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程標準》對情感教育的表述是:情感態(tài)度是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相關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愛國意識和國際視野。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是學生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然而,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盲目追求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優(yōu)秀率、合格率。加之現(xiàn)在的小學英語教材容量大,詞匯量大,語言項目豐富,以至于有的教師只重視讓學生積累語言知識,卻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進行了如下嘗試:
一、通過師生心靈溝通,加強情感交流
真正的教育必然是從心與心的對話開始的,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地了解學生,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成為他們的朋友,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多年來,筆者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那便是每次在批改完作業(yè)后,喜歡在作業(yè)本上寫些簡短的“評語”。如你的字真漂亮,看了讓人賞心悅目;你今天的發(fā)言精彩極了,若你的作業(yè)能與你的發(fā)言同樣“精彩”,老師會更喜歡你;你進步了,繼續(xù)努力吧;今天你悶悶不樂,是怎么啦,能告訴老師嗎?Wonderful! You’ve made great progress. Keep going. You are an excellent student. You will catch up with others.……
王雪梅是我班新轉來的學生,英語基礎比較差,對學習缺乏信心,其家作本上總是錯誤連篇,默寫不及格對她來說是家常便飯。有一次,我在她的家作本上寫道:“悄悄告訴你,明天默寫的單詞內容是……這是我們的秘密,你可不能告訴別人喲。相信明天你一定能默得好?!钡诙?,她竟然得到了90分。在當天的作業(yè)本上,我這樣寫道:“沒有一種草是不會開花的,今天你做到了!只要你努力綻放,還會開出更艷麗的花。”王雪梅在作業(yè)本上回寫道:“老師,謝謝你,我不會令你失望的,看我的行動吧。”從那以后,她像換了個人似的,上課認真聽講,作業(yè)努力做得很好,考試也能得七八十分了。
作業(yè)本上的簡短“評語”既是一種激勵、安慰,又是師生間一種情感的交流。通過這種交流,教師感受到了學生的喜怒哀樂,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學生也感受到了教師的肯定與鼓勵,從而樹立自信心,不斷進取,戰(zhàn)勝自我,完善自我。這不就是素質教育所要達到的目的嗎?
二、開展各類課外活動,升華學生情感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不僅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和深化,更能加深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友誼,營造輕松活潑、團結友愛的氛圍,使課堂成為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大舞臺。
筆者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的認知水平,在不同年級采用不同的活動方式。高年級舉行英語手抄報比賽;開展迎新年“游園”活動;舉行英語寫作競賽。中年級制作英文標語,內容為名人名言;講英語故事比賽;改編并表演課本??;及時在班上的黑板報、英語欄、校櫥窗展出學生的成果。低年級學生所學的知識以口語為主。他們由于年齡小,回家又缺少語言環(huán)境,在家鞏固課堂知識的條件有限,我就讓學生回家當小老師,讓他們把上課學到的內容回家教給家長。為了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我經常編一些日常英語小對話,讓學生和家長在家練說。如:
Mum: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