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課本應是學校教育中內容最豐富、最有情趣的課程之一,但遺憾的是現在有不少學生感到數學乏味而難學。伴隨著知識的增加和能力發(fā)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逐漸衰減,于是數學成了學生的負擔,逐漸討厭數學、冷漠數學課。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師不得不反思教學過程、研究教學策略,創(chuàng)造快樂數學課堂,使數學課不再枯燥。
一、設計導語,喚醒學生
從心理學角度看,一堂課的開始,學生普遍存在著一種對未知的渴望,這種渴望情緒既強烈又短暫,教師應抓住這一良好契機,設法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引起學生認知上的沖突,喚起求知欲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索取。教學中若能運用生動活潑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方法,通過趣味性、新穎性、好奇性、參與性、挑戰(zhàn)性的導入,尋求學生認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找準教學知識的切入點,就能把學生的數學學習情緒、注意力和思維活動調控到最佳狀態(tài),誘發(fā)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從而使學生愿意接近數學,為數學所感,為數學所動,使學生感到學習數學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從而盡快進入學習的角色。
精心設計導語,在教學中能起到組織教學、激發(fā)興趣、啟迪思維的作用,同時它也能促使學生以旺盛的精力、積極的態(tài)度主動探索,實現由“要我學數學”到“我要學數學”、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從根本上減輕學數學給學生帶來的壓力和負擔,使學生能輕松愉快地學會認知數學、學會應用數學、學會創(chuàng)造數學。
二、證實困難,幫助學生
傳統數學教學偏重教的研究,對于學生是如何學習的,學生的學習活動怎樣安排等則較少問津,導致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與障礙不能及時解決,使學生失去學好數學的信心。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啟發(fā)者、質疑者和示范者,充分發(fā)揮導向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提供種種有利的條件和幫助,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會理解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學會數學地思考、數學地交流,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習慣和能力,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師要善于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學習興趣、心理特征、思維方式等,通過批作業(yè)、提問、測驗等發(fā)現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予以針對性的矯正,從而使學生改進學習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學習策略,對自己的數學能力充滿自信。
三、創(chuàng)設情境,感染學生
從生理學的角度看,學習過程是不應伴隨任何心理負擔的。學生以學為樂的心理狀態(tài),除了自身的素質外,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環(huán)境的熏陶。課堂是學生智慧的發(fā)源地,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質疑、比較、判斷、選擇及分析、綜合、概括的場所,只有形成熱烈和諧的氛圍,學生才能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學習。教師應通過自己和藹的態(tài)度,有感召力、鼓舞性的語言,親切的眼光表現出對學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勵,從而使學生產生對老師的信任和熱愛,并由喜歡老師進而熱愛數學學習。
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是引起學生興趣的直接因素,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分析、挖掘數學知識的有趣因素,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刺激學生的求知欲,特別是在引出知識的背景上,人為地創(chuàng)造一種渴求學習新知識的氣氛,能提高教學效率。當然課堂上能否脫稿講課甚至即興發(fā)揮是學習氣氛熱烈和諧的基礎,只有教師具有豐富的數學信息和完善的表達能力,才能做到幽默地講解、巧妙地點撥、靈活地搭橋,用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開放的教育理念和聰明智慧感染學生。
善于把教師的思維過程顯現出來也有助于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雙方感情渠道接通了,教學情景也就得到了優(yōu)化,課堂教學充滿了活力,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感場,不斷迸發(fā)思想的火花,使學生思維自然得到發(fā)展。為此教師要對教材的知識背景、思想方法、語言表達方式等都要有深刻的研究,對學生知識的缺失面和疑難點有一定的了解和猜測。
教學設計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生的興趣為著眼點,創(chuàng)設各種數學情景,讓學生因趣生智,因奇生智,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使之產生學習的內驅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嘴巴和大腦,鼓勵質疑問難,鼓勵獨到見解,鼓勵與眾不同,鼓勵標新立異,鼓勵超越自我。新知識讓學生發(fā)現,思想方法讓學生歸納,問題讓學生探究,合作伙伴讓學生選擇。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做數學”,用觀察、模仿、實驗、猜想等手段收集資料、總結規(guī)律、發(fā)現問題。積極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自我反思、自主探究或小組討論,讓學生的各種觀點在爭論中碰撞比較,在討論中澄清。
四、創(chuàng)造成功,激勵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學習中獲得成功,是學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學生都希望周圍人對自己的尊重,向往師長對自己的肯定和贊揚,成功會給學生帶來喜悅,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基礎、認知水平和行為習慣等實際出發(fā)設計問題,以激起他們探索數學知識的興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成功,使其在各自已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和發(fā)展。相反,如果學生經常體驗過多的失敗,會使他們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學習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棄,進而產生嚴重的厭學心理,喪失學習興趣。
學習數學應當是積極的、愉快的和富于想象的過程,教師要鼓勵、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對求新、求異的學生大加贊賞,對于不成功的思路,也應客觀分析,充分肯定其智慧的火花,保護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成功時的興奮、喜悅,可以成為學生繼續(xù)創(chuàng)新的加速器。因勢利導地引導學生運用已獲得的知識“跳一跳”去探究新知識,可增加學習數學的內驅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條件和機會,幫助他們獲得成功,讓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學習數學的過程再不是令學生望而生畏的過程。
設計教學要以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為出發(fā)點,而且要對同一學習內容要設計不同的學習方式、活動方式,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嘗試機會,設計適當的“困難性”題目,讓學生思考、探究、討論,不斷激發(fā)思考的興趣,挑戰(zhàn)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難而得到答案,品嘗到攻克難題的艱辛,感受數學的樂趣,感受學習的成功,體驗成功的愉悅,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