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學業(yè)水平測試的命題指導思想:注重測試學生對高中地理必修課程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生初步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技能與形成的地理觀念,分析地理問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2011年江蘇省地理學業(yè)水平測試考試對“分析地理問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的考查力度比較大,2011年江蘇省地理學業(yè)水平測試考試結束后,學生反響也很大,普遍認為今年的地理試題很難,尤其是第1、第2兩題。
一、問卷調(diào)查反映出的問題
學生看到丹霞地貌的材料和圖片,第一,沒有聽說過丹霞地貌,對其并不了解。問卷調(diào)查顯示有91.5%的學生屬于這一情況。第二,對于砂礫巖也沒有聽說過,不知道是哪一類巖石。問卷調(diào)查顯示有46.6%的學生屬于這一情況。第三,對丹霞地貌的成因不能夠從材料、圖片中得出結論。問卷調(diào)查顯示有58.6%的學生屬于這一情況。所以學生看到試卷1、2兩道題目后就不知所措。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睂W生對這兩個題目的答案沒有十足的把握,開頭就不成功,所以心理壓力極大,進而影響后面的發(fā)揮。
二、再次回到原題重新分析
真題回顧:
2011年江蘇省地理學業(yè)水平測試試題:2010年8月,“中國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位列其中的廣東丹霞山主要是由紅色砂礫巖構成的。圖1為“廣東丹霞山地貌景觀圖”。讀圖完成1—2題。
1.構成丹霞山地貌的巖石屬于( )。
A.變質(zhì)巖 B.沉積巖
C.侵入巖 D.噴出巖
2.塑造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風力侵蝕 B.風力堆積 C.流水侵蝕 D.流水堆積
解析:從材料中我們可以得出兩個信息點:砂礫巖、廣東;從圖片中我們可以得出信息——層理結構。教材中明確指出:裸露在地表的各種巖石,在風吹、雨打、日曬、生物的作用下,逐漸破碎成為礫石、砂子和泥土。這些碎屑物質(zhì)被風力、流水等搬運后沉積固結而形成的巖石,叫沉積巖。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也會補充:由于沉積巖是一層一層地沉積下來的,因此常能明顯地看出層次,叫做層理結構。有些沉積巖中常常能找到已經(jīng)變成石頭的古生物遺體或遺跡,即化石。一般地說,具有層理構造和常含有化石是沉積巖的兩個重要特征。因此從材料中或者從圖片中都可以得出第1題的答案。對于第2題,廣東是重要的信息點,廣東位于我國的濕潤區(qū),降水量大,因此是流水的作用;圖片中的山峰可以看出是流水的侵蝕作用形成的。
三、思考學業(yè)水平測試復習的重點
通過問卷調(diào)查看到學生的反映,我們就要反思如何在學業(yè)水平測試過程中盡可能地復習到位,通過復習使學生既掌握基本知識,又提升能力,從而在測試中高水平地發(fā)揮,取得理想的成績。以下是我的幾點體會。
1.夯實基礎。
學業(yè)水平測試的命題指導思想之一:注重測試學生對高中地理必修課程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在學業(yè)水平測試復習中首先就要針對學業(yè)水平測試考點要求把相應的知識點制作成學案形式,便于學生積累掌握,夯實基礎。
2.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析圖等能力。
首先,在學業(yè)水平測試復習中教師要通過真題賞析教會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會學生如何審題、如何讀圖、如何找尋關鍵詞,進而從顯性信息中找到隱形信息。其次,教師要通過真題演練使學生能夠迅速地體驗真題,從而使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得到提升。
3.關注生活中的熱點。
學業(yè)水平測試和高考一樣都不避開熱點,往往以熱點為切入點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靈活運用知識點分析地理問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無論是以那一個熱點為切入點,考查的知識點都是考生已經(jīng)學習、復習過的知識點,熱點就好比是知識點的一件“漂亮的外衣”。因此在學業(yè)水平測試復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多關注熱點,并且多和學生交流,讓學生了解熱點,從而在考試中認識“穿著漂亮外衣”的知識,以免遇到熱點時不知所措。
案例:2011年江蘇省地理學業(yè)水平測試真題
2010年10月—2011年2月我國華北大部及江淮北部等地區(qū)遭遇旱情。下圖為“2011年1月29日我國局部地區(qū)氣象干旱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干旱最嚴重的省級行政區(qū)有( )。
A.山西、河北、山東、北京
B.陜西、北京、天津、安徽
C.湖北、河南、安徽、江蘇
D.河南、山東、江蘇、安徽
2.導致此次氣象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季風勢力強,旱區(qū)長期受冷氣團控制
B.夏季風勢力強,鋒面雨帶位置持續(xù)偏北
C.亞洲高壓勢力強,沙塵暴頻繁影響我國
D.全球氣候變暖,出現(xiàn)暖冬,蒸發(fā)量增大
真題解析:這兩道題目就是根據(jù)2010—2011年度出現(xiàn)的一個與地理相關的熱點而出的,雖然難度不大,但是關鍵是看到材料時不要緊張,關鍵要仔細分析材料,從材料中分析出隱含的信息。干旱產(chǎn)生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晴天多,降水少;而且材料中顯示此次干旱出現(xiàn)的時間是冬季,因此結合起來分析答案就是A。
4.訓練學生的應變能力。
學業(yè)水平測試復習的后期階段,各地的模擬試卷很多,應該好好地利用這些模擬試卷,一是對學生復習情況進行檢查,查缺補漏;二是利用做試卷的機會體驗過程,并且訓練學生的應變能力。應變能力的訓練在2011年的地理學業(yè)水平測試中充分地顯現(xiàn)了出來。應變能力弱的考生看到這張試卷就會把自己的心情弄亂,甚至容易的題目也不會做了;應變能力強的考生看到這張試卷就會對自己的心態(tài)進行調(diào)整,從容面對,進而把自己的水平發(fā)揮出來。因此在學業(yè)水平測試復習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應變能力的訓練,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臨危而不亂,泰然自若”的心理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