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冬平張文蘭
(湘潭大學,湖南 湘潭 411105)
雖然漢語大型辭書的編纂修訂也可以從其內(nèi)部的語義系統(tǒng)進行,[1]但這種方法并不能替代傳統(tǒng)的專書詞匯研究。因為內(nèi)部語義系統(tǒng)研究法是封閉式的,是著眼于辭書已收錄的詞語,雖然具有范圍小、目標明確以及效率高的優(yōu)勢,但也正是這種小范圍的封閉式特點決定了這種內(nèi)部法在辭書編纂修訂中只能是一種輔助方法,而開放式的詞匯收羅還需要基于專書詞匯的研究方法來完成。而專書詞匯研究法最關鍵的一步是專書的選擇,需要選擇一部語料價值高而研究較少的專書進行研究,才能夠發(fā)現(xiàn)更多的新詞新語。為此,我們選取《大唐新語》進行窮盡性的詞匯研究?!洞筇菩抡Z》(唐元和時劉肅撰)共十三卷,分為三十個門類,記載了自唐代武德初年至大歷末年的歷史人物的言行事跡,是唐代史書語料中價值較高的筆記。從辭書編纂修訂的角度看,《大唐新語》中蘊含的詞匯數(shù)量非常豐富,結(jié)構(gòu)形式多樣。對《大唐新語》的詞匯進行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不僅有助于近代漢語詞匯的研究,也有助于提高漢語大型辭書編纂水平和使用價值。我們從研究成果中擇取一些《漢語大詞典》(以下簡稱《大詞典》)所漏收的詞匯和義項,并對其進行考證,以期為即將到來的《大詞典》的全面修訂貢獻一些綿薄之力。
研究發(fā)現(xiàn),《大詞典》失收了《大唐新語》相當數(shù)量的詞語,這些詞語在歷代文獻中皆有諸多用例。從《大詞典》“古今兼收、源流并舉”的收詞原則來看,這些詞語在修訂的時候都應該補錄。限于篇幅,且列十例如下:
【薄廢】
長對曰:“陛下畋獵,薄廢萬機,不滿十旬,未有大樂?!?《大唐新語》卷二,19)①書證后面括號中的兩個數(shù)字分別表示該句在《大唐新語》中的卷數(shù)及頁碼,下同。劉肅撰《大唐新語》,許德楠、李鼎霞點校,中華書局,2004年。
按:《說文·艸部》:“薄,林薄也。從艸,溥聲?!倍斡癫米⒃?“薄,不入之叢也。林木相迫不可入曰薄。引申凡相迫皆曰薄,相迫則無間可入,凡物之單薄不厚者亦無間可入。故引申為厚薄之薄。”“薄”由“厚度小”之義可引申為“略微”之義。如《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彼巍ぬK軾《上神宗皇帝書》:“而自建隆以來,未嘗罪一言者,縱有薄責,旋即超升?!薄洞笤~典》釋“薄責”為“輕微的責備或者責罰”?!墩f文·廣部》:“廢,屋頓也?!薄皬U”從“房屋傾圮無用”引申為“荒蕪、荒廢”,再引申為“廢棄,停止”?!氨U”之“廢”即“廢棄,中止”之義,那么“薄廢”即“稍微停止,稍微廢棄”之義。該詞在后世文獻中也有用例,如宋·蔡卞《毛詩名物解·雜解》卷十七:“樸樕于林,猶免陵賤者禮,所以自防而不可以微賤薄廢者也。”此例中“微”與“薄”互文見義。明·何良俊《何翰林集》卷十:“圣天子齋居昭假,玄默躬化,猶恐穆清深遠,薄廢萬機。”“薄廢萬機”即“稍微停止萬機”之義,換言之則為“稍微休息”。清·全祖望《續(xù)耆舊》卷六十二:“國變后,罹祝融之災,又好結(jié)客,資產(chǎn)薄廢,然君風流雋雅,毫不介懷,尋抄遺文數(shù)百卷?!薄百Y產(chǎn)薄廢”即“資產(chǎn)稍微廢棄”?!洞笤~典》當補該詞。
【構(gòu)虛】
固讓之誠,天下傳說。且明祖雍所奏,咸是構(gòu)虛。(《大唐新語》卷五,76)
按:此處“構(gòu)虛”一詞與“虛構(gòu)”構(gòu)成一組同素逆序詞,二者意義相同,原文的意思是“所上奏的內(nèi)容都是虛構(gòu)”。只不過“虛構(gòu)”為偏正結(jié)構(gòu),而“構(gòu)虛”為動賓結(jié)構(gòu),因此“虛構(gòu)”可解釋為“憑空捏造”之義,而“構(gòu)虛”可解釋為“捏造虛假事實”?!疤摌?gòu)”一詞出現(xiàn)較早,如晉·葛洪《抱樸子·擢才》:“高譽美行,抑而不揚;虛構(gòu)之謗,先形生影。”而“構(gòu)虛”一詞至唐代才見,除《大唐新語》之用例,再如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三:“浮休子張鷟曰:‘下里庸人,多信厭禱,小兒婦女,甚重符書。蘊慝崇奸,構(gòu)虛成實。’”宋·王欽若等《冊府元龜》卷六百三十八:“今李賨之輩,結(jié)黨構(gòu)虛,而云商量,斂率甚明,用此致尤,誰則無罪?”元·陳澔《禮記集說》卷三十七:“因其自然,遂以人事為義,或據(jù)禮是實,或構(gòu)虛不經(jīng),既無正文可馮,今皆略而不錄?!币虼耍鳛椤疤摌?gòu)”的同素異序詞,“構(gòu)虛”當補收。
【樂禍】
時中書舍人李義府陰賊樂禍,無忌惡之,左遷壁州司馬。(《大唐新語》卷一二,180)
按:此處“樂禍”一詞,謂“以災難為樂”之義?!洞笤~典》收有“幸災、幸災樂禍(二卷,1089),①括號中的兩個數(shù)字分別表示該句在《漢語大詞典》中的卷數(shù)及頁碼,下同。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9—1993年。樂禍不悛、樂禍幸災(四卷,1294)”。其實“樂禍”單用,在文獻典籍中早有用例,如《春秋左傳·莊公二十年》:“今王子頹歌舞不倦,樂禍也。夫司寇行戮,君為之不舉,而況敢樂禍乎?”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卷五:“彼生路既開,人情豈有樂禍好死者耶?”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八十:“見而謂之曰:‘君好亂樂禍,若天下有事,不作士大夫矣?!鼻濉ぴ实摰取队x唐宋文醇》卷四十五:“其為可畏,從古以然。茍非樂禍好亡,狂易喪志?”從大型辭書的內(nèi)部語義系統(tǒng)看,“樂禍”也是“幸災”語義范疇中的成員,故當補。
【例許】
公卿大臣初拜命者,例許獻食,號為燒尾。(《大唐新語》卷三,45)
按:此“例許”一詞,應理解為“按例允許”。要正確理解該句的“例許”,先要弄清楚“燒尾”一詞。在唐代大臣初拜官向皇帝獻食謂之“燒尾”。唐·封演《封氏聞見記·燒尾》卷五:“士子初登榮進及遷除,朋僚慰賀,必盛置酒饌音樂,以展歡宴,謂之‘燒尾’?!泵鳌堘贰兑购酱惭纭肪砹?“唐士人得第,必展歡宴,謂之燒尾宴。謂魚化為龍,必燒其尾?!睆奈墨I記載中,可以看出“燒尾”自唐代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慣例,因此“例許”就應該解釋為“按例允許”之義。該詞在其他文獻中亦有諸多用例,如白居易《白氏長慶集》卷六十:“上禆圣聰,反復思量,輒取密奏,伏準禮部試進士,例許用書策兼得通宵?!痹W陽玄《金史》卷一百二:“老病之官,例許致仕。居河北者嫌于避難?!泵鳌ど虻路度f歷野獲編》卷二十三:“命婦入朝,例許帶一婢,俱以女或媳充之,后妃賜問,亦全不諱?!泵駠S士衡《西漢野史》第一五四回:“到了一年期滿,衛(wèi)卒例許歸家,另換一班接替?!边@種詞語的形成是由于“按例”介詞短語中的介詞省略,造成名詞直接修飾動詞作狀語的結(jié)果。該類詞王云路先生多有論述,稱之為“緊縮式復音詞”,所提到的“事須”、“理須”、“法須”、“義須”和“例許”的結(jié)構(gòu)是一致的,皆為偏正式的結(jié)構(gòu),且都是在名次前省略了介詞“按”。[2](P399)因此,“例許”一詞是符合漢語構(gòu)詞方式的,《大詞典》當補。
【判勘】
時楊纂為雍州長史,判勘京城坊市諸胡,盡禁推問。(《大唐新語》卷九,138)
按:此處“判勘”一詞,義為“審問;審判”,是一個并列連言的詞語?!墩f文·刀部》:“判,分也?!惫省芭小笨梢隇椤皩徖砗团袥Q”義,如《宋書·許昭先傳》:“叔父肇之,坐事系獄,七年不判。”《說文新附·力部》:“勘,校也?!薄队衿ちΣ俊?“勘,覆定也。”故“勘”亦可引申為“審問”之義,如《舊唐書·來俊臣傳》:“請付來俊臣推勘,必獲實情?!贝死小巴瓶薄迸c《大唐新語》例中“推問”皆為“審問”之義,此二詞《大詞典》已收錄。那么“判”與“勘”構(gòu)成的同義并列復合詞“判勘”則同樣為“審問”之義,“判勘京城坊市諸胡”即意為“審問京城住宅區(qū)和商業(yè)區(qū)里的胡人”,和后面“盡禁推問”之“推問”意義相互照應。且《大詞典》(二卷,647)收錄有“判斷,判解”等同類詞語,依據(jù)大型辭書內(nèi)部語義系統(tǒng)的完整性看,該詞當補。
【凄響】
“脈脈大川流,驅(qū)馬歷長洲。鵲飛山月曙,蟬噪野云秋?!币繇嵠囗?,群公望之如神仙焉。(《大唐新語》卷八,123)
按:此處“凄響”一詞,義為“凄婉響亮”,該詞在例中形容朗誦詩歌的聲音。該詞還可以用來形容音樂的聲響,如唐·楊巨源《別鶴詞送令狐校書之桂府》詩:“遐心屬清都,凄響激朱弦。”唐·武元衡《送許著作分司東都》詩:“瑤瑟激凄響,征鴻翻夕陽?!倍小爸煜摇迸c“瑤瑟”都指代樂器,二例均使用了一個動詞“激”,描述了聲音的大而疾,這種聲音像水流因受阻而騰涌、飛濺,聲音響亮卻又婉轉(zhuǎn)動人。也可以用來形容詩詞的風格,如清·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卷十七:“酸音凄響,不待言愁我欲愁矣?!庇帧盀鯙跗囗懻l吹徹,蒼涼試翻殘譜?!庇挚尚稳蒿L吹樹葉的聲音,如清·冒襄《影梅庵憶語》卷四:“姬移居香儷園,靜攝數(shù)百枝,不生一蕊,惟聽五鬣濤聲,增其凄響而已?!薄捌囗憽币辉~,關鍵在于“凄”字。“凄”是認知主體對外界的體驗結(jié)果,因此,不論是何種聲音,主要認知主體認為其“凄婉”、“凄清”則可用之。再如陳寅恪《柳如是別傳》第三章:“嘆木瓜之漬粉,聆凄響於清辀?!薄洞笤~典》當補該詞。
【求備】
其法令意在寬平,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大唐新語》卷一,3)
按:本句中“求備”一詞,義為“求全責備”。雖然“求備”與成語“求全責備”意義一樣,均表示“以盡善盡美要求人”或“對人對事要求完美無缺”之義,但不能把前者看成是后者的縮略式。因為“求備”表示“以盡善盡美要求人”義在先秦已見,如《尚書·君陳》:“爾無忿疾于頑,無求備于一夫?!薄犊鬃印の⒆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倍扒笕焸洹钡矫鞔乓姷接美?,如《明史·盧象升傳》:“臺諫諸臣,不問難易,不顧死生,專以求全責備。雖有長材,從何展布?!币虼?,從出現(xiàn)時代上來看,“求備”不是“求全責備”的縮略式。先秦以后,“求備”之例甚多,如《漢書·李尋傳》:“詔書進賢良,赦小過,無求備,以博聚英俊?!薄赌鲜贰ち鴲羵鳌?“吾聞君子不可求備,至如柳惲可謂具美。分其才藝,足了十人?!碧啤ぴ 哆z興十首》之七:“擇才不求備,任物不過涯?!彼巍ぶ祆洹吨熳诱Z類》卷十三:“圣人要求備,故大舜無一毫厘不是,此所以為圣人?!薄肚迨犯濉なY攸铦傳》:“人無求備,政在集思,此之謂也?!鼻濉ゎ櫻孜洹度罩洝肪砭?“然人之才或長于此而短于彼,雖皋夔稷契各守一,宮中人安可求備?”從歷史文獻看,在清代以前,“求備”都比“求全責備”使用頻率要高,只是到現(xiàn)代漢語中,“求備”基本不用,而用“求全責備”。“求全責備”這一成語當為“求全”與“責備”的并列合成?!洞笤~典》收錄了“求全”、“責備”,二詞之義與“求備”皆相同,且在構(gòu)成方式上都是動賓結(jié)構(gòu)。因此,《大詞典》對待同類詞不應該厚此薄彼,“求備”當補錄。
【罔誣】
所得賞賜,悉以分布。罔誣王后與母求厭勝之術(shù)。(《大唐新語》卷十二,180)
按:此處“罔誣”一詞,義為“毀謗,誣陷”。此詞為同義連言的復合詞?!蹲謪R·網(wǎng)部》:“罔,誣也?!比纭墩撜Z·雍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焙侮碳庖R融曰:“不可罔者,不可得誣罔令自投下也?!薄墩f文·言部》:“誣,加也?!倍斡癫米?“加與誣皆兼毀譽,言之毀譽不以實皆自誣也。”“誣”也有“誣陷”義,如《國語·周語下》:“今郄伯之語犯,叔迂,季伐,犯則陵人,迂則誣人,伐則掩人?!币虼?,“罔”、“誣”意義相近,構(gòu)成同義連用的復音詞“罔誣”,亦可有同素逆序詞“誣罔”?!柏琛迸c“誣”自先秦始就可以互相組合在一起構(gòu)成復音詞,“誣罔”一詞在漢代出現(xiàn),其后用例夥多,如《漢書·李尋傳》:“當賀良等執(zhí)左道,亂朝政,傾覆國家,誣罔主上,不道?!薄逗鬂h書·馬援傳》:“海內(nèi)不知其過,眾庶未聞其毀,卒遇三夫之言,橫被誣罔之讒?!薄稌x書·王敦傳》:“錢鳳豎子,專為謀主,逞其兇慝,誣罔忠良?!彼巍ぶ祆洹吨熳诱Z類》卷一百二十四:“硬要轉(zhuǎn)圣賢之說為他說,寧若爾說,且作爾說,不可誣罔圣賢亦如此。”明·郭勛《英烈傳》第六十三回:“此事終屬誣罔,今后如此無憑信的虛聲,一切不可申奏?!薄肚迨犯濉ね跏赖聜鳌?“嘗憤野史誣罔,不可傳信后世,欷歔扼腕?!币陨现T“誣罔”皆為“誣陷”之義?!罢_罔”的使用頻率比“罔誣”高很多,且“罔誣”至唐代才見,除《大唐新語》例,又如《舊唐書·高駢傳》:“雖稱直行,何太罔誣!三復斯言,尤深駭異?!彼巍钪倭肌痘仕瓮ㄨb長編紀事本末》卷三十九:“但知率由執(zhí)中,今乃惑蔽聽斷,肆為罔誣,伏望陛下開日月之明,判中邪之路?!焙蟠柏枵_”不見用例,基本為“誣罔”所取代,這符合同素逆序的一組詞使用頻率高的最終取代使用頻率低的語言演變規(guī)律。但不管怎樣,作為客觀存在的二詞,《大詞典》皆應補收。
【圣化】
且高黎小丑,潛藏山海,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棄其地不足以損天威。(《大唐新語》卷二,23)
按:“圣化”即“帝王的教化,圣神的教化”。該詞在漢代已見,如《漢書·匡衡傳》:“今長安天子之都,親承圣化,然其習俗無以異于遠方,郡國來者無所法則,或見侈靡而放效之?!蹦铣③摹段男牡颀垺肪硪?“圣人之情見乎文辭矣。先王圣化,布在方冊?!碧啤り懢俺酢斗詈途湃招遗R渭亭登高應制得臣字》詩:“圣化邊陲謐,長洲鴻雁賓。”《太平廣記·呂翁》卷八二:“周旋中外,綿歷歲年,有忝恩造,無裨圣化。”《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第八十六回:“惟我神將,幸沾圣化?!鼻濉む嵎嚼ぁ度}詩話》卷七:“吾儒理著書多格言,結(jié)交皆賢士。俶詭良不矜,熙攘乃所鄙。圣化被九埏,殊方表同軌。”“圣化”一詞在清代以前的封建社會中,帝王的尊貴地位使得該詞在文獻中使用頻率非常高,《大詞典》應該補收。
【藻識】
慧靜俗姓房,有藻識。(《大唐新語》卷九,133)
按:此處“藻識”一詞,義為“文采和見識”?!墩f文解字·艸部》:“藻,《禮經(jīng)》華采之字,古文用繅,今文用藻,璪?!惫省霸濉庇小拔牟伞敝x,如戰(zhàn)國楚宋玉《神女賦》:“被華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奮飛。”《說文·言部》:“識,常也。一曰知也。從言,戠聲?!薄白R”為“見識”、“知識”義,如《莊子·山木》:“侗乎其無識,儻乎其怠疑。”因此,“藻識”是一個同義連言的復合詞,如宋·潘自牧《記纂淵?!肪戆耸?“鄭公曰:‘仰觀圣作,惟戩字戈法頗逼真,上深嘆其藻識?!泵鳌O作《滄螺集》卷三:“視天隨東坡之藻識,雖一草一木是非之公,無過舉焉?!鼻濉ぬ秭豆艢g堂集》卷二十:“庾大笑曰:‘然三事藻識相同而實有不同者,從來傾城之姿,英雄之氣?!鼻濉へ毒旁朴洝返谑?“狄兄雖無七步成詩,藻識明澈。”《大詞典》當補“藻識”一詞。
《大詞典》作為一部以“搜羅所有義項”為己任的大型辭書,釋義應當做到“全”。在對《大唐新語》中的詞語意義進行研究時,我們發(fā)現(xiàn)《大詞典》所收錄的詞語存在不少義項闕漏的現(xiàn)象,有必要對其作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且舉七例如下:
【安制】
今中夏乂安,臣之所教,足以安制四夷矣。(《大唐新語》卷七,111)
按:此處“安制”一詞,應釋為“安定,安置”之義。這種意義的“安制”其實早在先秦已見,如《荀子·王霸》:“所聞所見,誠以齊矣,則雖幽閑隱辟,百姓莫敢不敬分安制以化其上,是治國之征也?!薄熬捶帧睘椤爸匾暶帧?,“安制”即“安定”?!盾髯印防钦f:“百姓沒有誰敢不重視名分并安定生活來感化主上”?!稘h書·刑法志》卷二三:“然皆干賞蹈利之兵,庸徒鬻賣之道耳,未有安制矜節(jié)之理也。”元·喬吉《玉簫女兩世姻緣》第三折:“鎮(zhèn)守吐蕃,安制邊疆?!币陨现T例皆可釋為“安定”之義。再如宋·薛居正《舊五代史·李思傳》卷七十三:“梁祖怒,貶思安制云懐州刺史?!薄肚迨犯濉つ蠎讶蕚鳌?“五十四年,命紀理安制地平經(jīng)緯儀,合地平、象限二儀為一?!贝硕钥衫斫獬伞鞍仓谩敝x。《大詞典》(三卷,1319)僅列“遵守國家法度”一個義項,而漏收了更為常用的“安定,安置”義,應補收。
【拜謝】
太宗謂玄齡、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門小小營造,何妨卿事?”玄齡等拜謝。(《大唐新語》卷二,22)
按:此處“拜謝”一詞,義為“行拜禮表示道歉或認錯”?!爸x”之“感謝”義興起較晚,應該到漢代才看到用例,如《漢書·張安世傳》:“嘗有所薦,其人來謝。安世大恨,以為舉賢達能,豈有私謝邪?”此例中的二“謝”皆為“感謝”義?!爸x”的本義是“辭卻,推辭”,《說文·言部》云:“謝,辭去也?!比纭抖Y記·曲禮上》云:“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幾杖?!睆倪@一本義可以引申出“道歉;認錯”義,因為從認知上講,認知主體推辭某件事情一般含有愧疚之情,因此這是一種因果引申。如《戰(zhàn)國策·秦策一》:“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謝?!庇帧端鍟だ蠲軅鳌?“請斬謝眾,方可安輯?!闭纭墩滞āぱ圆俊匪?“謝,自以為過曰謝?!蹦敲础洞筇菩抡Z》中對于太宗的責問,房玄齡等不可能是感謝,當然應該是“道歉”之義。此義在后世文獻典籍中亦有用例,如宋·李昉等《太平廣記》卷六十四:“今既如斯,固子之簿福也。他日守位不終,悔亦何及!鎬拜謝悔過?!崩欢嗯e?!洞笤~典》(六卷,434)認為“拜謝”只有“行拜禮表示感謝”之義是不全面的,應補收“行拜禮表示道歉或認錯”之義。
【對接】
吏責之,仁杰曰:“黃卷之中,圣賢備在,猶未對接,何暇偶俗人而見耶?”(《大唐新語》卷六,92)
按:《大詞典》(二卷,1300)收列“對接”并釋之為:“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人造軌道飛行體(如宇宙飛船等)在太空相互接合?!贝肆x揆之此例之“對接”則不可通?!皩印敝玖x應為“相互接觸”,那么不同的事物相互接觸就可以引申出不同的意義,人與人的“對接”可以解釋為“交往;相會;接待”之義(《大唐新語》之例即為此義),事物與事物的對接則可以理解為“連接;接壤”之義,而軍隊與軍隊的“對接”則只能理解成交戰(zhàn)。《大詞典》則漏收了這三個義項,以下舉例分述之:
(1)交往;相會;接待。如北齊·魏收《魏書·裴駿傳》卷四十五:“高祖初,征為尚書主客郎,與蕭賾使顏幼明、劉思效、蕭琛、范云等對接。轉(zhuǎn)都官郎,遷員外散騎侍郎?!庇帧段簳けR玄傳》:“遣其侍中柳元景與度世對接,度世應對失衷。”唐·姚思廉《梁書·范縝傳》:“胥有口辯,大同中,常兼主客郞,對接北使?!?/p>
(2)接壤;連接。如梁·蕭子顯《南齊書·州郡志下》:“咸康八年,尚書殷融言:‘襄陽、石城,疆埸之地,對接荒寇。諸荒殘寄治郡縣,民戶寡少,可并合之?!彼巍ぺw汝愚《宋名臣奏議》卷九十二:“常為義理之所存,對接上天,近若咫尺?!?/p>
(3)交戰(zhàn)。如《魏書·韋閬傳》:“珍乃分遣鐵馬,于上流潛渡,親率步士與賊對接。旗鼓始交,甲騎奄至,腹背奮擊,破之。”宋·王欽若等《冊府元龜》卷五百四十一:“西戎內(nèi)侵,介胄仍襲;南寇紛擾,對接近畿;蠻民疏戾,每造不軌。窺覦間隙,或生慮外?!蔽词找陨先齻€義項,可考慮補收。
【鷇】
“其在并州,廳錢叢葦,有小鳥如鷦鷯來巢,孕卵五色,旦如雞子,數(shù)日鷇毀雛見,已大于母。”(《大唐新語》卷五,81)
按:此處“鷇”尚有“蛋殼”之義。再如《舊唐書·蕭瑀傳》:“及乎三淮沸浪,五嶺騰煙,假余息于熊蹯,引殘魂于雀鷇?!薄靶荃臁迸c“雀鷇”在對偶句的相同句法位置上,具有相同的結(jié)構(gòu),都是偏正結(jié)構(gòu),前者指“熊的足掌”,后者指“雀蛋殼”?!败|殼”才是魂魄休息的地方。而《大詞典》(六卷,1511)收列的義項為:由母哺食的幼鳥,亦指雞雛。未收“蛋殼”義,當補收。那么,“鷇”之“蛋殼”義是如何來的呢?從詞義的相關引申來看,需要哺食的幼鳥應該還是未出生多久的,剛從它的胚胎——殼中出來,因此,“鷇”當然可以表示“蛋殼”之義。
【秘書】
憲以仕隋為秘書,學徒數(shù)百人,公卿亦多從之學,撰文選音義十卷,年百余歲乃卒。(《大唐新語》卷九,133)
按:此處“秘書”一詞,尚有“秘書監(jiān),秘書省主官,掌校理圖書典籍”之義?!懊貢O(jiān)”之義是從“官署名稱”之“秘書”轉(zhuǎn)指而來。東漢桓帝始置秘書監(jiān)一官,典司圖籍,先屬太常寺。曹操置秘書令,典尚書奏事,屬少府。晉初裁并,西晉末復置。南朝梁始定此名,其主官為秘書監(jiān)。監(jiān)以下有少監(jiān)、丞及秘書郎、校正郎、正字等官,領國史、著作兩局,掌國之典籍圖書。而從“官署名稱”轉(zhuǎn)指為“在其中任職的官員”則是一種常見詞匯相關引申方式,但一般只有主官“秘書監(jiān)”能夠省稱為“秘書”,如《漢書·敘傳上》:“每奏事,斿以選受詔進讀群書。上器其能,賜以秘書之副。”“秘書之副”即“秘書監(jiān)的副手”之義。而其他屬官一般用全稱,如《漢書·董賢傳》:“云后舅伍宏以醫(yī)待詔,與校秘書郎楊閎結(jié)謀反逆,禍甚迫切?!薄懊貢伞眲t不能省稱。“秘書”作為“官署名”義的例子也常見,如《三國志·魏書·文帝紀》:“其以此詔藏之宗廟,副在尚書、秘書、三府。”《晉書·虞浦傳》:“子勃,過江上《江表傳》于元帝,詔藏于秘書?!碑斣凇肮偈稹痹O置“官職”之后,二者就發(fā)生了聯(lián)系,如《后漢書·孝桓帝紀》:“大鴻臚梁國盛允為司空,初置秘書監(jiān)官。”“秘書監(jiān)官”即“在秘書省從事監(jiān)督工作的官員”,省稱即為“秘書監(jiān)”或者“秘書”。從上可見,“秘書”具有“官署名”和“官職名”二義,二者具有引申關系。后代皆有用例,不贅例。
其實,“秘書”以上二義的形成源于“秘書”的本義,即“內(nèi)容秘密的文書”。如《漢書·百官公卿表上》:“有兩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秘書,外督部刺史,內(nèi)領侍御史員十五人,受公卿奏事,舉劾按章。”《漢書·百官公卿表下》:“蒲侯蘇昌為太常,十一年坐藉霍山書泄秘書免?!薄稌x書·世祖武帝紀》:“自秦始以來,大事皆撰錄秘書,寫副。后有其事,輒宜綴集以為常?!睆拇巳?,“秘書”的內(nèi)容是秘密的、不能夠外泄的,否則要治罪;并且重大的事情都要用秘書來記錄,還將秘書編成集子,那么負責收藏這些“秘書”的地方則稱為“秘書(省)”,負責管理這些“秘書”的主官稱為“秘書(監(jiān))”。但是《大詞典》(八卷,72)關于“秘書”條只收列如下兩個義項:1.職務名稱之一。我國現(xiàn)今秘書的主要職責是協(xié)助領導人綜合情況,調(diào)查研究,聯(lián)系接待,辦理文書和交辦事項等。2.使館中介于參贊和隨員之間的外交人員。分一等秘書、二等秘書和三等秘書。受使館首長之命進行工作,享有外交特權(quán)與豁免權(quán)。從所收錄的義項看,現(xiàn)代“秘書”的意義應該是古代語義的引申,那么,“秘書”一詞的詞義系統(tǒng)可簡圖表示如下:內(nèi)容秘密的文書管理文書的官署收藏文書的官員{領導人的助理一種外交人員這些詞義能夠引申而產(chǎn)生聯(lián)系主要是因為它們之間有一個共同的義素“文書”?!邦I導的助理”的秘書,其主要工作還是為領導處理文字材料,而作為“介于參贊和隨員之間的外交人員”的“秘書”,同樣是以處理文字材料為其工作重心。因此,《大詞典》重今而薄古,漏收的三個義項應該補收。
【明敕】
馬周,太宗將幸九成宮,上書諫曰:“伏見明敕,以二月二日幸九成宮?!?《大唐新語》卷二,20)
按:《大詞典》(五卷,609)將“明敕”釋為:“明白地訓示或告誡?!焙艘员纠?,不可通?!懊麟贰痹诰渲谐洚敗耙姟钡馁e語,說明此處“明敕”是一個名詞,為“圣明的詔令”之義。又《大唐新語》卷一一:“敬潛怒,攝而案之,曰:‘郊外遠迎,故違明敕?!薄洞笤~典》(五卷,457)釋“敕”為:古時自上告下之詞。漢時凡尊長告誡后輩或下屬皆稱敕。南北朝以后特指皇帝的詔書?!逗鬂h書·孝和帝紀》:“而郡國舉吏不加簡擇,故先帝明敕在所,令試之以職,乃得充選?!薄段簳だ铎鳌?“吾違太后明敕,遠取敗辱,不殺此胡,復何面目見吾母也?”《北史·盧愷傳》:“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虧。仁政帝美其言而止?!薄杜f唐書·蕭至忠傳》:“伏愿陛下遠稽舊典,近遵先圣,特降明敕?!彼巍埦俊对企牌吆灐だ罴s妻要黃箓道場驗》:“上告天地,拜表陳詞,如世間表奏,帝王即降明敕?!泵鳌ゎ櫻孜洹度罩洝は用?“愿陛下留意察納,別下明敕,使自后章奏一遵禮律處分,則天下幸甚。敕免所罰?!睆囊陨侠涌梢钥闯觯懊麟贰背恕洞笤~典》已收錄的動詞義項外,還可以作為名詞,應當補收。
【修】
蘇颋,神龍中給事中,并修弘文館學士,轉(zhuǎn)中書舍人。(《大唐新語》卷一,9)
按:此處“修”,為“擔任,任職”之義。“修”有“實行,從事某種活動”之義?!秶Z·晉語五》:“晉為盟主,而不修天罰,將懼及焉?!表f昭注:“修,行也?!庇帧稘h書·食貨志》:“雞豚狗彘毋失其時,女修蠶織,則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睆摹皬氖履撤N活動”可引申為“擔任,任職”之義,這意義在較早的文獻中即有用例,如《春秋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周其有髭王,亦克能修其職,諸侯服享,二世共職。”《周禮·天宮》卷三:“各修乃職,考乃法,待乃事,以聽王命?!薄洞笤~典》(一卷,1370)收列“修飾;裝飾”等23個義項。未收“擔任,任職”一義,當補收。
通過以上研究,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大唐新語》詞匯對大型語文辭書的修訂和漢語詞匯史的深入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所以,研究漢語史,特別是漢語詞匯史,要重視對筆記專書詞匯的研究。只有在作出充分的專書調(diào)查的基礎上,再輔之以語義系統(tǒng)的內(nèi)部觀照法(如本文對“構(gòu)虛”、“樂禍”、“判勘”及“求備”等作為詞匯的判斷就依據(jù)了此法),才能比較全面、準確地掌握整個詞匯系統(tǒng)的面貌和每個詞匯的詞義系統(tǒng),這是漢語詞匯史研究的基礎,也是大型語文辭書編纂修訂的基礎,還需要廣大學者投入更多精力對專書詞匯進行深入的研究,挖掘出以往詞匯研究中未曾注意的有價值的詞目和義項。
[1]雷冬平.漢語大型辭書編纂的語義范疇系統(tǒng)內(nèi)部觀照法[J].辭書研究,2011,(1).
[2]王云路.中古漢語詞匯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