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結(jié)合農(nóng)村初中九年級英語學困生的現(xiàn)狀,文章認為,教師應(yīng)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輔導英語學困生學習,有針對性地“補差”,以幫助其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和運用能力。
關(guān)鍵詞: 農(nóng)村初中畢業(yè)班英語學困生 “補差” 原則 措施
在農(nóng)村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為數(shù)不少的學困生。尤其是九年級畢業(yè)班,因為英語學習困難的人數(shù)隨著年級的遞增而增長,在這方面更為突出。英語老師應(yīng)該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一切困難,想方設(shè)法提高他們的成績。
一、農(nóng)村初中畢業(yè)班英語學困生的現(xiàn)狀
農(nóng)村初中九年級正處于初中畢業(yè)前夕,不少畢業(yè)后走向社會的學生本來就有“讀書無用論”的思想,再加上英語學科學習困難,結(jié)果導致厭學所有學科。這些學困生產(chǎn)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留守兒童”較多,因為他們的父母外出打工,缺少家長的關(guān)愛與監(jiān)督,對英語學習不夠重視,投入的精力很少。更有一部分學生是因為在學習過程中留有難點還未解決,日積月累,問題越來越多,學習也越來越差。這些英語學困生們每天在英語課上如聽“天書”,對教師提出的課堂問題更是一知半解,當然做作業(yè)時只有“抄襲”這一種辦法了。
從學生的終身教育角度來看,英語是一項現(xiàn)代人必須掌握的技能。如何能在學生走上社會的最后一年讓他們在英語學習上有一個新的開始呢?我以為:“補差”是關(guān)鍵,重點在“運用”。
二、英語學困生的“補差”原則
1.關(guān)心學困生,有針對性地“補差”。學困生首先差在沒有學習信心,差在缺少學習興趣,差在不敢也不能使用英語說話等運用技能上。英語教師不能放棄他們,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guān)愛,要在學習興趣和英語運用技能方面進行“補差”。比如:要努力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和鼓勵,增強他們的上進心;在課堂上要發(fā)揚民主,一視同仁,鼓勵學困生大膽地提出自己不會的問題;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要理解學困生,一句鼓勵、幫助他們上進的一句話遠比十句訓斥他們的話更有效。
2.堅持終身學習的原則,提高學困生英語學習和運用的能力。英語教師對于學困生的教育不必將重點放在提高成績上,應(yīng)該看到學好英語技能對未來的作用,將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學習能力上。多進行聽說訓練,不必拘于初中課本,不必以成績提高作為衡量學困生進步的標準,而是應(yīng)該看學生對英語學科有無興趣,有無正確的學習方法。
三、英語學困生的“補差”措施
1.課堂問題設(shè)計分層次,提高學困生的參與率,促進學困生的“補差”。從學習習慣入手,在課堂上對學困生進行訓練和指導。在確定課堂教學目的和要求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尤其要考慮到學困生的實際水平。課堂教學中設(shè)置的問題要有層次,便于實施分層教學。比如:在教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時,要先復習一般過去和一般現(xiàn)在時,給出一些材料,讓學生進行比較。在設(shè)計題目時設(shè)計數(shù)道較簡單的題目并讓學困生來思考回答,這種辦法能促使學困生不做課堂的旁聽者,逐步改變學困生在課堂上的壞習慣。
2.課堂活動采用小組學習法,通過同學的幫助和督促“補差”。學生按學習情況編入幾個學習小組,每個組都有成績較好的同學做輔導員。在課堂活動中,小組成員要共同合作,每個人都要在他人的幫助和督促下跟上課堂節(jié)奏,這樣就能使學困生不再有新的知識漏洞和難題。比如:要背誦一篇重要的課文或段落,可以讓各小組同學互相督促,最后進行組組之間的比賽,通過比賽來激發(fā)學困生的成功感和榮譽感,讓他們在同學的幫助下盡快趕上別人,使全部同學積極參與,完成背誦任務(wù)。
3.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趣味化、直觀化,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大量使用掛圖、幻燈、簡筆畫、收錄機等輔助教學,不僅可以增加課堂的學習容量,而且可以使學生克服“乏味生厭”的心理障礙。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還可以營造英語語言環(huán)境,比如:講幾個英語笑話或英語小故事,或者經(jīng)常播放一些英語錄音磁帶、歌曲、故事,讓學困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對于其他人來說,增加課堂趣味、增加聽力訓練也是很有益的。
4.課后有針對性地輔導學困生,發(fā)揮同學的影響力,一起學習來“補差”。一般利用中自習的時間或周末有計劃地輔導,查缺補漏。比如針對學困生英語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問題,可以利用中自習時讓他們用英語表演節(jié)目,節(jié)目的內(nèi)容不一定要是九年級的,可以由學生自己選擇,這樣讓學困生一步一步地“張開口”。當他們能夠“開口”以后,再對表演的內(nèi)容提出一些要求,以促進口語表達能力的進步。對于基礎(chǔ)較好的學困生,可以采取“缺什么補什么”的辦法,有目的地對他們進行薄弱方面的訓練和提高,比如:哪一種語法方面的知識還沒有掌握的,可以單獨進行指導和有針對性地訓練。而對于學習英語太困難的學生也不能放棄,比如在活動課時在班級內(nèi)設(shè)立英語活動角,互相之間必須用英語交流,可以讓同一個學習小組的同學幫助他們多讀多用,掌握常用的英語句子及學習方法。
5.英語教師要利用課堂和課外活動時間,加強對學困生的學習方法指導。比如:向?qū)W困生們介紹英語學習的基本原則就是學以致用,應(yīng)該在不斷聽說中運用所學的知識,這樣學習效果最好。比如:在英語課外活動中,讓學困生看簡單的英語動畫片,然后復述故事。還可以向他們介紹一些學習英語的好方法,比如:記憶英語單詞的方法就有很多種,可以作為學習的輔助。對學困生來說,不可能僅通過一年就很快地趕上別人,但是可以在一次次學習活動中學到方法,提高英語表達運用能力,英語學習的興趣也會有一定的提高。
在對學困生“補差”的同時,實際上也加大了英語口語、聽力的學習和訓練,這樣可以促進全班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提高,全班同學都會體會到“補差”后的樂趣。
參考文獻:
?。?]錢在生.學習困難學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何芳.轉(zhuǎn)化后進生的理論和方法.知識出版社,2005.
[3]施建.新課改下初中英語“學困生”補差方法.中學英語之友,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