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高校圖書館的古籍管理與利用仍處在一個普遍低水平的狀態(tài),作者對高校圖書館古籍管理與利用現(xiàn)狀作分析后,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古籍管理 古籍利用
1.古籍文獻管理與利用的重要性
1.1歷史價值。先民在認識與改造世界的漫長進程中,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傳統(tǒng)典籍文獻,它記載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是當代文明的不竭源泉,是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它記錄了古代國內外經濟、政治、文化、科技、軍事、藝術、宗教、風俗、城市沿革、工程技術等各領域的歷史發(fā)展狀態(tài),其特殊性和歷史價值具有不可替代性。高校圖書館應設立特藏部,對館藏古籍進行精心管理和深入研究,確保這些歷史文明的瑰寶能夠代代相傳。
1.2學術價值。圖書館是高等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也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它一切工作都應從滿足讀者的需要為出發(fā)點,為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提供切實有效的文獻信息保障。近年來,隨著我國文化教育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高校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看重古籍的學術參考價值,認為它們都是研究、繼承和發(fā)展前人思想成果的寶貴財富。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必須做好古籍圖書的管理與利用工作,使高校館藏古籍圖書盡可能以完好的狀態(tài)呈現(xiàn)于讀者面前。
1.3典藏價值。我們一般認為古籍是書寫或印刷于1911年以前、反映我國古代文化、具有古典裝訂形式的書籍。但過去,限于生產力水平和印刷技術,古籍不可能像現(xiàn)代出版物那樣動輒印數(shù)成千上萬,因而數(shù)量不多。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它們經歷了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清朝的“文字獄”,后來的“文化大革命”和“破四舊”等的摧殘,加之各種天災人禍,能夠保存下來的古籍彌足珍貴。目前越來越成為收藏界關注的熱點,在拍賣會上,元朝以前的書往往是論殘頁賣;600年前的書是論頁賣;400年前的書是論冊賣,足見古籍圖書在當今社會的價值之高。
2.高校圖書館古籍管理的現(xiàn)狀
當前很大一部分有價值的古籍散布于我國各個高校圖書館,但是由于長期以來的種種原因,多數(shù)高校的館藏古籍文獻沒有得到應有的管理和利用,古籍保護工作存在嚴重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2.1保管條件差,設備落后。由于經濟能力的制約,很多高校圖書館長期資金短缺,館舍面積不足,設備條件落后,加之古籍通常借閱量小,被長期放置在館內的角落里,通風不良,沒有空調,缺乏恒溫條件,缺乏防蟲、防火、防塵、防潮等配套設施,導致大量的古籍圖書紙張泛黃、變脆、發(fā)霉、蟲蛀等,翻看那些長年累月保存下來的古籍,蟲蛀現(xiàn)象滿目皆是,不由讓人痛惜。
2.2高校圖書館維護措施不利。在社會大環(huán)境下各高校圖書館都很重視古籍圖書,近年來在古籍的保護和宣傳方面確實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只在原有的基礎上做了有限的改善,并未進行過系統(tǒng)的整理,導致灰塵厚積、無頭無序、難以查找。
再有,在高校圖書館古籍文獻的修復工作更是一項長期存在的空白,館內缺乏古籍修復的專業(yè)人才,館員在借閱圖書時即使發(fā)現(xiàn)了圖書破損、蟲蛀,往往也因不夠重視或缺乏專業(yè)的保護技能不能及時實施補救,其結果就是眼睜睜地看著前人留下來的寶貴財產消失殆盡。
2.3管理制度不健全。長期以來,各高校圖書館都著力健全完善各項管理規(guī)章制度,但對古籍的管理制度卻疏于研究或重視不夠,未能形成一系列的編目、索引、著錄,以及數(shù)字化的管理制度及讀者借閱管理制度。加之在信息數(shù)字化時代的帶動下,高校圖書館往往把古籍整理的重點都放在了數(shù)字化建庫上,忽視了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數(shù)據(jù)庫商或者建庫人員的粗暴制作和翻看,對古籍圖書造成了不必要的損耗。
3.高校古籍圖書利用現(xiàn)狀
3.1古籍內容繁雜,晦澀難讀。盡管古代典籍博大精深,但多使用繁體字和文言文,這對一般的以閱讀簡體字白話文為主的現(xiàn)代讀者來說著實產生了閱讀障礙,尤其古籍年代越久,閱讀困難越大。許多讀者拿到古籍的第一反應是晦澀深奧、無從下手,版本再好也不能堅持研讀下去,轉而選擇那些經后人整理的可讀性較強的版本。
3.2獲之不易,“重藏輕用”。由于古籍多是年代久遠的線裝書,保護頗為不易,保存中一旦發(fā)生損壞還需專人修補,加之其價值極高,來之不易,因此很多圖書館都存在“重藏輕用”的偏向。古籍的這種特藏性,使得很多收藏有古籍的高校圖書館大都不向學生和一般教職員工開放,除非確有重大科研需要,故其價值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3.3標準不一,檢索困難。古代典籍種類繁多,數(shù)量龐大,古籍叢書編排體系各異,書目檢索又多用現(xiàn)代讀者陌生的四角號碼法,這些都增加了讀者檢索的困難程度。也由于古籍叢書常把眾多不同的古籍編纂在一起,內容龐雜,使得其分類依據(jù)、著錄標準難以統(tǒng)一,造成了排架困難,機讀目錄復雜,也增加了檢索難度。
3.4缺乏系統(tǒng)整理,不能資源共享。各地圖書館、博物館、科研機構甚至個人都或多或少收藏有各種版本的古籍圖書,高校的一些專家學者們即使有心鉆研于古籍的開發(fā)和利用,也由于其文獻分布散亂,難以對古籍進行系統(tǒng)完善的整理。因此,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個關于古籍整理研究經驗交流的平臺,高校圖書館古籍研究人員也不能夠及時分享各自的經驗和成果,古籍開發(fā)存在很大障礙,無形中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4.高校古籍管理與利用的建議
古籍的管理和利用本身就是對立統(tǒng)一的,如何把這兩個方面的工作都做到位確實需要古籍工作人員的辛勤努力和深入鉆研,下面我根據(jù)自己近年來在古籍管理工作當中的一些實踐談談個人經驗。
4.1科學開展目錄建設和數(shù)字化建庫。高校圖書館必須注重完善現(xiàn)有的目錄體系,實現(xiàn)對所藏古籍資源的揭示性開發(fā),力爭編出更新、更完善的書本式目錄。同時還可對古籍全文進行掃描,形成電子版的全文數(shù)據(jù)庫以供檢索,使那些久已絕版而又傳世孤罕的古籍善本也能化身千百,廣泛傳播。
首先,我們可以借鑒國內外先進的中文善本書目數(shù)據(jù)庫模式,制訂統(tǒng)一的標準和規(guī)范,研制、開發(fā)適用于國內古籍的應用軟件,與公共圖書館聯(lián)合,建立屬于自己的古籍書目數(shù)據(jù)庫,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例如現(xiàn)在高校圖書館的CALIIS古籍數(shù)據(jù)庫的建設,不僅能看到題名、別名、著者的時代、姓名、字號、著作方式、行款版式、版本年代、刻書者、刻書地,還能更準確地知道該書的分類、主題,了解版本的類別。這樣讀者就能更準確更及時地找到自己要看的書,同時本館沒有的資源在數(shù)據(jù)庫建成后也能實現(xiàn)資源共享。
另外,目前流行的古籍數(shù)字化建庫的手段可讓讀者通過電子版來進行研讀,這無疑是科學地保護和利用了古籍圖書。但大量的復制掃描也會對古籍圖書帶來不可想象的損失,所以高校圖書館在古籍數(shù)字化建庫的過程中一定要請那些技術熟練的專業(yè)人員進行實際操作,并制訂一套完備古籍復制規(guī)范,使古籍圖書盡可能少受損失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其參考價值。
4.2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藏借閱機制。讀者服務歷來是圖書館工作的中心,高校圖書館的古籍閱覽室應針對讀者人數(shù)少、層次較高的特點,結合古籍保護措施,建立起一套切實可行的藏借閱機制。如購置一些價格較低的影印或復印的常用古籍建立開架書庫,從而減少對一些常用古籍的磨損;適當減少和放寬對善本書的使用限制,以便吸引更多的古籍讀者;對一些文物級的善本,在使用時事先予以復制,讓讀者通過閱覽復制品,實現(xiàn)古籍的再生與利用;適當降低校外讀者的收費標準,提高高校古籍在社會上的利用率;針對讀者需求編制或購置一些有館藏特色的工具書,以幫助讀者排解在閱讀古籍過程中遇到的障礙。此外,還要努力做好古籍的宣傳、評價工作,幫助學生和一些普通讀者了解,選讀古籍,提高對古籍的興趣,從而擴大古籍的社會效益。
4.3建立一支精良的古籍圖書管理員團隊。古籍圖書不同于一般的圖書,它要求館員必須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古籍庫的管理人員不僅要懂得目錄學、文獻學、版本學,還要掌握和古籍相關的一些知識,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吸納一些同時具備版本學、目錄學、文獻學等專業(yè)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從事古籍圖書的管理工作。同時,我們還要求古籍管理員掌握科學保護和修復古籍的方法。古籍管理與利用工作中要分工明確,職責到位。成立讀者服務組、開發(fā)組和書庫管理組,提高古籍管理水平和為讀者開展古文獻服務的能力。
4.4實現(xiàn)專家隊伍支撐下的古籍管理與利用的良性循環(huán)。高校圖書館在新形勢下,應廣泛吸納人才,從深層次上開發(fā)利用古籍,積極組織各界古籍方面的專業(yè)人士長期從事古籍管理與利用的研究,把目光放到整個社會文化大市場上去,主動“盤活”古籍文獻資源。例如:高校圖書館可以與各級出版單位和本校一些在古籍研究方面有專長的專家學者建立合作關系,提供館藏有價值的、市場上需求的古籍文獻予以開發(fā)研究,爭取科研項目和運行資金,達到古籍管理與利用的良性循環(huán)。
參考文獻:
[1]于良芝.國外圖書館古籍保管與利用制度研究.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6.
?。?]陳麗莎.網絡環(huán)境下圖書館古籍的復制保存與利用.江西圖書館學,2005,7.
?。?]鄒愛芳.古籍叢書使用障礙分析.江西圖書館學刊,2006,2.
?。?]張尚英.古籍電子化問題探析.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