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高速發(fā)展,集投影、幻燈、音頻、視頻于一體的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將為中學化學教育教學模式特別是課堂教學帶來新的變革。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把抽象的概念、難以觀察的現(xiàn)象、跨越時空的事物,通過動畫、錄像、投影等形式最大限度地、生動形象地進行模擬,多方位刺激學生的感官,有利于知識的獲取;它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中有些內容無法描述的情況,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了課堂容量,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質量。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優(yōu)勢
1.多媒體課件能生動形象地模擬化學的微觀世界
宏觀的物質是由微觀粒子構成的,如分子、原子,而原子又是由質子、電子、中子構成的。它們小到看不見摸不著卻又實實在在地存在著,同學們理解起來很困難。特別是物質的微觀結構,如氯化鈉、氯化銫、金剛石和石墨等的晶體結構,甲烷的三維立體結構,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等。運用多媒體動畫制作成球棍模型后就會立體、直觀、一目了然,可以極大地幫助學生對有機分子結構的理解;另外,化學鍵的斷裂、旋轉和新鍵的形成,也可制作成動畫。這些使得學生可以從動畫中深刻體會到微觀世界的奧妙,形象地構建起自己對微觀世界的認知結構,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媒體課件能生動形象地模擬化學實驗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通過實驗可以更直觀地了解物質變化的規(guī)律,所以化學課堂上演示實驗必不可少。但是教師在前面演示實驗也有很多不足,例如細微的現(xiàn)象同學們很難看到,特別是后面的學生幾乎看不到任何現(xiàn)象。為了照顧后面的學生老師還要拿著儀器繞教室一周,觀察效果不好,又浪費時間,課堂效率低下。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可事先將實驗過程及現(xiàn)象制作成多媒體教程,然后在課程上進行仿真演示,即可將實驗步驟、要點及結論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對那些危險性較大的實驗、污染較嚴重的實驗和對身體有害的實驗,也可用動畫模擬,既能達到教學目的又安全環(huán)保。
3.應用實物投影儀優(yōu)化教學效果
用課件再現(xiàn)化學實驗過程雖然直觀但是也有缺陷。通過實驗同學們不僅要獲得視覺、聽覺的信息,還要獲得嗅覺、觸覺的信息,對于這一點,利用多媒體課件模擬實驗是難以做到的,這時實物投影儀就可以大顯神通了。將這些實驗在實物投影儀下完成,演示在大屏幕上,既可以給學生視覺的刺激也能使學生親身感受觸覺和嗅覺的刺激,優(yōu)化了實驗效果。
4.在課件中播放錄像,讓學生感同身受
在實際化工生產(chǎn)的教學中,如合成氨工業(yè),接觸法制硫酸等,這些內容的學習最好帶學生去實地參觀,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才是理想的。但實際條件的限制使上述做法往往難以實現(xiàn),而枯燥的說教學生又提不起興趣,對于工業(yè)流程、生產(chǎn)設備等,學生摸不著頭腦,只能死記硬背,效果當然不好。而如果將有關內容攝制成錄像或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集相關內容,穿插在課件當中,就可以給予學生強烈的感性認識,使枯燥無味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同身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局限性
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化學教學固然優(yōu)點很多,但多媒體課件都是事先編好的,所以靈活性和交互性很差,如果盲目應用,必然會走進誤區(qū)。如果一堂課上教師只是播放提前準備好的課件,學生則把注意力放在不斷變化的屏幕上,忽視甚至來不及分析重要的知識點,課堂上沒有活潑生動的氣氛,更沒有師生間的良性互動,那實際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完全取代傳統(tǒng)教育手段并不是可取的好方法,應當根據(jù)教學內容的實際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另外,用課件模擬實驗代替演示實驗和學生的探究性實驗也有很大局限性。我們知道,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同時,還要注重知識形成的過程和掌握知識的方法的培養(yǎng),計算機輔助教學雖然能以其強大的功能為化學實驗注入生機和活力,開闊學生的視野,但卻無法達到實際動手操作實驗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計算機的模擬實驗是無法讓學生經(jīng)歷實驗的真實“過程”的,從這一方面講,它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是作用不大的。
綜上所述,在高中階段的化學教學過程中,恰當運用信息技術,讓信息技術作為傳統(tǒng)教育方法的有益補充,可以使教學更加科學化、直觀化、興趣化,使學生可以輕松愉快地學習抽象的知識。相信通過教師及學生的努力,現(xiàn)代信息技術必將在未來的化學教育中取得更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