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仁質
新世紀新階段,要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祖國統(tǒng)一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處理好兩岸關系,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黨的十六大以來,在推動實現祖國完全統(tǒng)一的實踐中,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針對臺海局勢的變化,準確定位兩岸關系,并就發(fā)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提出一系列新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新舉措,堅決打擊和遏制“臺獨”分裂活動,推動兩岸關系朝著和平穩(wěn)定的方向發(fā)展,譜寫了對臺工作的新篇章。
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政治基礎?!币粋€中國原則具有不可動搖的事實和法理基礎,盡管兩岸尚未統(tǒng)一,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胡錦濤同志強調:“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兩岸同胞理應攜手維護好、建設好我們的共同家園。臺灣任何政黨,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們都愿意同他們交流對話、協商談判,什么問題都可以談。我們鄭重呼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tài),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框架,開創(chuàng)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新局面?!盵1]
第一,明確兩岸關系的現狀與定位。關于兩岸關系的定位,胡錦濤同志在2003年12月25日會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yè)協會會長的講話中,首次將其定位為“共同家園”。他說:“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是我們的共同家園。兩岸同胞應共同把我們的家園維護好、建設好、發(fā)展好。中國發(fā)展了,中華民族強盛了,是全體中華兒女之福?!盵2]2005年3月,在就新形勢下發(fā)展兩岸關系的“四點意見”中,胡錦濤同志明確指出:“兩岸關系的歷史是自1949年以來兩岸一直處于分離的狀態(tài),至今尚未統(tǒng)一;但不管統(tǒng)治臺灣地區(qū)的政權如何稱謂、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如何變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通過什么方式產生,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盵3]2008年3月4日,他又提出:“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13億大陸同胞和2300萬臺灣同胞都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同志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fā)表30周年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講話在重申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指出兩岸關系目前尚未統(tǒng)一的狀態(tài)是中國內戰(zhàn)遺留并延續(xù)的政治對立,中國主權和領土從未分裂;兩岸之間的統(tǒng)一不是主權和領土的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政治對立只有通過一個中國內部的政治談判才能解決。胡錦濤同志特別強調,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這是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政治基礎,也是在維護一個中國框架上形成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的政治基礎。胡錦濤同志對兩岸關系現狀的定位,涵蓋了兩岸中國人都認同的中國概念,顯示出了高度的政治智慧。
第二,提出“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的論述。胡錦濤同志關于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的論述,較早的一次是2004年11月19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亞哥會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時的談話。他說:“臺灣問題涉及中國的核心利益,必須謹慎處理,不能傷害13億中國人民的感情,不要損害雙邊關系的大局。中國的主權和核心利益必須得到尊重,這是大局、大道理?!盵4]2005年9月9日,胡錦濤同志在會見加拿大參議院、眾議院的議員代表時,明確指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關系到13億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是中國的核心利益?!盵5]2008年3月4日,胡錦濤同志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民革、臺盟、臺聯聯組會時,就發(fā)展兩岸關系提出重要意見,再一次明確指出:“臺灣問題事關祖國完全統(tǒng)一,事關國家核心利益?!睂⑴_灣問題上升到關系中國的國家核心利益,這個提法前所未有,充分說明了臺灣問題的敏感性所在、重要性所在,較之過去僅強調臺灣是中國神圣領土的講法,更符合國際法對主權與領土問題的認知,也更容易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既然是國家的核心利益,就表明是不能讓步的,是任何國家或任何政府都必須不惜一切代價來保護的。也就是說,在處理臺灣問題上,在一個中國原則與反對“臺灣獨立”問題上,沒有任何妥協的余地。
第三,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主題。臺灣問題既是一個極為復雜的政治問題,也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解決臺灣問題需要有一個長期的過程。胡錦濤同志從民族大義出發(fā),著眼于兩岸同胞福祉,提出“要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主題”,也就是將“和平發(fā)展”作為處理臺灣問題與發(fā)展兩岸關系的大目標與大方向。2006年4月,胡錦濤總書記在會見出席兩岸經貿論壇的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zhàn)及臺灣各界人士時,首次提出了“和平發(fā)展理應成為兩岸關系發(fā)展的主題,成為兩岸同胞共同為之奮斗的目標”[6]的重要主張。這一重要主張,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維護臺海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的誠意,指明了兩岸關系發(fā)展的方向。2007年10月,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同志提出要“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主題”,并在黨的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tài),達成和平協議”。2008年3月4日,胡錦濤同志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的“涉臺三界”即民革、臺盟、臺聯的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就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主題作了全面闡述。他說:“實現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所系、共同責任所在?!瓋砂锻麍F結起來,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主題,共同開創(chuàng)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新局面,共同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7]。
以和平方式實現統(tǒng)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的根本利益。胡錦濤同志關于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主題的提出,是將對臺工作實踐與黨的十六大以來提出的科學發(fā)展觀、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建設和諧世界等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相結合的成果,標志著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臺政策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與深化。和平是發(fā)展的前提,發(fā)展是維護與推動和平的有力保障。和平發(fā)展不僅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最終解決兩岸問題的根本途徑。緊緊抓住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主題,將有利于維護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逐步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進程,并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以陳水扁為代表的“臺獨”分裂勢力上臺后,頻頻掀起“臺獨”分裂活動,對我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構成嚴重危害,嚴重威脅了臺海地區(qū)乃至亞太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使兩岸關系面臨嚴峻挑戰(zhàn)。為了有效遏制和堅決打擊“臺獨”分裂勢力,促進海峽兩岸交流與交往的健康發(fā)展,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活動,挫敗了“臺獨”分裂勢力的一次又一次的分裂圖謀,提出了一系列處理兩岸關系的新主張和新舉措。
第一,提出兩岸關系“四個決不”的政策主張。2005年3月4日,胡錦濤同志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的民革、臺盟、臺聯的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發(fā)表重要講話,最先提出并具體闡述了對臺工作的“四個決不”原則,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tǒng)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會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8]。胡錦濤同志的“四點意見”,既表達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臺獨”的嚴正立場,又敏銳地把握了臺海局勢的最新變化,成為新時期對臺關系的綱領性文件。此后,胡錦濤同志在不同場合多次重申了這一政策新主張。2007年10月,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同志再次強調了對臺工作的“四個決不”。如今,“四個決不”已成為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處理臺灣問題的重要指導思想,它與鄧小平提出的“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和江澤民同志提出的現階段發(fā)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進程的八項主張相得益彰,體現了大陸對臺大政方針的一貫性和延續(xù)性。
第二,制定和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分裂國家法》。2005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又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分裂國家法》,重申“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國家決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薄皣抑鲝埻ㄟ^臺灣海峽兩岸平等協商和談判,實現和平統(tǒng)一?!比绻颉芭_獨”分裂,或其他重大事變,臺灣“和平統(tǒng)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將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部凝聚著13億中國人民意志和意愿的法律,把解決臺灣問題的大政方針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充分體現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tǒng)一的一貫主張,同時也表明了全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堅定決心。
“臺獨”分裂活動已成為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最大禍害、對兩岸關系發(fā)展的最大障礙、對臺海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的最大威脅。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迸_灣屬于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我們愿繼續(xù)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實現兩岸和平統(tǒng)一,但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割出去。如果“臺獨”分裂勢力一意孤行,進行“臺獨”冒險,我們必將采取必要措施,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國家核心利益。
第三,堅持“平等協商、共議統(tǒng)一”的重要原則。為了實現完全統(tǒng)一,這些年來,祖國大陸始終沒有放棄和中斷過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恢復兩岸對話和談判的努力。2005年1月28日,胡錦濤同志指出:“共同發(fā)展,共同繁榮,越來越成為兩岸同胞的共識?!薄爸挥性诠仓\發(fā)展、共議統(tǒng)一、共促振興的道路上,臺灣同胞才能真正撫平歷史的傷痕,獲得更大利益和福祉。”[9]黨的十七大不僅再次鄭重呼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tài):而且首次提出,兩岸可簽訂和平協議,構建兩岸和平發(fā)展框架:“不僅可以談我們已經提出的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tài)和建立軍事互信、臺灣地區(qū)在國際上與其身份相適應的活動空間、臺灣地區(qū)的政治地位、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框架等議題,也可以談在實現和平統(tǒng)一過程中需要解決的所有問題?!盵10]對于那些曾經對臺獨抱有幻想,主張過臺獨,甚至從事過臺獨活動的人,也要努力爭取團結,團結的人越多越好。只要他們回到促進兩岸和平發(fā)展的正確道路上來,我們都將熱情歡迎,以誠相待。只要明確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兩岸對話和談判可以立即恢復,而且什么都可以談。
第四,提出“臺灣意識”不等于“臺獨意識”。胡錦濤同志強調,臺灣同胞愛鄉(xiāng)愛土的臺灣意識不等于“臺獨”意識。“臺灣意識”是在外來壓迫下產生和不斷強化的,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觀念和地域認同感,“臺灣意識”是“臺獨意識”的心理基礎,但二者在本質上是截然不同的?!芭_灣意識”是“中國意識”在臺灣的具體表現,它將臺灣視為中國的一部分;而“臺獨意識”則作為“臺獨”分子實現其政治目的的斗爭工具,是與“中國意識”相對抗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以分裂中華民族為基本內容。“臺獨”分子依靠偷換概念的手法,把“臺灣意識”不適當地扭曲和擴大,故意混淆“臺灣意識”與“臺獨意識”的區(qū)別,給“臺灣意識”貼上“臺獨”的標簽,提出一些蠱惑人心的、具有煽動性的,用響亮甚至漂亮詞語包裝的口號來欺騙臺灣民眾,制造出所謂“綠色選民”。要維護兩岸關系的和平發(fā)展,要防止“臺獨”意識的進一步強化。區(qū)分“臺灣意識”和“臺獨意識”,表明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近代歷史復雜性的深刻把握,也體現了對臺灣同胞飽受苦難悲情意識的理解。
胡錦濤同志指出,臺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兄弟,是發(fā)展兩岸關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臺獨”分裂活動的重要力量?!芭_獨”分裂勢力越是想把臺灣同胞同我們分隔開來,我們就越是要更緊密地團結臺灣同胞。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我們都要尊重他們、信賴他們、依靠他們,并且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千方百計照顧和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十分關心臺灣同胞的利益和福祉,大力促進兩岸交流,努力增進兩岸同胞了解,及時采取了一些切實有效的措施,為推動兩岸關系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一,提出了促進兩岸同胞交流合作的基本理論。胡錦濤同志從海峽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這一立論出發(fā),指出包括大陸和臺灣在內的中國是兩岸同胞共同家園,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兩岸同胞的共同責任,要靠兩岸同胞共同奮斗。這些論斷,將兩岸關系和未來中國統(tǒng)一,與中國的現代化以及文明程度的提升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了兩岸的統(tǒng)一是兩岸政治、經濟、文化和各方面利益的融合。
一是提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四個有利于”理論。胡錦濤同志在2003年12月25日會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yè)協會會長的講話中指出:“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是我們的共同家園。兩岸同胞應共同把我們的家園維護好、建設好、發(fā)展好。中國發(fā)展了,中華民族強盛了,是全體中華兒女之福?!盵11]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同志在紀念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發(fā)表30周年的座談會上,發(fā)表了題為《攜手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講話。在講話中,胡錦濤同志對于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理論和政策作了更進一步的深入論述,指出當前的首要任務是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有利于兩岸同胞加強交流合作、融洽感情;有利于兩岸積累互信、解決爭議;有利于兩岸經濟共同發(fā)展、共同繁榮;也有利于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是提出了“三個凡是”的對臺工作基本原則。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在一個中國的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tài),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和平發(fā)展框架,開創(chuàng)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新局面?!?008年12月31日,在紀念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發(fā)表30周年的座談會上,胡錦濤同志對于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理論和政策作了更進一步的深入論述,指出當前的首要任務是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并重申了“三個凡是”:“13億大陸同胞和2300萬臺灣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凡是對臺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對維護臺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對促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做好?!盵12]
三是提出了兩岸關系的“十六字方針”。2008年4月28日,胡錦濤總書記接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zhàn)時又提出“十六字方針”: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chuàng)雙贏。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以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為重,實現祖國統(tǒng)一的真誠愿望和博大胸懷,得到了海內外同胞的高度贊揚。
第二,兩岸同胞交流合作取得歷史性成果。在“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對臺基本方針的指導下,海峽兩岸關系朝著健康務實的方向發(fā)展。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面貫徹實施“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對臺基本方針,以極大的誠意邀請臺灣地區(qū)各民主黨派到大陸共同商討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為和平商談兩岸關系的問題創(chuàng)造了有益的氛圍,也確立了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和有效途徑。
一是兩岸“三通”邁出歷史性步伐。兩岸同胞加強交流、增進相互了解、深化互利合作、擴大共同利益,推動兩岸關系不斷向前發(fā)展。自2008年7月以來,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和兩岸海上空中直接交流相繼實施,“三通”邁出歷史性步伐。2008年11月,“海協會”和“?;鶗痹谂_北簽訂了“空運、海運、郵政”等協議,兩岸“三通”邁出了歷史性的步伐。2009年4月26日,“海協會”與“?;鶗庇衷谀暇┡e行第三次會談,簽署了“兩岸空中定期航班、金融合作、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等三項協議,并就陸資赴臺事宜達成共識,從而為兩岸的全面交流和直接“三通”開辟了廣闊的前景?!陡媾_灣同胞書》所提出的海峽兩岸直接通航、通郵、通商的“三通”構想最終得以實現,標志著兩岸關系進入了一個“大交流、大合作、大發(fā)展”的新時期。兩岸“三通”取得重大突破。兩岸周末包機如期實施。海協會與?;鶗餐炗唭砂犊者\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四項協議,實現了兩岸同胞期盼已久的直接通航、通郵,使兩岸同胞的往來更加便捷,聯系更加密切,兩岸之間的經濟合作更加緊密,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增添了新的動力。
二是兩岸“四流”成效顯著。進行兩岸“探親、旅游以及學術、文化與體育交流”(簡稱“四流”),是《告臺灣同胞書》的重要思想。自1987年底開始沖破兩岸同胞長期隔絕狀態(tài)后,兩岸文化、教育、科技、體育社會等各方面交流不斷擴大,相互了解不斷增加?!皟砂锻鶃碇l繁、經濟聯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躍、共同利益之廣泛是前所未有的?!眱砂锻麃硗⒏黜椊涣饕呀浶纬赏暾慕涣黧w系,經濟交流更加熱絡,貿易往來更加頻繁,文化交流更加深化。在新的形勢下,胡錦濤同志指出:“我們將繼續(xù)推動兩岸經濟文化等各領域交流合作,繼續(xù)推動兩岸周末包機和大陸居民赴臺旅游的磋商,繼續(xù)關心臺灣同胞福祉并切實維持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繼續(xù)促進恢復兩岸協商談判。”[13]
三是兩會對話實現制度化。從2005年起,江炳坤、連戰(zhàn)、宋楚瑜、郁慕明、吳伯雄等臺灣主要政黨領導人,沖破半個世紀的人為藩籬和現實的種種羈絆,實現了“跨越海峽”、“跨越世紀”的歷史性握手。特別是在“一個中國”、“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促進“三通”、建立兩岸和平穩(wěn)定關系等若干重大原則問題上,兩岸主要政黨達成了共識,建立了對話機制,為海峽兩岸各政黨、社會團體提供了“工作平臺”,為和平商談兩岸關系問題創(chuàng)造了有益的氛圍,確立了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和有效途徑。兩會商談是一個平臺。1993年4月舉行的“汪辜會談”,邁出了兩岸關系的歷史性一步。2008年6月,兩會對話恢復,臺灣?;鶗麻L江丙坤訪問北京,兩會舉行了首次“陳江會”,在北京簽署了《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協議》與《海峽兩岸周末包機會談紀要》兩項重要經濟協議,揭開了2008年兩會協商及兩岸經貿關系大發(fā)展的序幕;11月,海協會會長陳云林率團成功訪問臺灣,兩岸兩會在臺北會談達成了海運、空運、郵政、食品安全四項協議,為兩岸直接“三通”開辟了道路。國共論壇也是一個平臺。國共兩黨領導人發(fā)表的《兩岸和平發(fā)展共同愿景》,指明了兩岸關系發(fā)展的正確方向。2005年以來,兩岸政黨交流高潮迭起,胡錦濤同志和連戰(zhàn)先生實現了歷史性會談,達成“兩岸和平發(fā)展共同愿景”。迄今為止,已經舉行四屆國共論壇,取得一系列共識和成果。
新形勢下,兩岸關系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著復雜的國際和國內形勢。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主題,符合國家發(fā)展的大局;順應兩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有助于維護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因此,胡錦濤同志為對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該登高望遠、審時度勢,本著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態(tài)度,站在全民族發(fā)展的高度,以更遠大的目光、更豐富的智慧、更堅毅的勇氣、更務實的思路,認真思考和務實解決兩岸關系發(fā)展的重大問題?!盵14]“我們要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主題,增強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促進兩岸同胞密切交流合作,共享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成果,提升兩岸經濟競爭力,弘揚中華文化優(yōu)秀傳統(tǒng),增強休戚與共的民族認同,不斷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問題,終結兩岸對立,撫平歷史創(chuàng)傷,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盵15]
2007年4月16日,胡錦濤同志在會見連戰(zhàn)先生率領的第三屆兩岸經貿論壇臺灣代表時,對發(fā)展兩岸關系提出“四點意見”:一是堅持“九二共識”是實現兩岸和平發(fā)展的重要政治基礎;二是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臺海地區(qū)謀和平是實現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根本歸宿;三是深化“互利雙贏”的交流合作是實現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四是開展平等協商談判是實現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必由之路。依據“四點意見”,圍繞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主題,胡錦濤同志提出了以大團結促進兩岸關系大發(fā)展的對臺工作新思維。強調“要最廣泛地團結臺灣同胞,團結的人越多越好”,兩岸關系應在“中國是我們共同的家園”的框架下,在和平、交流、合作、發(fā)展,互信、互利、雙贏的格局下揭開歷史新頁。他強調,實現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基礎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目的是為兩岸同胞謀福祉,途徑是深化互利雙贏的交流合作。
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同志出席了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fā)表30周年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從政治、經濟、文化、人員交流、涉外事務和軍事安全等六個方面,具體描繪了新形勢下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戰(zhàn)略部署:一是恪守一個中國,增進政治互信;二是推進經濟合作,促進共同發(fā)展;三是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四是加強人員往來,擴大各界交流;五是維護國家主權,協商涉外事務;六是結束敵對狀態(tài),達成和平協議?!傲c意見”更是站在歷史新起點,認真總結了制止“臺獨”挑釁、越過各種風雨坎坷、推動“三通”“四流”的寶貴經驗,集中體現了時代精神,構建起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戰(zhàn)略架構。
[1]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5,44-45.
[2][11]胡錦濤會見各地臺資企業(yè)協會會長[N].人民日報,2003-12-26(1).
[3][8]胡錦濤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革臺盟臺聯委員時強調: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團結起來 共同為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大業(yè)而努力奮斗[N].人民日報,005-03-05(1).
[4]胡錦濤會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N].人民日報,2004-11-20(3).
[5]胡錦濤會見加拿大議員代表[N].人民日報,2005-09-11(1).
[6]胡錦濤會見連戰(zhàn)和參加兩岸經貿論壇的臺灣各界人士 [N].人民日報,2006-04-17(1).
[7][10]胡錦濤.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主題 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臺海地區(qū)謀和平 [N].人民日報,2008-03-05(1).
[9]堅決遏制“臺獨”分裂活動 維護臺海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 繼續(xù)爭取兩岸關系朝著和平統(tǒng)一的方向發(fā)展——在江澤民同志《為促進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完成而繼續(xù)奮斗》重要講話發(fā)表1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EB/OL].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13980/1247836.html.
[12][14]攜手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fā)表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2/31/comtent_10586495.htm.
[13]胡錦濤會見蕭萬長一行[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7112558.html
[15]胡錦濤.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09/c_1221337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