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者認為,老師不應該做學生的保姆,而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如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
關鍵詞: 素質教育 動腦 創(chuàng)新
一些學校和教師的真正可怕的失誤,就是他們讓學生把主要精力用到掌握知識上去了──就是讓學生記憶教師講過的現(xiàn)成的東西,死背教科書。學生成為做題和記憶的機器,不會思考,不懂獨立。老師成了學生的保姆。這樣嚴重影響了學生以后的學習。先來看看下面的例子。
如圖所示,質量為M=4kg的木板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木板的右端放置一個質量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鐵塊,鐵塊與木板之間的摩擦因數μ=0.4,在鐵塊上加一個水平向左的恒力F=8N,鐵塊在長L=6m的木板上滑動,取g=10m/s。求:
?。?)經過多長時間鐵塊運動到木板的左端。
?。?)在鐵塊到達木板左端的過程中,恒力F對鐵塊所做的功。
?。?)在鐵塊到達木板左端時,鐵塊和木板的總動能。
這是高中能量單元的一道普通的練習題。有很多學生只是看完這道題就說要解恒力F做的功,但不知道m(xù)的位移,所以沒法解。然后就來問我。我就對學生講,你再往下思考:怎樣把m的位移解出來,解位移時要解物體的加速度,要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加上牛頓運動定律,這個題不就解決了。學生很順利地解出了這道題。這說明了學生已經養(yǎng)成了不深入思考的習慣,而不是不能思考,不知該如何思考。這是老師和家長長期做學生保姆的結果。
人應當首先在思考領域里成為勞動者。在教學中常常能看到這樣的學生,他們或邊聽講邊做著小動作,或自顧自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或者雖然看著人坐得端端正正的,但是從他呆滯的眼神中能看出他對課堂學習的知識一無所知,這些學習行為是怎樣形成的呢?如何改變學生的這種學習行為呢?只有當教師讓學生思考,在思考中表現(xiàn)自己,用思考來指揮學生,用思考來使學生折服和欽佩的時候,他才能成為學生心靈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導者,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
新課改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教學過程,注重學生的探究過程。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就要讓學生用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中國的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叫用手的人不用腦,所以一無所獲。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手腦聯(lián)盟,結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議。魏書生也說過: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盡可能讓學生講。這是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用腦能力,是素質教育。解決實際問題的第一步就是找到合適模型將實際問題轉化為物理問題、數學問題或其他學科的問題,然后加以解決。這中間要動腦,要創(chuàng)新,才能有所收獲。
很多老師說,現(xiàn)在的學生只知道做題,不知道用腦。將物理當數學去學,就是做題;將數學當語文去學,就是記憶。這話雖然片面,但也確實反映出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只注重知識的講授,一味搞應試教育,而缺乏對學生用腦習慣的培養(yǎng)。
再來看看歷史上的經典時刻。
1.牛頓的人造衛(wèi)星設想
如果地面上有一個相對于地面靜止的物體,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那么它將做自由落體運動。如果物體在空中具有一定的初速度,且初速的方向與重力方向垂直,那么它將做平拋運動。牛頓就曾設想,從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拋出物體,速度一次比一次大,則落點一次比一次遠,如不計空氣的阻力,當速度足夠大時,物體就永遠不會落到地面上來,而圍繞地球旋轉,成為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了。
2.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
伽利略認為,自由落體是一種最簡單的變速運動,他設想,最簡單的變速運動的速度應該是均勻變化的。在伽利略的時代,技術不夠發(fā)達,通過直接測定瞬時速度來驗證一個物體是否做勻變速運動,是不可能的。但是,伽利略應用數學推理得出結論:做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運動的物體通過的位移與所用時間的平方成正比。這樣,只要測出做變速運動的物體通過不同位移所用時間,就可以驗證這個物體是否做變速運動。自由落體下落的時間太短,在當時的條件下,用實驗直接驗證自由落體是勻變速運動仍有困難,伽利略采用了間接驗證的方法。他讓一個銅球從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滾下,做了上百次的實驗。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加速度要比它豎直下落時的加速度小得多,所以時間容易測量些。伽利略采用了一個巧妙的方法,用來“沖淡”重力。實驗結果表明,光滑斜面的傾角保持不變,從不同位置讓小球滾下,小球通過的位移跟所用的時間的平方之比是不變的。由此證明了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的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伽利略將上述結果做了合理的外推,把結論外推到斜面傾角增大到90°的情況,這時小球將自由下落,成為自由落體。
附解:(1)鐵塊與板間的滑動摩擦力f=μmg=0.4×1×10N×4N
鐵塊的加速度a==m/s=4m/s
木塊的加速度a==m/s=1m/s
鐵塊滑到木板左端的時間為t,則at-at=L
代入數據解得:t=2s
?。?)鐵塊位移s=at=×4×2m=8m
恒力F做的功
W=Fs=8×8J=64J
(3)鐵塊的動能E=(F-f)s=(8-4)×8J=32J
木板的動能E=fs=4×2J=8J
鐵塊和木板的總動能E=E+E=32J+8J=40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