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嘉琳
(華南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0006)
□文藝美學(xué)
《紅樓夢》的意境營造藝術(shù)對古代意境理論的承續(xù)
——兼談古代意境理論的發(fā)展流脈
祝嘉琳
(華南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0006)
最早提出“意境”這一美學(xué)范疇的是唐代的王昌齡。之后歷經(jīng)皎然、劉禹錫、謝赫、司空圖、笪重光,意境理論不斷深化。概括而言,其核心內(nèi)涵有兩層:一是情景交融;二是虛實相生?!都t樓夢》在意境營造上處處體現(xiàn)著意境理論的精髓。它注重物境、事境、人境與情之交融;在語言上常常體現(xiàn)虛實相生。正因為深得精髓,《紅樓夢》極富深意,宛如一座冰山,讓后人流連忘返,不斷探索其中奧妙。
意境;情;景;虛;實;《紅樓夢》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xué)中的核心范疇。作為一個美學(xué)范疇,它最早出現(xiàn)在盛唐詩人王昌齡的《詩格》中。在《詩格》里,他把“境”分成三類:“物鏡”、“情境”、“意境”[1](卷四.P206)。物鏡是指自然山水的境界,情境是指人生經(jīng)歷的境界,意境是指內(nèi)心意識的境界,與后世“意境說”中的“意境”不是一個概念。總的來說,王昌齡的這個分類,實際上是對詩歌所描繪的對象的分類,即對審美客體的分類,與審美主體的情感等是無關(guān)的。
之后,中唐詩人皎然對意境做了進一步的闡釋,他說“詩情緣境發(fā)”、[2](卷八一五.第十四首)“緣境不盡曰情”[3](卷八.P294)等?!熬壘潮臼欠鸺艺Z,指內(nèi)心趨向事物之作用。這里所謂“緣境”者,一則謂詩人之情皆因外感于境而生,二則謂詩中之情亦須靠繪寫外境以帶出。所謂“不盡”者,因詩中之景含有詩人之情,故其意不盡于表面之物色描繪”[4](P60)。這就是指出了詩境就是客觀物象和由它激發(fā)的主觀情思的融合。因此,皎然是第一個將“情”和“景”作為構(gòu)成意境的兩大要素之人。
之后,中唐詩人劉禹錫又提出:“境生于象外。”[5](卷十九.P238)其實,最早在美學(xué)意義上使用“象外”這個詞是南朝的謝赫。他在《古畫品錄》中評張墨等的畫時說:“若拘以體物,則未見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厭膏腴,可謂微妙也?!盵6](P8)這就是說畫家作畫不要停留在有限的孤立的物象上,而要突破有限的“象”,從有限進入到無限。這樣創(chuàng)造出來的畫面形象,才能達到微妙的境地。細細分析謝赫的言論,我們知道,他說的“象外”,是一種特殊的“象”,它突破和超越了孤立的、具體的、有限的物象。劉禹錫說的“境生于象外”中的“象外”,含義與謝赫說的“象外”是一致的。他的理論突破在于他把這種特殊的“象”命名為“境”。
到了晚唐的司空圖提出了“思與境諧”[7](P8)。思,指的是審美主體的主觀情緒、感受;境,指的是客觀物象,即審美客體。司空圖這一命題的含義在于強調(diào)主觀情緒和客觀物象的和諧統(tǒng)一構(gòu)成了意境。這無疑是對皎然“情”與“景”觀點的繼承和發(fā)展。
同時,司空圖對劉禹錫的“境生于象外”的觀點也有發(fā)展。承繼鐘嶸的滋味說,司空圖提出了“愚以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詩也”的韻味說[8](P17)。他說詩歌的美在于有“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的“韻外之致”、在于有“堿酸之外”的“味外之旨”[8](P18)。他又說:“戴容州云:‘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豈容易可談哉?’”[9](P18)從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謝赫、劉禹錫對于“象外”的內(nèi)涵沒有做太多的明確和詳細的解釋。到了司空圖這里,明確地提出了“象外”(境)指的是超越于詩歌所描繪的表象的韻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即由于寄予了藝術(shù)家主觀情意而超越了事物表象的審美情景,即“意境”。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從皎然到劉禹錫再到司空圖,“意境”的核心內(nèi)涵包括兩層:一是情和景是構(gòu)成意境的兩個基本要素。情與景的融合才有了意境;二是意境是韻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故不論是詩歌、繪畫或者是其他藝術(shù)門類,要想有意境,必須要做到虛實相生。具體而言,一則在所描繪的表象之中融入作者的主觀情意。所描繪的表象是實,其中融入的情是虛;二則要注意“留白”。對于詩歌藝術(shù)而言,就是要做到語言精練。語言說出的一部分為實,省略沒說的潛臺詞為虛。只有這樣才可以讓欣賞者去想象和回味,才會產(chǎn)生意境??梢姡饩忱碚摪l(fā)展到晚唐,就與情景交融理論、虛實理論、言意理論往往交織在一起,已經(jīng)很成熟了。這里尤為重要的是,隨著情景交融理論的發(fā)展,“情”和“景”的涵義不斷在深化,“情”不僅指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感情,還包括詩人的趣、興,甚至也包括詩人認識到的理??偟恼f來,偏向于詩人主體的個性因素和文化積淀,即使是理,也是詩人領(lǐng)悟到的理,帶有主體性特點;“景”的涵義發(fā)展到清代,則泛指一切客觀存在,以及一切文學(xué)作品中包括山水景色在內(nèi)的形象圖景。無疑,“情”與“景”涵義的深化,對意境理論的豐富起著很大的作用。
之后從宋代到清代,蘇軾、嚴羽、王夫之等人也都對意境這一美學(xué)范疇發(fā)表過看法,但大都是沿著唐人的路子,沒有什么理論突破;只有清初順治年間的畫家笪重光提出的“真境逼而神境生”[10](P543)。對前人的意境理論是比較明顯的突破。他強調(diào)繪畫要有意境,必須要重視對實境、真境的描繪,只有這些描繪的逼真了,才可能產(chǎn)生意境。這一說法放到詩歌等文學(xué)藝術(shù)中,便可以理解為對客觀物象的描繪必須要細致到位,這樣才可能產(chǎn)生意境??梢姡沃毓獾睦碚摕o疑是豐富了前人的意境理論;也使得意境的核心涵義增加了一層。
在小說批評上,脂硯齋曾經(jīng)這樣評《紅樓夢》:“余所謂此書之妙皆從詩詞中泛出。”[11](P557)這就是說《紅樓夢》是一部有詩情畫意的意境之作。分析其意境營造藝術(shù),處處體現(xiàn)著“意境”這一美學(xué)范疇的核心內(nèi)涵。
(一)注重情與景的妙和
前文已經(jīng)提到,到了清代,“景”的涵義不限于山水自然景物,因此,《紅樓夢》中鮮活飽滿的人物形象(人境)、流動變幻的生活情景(事境)、交迭更替的客觀環(huán)境(物境),都可以看作是曹雪芹營造意境時的“景”,即物質(zhì)載體,亦即前人所說的“實境”、“真境”。作品中這種種的景是不勝枚舉的,細細品來,處處體現(xiàn)著曹雪芹的無限深意,二者融合,便構(gòu)成了讓世人回味無盡的意境。
1.客觀環(huán)境(物境)與情的妙和。
瀟湘館是《紅樓夢》中最為典型的一個環(huán)境,對這一幽雅靜謐的環(huán)境作者情有獨鐘,文中對此的描寫處處可見:
(黛玉)我心里想著瀟湘館好,愛那幾竿竹子隱著一道曲欄,比別處更覺幽靜。(第二十三回)[12](P202)
(寶玉)順著腳一徑來至一個院門前,只見鳳尾森森,龍吟細細……湘簾垂地,悄無人聲……一樓幽香從碧紗窗中暗暗透出。(第二十六回)[12](P230)
(黛玉)一進院門,只見滿地下竹影參差,苔痕濃淡,不覺又想起《西廂記》所云“幽僻處可有人行,點蒼苔白露冷冷”二句來。(第三十五回)[12](P298)
(黛玉)只見窗外竹影映入紗窗,滿屋內(nèi)陰陰翠潤,幾藫生涼。(第三十五回)[12](P299)
(黛玉)又聽見窗外,竹梢蕉葉之上,雨聲淅瀝,清涼透幕,不覺又滴下淚來。(第四十五回)[12](P393)
唯有竹梢風(fēng)動,月影移墻,好不凄涼冷淡……將黛玉停放畢……等明早去回鳳姐。(第九十八回)[12](P862)
在這里,竿竿翠竹,參差竹影營造了一種古雅、幽僻、清冷的氣氛。竹院的主人是一位“孤標(biāo)傲岸,目下無塵”的才女。開始“鳳尾森森,龍吟細細”,反映了黛玉喜愛的清幽景象和陰郁情感的底色;“窗外竹影映入紗窗,滿屋內(nèi)陰陰翠潤,幾藫生涼”,正是黛玉愁悶悲涼的心情的投影;“落葉蕭蕭,寒煙漠漠”(脂評引佚稿中的文字)[11](P583),則是黛玉病體懨懨,接近生命終點的真實寫照。她有著竹子般風(fēng)雨中不易其節(jié)的品格,有著竹子般的清新與高潔,有著竹子般可折而不可曲、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風(fēng)骨。竹子的“凌寒暑而不易其色”與黛玉追求自由愛情的執(zhí)著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
對于與黛玉同樣重要的書中人物寶釵,曹雪芹是這樣描寫其居所的。
進了蘅蕪院,只覺異香撲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蒼翠,都結(jié)了實,如珊瑚豆子一樣,累垂可愛。及進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土定瓶中供著數(shù)枝菊花,并兩部書,茶杯而已。床上只吊著青紗帳幔,衾褥也十分樸素。(第四十回)[12](P348)
“雪洞”一般的房屋、床上吊著的青紗帳幔以及土定瓶中供的數(shù)支菊花,都讓人覺得這不像一個青春少女的閨房。它讓人感到的不是一個青春少女應(yīng)有的天真爛漫與熱情奔放,而是一種凝重的冷與壓抑。居住在這里的品格端方、容貌美麗的寶釵亦如其居所一般,只是一個失去自我的被當(dāng)時封建道德與閨閣懿范所“格式化”了的“冷”美人。透過這一居所的描寫,美與純真的被摧殘讓人扼腕不已。
再看秦可卿的居室:
案上設(shè)著武則天當(dāng)日鏡室中設(shè)的寶鏡,一邊擺著飛燕立著舞過的金盤,盤內(nèi)盛著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設(shè)著壽昌公主于含章殿下臥的榻,懸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聯(lián)珠帳。(第五回)[12](P46-47)
秦可卿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曹雪芹通過對其居室擺設(shè)的描寫,傳達著一種暗含著淫味的意境,從而彰顯著對人物的態(tài)度;也讓讀者浮想聯(lián)翩,回味無窮,極具意境感。
在《紅樓夢》當(dāng)中,這樣的對客觀環(huán)境的逼真、細膩、傳神的描繪還有很多。如果僅僅把它們理解為單純的“環(huán)境描寫”,則難免辜負了作者的“美”意。在曹雪芹的筆下,從大自然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到生活中的一方絲帕、一柄團扇,都負荷著無限的深意,閃爍著情感的光輝。情與景的交融,真境之外現(xiàn)出的神境,使《紅樓夢》具有中國古典詩歌的美學(xué)本質(zhì),體現(xiàn)著曹雪芹對于古人意境理論的踐行。
2.生活情境(事境)和情的妙和。
《紅樓夢》作為敘事文學(xué),里面大大小小的事件、情節(jié)是很多的;然而,在這些背后也含著無限深意,讓人去回味和咀嚼。
書中第一次寫賈寶玉到薛寶釵家里去,坐下不久林黛玉就來了。一見了寶玉,便笑道:“噯喲,我來的不巧了!”寶玉等忙起身笑讓坐。寶釵因笑道:“這話怎么說?”黛玉笑道:“早知道他來,我就不來了。”寶釵道:“我更不解這意?!摈煊裥Φ溃骸耙獊硪蝗憾紒?,要不來一個都不來。今兒他來了,明兒我再來,如此間錯開來著,豈不天天有人來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熱鬧了?姐姐如何反不解這意思?”(第八回)[12](P81)
黛玉的舉止,不僅透出弱柳扶風(fēng)的韻致,她不加掩飾的“酸意”,更顯出她的天真無邪和不善雕琢。面對著寶釵的機變,她的回答既顯靈氣,又露出些微的憨拙。
接下來大家一起喝酒。寶玉說,酒不必暖,他愛吃冷的。薛姨媽忙道:“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寫字手打顫兒?!睂氣O笑道:“寶兄弟,虧你每日家雜學(xué)旁收的,難道就不知酒性最熱,若熱吃下去,發(fā)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結(jié)在內(nèi),以五臟去暖它,豈不受害?從此還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寶玉聽這話有理,便放下冷酒,令人暖來方飲。黛玉嗑著瓜子兒,只抿著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環(huán)雪雁走來與黛玉送小手爐,黛玉因含笑問他:“誰叫你送來的?難為他費心。哪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娟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來的?!?/p>
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懷中笑道:“虧你倒聽他的話。我平日和你說的全當(dāng)耳旁風(fēng)。怎么他說了你就依,比圣旨還快?”寶玉聽這話,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無回復(fù)之詞,只嘻嘻的笑兩陣罷了。寶釵素知黛玉是如此慣了的,也不去睬他。(第八回)[12](P82)
從這事境當(dāng)中,我們分明體味到:人人都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只有黛玉如憨如癡,不懂人情世故。她的真純,不容她將自己的心事,密密藏起。她微微含酸的話語,既源自那種超常的敏感與自尊,又是她對寶玉愛情的維護與珍重;然而寶玉這親切的一笑,又是涵義雋永的:偌大的賈府,唯有寶玉,方能看透林妹妹的心事,懂得這份透明無瑕的情感……事境和情就這樣巧妙地、不露痕跡地實現(xiàn)了融合。
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元春省親,這更是曹雪芹筆下饒有深意的情節(jié):在第十七回,經(jīng)過了一系列隆重莊嚴的儀式之后,年輕的皇妃元春,終于見到了久別的親人,文中如此寫道:賈妃滿眼垂淚,方彼此上前廝見。一手攙賈母,一手攙王夫人,三人滿心里皆有許多話,只是俱說不出來,只管嗚咽相對。邢夫人、李紈、王熙鳳、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圍繞,垂淚無言。半日,賈妃方忍悲強笑,安慰賈母王夫人道:“當(dāng)時既送我到那見不得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了起來,一會子我去了,不知多早晚才來?!保ǖ谑呋兀12](P156)說到這句,不禁又哽咽起來。
“元春省親”這一場面,曹雪芹以寥寥數(shù)筆,意味深長地暗示讀者:表面極富極貴的元妃,被送到那見不得人的去處,以自己的青春和才貌為賈府換取一張金制的護官符,內(nèi)心是如此地孤寂、傷感、沉痛;元春作為賈府所依倚的遮陽傘、保護神,尚且自悲自嘆,一旦這塊皇親國戚的招牌倒了,賈府便會走上“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的沒落之路。一個大家族深刻的空虛昭然可見。樂極卻是哀極,愈是繁華,愈是沉痛。這恰恰是這一場面帶給我們的言外之意與味外之旨。在回味中,對于封建社會的認識,對于元春的悲劇,我們會有越來越清晰與深刻的感悟。這一凝練精致的情節(jié),就這樣成為讀者聯(lián)想的生發(fā)點,形成了含蓄蘊藉、言意結(jié)合的妙境。
《紅樓夢》中像這樣韻味無窮的生活情境還有很多:黛玉葬花,晴雯補裘,齡官畫薔,寶釵撲蝶,寶琴抱梅,湘云醉眠芍藥裀,黛玉風(fēng)雨夕悶制風(fēng)雨詞,劉姥姥暢游大觀園,尤三姐自刎……精致凝練的事件情節(jié)背后蘊含了無限深意,于是,構(gòu)成了一個個靈動跌宕的絕妙之境……。
3.人物形象(人境)與情的妙和。
曹雪芹在人物身上,傾注了最多的筆墨。他深諳中國傳統(tǒng)意境的創(chuàng)作特色,他所塑造的每一個人物,都是一首無聲的詩,一幅立體的畫。畫寫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詩傳畫外意,貴畫中有態(tài)。作者正是通過對人物外形勾勒,或暗示人物性格氣質(zhì),或暗示人物命運,或蘊藏自己對宇宙人生的見解感悟。思與境諧,真境與情融合成一種超然象外,氣韻橫生的意境。像黛玉初進榮國府對她的外貌描寫,王熙鳳第一次出場時傳神的刻畫,還有在最后一回里,賈政見到了為一僧一道所挾持的寶玉。
(賈政)抬頭忽見船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個人,光著頭,赤著腳,身上披著一領(lǐng)大紅猩猩氈的斗篷,向賈政倒身下拜。(第一百二十回)[12](P1013)
寥寥數(shù)筆的白描勾勒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寶玉。歷經(jīng)了人世間的風(fēng)花雪月,當(dāng)所有美好純真的人和事都被這個社會碾碎之后,俗世的浮華與他何干?哪些奢侈而累贅的裝飾品與他何干?……無限深意,盡在寥寥數(shù)筆當(dāng)中。
(二)注重虛實相生
按照古人對“虛”與“實”的分析,若藝術(shù)家在所描繪的表象之中融入主觀情意,則所描繪的表象是實,其中融入的情便是虛;故在一定意義上,情景交融與虛實相生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上文已經(jīng)提過,虛實相生的另一層涵義則是注重語言的“留白”。《紅樓夢》就是如此,語言常常是十分富有彈性,未定點和空白點很多,給讀者留下足夠的思考余地,真可謂“無字處皆成妙境”。例如,在第五十四回榮國府元宵節(jié)的夜宴上,寶玉要了一壺暖酒從李嬸娘斟起,給大家敬酒?!爸流煊袂?,偏她不飲,拿起杯來,放在寶玉唇邊。寶玉一氣飲干,黛玉笑說:‘多謝?!瘜氂裉嫠迳弦槐??!盵12](P473)輕描淡寫的幾筆,暗含著黛玉的忘情和寶黛之間的默契。接著寫道,鳳姐兒便笑道:“別喝冷酒,仔細手顫,明兒寫不的字,拉不的弓?!盵12](P473)其實寶玉明明吃的是暖酒,哪里來的冷酒呢?但鳳姐這幾句話,卻讓人悟出了她對黛玉有失閨閣的行為的不滿態(tài)度。《紅樓夢》中這樣的例子俯拾即是。語言含蓄凝練,點到為止,空白留足,從而造成虛實相生的藝術(shù)效果,讓人回味無窮。
曹雪芹就是這樣,深諳并踐行古人意境理論的核心和精髓。因為意境,《紅樓夢》打破了敘事和抒情的界限,打破了小說和詩的界限,打破了再現(xiàn)性藝術(shù)和表現(xiàn)性藝術(shù)的界限,打破了詩和畫的界限,打破了時間藝術(shù)和空間藝術(shù)的界限;因為意境,《紅樓夢》如同一座壯觀的讓人流連忘返的冰山,八分之一的“境”露出水面,八分之七的“意”是在水面以下。百年來,無數(shù)讀者去探索那神秘的海底世界,眾音繁會,萬籟齊鳴,不斷地豐富著它的審美內(nèi)涵。
[1][唐]王昌齡.詩格[A].[宋]陳應(yīng)行.吟窗雜錄[C].北京:中華書局,1997.
[2][唐]皎 然.秋日遙知盧使君游何山寺宿楊上人房論涅盤經(jīng)義[A].全唐詩[A].北京:中華書局,1979.
[3][唐]皎 然.詩式[M].[宋]陳應(yīng)行.吟窗雜錄[C].北京:中華書局,1997.
[4]李壯鷹.詩式校注[M].濟南:齊魯書社,1986.
[5][唐]劉禹錫.董氏武陵集紀[A].劉禹錫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0.
[6][南齊]謝 赫.古畫品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7][唐]司空圖.與王駕評詩書[A].祖保泉.司空圖的詩歌理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8][唐]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A].祖保泉.司空圖的詩歌理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9][唐]司空圖.與極浦書[A].祖保泉.司空圖的詩歌理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0][清]笪重光.畫筌[A].葉 朗.中國美學(xué)史大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1][清]曹雪芹.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6.
[12][清]曹雪芹,高 鶚.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6.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heory inADream ofRedMansions——Concurrently Exp l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Artistic Conception Theory
ZHU Jia-lin
(School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outh China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006,China)
Wang Changling of Tang Dynasty was the first scholar to propose the aesthetical category“artistic conception”which was successively developed by Jiao Ran,Liu Yuxi,Xie He,Situ Kong,and Da Chongguang. Generally speaking,it comprises two kernal connotations:the blending of feelingwith setting,and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emptiness and substantiality.The essence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heory can be found here and there in the novelADreamofRedMansions,which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blending of objects,things,and human with feelings and to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emptiness and substantiality embodied in language.Thismakes the novel especiallymeaningful and profound.
artistic conception;emotion;setting;emptiness;substantiality;ADreamofRedMansions
I207.411
A
1674-3 652(2011)05-0 072-0 5
2011-07-08
祝嘉琳(1982- ),女,廣西桂林人,華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2009級美學(xué)專業(yè)碩士生,主要從事中國古典美學(xué)研究。
[責(zé)任編輯:黃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