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的著眼點在于創(chuàng)造符合學生個性的寬松、愉快和諧的學習氣氛,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開展積極、活躍的思維活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除了注意教室內(nèi)視聽教育的現(xiàn)代化、科學化配備外,更應注重教師的舉止和心態(tài)對學習效果的影響。結合自身的實踐體驗,我從以下方面加以說明。
一、點燃求知之火,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育心理學家一致認為:扎實地掌握知識與其說靠重復的講解,不如靠積極的情緒更易行。因此,激發(fā)積極的學習情緒,是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實踐證明有兩種方法較有效而且易操作。
一種是用生活實例激發(fā)興趣。例如,語文教學的應用文寫作教學,由于內(nèi)容本身缺乏吸引力,沒有小說的動人情節(jié),沒有散文的優(yōu)美意境,語言以平實為主,幾乎沒有感情色彩,對于學生而言易于厭學。有經(jīng)驗的教師往往給學生先談些生活中的失誤,如貧困學生寫助學金申請,卻沒有詳寫理由,沒有詳盡地表明如何貧困,結果被拒絕提供助學金。如請假條的書寫格式中“禮”字缺乏就會令對方感到不正式、不莊重,缺乏修養(yǎng)。又如一些借據(jù)的書寫日期、借的錢物的歸還日期都應寫具體,否則往往會帶來許多麻煩。教師要通過現(xiàn)實生活細節(jié)的聯(lián)系描述讓學生感到應用文充分體現(xiàn)語文的工具性,會用則可以巧妙地處理許多事務,不會用則耽誤事情。
另外一種方法是藝術引導法。教學技巧高超的教師善于縮小師生的心理差距,善于排除學生的消極情緒和不良因素,把學生盡快地拉回到學習狀態(tài)中來。無論采取“提問式”民課還是“打比喻”和情景演示等導課技巧,根本目的都在于為學生架起通向?qū)W習新知識的橋梁。當然,其中師生關系是最重要的。教師必須淡化“師長”地位,以學生的“大朋友”的身份出現(xiàn),才易于被他們接受,易于被他們認可。
二、重課內(nèi),趣味導學
導入新課要有趣味性,魏書生老師說:“好的導語像磁鐵,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取擾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贝_實,好的導語像優(yōu)秀的演奏家彈出的第一個音符,散發(fā)出神奇的魅力,引誘著聽眾漸入佳境;好的導語像教師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鑰匙,放射出獨特的光芒,帶領著學生登堂入室。因此要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采用多種方式導入新課。如教學《狼》一文時,我讓學生閉上眼睛,給他們描摹了這樣一個場面:“暮色加深,你一個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風聲颯颯,樹葉也隨著顫動,一股涼氣涌上心頭,你不由得加快了腳步。突然,你發(fā)現(xiàn)前方錄光忽隱忽現(xiàn),伴著一聲野獸的嗷叫,你意識到了這是狼的叫聲。你不想往前走了,可是后面的密林深處還不知道潛伏著什么危險的動物。當你還處于猶豫之時,那只狼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你的面前?!边@時,有人發(fā)出了尖叫聲。于是我讓他們睜開了眼睛,我問他們該怎么辦。然后我順勢引入課文:“有個屠戶也在毫無準備之時遇見了狼,而且是兩只狼,他選擇了哪種方式呢?”這樣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如臨其境,加強了情感體驗,震撼了心靈,從而得到了情感共鳴。
三、關愛后進生,突出個性引導
后進生知識水平低,學習吃力,一般情況下學習興趣弱、意志差,注意力易分散,厭學,因此課堂上他們的角色安排十分重要。應盡力多給他們機會,如扮演角色、朗讀課文及簡單的問題回答。從這些滲透著師愛的細節(jié)中,后進生會感到自己有進步的希望。其次,要表現(xiàn)出誨人不倦的姿態(tài),要在思想上承認人與人有差異。唯有在這種指導思想下,教師才會容忍后進生的“后進”,才有可能對后進生和顏悅色,親切和藹,才會允許他們出錯,引導他們改正,甚至等待他們的進步,才會在他們回答問題“卡殼”時給他們“喂詞”,板演時指點,難堪時替他們解圍,這樣,才能處處尊重學生個性,處處關愛后進生,處處體現(xiàn)師愛的博大。
對優(yōu)等生及中游學生,我們也應讓他們在課堂上唱主角,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體現(xiàn)出主動性。如:課堂上合作交流時,學習小組中的幾人分工應堅持兩條原則:(1)盡力“揚其長”。善于朗讀的,主要表現(xiàn)朗讀的才能;長于思考的,多匯報“悟”的成果。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只有了解和發(fā)揮學生的優(yōu)勢,才會事半功倍,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2)努力補其“短”。教學中要盡力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不足,這樣他們才會謙虛,才會容人,才能知道合作時友善相處。
四、注意教學節(jié)奏,講究課堂藝術
學習是艱苦的腦力勞動,學生易感到疲勞和枯燥。課堂藝術性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把握節(jié)奏呢?經(jīng)驗告訴我們:適可而止,風趣幽默。戲劇有分幕,球場有暫停,大腦也要喘息,“久旱”需要“甘霖”,學完一個知識點,老師應暫停,或講一個笑話,或即景作打油詩,或讓學生靜坐兩分鐘,可以做做小動作,互相笑笑,偷偷“賴”。
五、重視體驗成功,追求全在豐收
素質(zhì)教育的本質(zhì)是成功教育,讓每個受教育者都有成功的信心。中學生可塑性強,若體驗不到成功,便難以完成學業(yè),難以接受充滿失敗感的教育。為此,我們應從兩個方面努力:寬容學生犯錯和出現(xiàn)反復犯錯的現(xiàn)象。即使我們有“恨鐵不成鋼”的苦心,也萬不可惡言惡語地打擊,萬不可為讀書而傷了孩子的自信心。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指出:“人性最深刻的稟賦是被賞識的渴望。”成人尚且如此,何況學生?因此,我們要獎勵提問,獎勵懷疑,獎勵愛好,獎勵進步,獎勵一切有關于生活的創(chuàng)新。只有如此,我們才能避免獎勵服從和權威,避免造就“高分低能”的書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