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作者擬就對目前高職院?!队嬎銠C應用基礎》課程開設情況做分析,就如何有效地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結合自身工作實踐提出一些成功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 應用
1.引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計算機的應用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計算機已經成為一個必不可少的工具,用人單位對高職畢業(yè)生的計算機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職學生的必修課,它是以培養(yǎng)信息化社會中人才所必備的計算機基本的應用能力為目標的,是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或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2.項目教學法的必要性
我參加了大學一年級不同專業(yè)的《計算機基礎及應用》課程教學,對新生開課之前進行了一些調查。各類中學《信息技術》課程開設的情況不完全相同,省內絕大部分同學都通過了省信息技術學業(yè)水平測試,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并不是零起點;省外一些較偏遠的農村學校,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要求相對較低,學生的計算機水平較低。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學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學習的興趣,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目前我院及很多學校開設《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的目的,主要還是讓學生能夠通過全國一級B的等級考試,順利拿到一張證書,還是以應試為主要目標。我院《計算機基礎應用》安排的學時為每周2課時,教學周數(shù)為16周,共32課時。在這樣少的課時安排下,其實學生可以很輕松地通過一級B的考試,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卻不一定能夠把Office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的工作需要中。在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仍然跳不出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老師讓做什么就做什么。久而久之,學生便會養(yǎng)成被動學習的習慣。此外,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對老師特別依賴,一旦在學習中遇到問題,不是先思考,而是馬上問老師,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時不是由于感興趣而主動進行思考獲取知識,所學知識不會遷移,不會應用,不懂得舉一反三。
所以教師應該改革教學方法,探索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教學方法。由此,我們提出了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以實際項目為目標,學生圍繞項目協(xié)作、討論,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社會能力的有效方法。以動手來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完成一個項目來增加他們的成就感。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3.項目教學法對老師的要求
項目教學法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老師備一節(jié)課,可以在各個不同專業(yè)的班級上;而項目教學法,如果一位老師上不同專業(yè)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話,他所備的課卻不能用在不同的班級,因為老師應根據(jù)專業(yè)的不同,設計好不同的項目,把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融于項目中。因此,老師必須要多深入企業(yè),進行調查,了解企業(yè)的用人情況;多和已畢業(yè)學生聯(lián)系,了解他們現(xiàn)在的工作情況和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這樣老師才能了解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就業(yè)后實際工作中要用到哪些知識,才能有針對性地設計好不同的項目。
如:同樣是講授Excel電子表格部分。環(huán)藝專業(yè),可以設計項目“家庭裝修預算表”,財會專業(yè)的,可以設計項目“企業(yè)工資表”。在這兩個項目中雖然用到的知識點大致相同,但是應用在不同的項目中,會讓不同專業(yè)的學生覺得所學的知識在將來工作中會有實際的使用價值,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熱情。
4.項目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下面以項目“企業(yè)工資表”為例,具體分析項目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1)老師首先帶學生分析企業(yè)工資表中,需要記錄的信息和實現(xiàn)的功能,可以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每組選一名同學做代表發(fā)言。老師先做簡單的提示,如:員工基本信息、工資組成部分、出勤情況、業(yè)績,以及薪資記錄,等等。各小組代表發(fā)言后,老師最后總結出企業(yè)工資表中應包含的所有信息。
通過企業(yè)工資表,用戶可以根據(jù)員工當月的出勤情況,員工業(yè)績等因素很方便地對其當月實際工資進行計算。同時,工資金表中還能反映出員工工資的各個組成部分的金額,以及調薪時間,以方便企業(yè)對員工工資進行調整。
?。?)明確了表格中需要的信息后,再理清設計思路。本例是為管理員工的工資支付情況而設計制作的。讓學生分組討論本例需要由幾個簡單的表格構成,各個小組可以發(fā)表自己組討論的結果,互相交流,討論各個小組設計表格的優(yōu)缺點。最后老師作小結,本例需要制作3個互相關聯(lián)的工作表,首先制作員工薪資管理表,輸入表格的基本信息,然后等待員工過往薪資記錄表和員工增加工資統(tǒng)計制作完成后,再在表格中添加公式完成對整個工作表的制作,最后統(tǒng)一設置表格格式。
(3)分析制作該表的過程中主要用到知識點:應用主題;定義表格名稱;VLOOKUP函數(shù)的使用;ROUND函數(shù)的使用;IF函數(shù)的嵌套使用;自動填充單元格;設置工作表標簽顏色。在表格中要使用大量的公式和函數(shù)來對員工的最終實得工資進行計算,當員工的工資有變動時,只需更改相應的部分,余下的步驟由表格中的公式自動完成。
?。?)簡要的演示操作過程,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對制作過程中的難點,如公式的應用,跨工作表的單元格相對引用等可以進行詳細的講解。在學生自己完成表格的過程中,老師要在同學中進行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個別輔導,即時解決。
(5)最后老師進行小結本例中所用到的知識點。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缺陷,讓學生多討論、多交流,避免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死板。既能讓基礎薄弱的同學有實實在在練習的機會,又能讓有一定基礎的同學有學習的熱情,能夠有效地帶動整個小組進行討論,并爭取發(fā)言的機會。所有同學都會意識到,這個項目在他們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時肯定會用到的,所以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高效、有序地開展工作的職業(yè)能力。
5.結語
項目教學法在職教課程改革中已經提出多年,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它的必要性也為多數(shù)同行所認可,但是在真正的實施過程中卻有一定的難度,對我們老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望通過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能真正提高《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郏保輩欠?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索.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05).
[2]秦斌.特色化項目教學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價值工程,2011.3月上旬.
[3]黃晉.具有專業(yè)特色的項目化教學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科技信息,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