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燕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3)
日漢語擬聲詞的應用對比研究
楊金燕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3)
日漢語擬聲詞在文學作品和口頭交流中應用廣泛,具有很高的修辭價值。但是由于日語漢語屬于不同的語言類型,而且日漢民族的思維習慣和文化傳統(tǒng)各不相同,對于學習日語的中國人來說,要掌握日語擬聲詞是比較困難的。本文對日漢擬聲詞的語音、形態(tài)兩方面進行比較,并將它們的修辭功能進行簡要對比。
擬聲詞;修辭功能;學習方法;對比研究
1.1 語音對比
在擬聲詞這一詞群中,語音和語義的關(guān)聯(lián)性比較緊密,其主要原因是存在于語音中的音韻象征意義,即“在某些詞匯中,音聲所蘊含的,對語義起暗示作用的,超越語言符號任意性的感覺意義。”但比較而言,漢語的基本擬聲詞更接近所模擬的客觀事物的聲音,表達方式更直接靈活,逼真度更高一些。而日語擬聲詞的逼真度相對較低,只是大體類似某種生物或非生物的聲音。
在日語中,元音和輔音根據(jù)各自的音位特點,有著各自的象征意義。例如,元音“a”呈現(xiàn)響而明快的聲音樣態(tài),具有擴散性和延伸性,“e”往往給人帶有消極意義的感覺,以元音“e”開頭的擬聲詞很少?!皁” 這個回響音具有內(nèi)包性,表笨重、沉重、遲緩等意思。輔音“t”、“d”等破裂音多用來描寫打擊聲音,“s”、“z”多用來描寫摩擦聲音。同一音位上清音和濁音具有對立的象征意義,清音明亮積極美好,而濁音沉重消極。促音描寫音態(tài)的短暫停頓,以及瞬間性、一次性的動作;撥音表外界共鳴音余韻的強弱和動作樣態(tài)節(jié)律,強弱效果;長音表音態(tài)的延展、持續(xù);“り”放在結(jié)尾處常表示某種程度上的柔軟、光滑、略慢的感覺,多被用于表示順利或緩慢,此外表示突然的動作和聲音節(jié)奏比促音的節(jié)奏要稍快。
在日語中,模擬動物發(fā)聲和自然現(xiàn)象的擬聲詞數(shù)量較多,如カーカー烏鴉的叫聲、ワンワン狗的叫聲、ニャーニャー貓的叫聲、キャーニャー猴子猿的叫聲、シャオ海鷗的叫聲等等。日語中用ずぶずぶ、びょっしょり來表示下雨的聲音,用すうすう來表示刮風的聲音,用ひらひら、はらはら、ちらちら、ぽとりと來表示花落的聲音。用ぷっと來表示笑的嗤嗤聲,用どっと來表示哄堂大笑,而用けろけろ來表示放聲大笑。
1.2 形態(tài)對比
漢語、日語擬聲詞在組成結(jié)構(gòu)上有著較大的區(qū)別。通常用以下幾種方式來表示:單音節(jié):A式;雙音節(jié):AB式或AA式;三音節(jié):ABC式、ABB式或AAB式;多音節(jié):ABCD式、ABAB式或AABB式。
日語中,也有用單音擬聲詞摹擬一次發(fā)音的,如:ぐい(形容喝酒時發(fā)出的咕嘟聲)。音節(jié)用重疊或三重疊式,日語的擬聲詞中重疊音占很大比例,顯示出音韻上獨特的美感,如:がらがら(硬物相碰時發(fā)出的聲音)、かりかり(咬碎硬物時發(fā)出的咯吱咯吱聲)、ばたばた(鳥振翅發(fā)出的聲音)、ぱちぱち(按快門、打算盤發(fā)出的聲音或連續(xù)拍手時的啪啪聲)等等。在日語中,重疊時有時有促音變“つ”或撥音變“ん”,例如:くるんくるん(表示滾動的狀態(tài))、ビーンビーン(表示響笛發(fā)出的嗡嗡聲)、ぴしつぴしつ(冰裂的聲音)、きゅつきゅつ(物體之間摩擦發(fā)出的聲音)。一般來說,日語中一個音節(jié)的子音是濁音則表示遲、鈍、重、大、臟等感覺,而清音給人以銳、利、輕、小、美得感覺。如:けらけら 指張開嘴大聲朗笑,而げらげら雖然也指大聲笑,但著重指笑得有點過分;用はらはら來形容花瓣、樹枝、淚水、雨點 等輕小的東西一片片一滴滴不停的落下,而用ばらばら來描寫粒狀物,如冰雹等落下的聲音,相當于漢語的啪嗒啪嗒、吧嗒吧嗒、噼里啪啦的聲響。
在漢語中,也存在用單音節(jié)來構(gòu)成擬聲詞,如:啪、嘩等。在漢語中,有“嘩嘩”,“嗖嗖”,“牙牙”,“颯颯”,“喃喃”等AA式結(jié)構(gòu)擬聲詞,也有像“叮咚”,“撲通”,“吧嗒”,“轟隆”,“哐當”等AB式結(jié)構(gòu)擬聲詞。ABC式結(jié)構(gòu)是日語擬聲詞所特有的,漢語擬聲詞中不存在這樣的結(jié)構(gòu)。ABB式或AAB式結(jié)構(gòu)是漢語擬聲詞中所特有的,日語擬聲詞中所沒有的結(jié)構(gòu)。ABB式或AAB式結(jié)構(gòu)的主詞根式AB式擬聲詞。例如,“呼啦——呼啦啦”,“嘩啦——嘩啦啦”,“呼?!魢!钡?。AAB式結(jié)構(gòu),“嘀嗒——滴滴嗒”等。AAB式結(jié)構(gòu)的擬聲詞在漢語中數(shù)量中極少。四音節(jié)的擬聲詞多為雙音節(jié)詞的擴展和復合,如:乒乒乓乓、嘰嘰喳喳、嘀嘀咕咕(AABB)、稀里嘩啦、嘁哩喀喳、噼里啪啦(ABCD)、咕嚕咕嚕、噼啪噼啪、撲通撲通(ABAB)等等。四個音節(jié)以上的擬聲詞如滴滴答答滴、欽匡欽欽匡等,數(shù)量不是很多。
雙音節(jié)化在漢語中是常見的修辭現(xiàn)象,漢語講究詞語之間的偶數(shù)音節(jié)的組合,使?jié)h語有一種勻稱、整齊、平穩(wěn)和舒暢的美感,符合中國人均衡美的美學心理,在語音上比較整齊,往往沒有語音上的變化,例如:嘩嘩、嗡嗡、叮叮咚咚、嘩啦嘩啦等等。
2.1 日漢語擬聲詞共有的修辭功能
無論是漢語擬聲詞,還是日語擬聲詞,除了摹聲外,都具有其他各種各樣的修辭功能。
2.1.1 營造環(huán)境,渲染氣氛
擬聲詞是模擬聲音的詞,多數(shù)屬于“動詞”。但是,在描寫環(huán)境時,使用不同的擬聲詞,既可以達到“以動寫動”的效果,也可以達到“以動寫靜”的效果。
1)豬腳子老倌哈哈大笑。(周立波《禾場上》)
2)接著沙沙沙德腳步聲,大概羅二爺在這里修了一條煤屑路。(張?zhí)煲怼肚迕鲿r節(jié)》
3)夕方になって急に気溫が下がったので、薄著で出かけた私はぶるぶる震えてしまった。
到了黃昏氣溫驟降,穿著單薄衣服出門的我冷得直打哆嗦。
例 1的擬聲詞除了給人以聽覺形象感受和視覺想象感受,讓人似乎看到以中國張嘴大笑的景狀。例2中的擬聲詞除了讓讀者如聞其聲之外,還覺得仿佛是在沙地上行走一番。這些擬聲詞使語言有立體感、動態(tài)感,使語言更加直觀形象、生動逼真,給人以身臨其境、耳聞其聲的感覺。
2.1.2 描寫人物,刻畫個性
用擬聲詞寫人可以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能突出人物的某些特點,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4)“哈!這模樣了!胡子這么長了!”一種尖利的怪聲突然大叫起來。(魯迅《故鄉(xiāng)》)
5)這幾個青年婦女咬緊牙,制止住心跳,搖櫓的手并沒有慌,水在兩旁大聲得嘩嘩,嘩嘩,嘩嘩。(孫犁《荷花淀》)
6)あいつの顔を見ただけでむかむかして來る。
只看一下那家伙的臉,我就覺得惡心起來。
例4中的楊二嫂沒講話之前的一聲怪叫“哈!”,流露著小市民的虛偽、奸詐。例5中的劃船聲迅速緊湊,表現(xiàn)了劃船人緊張但臨危不懼、慌而不亂的心情。
2.1.3 精煉語言,洗練簡潔
心理學研究表明,有時僅僅依靠聽覺就能感知客觀事物的基本特性。這是因為在生活實踐中,人們經(jīng)常有機會以視覺、觸覺及其他感覺信息 來驗證所獲得的聽覺形象,聽覺和這些感覺之間的聯(lián)系便牢固的建立起來。在文學作品的語言表達上,作家常常利用這種心理效應,有時只需運用幾個擬聲詞,就可以間接地交待出景物事件的動態(tài)變化,形象地描繪出動作情態(tài)。這樣就省略了許多敘述性或描寫性的筆墨,使作品的語言洗練、簡潔,同時也給讀者留下了較大的想象空間。
7)把一張粗草紙裹在一個鋼桿上,兩塊木板一搓,吱溜——就是一個炮仗筒子。
8)只聽“撲!噯呀!咕咚!當啷啷!”三個人里頭,先倒一個。(燕北閑人《兒女英雄傳》)
9)梅雨に入り、じめじめした毎日が続いている。
進入梅雨季節(jié),每天都是潮呼呼的。
例7只用了一個擬聲詞“吱溜”,就間接交代出事件的動態(tài)變化,形象生動,省去了許多敘述性或描寫性的筆墨,語言精練、簡潔。例8把“砍殺——驚呼——人倒——刀落”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情景,只用幾個擬聲詞就生動地展示給讀者了。
2.1.4 夸張有力,生動形象
在描述一些短促、迅速、突然發(fā)生的事件和過程時,如果恰當?shù)厥褂脭M聲詞,不但可以使語言簡練,而且可以使原本抽象的敘述對象變得生動形象,讀者理解的更加深刻。
10)那山庵前面一片黑壓壓的松林被風吹得嗚嗚直響,好像有千百只野狼在齊聲嚎叫似的。(峻青《鴛鴦》)
11)他們輕輕劃著船,船兩邊的水,嘩,嘩,嘩。(孫犁《荷花淀》)
12)彼はべらべらしゃべる。
他喋喋不休的說著。
例12把風吹樹林的響聲比喻為千百只野狼的齊聲“嚎叫”,使表達明確有力,給人以印象深刻的效果。例13中的劃船聲緩慢舒徐,展示了劃船人從容不迫、輕松愉快的內(nèi)心世界。
2.1.5 音韻和諧,節(jié)奏鮮明
在日漢文學作品中,利用擬聲詞可收到音節(jié)響亮、音韻和諧、節(jié)奏鮮明的效果。例如:
13)噗嚨嚨突嚕嚕翠鳥出巢。
轟轟轟隆隆隆風雷滾動。
乒乒乒乓乓乓一陣冰雹。(西河大鼓《春到膠林》)
14)戀人よ、戀人よ
有明のつめたい障子の影に
私はかぐ ほのかなる菊のにほひを
病みたる心霊のにほひのやうに
かすかにくされゆく百菊のはなのにほひを
戀人よ
戀人よ
心上的人兒啊心上的人兒啊在黎明時冰冷的拉門后我嗅到一絲菊的芳香像憂傷心靈的氣味一樣是一抹漸漸腐爛的白菊花的香心上的人兒啊心上的人兒啊
這些擬聲詞經(jīng)過作者的精心安排,用在音節(jié)較為整齊的句組中,使人得到聲律美的享受,印象更加深刻,所激發(fā)的聯(lián)想更加豐富多彩。
2.2 日漢語擬聲詞修辭功能的差異
日漢擬聲詞具有許多相同的修辭功能,它們均建立在繪聲的基礎上,通過繪聲從而使語言變得具體、生動、形象。然而,由于日漢兩種語言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語言習慣以及不同的審美觀念,日漢語擬聲詞的修辭功能也存在一些差異。
2.2.1 喻指某些抽象事物(漢有日無)
漢語擬聲詞可以用來喻指某些抽象事物,如“能力”、“性格”、“威望”、“心情”等。憑借擬聲詞本身的聲感力量,把本來只能意會的事物更加直觀化,令人可以感知,從而使敘述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增加了語言的藝術(shù)感染力。例如,漢語常說的“窮的叮當響”就比“窮得不得了”之類的說法更富有實感,使人仿佛看到家徒四壁的貧困狀。日語擬聲詞沒有這種修辭功能。
2.2.2 溝通藝術(shù)通感(漢有日無)
漢語擬聲詞可用來溝通藝術(shù)通感。出于心理習慣,人們在語言活動中,有時會把一些本來沒有聲響的動作和狀態(tài)也用擬聲詞賦予一種聲音?,F(xiàn)代心理學和語言學稱這種方法為通感,或感覺轉(zhuǎn)移。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人們時常有意無意借助擬聲詞,使聽覺以外的各種外部感覺和內(nèi)部感覺超越本身的局限,向聽覺轉(zhuǎn)移。例如,“不住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兒,撲碌碌落在江濤臉上”(視覺向聽覺轉(zhuǎn)移)、“心里撲通一怔”(動覺向聽覺轉(zhuǎn)移)等。漢語擬聲詞的這種修辭功能也是日語擬聲詞所沒有的。
2.2.3 諧音雙關(guān),以聲寓情(漢有日無)
擬聲詞是對客觀聲響的近似描摹,而非絕對精確的記錄,所以它的語音(書寫)形式具有較大的選擇余地。人們往往會根據(jù)這一特點,利用擬聲詞造成絕妙的諧音雙關(guān),從而使語言顯得活動、風趣。漢語可利用擬聲詞造成的諧音,構(gòu)成語音雙關(guān),可收到因聲生情、以聲寓情的效果。例如:
軍閥時代:水龍,刀,
還政于民:槍連炮。
鎮(zhèn)壓學生:毒辣狠,
看見洋人一只貓:妙嗚妙嗚,要要要?。ㄔ摹兑恢回垺罚?/p>
詩人將模擬貓叫的擬聲詞“喵喵”變異為“妙嗚妙嗚,要要要”,使其承擔了一定擬聲功能,同時揭露了當時的政府官員卑躬屈膝的丑態(tài)。
2.2.4 音律特點不同
漢語擬聲詞的語音講究音節(jié)勻稱,成雙成對,有一種均衡美和節(jié)奏美。由于漢語中沒有輔音,無論在音節(jié)的開頭還是結(jié)尾,都沒有兩個或三個輔音連在一起的現(xiàn)象,所以音節(jié)結(jié)構(gòu)整齊,音節(jié)界限比較分明,再加上漢語元音占優(yōu)勢,每個音節(jié)都有聲調(diào),顯示了很強的音樂性。
日語是一種音節(jié)文字,每個“假名”表示一個音節(jié),日語中四音拍結(jié)構(gòu)的疊詞很多,由于音節(jié)的結(jié)構(gòu)簡單,人們?nèi)菀妆秤浰械囊艄?jié)。運用擬聲詞,是利用其聲音的變化,使語言更富感染力。日語被稱為“一本調(diào)子(平板)”,運用擬聲詞對補救日語音節(jié)結(jié)構(gòu)單一,缺乏節(jié)奏變化,能起一定的作用。
日漢擬聲詞在加強語言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日漢語屬于完全不同的兩種語系,兩種語言的擬聲詞修辭功能必然會存在一定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又映現(xiàn)出了日漢兩大民族在語言文化、思維模式、審美情趣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對比日漢語擬聲詞的修辭功能,了解日漢擬聲詞修辭功能的異同,不僅有助于豐富我們的表達,提高我們的文學鑒賞力及翻譯水平,而且有助于我國的日語教學和對外漢語教學。
[1] 郭江華. 新日漢擬聲詞詞典 [M]. 譯文出版社, 1999.
[2] 胡曙中. 英漢修辭對比研究 [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3.
[3] 金田一春彥. 擬音語擬態(tài)語 [M]. 東京:角川書店,1978.
[4] 劉雙喜. 擬聲詞在中英日三種語言中的比較應用 [J]. 學術(shù)平臺,2009,4.
H05
A
1008-7427(2011)01-0094-02
201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