(diào)好公司不同個體的才能、技術和經(jīng)驗,為公司創(chuàng)造可持續(xù)的利潤。

(三)社會責任

2000年7月全球協(xié)議(Global Compact)的正式啟動,掀起了公司社會責任運動,有力推動企業(yè)對勞動安全標準、社會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視,從而促使公司制定相關勞動安全規(guī)范、發(fā)布社會責任報告等。③劉俊海:《現(xiàn)代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576頁。此外,消費者環(huán)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和人權的重視,也迫使企業(yè)不得不注重社會責任的承擔。如消費者對蘋果公司代工廠員工的安全保障的關心,迫使蘋果公司深入調(diào)查,并發(fā)布相應報告,提高當?shù)貑T工的待遇。社會責任本質(zhì)上要求公司不應當以錢為中心,而應以人為本,為利益相關者的價值導向提供理論基礎。

(四)現(xiàn)代商業(yè)要求

現(xiàn)代商業(yè)除技術的突飛猛進,人文環(huán)境的變化也迫使公司作出相應的改變。Carroll指出,現(xiàn)代公司必須承擔四個層次的責任:第一是經(jīng)濟上須有盈利和滿足消費者的要求。第二是合法經(jīng)營,不違背法律。第三是道德上公平合理,避免傷害。第四是有慈善之心,積極參與慈善組織和社區(qū)活動。④A.B.Carroll,Business and Society:Ethics and Stakeholder Management(2nd edn,South-Western Publishing,1993)p.p.32-33.這四個層次的責任均對傳統(tǒng)的股東價值取向構成挑戰(zhàn),從要求公司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經(jīng)營思路,向利益相關者價值模式傾斜。

利益相關者價值導向引起學界的追逐潮流,他們認為,利益相關者不但能夠解決股東價值追逐短期利益的缺陷,促使公司施行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同時注重其他群體或社區(qū)的安全和保障,是21世紀發(fā)展的新成果,應成為未來公司立法的宗旨。同時,安然、世通等公司的破產(chǎn)丑聞,也促使立法者重新審視原有的公司立法理念,檢討公司的運行制度規(guī)范。利益相關者作為新興的價值導向,無疑具有巨大的誘惑力。德國和日本的引進推行即是證明。這也為后來的英國公司立法埋下伏筆。

三、英國2006年公司法修改:第三條道路的開辟

英國公司法源于19世紀中期,當中雖經(jīng)多次的修改,但一些基本的法律框架和制度依然存在,面對21世紀的新挑戰(zhàn),英國政府決定對公司法進行一次大的修改,并成立公司法審議指導小組(Company Law Review Steering Group),對公司法的立法宗旨、具體制度進行全方面的評價和提議。在這次漫長的立法中,對公司本質(zhì)的價值導向出現(xiàn)了頗多爭議。其中,要求放棄傳統(tǒng)的股東價值導向,轉(zhuǎn)向新興的利益相關者價值導向的呼聲不斷,他們認為,英國在公司法的立法宗旨中不應當落后于大陸法系國家,而應走在時代的前頭。而且,英國本身的一些因素也促使立法者對利益相關者價值導向有所動心。包括:

(一)機構投資者的大量出現(xiàn)

英國剛開始的私有化意圖切斷機構投資者,以防公司被銀行等機構所操縱。隨后30年金融行業(yè)的高速發(fā)展,卻見證了大量機構投資者的出現(xiàn)。至1999年,70%的上市公司為機構投資者持有。①Analysis and data of share ownership and control in the United Kingdom:www.dti.gov.uk.理論上,如果公司經(jīng)營不順,機構投資者可以通過二級市場的股份轉(zhuǎn)讓離開公司,但是鑒于投資的謹慎性和多樣化,機構投資者不可能經(jīng)常性地轉(zhuǎn)讓股份。事實上,有調(diào)研報告指出,機構投資者的介入,能夠改良公司治理結構,通過參與股東大會或董事會的投票,機構投資者能夠發(fā)揮重大的作用。②Myners report:‘Institutional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Kingdom:A Review’(2001)www.hmtreasury.gov.uk.而機構投資者基于長遠的利潤考慮,他們并不急切地要求公司以犧牲長遠利益為代價,獲取短期高利潤。相反,他們同時也會參與到政府的公共決策與非政府組織當中,對如廢氣排放等引起的氣候變化等環(huán)境問題相互協(xié)調(diào)和磋商,這些無疑為英國的公司立法宗旨——利益相關者價值提供基礎。

(二)非政府組織

英國國內(nèi)有很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非政府組織,如樂施會(Oxfam)、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等等。這些非政府組織對公司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他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主張并試圖影響公司的戰(zhàn)略決策。時今,這些非政府組織與公司保持著良好的溝通關系,這種良好的互動關系一方面促使公司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不再唯利是圖,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形象,更好地促進公司利潤的可持續(xù)增長。值逢此次公司法大修,非政府組織也不斷呼吁改變傳統(tǒng)的股東價值目標,而以利益相關者價值代替之。

(三)歐盟共同法

為建立統(tǒng)一的歐盟市場,促進歐盟資本、市場、勞動力等各要素的自由流動,歐盟統(tǒng)一私法運動轟轟烈烈。公司法作為金融市場不可缺少之一部分,也是歐盟法運動的核心之一。而與英國股東價值導向的公司法指引不同,歐盟其他國家則傾向于以利益相關者價值為導引。這兩種不同的立法理念導致對公司職工、收購中董事會的角色等具體制度的沖突。①Sarah Kiarie,‘At Crossroads:Shareholder Value,Stakeholder Value and Enlightened Shareholder Value:Which Road Should the United Kingdom Take?’International Company and Commercial Law review 2006.p.67.如何解決這種沖突以便歐盟私法統(tǒng)一的順利進行,也是推動英國公司法立法改變傳統(tǒng)思路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工黨政府的推動

安然、世通等公司丑聞揭開后,工黨政府發(fā)起一系列的公司治理改革,通 過Cadbury、Greenbury、Hampel、Higgs、Myners、Turnbull、Smith等一系列的報告,試圖對英國公司法作一全面的分析,在這些報告中,均提出了公司不應僅以股東利益為唯一目標,而應考慮到其他群體的利益,報告并強調(diào)機構投資者應該發(fā)揮其相應的影響力,參與公司的決策。另外,工黨政府還鼓勵公司法評議小組(Company Law Review)設立網(wǎng)站,以此尋求了解公司的商業(yè)行為對經(jīng)濟、社會及環(huán)境的影響。②See:www.csr.gov.uk.這些措施無不清晰地表明當時工黨政府對以利益相關者價值為導向的立法傾向。

在這種立法背景下,以利益相關者價值為立法宗旨似乎順理成章。但面對這一改變,保守的大不列顛立法者卻猶豫不止,舉棋不定。因為在高舉利益相關者的旗幟同時,激烈的批評聲也不絕于耳。他們認為以利益相關者為立法價值導向,容易出現(xiàn)以下問題。第一,當股東與其他群體出現(xiàn)利益沖突時,管理層無所適從。在利益相關者價值導向下,這是不可克服之缺陷。①Elaine Sternberg,‘The Defects of Shareholder Value’(1996)5(1)Corporate Governance 3-10p.p.4-5.第二,對管理者的評判也失去標準。在以往的傳統(tǒng)價值導向中,管理者表現(xiàn)好壞通過公司的利潤體現(xiàn),如以利益相關者為導向,則失去標準,難以判斷。第三,引入利益相關者價值,必然會影響股東對董事的任命權、董事會結構以及如何決策等傳統(tǒng)制度,這些制度的改變將會引起英國公司法的激烈變更(radical change)。②Modern Company Law:The Strategic Framework(1999),para5.1.31-5.1.32.因此批評者指出,與其對公司法進行大規(guī)模的激烈變改,不如通過修改其他的法律,如環(huán)境法、勞工法以及消費法等達到相應目標。③Modern Company Law:The Strategic Framework(1999),para5.1.27.第四,利益相關者價值導向使公司管理者不再以利潤為目標,會導致公司利潤的下降,從而降低公司的競爭力,影響經(jīng)濟的增長。

面對各種爭辯,政府原先的態(tài)度也有所轉(zhuǎn)變,立法者也有所動搖,英國司法保守的傳統(tǒng)也因此彰顯無遺。然而,重新采納傳統(tǒng)的股東價值為立法宗旨,似不得民心。英國立法者為此絞盡腦汁,經(jīng)過史上最長的修法時期,立法者開辟第三道路,提出“開明的股東價值”(enlightened shareholder value)。試圖維持原先傳統(tǒng)的司法傳統(tǒng),又能迎合最新的立法潮流,同時也克服了利益相關者的致命缺陷。然而這條第三道路,與傳統(tǒng)的股東價值差別多大?如何能夠克服傳統(tǒng)價值的缺陷,又是怎樣融合利益相關者的優(yōu)點?

四、第三條道路:開明的股東價值

英國首創(chuàng)的開明的股東價值,即在承認股東價值的基礎上,認為公司同時也應受到其他群體因素的約束。④Andrew Gamble and Gavin Kelly,‘Shareholder Value and the Stakeholder Debate in the UK’(2001)9(2)Corporate Governance 110p.111.它沿襲了傳統(tǒng)的價值取向,即認為公司應當以股東的利益為首要出發(fā)點,提高公司的利潤,為公司股東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與此同時,它又吸納了利益相關者的有點,回應了關于公司應當承擔相應社會責任的呼喚,認為公司在創(chuàng)造股東利潤的同時,也應考慮其他因素,包括職工、消費和環(huán)境等。具體體現(xiàn)到2006年的公司法,則包括以下兩方面。

(一)2006年公司法第172(1)條規(guī)定

董事責任是2006年公司法修改的一大亮點。而在董事責任中,新增加了一條董事在經(jīng)營決策中必須考慮其他影響因素,即第172(1)條規(guī)定。此規(guī)定如下:

公司董事須善意地為全體股東利益并促進公司的成功而行為。為達此目的,董事須考慮以下因素:

(1)對未來可能造成的后果

(2)公司職工的利益

(3)與公司建立伙伴關系的供應商、顧客或其他人的需求

(4)公司運作對社區(qū)及環(huán)境的影響

(5)公司對高標準商業(yè)行為的聲譽的追求

(6)在公司股東之間合理處置的需求①Companies Act 2006,s172(1).

這條規(guī)定是開明股東價值的全面反映。它既肯定了公司董事須為股東利益而經(jīng)營,同時又要求董事須為其他因素有所考慮。這條規(guī)定赤裸裸地表達出公司董事只對股東而非其他利益群體負有信托義務(fiduciary duty),但董事須在更為寬泛的背景下忠實履行這一義務。②Corporations and Markets Advisory Committee,p.p.103-107.這些寬泛的背景即是第172(1)條規(guī)定的因素。包括:第一,公司董事須考慮公司的長期目標,不能為了公司股東的利益而追求短期利潤,置公司長期利益于不顧。第二,公司職工的利益也須考慮在內(nèi),這不但為了留住人才,創(chuàng)造更好的人文環(huán)境,也能為公司的持續(xù)發(fā)展保駕護航。第三,與供貨商、消費者以及其他群體建立友好關系。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條并沒有明確提出債權人,但考慮到后面的“其他群體”這一詞,債權人的利益也當然包括在內(nèi)。第四,董事須考慮到對社區(qū)及環(huán)境的影響。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環(huán)境下,許多發(fā)達國家都許下減排的承諾。而承諾的實現(xiàn)少不了公司的配合。此外,對社區(qū)及環(huán)境的理解,應局限于公司所處位置的社區(qū)及環(huán)境,而不能進行無限擴大解釋。第五,公司應當有追求高標準商業(yè)行為的聲譽需求。這些聲譽的提高不但為公司帶來利潤,也能促使整體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第六,須公平合理地處理股東糾紛,即董事應對股東之間的糾紛公平處置,不得偏袒一方,以使公司全體上下合心合力,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

(二)2006年公司法第417條規(guī)定

在公司法修改草案中,立法審議小組提出了大型企業(yè)必須提交營運及財務審查報告,此報告要求董事對公司的經(jīng)營行為以及可能對其他群體及環(huán)境的影響作出評估和解釋。①The Company Law Review Steering Group.Modern Company Law for a Competitive Economy:Completing the Structure,p.34.這一報告是利益相關者價值理念的強力呼吁的結果。它不僅要求公司必須公布其未來的經(jīng)營規(guī)劃以及所可能遇到的機遇和風險,同時,它也要求公司披露這些經(jīng)營規(guī)劃對公司職工或其他利益相關方可能造成的影響。此報告義務只是針對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大型企業(yè)。如此不但可減輕中小企業(yè)的負擔,也可以強化大型企業(yè)的社會責任意識,以使他們起模范帶頭作用。當時的工黨政府也傾向此一草案,言“此一報告義務是對公司其他利益相關方的重大進步”。②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Modernizing Company Law’,Command Paper Cm 5553-1,p.38.這一草案如果能順利通過國會批準,則標志著英國公司法向利益相關者價值的轉(zhuǎn)變。然而,在國會辯論中,政府最終放棄這一報告義務,而代替以董事報告中的商業(yè)評估,即2006年公司法的第417條的規(guī)定。根據(jù)第417條的規(guī)定,董事并沒有披露相關經(jīng)營規(guī)劃對利益相關者影響的義務,它的目的在于“讓董事告知股東的相關事項且?guī)椭麄冊u估董事是如何履行第172條中規(guī)定的義務”。③Companies Act 2006,s 417(2).只要利益相關者的事項并不影響股東對公司的發(fā)展、商業(yè)表現(xiàn)的理解,則董事報告中的商業(yè)評估可以不用涉及利益相關者。當然,董事也無須解釋如何在公司利益與相關者的利益之間如何權衡取舍。營運及財務審查報告義務的取消是對傳統(tǒng)股東價值的妥協(xié),也是開明股東價值的支撐點。董事報告中的商業(yè)評估的取替,反映了政府在利益相關者價值的猶豫不定,同時立法者也擔憂過激的立法變革可能導致市場的過大波動。

上述兩項的立法改革,尤其是第一項,被譽為公司價值取向開辟的第三條道路,即開明的股東價值。④Cynthia Williams &John Conley,‘An Emerging Third Way?The Erosion of the Anglo-American Shareholder Value Construct’University of Carolina Legal Studies Research Paper(2009)4p.4.William與Conley認為英國這一立法取向發(fā)展了傳統(tǒng)的股東價值,并融入歐洲大陸利益相關者的理念,促使公司董事在固守股東價值的同時,也須考慮更為廣泛的利益相關者。⑤同上。此外,更有評論者指出,開明的股東價值立法,既以提高公司利潤為首要目的,維護股東利益,同時也不忽略其他相關方的權益,實乃一石二鳥。⑥S Kiarie,At Crossroads:Shareholder Value,Stakeholder Value and Enlightened Shareholder Value:Which Road Should the Unite Kingdom Take?”(2006)17 International Company and Commercial Law Review 329p.342.然而,英國這一立法改革是否真正開創(chuàng)了迥異于傳統(tǒng)的股東價值及利益相關者的第三條道路?筆者認為,開明的股東價值實質(zhì)上仍是以股東價值為首要目標,其本面目依然沒變,傳統(tǒng)的股東首要價值仍然沿襲并為立法采納。至于所謂的“開明”,即2006年公司法第172(1)條規(guī)定要求董事作決策時須考慮利益相關方,則因其無具體的救濟措施而淪為空談,徒具其表。誠然,英國公司法第172(1)條規(guī)定開創(chuàng)了英國公司立法的先河,明確提出董事決策時須加考慮的諸多事項,在某種意義上是對英美法傳統(tǒng)股東價值的修正,也是對歐洲大陸利益相關者價值取向的妥協(xié),譽為第三條道路似乎有理。但無救濟即無權利,利益相關方的權益即使受到侵害,其并無途徑可訴求董事或公司予以糾正或補償。如公司的職工認為董事決策未將其利益考慮在內(nèi),明顯違反公司法第172(1)條規(guī)定,依據(jù)公司法現(xiàn)行規(guī)定,職工并無救濟途徑可循。反之,股東利益如受到侵害,則可通過派生訴訟獲取保護。①Companies Act 2006,s260.這種強制約束力的缺位致使開明的股東價值取向之“開明”徒具其表,掩蓋傳統(tǒng)股東價值之實。當然,當公司的職工同時也是股東,公司的行為可能對公司股東所在社區(qū)造成影響或公司的債權人成為公司股東后,對公司罔顧利益相關方的行為可以提起訴訟。此類訴訟雖其保護之利益不局限于股東而擴散到利益相關方,然其提起均以股東之身份為資格,實質(zhì)上仍是以股東價值為首要目標,其傳統(tǒng)的價值取向并未改變。

五、結論

英國2006年的公司法明確規(guī)定公司董事不僅應以公司股東利益為出發(fā)點,還應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這一規(guī)定貌似破天荒 打破英國傳統(tǒng)的股東價值取向,開辟公司價值的第三條道路,然而,正如上文所述,股東以外的利益相關者并無救濟渠道表達其訴求。因此,即使董事罔顧其他相關者的利益,違反公司法172(1)條的規(guī)定,除非股東提起派生訴訟,否則也能得以安身立命,不受追究。這一披著利益相關者價值取向外表的公司價值目標,其實質(zhì)仍是傳統(tǒng)的股東首要價值取向。這種可謂不倫不類的立法取向不但與傳統(tǒng)英美法的另一代表美國迥異,同時也為一直緊隨英國的澳大利亞所拋棄。②在澳大利亞國會的立法討論中,公司與財經(jīng)聯(lián)合委員會拒絕采取英國這一立法取向,并指出“這種無止盡的列舉公司董事須考慮的事項不但無甚用處,且難以提供可供操作的指南。因此,要求董事決策時考慮其他因素事實上起著反作用,而且也有使董事混淆公司目的而不知所措的危險”。

猜你喜歡
公司法相關者董事
國辦:進一步優(yōu)化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 提升獨立董事履職能力
論董事勤勉義務的判斷與歸責
法大研究生(2019年1期)2019-11-16 00:37:46
利益相關者視角的高校績效評價
德國《有限責任公司法》中的法律形成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1:46
兼職獨立董事對上市公司一視同仁嗎?
公司的合同解釋與公司法的價值分析
利益相關者邏輯下相互作用大學共同治理機制研究
XBRL的傳播對利益相關者參與程度的影響研究
認繳制視野下的公司法人格否認
商事法論集(2015年2期)2015-06-27 01:19:18
董事對公司之賠償責任研究
商事法論集(2014年1期)2014-06-27 01:20:44
阳信县| 肃宁县| 奉新县| 正蓝旗| 图木舒克市| 中卫市| 枞阳县| 彰化市| 汪清县| 扶绥县| 平罗县| 浙江省| 陆河县| 丹凤县| 永善县| 雷波县| 嘉禾县| 太康县| 宝丰县| 余姚市| 平陆县| 金沙县| 上犹县| 崇文区| 台东市| 襄城县| 海兴县| 商河县| 资阳市| 汤原县| 黄平县| 张家川| 中阳县| 将乐县| 西峡县| 大方县| 昆明市| 英德市| 天长市| 承德县| 班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