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峻
(浙江省樂清育英學校,浙江 溫州 325600)
有效推進“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的策略
——以樂清市部分城鎮(zhèn)中小學為例
石 峻
(浙江省樂清育英學校,浙江 溫州 325600)
以實驗為依據,立足樂清市部分城鎮(zhèn)中小學校,從城鎮(zhèn)中小學開展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的現狀出發(fā),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有效推進“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全程監(jiān)控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機能、素質、心理及社會適應能力實驗前后的變化,探索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的管理體系、組織形式、內容、方法等實施策略,研討有效推進“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以期通過系統(tǒng)的研究,探索出適合城鎮(zhèn)中小學開展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的新模式及活動的綜合評價體系,總結適合城鎮(zhèn)中小學開展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形式、內容及推進策略。
城鎮(zhèn)中小學;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健康
1.1 研究對象
為了使實驗具有代表性,特選擇樂清地區(qū)東西片區(qū)能代表樂清市城鎮(zhèn)中小學課間現狀的15所高中、初中、小學作為實驗學校,另設9所對比學校(高中、初中、小學各3所)。
1.2 研究方法
1.2.1 實驗法 根據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學生能力發(fā)展的大課間活動項目,確定與之相適應的活動模式,對其進行全程跟蹤研究。
1.2.2 調查法 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相結合,調查研究部分城鎮(zhèn)中小學校領導、班主任、科任教師、體育教師及學生,以使研究材料更加豐富,結論更加可靠。1.2.3 經驗總結法 通過對實驗教師及學生在參與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實踐中所積累起來的經驗進行篩選、提煉和理論概括,使之上升為具有更普遍的指導意義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理論,總結研究成果,尋找新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模式操作程序。
1.2.4 行動研究法 采用邊實踐邊實施邊研究邊完善的研究方法,對研究目標、內容、過程與方法的進行具體設計;將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實踐研究與學校的教研緊密結合,通過全體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體驗、反思、再體驗、再反思,不斷深化研究,及時總結經驗,通過典型引路,以點帶面,推動整個實驗工作的開展。
2.1 建立完整管理體系,增強大課間活動的“保障力”
學校把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列入學校的工作計劃,建立系統(tǒng)的領導機構和責任制度。學校由分管校長親自掛帥,成立由政教(學生)處、學生會或少先大隊部、年級組、體育組、班主任和班級體育委員等人員組成的管理體系。其管理體系如圖1。
2.2 創(chuàng)新多樣組織模式,保障大課間活動的“有效力”
2.2.1 “集體活動與自主選擇”相結合模式 一方面,本模式不僅要求全校學生繼續(xù)做好全國統(tǒng)一的廣播體操,還要求體育組專門為各年級編排活動內容,如虹橋實驗中學大課間活動布局為,先統(tǒng)一進行跑操練習和廣播體操,然后分年級練習,7年級為自編武術健身操,8、9年級為自編搏擊操;另一方面,每個年級的學生在不同的時段有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如樂清中學的大課間活動就是采用這種形式,活動項目主要有羽毛球、跳繩、踢毽子等,學生既可以以單人練習,也可以分組練習或團體練習,還可以運用比賽的形式,滿足了學生個體差異所形成的不同興趣要求。
2.2.2 “自助餐式”分組分項活動模式
其中:Dxj為生境退化指數;R為威脅因子數目;Yr為威脅因子柵格數;Wr為威脅因子權重,表征對生境類型相對破壞力的大小,值在0-1之間;ry為單個柵格對應的威脅因子個數;βx為生境類型柵格可達性,值在0-1之間;Sjr為地類j對來自威脅因子r的敏感性大小,值在0-1之間,越接近1越敏感;irxy為柵格y的威脅因子值ry對生境柵格x的威脅水平,分為線性和指數兩種作用:
為避免學生因連續(xù)參與一個項目而感到乏味,有的實驗學校大課間活動采用的是“自助餐式”分組分項活動模式,即學校把學生的團體項目根據不同年級按照兩周一個輪回進行交叉安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愛好進行自主選擇。此外,根據人數多、場地小的實際情況,還把學生的活動時間安排在上午、下午兩個時段進行,并在必要時段安排部分班級輪空。
圖1 管理體系
2.2.3 “一主多選”的活動模式 “一主多選”的活動形式注重的是學生活動興趣的培養(yǎng)以及師生間、學生間的互動與交往能力的提高,具體操作程序分準備階段、“一主”部分、“多選”部分、整理放松4個階段。在準備階段,根據內容有針對性地做好準備活動,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由組合活動小組,為活動作好鋪墊;在“一主”部分,各班在學校指定場地范圍內集體練習,如做韻律操、武術操、健身操等,也可以采用小組形式活動身體各關節(jié)部位,為下階段活動作準備,同時達到愉悅身心、激發(fā)其對活動的興趣;在“多選”部分,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校提供各項活動器材,讓學生自由組隊、自由選擇內容,進行自我活動。“一主多選”活動形式很好地解決了學生活動興趣與活動內容之間的矛盾,充分調動了學生活動的積極性,同時也給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展示自己特長的舞臺,這種形式非常適合初中、高中學生,如樂清二中、樂清外國語學校、大荊鎮(zhèn)一中、南塘鎮(zhèn)中等學校便是采用這種活動形式。
2.3 豐富充實活動內容,增加大課間活動的“生命力”
2.3.1 民間活動:讓大課間充滿古典情懷 民族民間傳統(tǒng)體育項目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及民族文化內涵,是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的重要素材性資源,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把一些適合活動需要的內容直接引入利用,如踢毽子、打陀螺、跳房子、滾鐵環(huán)等活動項目;對一些基本適合活動需要的內容改編后可以再運用,如跳竹竿等;把民間傳統(tǒng)項目引入大課間成為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目前除上述民族民間項目在大課間活動中被高頻率使用,如跳長繩、跳長繩、拔河、斗雞、跳皮筋、丟手絹、老鷹捉小雞、舞龍、扭秧歌等活動廣泛應用于大課間活動中,這些項目不僅具有較高的娛樂性,更具有很好的鍛煉價值。
2.3.2 新興活動:讓大課間洋溢時尚氣息 新興運動項目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體育觀念及需要的變化而出現或“熱門”起來的活動項目或方法,容易被學生們所接受、所喜愛。選擇時我們注意時代性,貼近學生生活及關注學生生活經驗,如流行和時尚的集體舞、街舞、獨輪車、滑板、攀巖、短式網球、定向運動、健美操、韻律操、陽光伙伴等競技和休閑運動項目都可以引進大課間作為活動資源。例如,育英學校、實驗小學、柳市六小、虹橋中學就把校園集體舞融入到大課間活動中,樂清外國語學校把輪滑作為小學大課間活動的主要活動項目,樂清二中、三中把學生喜愛的健美操、街舞作為大課間活動的自選內容,這些新興活動走進大課間極大地豐富了大課間活動內容,增添了大課間活動的時尚氣息。
2.3.3 創(chuàng)新活動:讓大課間展現智慧火花 大課間體育活動也應與時俱進,不斷完善,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調整,以永葆其生命力,如體育游戲可根據時序的變化,設計一些豐富多彩的主題,圍繞主題開展游戲活動,把學生喜歡的游戲源源不斷地補充到大課間活動中,讓學生始終對游戲活動充滿新鮮感;如跳繩可以單人跳、雙人跳、花樣跳、跑著跳、跳長繩等;踢毽子可以單腳踢、雙腳踢、花樣踢、雙人踢,可以計時,也可以計數等,從組織形式、活動內容、音樂選擇等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活動質量。也可以對現有運動項目技戰(zhàn)術進行簡化、規(guī)則簡化、降低標準或難度、改變場地器材要求等。
2.4 合理使用場地器材,提高大課間活動的“利用力”
2.4.1 按班級劃分活動區(qū)域 由于學生人數較多、活動場地有限,為了保證大課間活動更加井然有序地進行,大部分學校采用的是按班級劃分活動區(qū)域,這樣既能充分利用運動場地同時又能充分利用學校的邊角空地。這樣按班級劃分活動區(qū)域一般遵照就近原則來劃分,如實驗小學2008年度大課間場地安排就是安排班級活動內容劃分,大大提高了大課間活動效果。
2.4.3 按活動項目規(guī)劃場地 根據每學期或學年的活動內容,在安排時,盡量把相同項目按年級分開,避免場地交叉使用,如1、2年級為立定跳遠,由于這個項目對膝、踝關節(jié)有一定的沖擊,應安排在草坪或跑道上進行;3、4年級為踢毽,由于這個項目對天氣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可以安排在教學樓之間的空地上進行,以減小風力的影響;5、6年級為50米跑,可以安排在跑道內和平膠的場地上進行。這樣既減少了相互的干擾,又避免了擁擠現象的發(fā)生,保證了大課間體育活動能夠安全、有序地進行。
2.4.4 按場地規(guī)劃活動項目 一些班級數少、人數少,場地資源較好的城鎮(zhèn)學校,可以采用按場地規(guī)劃活動項目的辦法,即根據本校場地情況因地制宜,優(yōu)化大課間活動內容,選擇一些與場地配套的活動項目讓學生自選,如在田徑場地可以安排接力跑、袋鼠跳等項目,在排球場地可以安排排球對傳、對墊項目,在籃球場地可以安排籃球投籃等項目,這樣充分利用了學校場地資源,也極大地豐富了大課間活動。例如,南塘鎮(zhèn)中、柳市六小便是按場地規(guī)劃大課間活動項目,這種方式不僅充分利用了學校的場地資源,更重要的是采用這種方式非常便于大課間的組織與管理。
2.5 拓展學生活動空間,發(fā)揮大課間活動的“吸引力”
2.5.1 創(chuàng)建快樂游戲樂園 “游戲樂園”是小學低年級和多數女生樂于參與的活動。在活動開展中,要求教師積極參與,發(fā)揮示范帶頭作用;指導和幫助學生開展各種體育游戲,使學生在愉悅身心的同時參與鍛煉、掌握技能。為了保障學校各項活動的有序開展,真正做到“處處有健身設施,隨時能快樂活動”,如柳市鎮(zhèn)六小就是充分利用所有邊角空地,因地制宜地設置了多種新穎有趣的快樂游戲樂園,如“獨木橋”“站樁”“攀巖墻”等,使學生的活動空間得到擴展、活動設施得到補充與完善。
2.5.2 充分利用學校的體育館 樂清二中有一個大型體育館,學校對體育館進行了充分利用,并把它作為公共活動區(qū)域的一部分。學校把體育館的一樓設置為乒乓球場地,里面擺放了幾十張乒乓球臺,把二樓設置為健美操活動場地和羽毛球活動場地,在大課間活動時,體育館往往是利用率最高的地方。
2.5.3 “裝飾”學生的活動空間 為了使學生活動起來更加方便、有序,學校在一些空地上根據空地的形狀和所處的地理位置,因地制宜地在上面用油漆繪畫出許多圖案。其中,有些是“跳房子”用的圖案,有些是拔河用的圖案,有些是踢毽子用的圖案。
2.5.4 合理利用校外活動空間 自然地、物的利用是大課間活動空間開發(fā)的又一重要內容,大部分鄉(xiāng)鎮(zhèn)學校座落在城鎮(zhèn)偏遠的地帶,周邊有極其豐富的自然地、物資源,如田野、山坡、河流、樹木、草坪、海涂等,因此只要我們領導、教師更新觀念,大課間活動中注意安全,完全可以走出校園,走進自然,享受陽光,充分開發(fā)利用這些豐富的自然地、物,一定會解決我們許多城鎮(zhèn)學校因場地、器材資源缺乏而影響我們大課間活動開展的實際困難,開辟一個學生喜愛的良好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的環(huán)境。
2.6 開劈專題特色活動,提高大課間活動的“生機力”
樂清市開展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多年以來,許多學校逐步完善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動形式。如樂清外國語學校“青春律動”大課間活動、實驗小學及樂清中學開展的“挑戰(zhàn)極限校園吉尼斯”大課間活動、樂清二中開展“誰與爭鋒”大課間特色活動。在25 ~ 35分鐘的時間內,活動從整體上縱向分成3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自主活動;第二部分是規(guī)定內容的活動;第三部分是隊列隊形練習并返回。在橫向上,學校打破了以班級、年級為單位的活動方式。
2.7 發(fā)揮評價積極作用,推動大課間活動的“助推力”
如果說完善的管理體系是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得以實現的保障機制,那么科學的評價體系則是這種保障機制發(fā)揮的助推器。評價小組主要由學校政教處或學生處、少先大隊部成員組成,在開展評價活動之前由政教處或學生處、少先大隊部協同體育組對評價人員進行專門的培訓,以便他們能更準確、公正、公平地參與評價。
班級評價的內容框架主要包括“班主任”“學生的參與面”“活動質量”“自主活動形式與創(chuàng)新”等幾個方面。評價以量化積分的形式由少先大隊部組織考評和統(tǒng)計,并把周考評統(tǒng)計結果反到年級組,由年級組根據積分實施具體的考評細則,做到每周一公布,每月一總結。班級每月的積分納入學校組織的年級文明班級考核,班主任積分納入學期優(yōu)秀輔導員評選考核,并在學期結束時分別進行表彰與獎勵。
3.1 結 論
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實施有效地促進了城鎮(zhèn)中小學學生形態(tài)、機能和素質的發(fā)展與提高。
變傳統(tǒng)的課間操形式為豐富多彩的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不僅是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有效推進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是豐富與改進城鎮(zhèn)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的途徑之一;有效推進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是一種學校課程與校本研究;有效推進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是一種生活;有效推進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是一種校園文化與德育培養(yǎng)。
3.2 建 議
有效推進中小學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內容要結合實際,進行整合、拓展、延伸。有效推進中小學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要有創(chuàng)造性;有效推進中小學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是新課改的一部分,可以豐富其內涵;安全意識必須貫穿整個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中;有效推進中小學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要制度化,并與德育聯系起來。
[1] 劉淑芳.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學校體育,2005(2):52.
[2] 張曉虹.以素質教育為指導,構建新的課間操模式[J].中國學校體育,2003(1):50.
[3] 廖華.挖掘整合課程資源,構建多元活動模式[J].體育教學,2009(2).
[4] 黃顯良.中小學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應注意的問題[J].體育教學,2008(5):56.
[5] 唐雪梅.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積木化”與組編原則[J].中國學校體育,2008(11):50.
G807.0
A
1674-151X(2011)12-006-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2.003
投稿日期:2011-07-06
石峻(1969 ~),中教高級,本科。研究方向:學校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