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錢鍾書與約翰生*

2012-01-23 13:20:28蔡田明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5期
關(guān)鍵詞:管錐錢鍾書

蔡田明

錢鍾書(1910—1998)和約翰生(1709—1784)是生活在東西兩個世界兩個不同時代的博學多識文學大家,雖相差201年,兩人都在本國受到應(yīng)有的尊崇和紀念①西方英美國家2009年廣泛紀念約翰生誕生三百年,而中國學術(shù)界2010年慶賀錢鍾書誕生一百周年。參看《錢鍾書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0年)、美國The Johnsonian News Letter(March 2010)。筆者有介紹專文《英國旅行日志》(《澳洲環(huán)球商報》2010年3月18日—10月7日)。。如果說錢鍾書是英國的約翰生,那么約翰生就是中國的錢鍾書了——這個互聯(lián)網(wǎng)上介紹的簡樸語言道出了兩人可資比較的事實?!豆苠F編》的“廣征博引”與《英文詞典》里“博聞強記”的引語例句,沉淀實重,靈巧通達,無不表現(xiàn)出兩人“廣覽群書”的貌同,并且敬重人類詩性智慧的心同。本文梳理錢鍾書與約翰生一些同異方面,以期進一步引起大家對兩位博學者進行對照和綜合的關(guān)注,進而促進對他們的全面學習和深刻理解。

一、迥異的生活經(jīng)歷

錢鍾書與約翰生兩人不僅生活的國度不同,時代不同,而且生活的經(jīng)歷迥異。對比地說,一個是文人,一個是學者。盡管錢鍾書屢屢感慨“詩人感覺勝于學士”②參看筆者:《管錐編述說》,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1年,第364頁;又見錢鍾書:《管錐編》,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7年,第170頁。,但在艱難中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刊印的《寫在人生邊上》(1990年5月)里,他自稱“作家學者”。“作家”是修飾語,定位是“學者”。錢鍾書可就算是個地道學者,他并無“知慮未至”的學者通病,且不論他寫小說寫律詩本身也是個純正文人,“心思銳敏”。這里文人學者說法只是僅就兩人比較后各顯一面而言。

約翰生是在英格蘭和蘇格蘭“合并”兩年之后出生的(1709),而錢鍾書則是出生在辛亥革命前一年(1910)。在年輕時期,他們都沐浴著本國社會轉(zhuǎn)折變革時期伴隨而來的一切凄風苦雨。

約翰生出生后就體弱多病,因疾病留下痙攣疙瘩面容,肥胖體型,顫栗舉止,抑郁心態(tài)。他視力極差,一只眼盲,伴隨終生,可生性聰慧,記憶超人。因父親是林曲菲爾德小鎮(zhèn)的窮書商,他得以坐擁書城,飽覽經(jīng)典。他進入牛津大學學習法律,很快就被導師斷言是本校歷史上讀書最多的學生。因家境貧困,父親生意破產(chǎn),上學一年多后退學回家。沒有文憑,找工困難無路。之后,他與比她大20歲的波特太太結(jié)婚,用妻子的錢開辦一所教授拉丁文學校,不到兩年生意關(guān)閉。接著他與學生加里克一起到倫敦謀生,嘗試寫各類文體,以文為生:不但翻譯法文游記,寫悲劇《艾林》,發(fā)表詩歌散文,還參與時評,虛構(gòu)國會辯論,臧否人物,蔑視權(quán)貴;在《紳士》雜志做編輯干苦力。此時真是個無所不能的“寫手”。接受出版商贊助后,他用九年多時間獨自編撰出第一部引用十多萬條詩文語錄來解釋詞意的《英文詞典》①許慎《說文解字》寫于公元100年,創(chuàng)“部首”編排,已用“引語”解說文字;清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更是廣征博引闡釋文字意義。就文字貢獻他們可以比類,可約翰生在其他方面遠遠超出他們的治學眼界和范圍。此屬文人學者的不同。,從此建立他的聲望,接受兩所大學授予的榮譽博士學位,為人熟知大名“約翰生博士”或“詞典人約翰生”。在53歲那年,領(lǐng)取英王室每年給予他三百英鎊的養(yǎng)老金。之后他匯校前人注釋出版《莎士比亞戲劇集》并寫著名“前言”,為52位詩人寫《英國詩人評傳》。晚年樂于建立文學俱樂部,成為文壇大帥。喜歡社交談話。子夜在外,晨睡至午。曾有幾次長途或出國旅行。終年75歲②參看筆者“譯者序”,見《約翰生傳》(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還有其他譯本如羅絡(luò)珈和莫洛夫《約翰遜傳》(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王增澄和史美驊《約翰遜博士傳》(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6年)。關(guān)于譯名,筆者認為,名字“生”與“遜”雖無區(qū)別,可現(xiàn)當代文化人如林語堂、梁實秋、錢鍾書都曾譯為或使用過“約翰生”,這段歷史沒有理由忘記而重新?lián)Q名或不作任何說明來吸引新生代讀者。筆者譯著時一直心想這個“接續(xù)”意識和力求做到“傳承”,不應(yīng)引起任何要立新或標榜的誤會。筆者的“譯著”不但愿意接受大家批評,更期待有更多更好約譯著作出版替代。??v觀一生,雖少小天才橫溢,50歲前后才得以公認成名,屬大器晚成。

錢鍾書似乎無約翰生那樣生來的病態(tài)坎坷,包括“智障”。他天資聰潁,學業(yè)就業(yè)一路尚為平穩(wěn)。出生在書香門第之家,從小接受古典文獻學和現(xiàn)代科學教育。中學進入美國圣公會辦的無錫輔仁中學,19歲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與約翰生入牛津時同一年齡,同享有天才博學之名,更有神奇?zhèn)髡f如清華人稱錢為“三才子”、“人中之龍”、“龍虎狗三杰”③錢鍾書對“龍虎狗”有“純屬現(xiàn)代神話”評說,參看給舒展的一封信。對這類軼事,錢鍾書?!靶Χ淮稹被虿挥璐_認否認,進行任何辯解。這是沉默的智慧。有人說錢“開黃色書單”,欒貴明曾就此事詢問,得到“你自己判斷”的回答。同樣是智者的胸懷。錢說見《欒貴明談錢鍾書》,《時代周報》2010年12月20日。。他畢業(yè)任教兩年后,便考入牛津大學,出國到英法學習,獲牛津大學文學研究碩士學位。在閱讀浩瀚中國古籍書外,隨時日添加閱讀六種外語古今書籍能力,體現(xiàn)極強悟性識力。回國后,28歲便被聘任為當時最年輕的外文系文學教授,在西南聯(lián)大等地教書。約翰生這個年齡,在倫敦闖蕩一年多后才剛得到個編輯助手的位置。在抗戰(zhàn)前后,錢鍾書有往來于上海湖南任教的旅途奔波,雖能直接體驗下層民生,但基本上是在城里學院教書寫作。未到40歲已寫出《談藝錄》和《圍城》,與同齡約翰生寫長詩《倫敦》、寫詩人《薩維奇?zhèn)鳌芬粯樱纫浴靶≌f家”享有盛譽④林耀椿:《錢鍾書在臺灣》,見《錢鍾書與書的世界》,臺北:秀威資訊出版社,2007年,第36頁。。此后,約翰生繼續(xù)走自己的文人路線,而錢鍾書卻因時朝變化,中斷創(chuàng)作,到大學研究所受聘教授,一直從事學術(shù)研究工作。在47歲完成《宋詩選注》,到60歲后開始整理從前讀書筆記,69歲那年正式出版奠定他治學聲望的《管錐編》?!秶恰贩鈮m幾十年后重印并改編為電視連續(xù)劇,獲得觀眾空前贊賞。讀者因視角不同,形成《管錐》迷或《圍城》迷或“錢迷”,更有“錢學”推波助瀾。情形恰同約翰生生前死后都有眾多粉絲迷一樣,同樣是個頗有爭議人物。論譽謗之盛,錢鍾書既是“少年才俊”,更屬“大器晚成”,有如“庾信文章老更成”。晚年錢鍾書出國兩次,雖不喜社交見客,警惕贊美,拒絕擁戴,不搞“盟主東南”,卻也喜愛用書信方式去廣交朋友,談文論藝,針砭時弊,尤其給年輕人智力學習提攜褒獎鼓勵①從幾本匯編書敘事人所言看,散見的書信之多,給人印象之深,如薛鴻時(二百多)、張隆溪(五十多)、傅璇琮(十來封)、鐘來因(八)、陳駿濤(七)等。這些“通信”應(yīng)看作是他晚年社交的窗口渠道之一。這些筆墨細節(jié)有助于全面理解他人性個性,是寫好他晚年傳記不能缺少的第一手材料。。他一直增補修改舊作,直到83歲還“自苦”披閱《管錐編》,“修益二十處”,體現(xiàn)一個學者治學嚴謹精益求精的力求完美主義本色。文人約翰生早已“絕筆”,學者錢鍾書卻始終放不下,若不是后來多年一直躺在病床難起,讀者還會看到“愜心以求當”的“補訂”“補正”。錢鍾書終年88歲,一個完整而圓圓的吉利數(shù)字②南方人先認“八”為吉利數(shù),因為八的發(fā)音意味發(fā)(財),竟推廣到北京奧運會,好比錢鍾書打趣自己一輩子姓“錢”那樣有趣。關(guān)于錢鍾書生平,參看吳學昭:《聽楊絳談往事》(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8年)、張文江:《錢鍾書傳》(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隨筆提到,作為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作者2009年“又記”這部《錢鍾書傳》(標明“第一版”,不論是否屬重印再版書),文內(nèi)的“錢鍾書簡易年表”依然照舊寫到79歲為止,實在對任何買這版本書的新老讀者都是不想負有任何責任的。面對時下出版的匆忙浮躁趕集市時潮,只能喟嘆錢鍾書所為確實過于“自苦”了。。我們惋惜錢鍾書沒有時間把《全唐文》等五種書的《管錐編》續(xù)編寫出來的同時,會想到約翰生的“提醒”:有些人太在意完美而留下未完成著述的遺憾③《漫步者》第17期,見筆者譯:《人的局限性:約翰生作品集》(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9年。下面簡稱《約翰生作品集》),第39頁。錢的勤奮刻苦,正對約的略為懶散放任。怎么兩位老人大家對“時間”支配有如此不同,頗值得思考。對錢我們還要考問,他拼時間后究竟有多少要寫而未寫,尤其那些不能寫不敢寫出來的東西?。因為上述不同經(jīng)歷,錢鍾書雖面臨社會遠比約翰生險峻復雜,卻依然超然物外,能清醒冷眼旁觀俯視人生,而約翰生至多是如何選擇生存不再隨時受到政治干擾,對日常生活艱辛感觸太深,使他幾乎不可能會拿“寫在人生邊上”這樣的題目來評判人生④有關(guān)《幸福谷》與《圍城》還有伏爾泰《老實人》的比較,參看“譯者序”,見《幸福谷》(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借用這個“人生邊”比喻說一下它的多邊,錢鍾書“單純拙樸”,少介事務(wù),尤其不在人生舞臺上搶位置,連死后“遺囑”處理也要盡快寧靜“安然”,如同不生活在人生人情人間世俗之中。參看朱寨:《走在人生邊上的錢鍾書先生》,楊聯(lián)芬編:《錢鐘書評說七十年》,第240—249頁。鮑斯威爾記約翰生有時要搶占坐在一個引人注意的中心位置,即使挨爐子也不怕火燒身熱。這一進一退,也是比較的素材,幫助理解人生邊上人生中間人生社會的不同。兩位大家在揭示人生艱辛人性善惡人情心理方面確有很多共同點,值得深入探討。。兩人到晚年似乎都“苦盡甘來”,約翰生徹底閑適輕松享受生活,而錢鍾書依然極其勤奮,盡力做自己的一份事,不愿虛擲光陰,仿佛就是個勇與時間風車打斗的堂吉訶德,心無旁騖,我行我素,雖勝敗參半,在所不惜。惟“惜陰如命”(楊絳語)。

二、自由的獨立立場

錢鍾書與約翰生兩人同是博學文人學士,卻以不同的方式關(guān)注政治問題,恪守自由的獨立立場。約翰生歷經(jīng)四個王室,國內(nèi)戰(zhàn)爭有英格蘭與蘇格蘭復辟王朝的卡洛登之戰(zhàn)(1746),更多是國外戰(zhàn)爭:英國對印度七年戰(zhàn)爭(1750—1757),對法國(1756)和美洲戰(zhàn)爭(1765)。美國1776年宣布獨立。約翰生1784年去世五年后,巴黎發(fā)生法國大革命。約翰生有一貫的反對戰(zhàn)爭革命的政治立場和堅定不移的宗教信仰。他的英國國教信仰與王室保持一致,這使他在信仰上沒有太大沖突,可這個信仰與蘇格蘭信長老會教有很大不同,導致他對蘇格蘭人有固執(zhí)的偏見,尤其對當時領(lǐng)先思想界的蘇格蘭學派人物和法國啟蒙思想家的偏激言行持有戒心,始終保持思想獨立,但決不拒絕工業(yè)革命科學進步帶來的新變化,體現(xiàn)他與時俱進的心胸識見。他思想的保守性,還可從他支持托利黨和反對輝格黨的鮮明立場體現(xiàn)出來。在早有兩黨大選輪流執(zhí)政傳統(tǒng)的英國,本不能以黨派論觀念先進,可連連勝選執(zhí)政的輝格黨實際上代表這個時期政治經(jīng)濟思想的主潮流。面對現(xiàn)實,盡管約翰生不是黨員,也無從政能力和野心,但他反輝格黨的言行,無形中成為時潮的異見者和流放者①參看《約翰生作品集》,“譯者序”第7—9頁。。到他晚年,保守的托利黨有幾次輪回執(zhí)政機會,約翰生與王室政府總算吻合,因此也借筆發(fā)揮力量,寫出爭議頗大的四篇政治文章,如反對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征稅不是暴政》,儼然成為政治人物②因這些文章和看法,他的名字以政治人物或事件出現(xiàn)在英國政治歷史專著中,如Speck,W.A.A Concise History of Britain(1707—1975);Marshall,D.Eighteenth Century England.。美國戰(zhàn)爭的順利發(fā)展和最后宣布獨立建國,事實上宣判了他立場的“反動”,盡管后來人只能不論立場而就觀點來論述他思想的合理性,所謂“成事不說”。

要說錢鍾書經(jīng)歷改換朝代之劇烈,甚于未看到法國大革命發(fā)生的約翰生,不提還有巨大影響的文革和諸多事件。他顯然沒有約翰生那樣明確的政治態(tài)度和固執(zhí)的信仰理念,如他自語“志氣不大”,“慚愧自己是懦怯鬼”,力求保持人身的自由和學術(shù)的獨立。盡管年輕有過傲慢氣盛,得罪師友,這些“偏執(zhí)”都被無情歲月打磨去掉,留下的是如珠玉圓亮那樣的“說圓圓說”③參看筆者《管錐編述說》。。他一生幾無任何黨政偏好,也不對從政有任何企求,僅是想盡努力靠自身學術(shù)才能去生存去做事。即使逆境,他也要盡力不背道德良心,如事后敢說在那場紅學批判中“沒有錢某一個字”。要說“野心”,不過是要追求“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yǎng)”的學問,自成一家本性特色。政治非其本分,“癡氣”才大自有賜福:他不但在國民黨時期兼任過南京中央圖書館英文刊物主編,隨團訪問臺灣,而且在共產(chǎn)黨政府下從事毛澤東選集詩詞英譯定稿工作,后來出訪美日,官位直升至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不論虛位掛名,這些公職地位,在他人是榮耀一輩子的追求,而在他則只不過是先安身立命后力求保持獨立學術(shù)品格的護身符④錢鍾書生前諱言不屑言曾從事毛選編譯工作,現(xiàn)在一些“傳記”、回憶錄卻極力夸大這方面的本事能力,真是“觀書月眼誰(改一‘子’字)能明”?詩句見錢鍾書《答悌芬》。。然而,他躲閃政治,不等于他能避開一系列政治風暴。就說《宋詩選注》如何“盡可能適應(yīng)氣候”與“衷心嗜好”相抵觸,想來不是當事人過來人,尤其不是他那樣博學識要的人是無法深切體會的。雖然思想上“如膜妄心應(yīng)褪盡”,實際上卻無法“空得到空”⑤錢鍾書:《管錐編》,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0年,第694頁。。這樣身不由己,于是人們就看到他既鄙棄官場又實際在官場的無可奈何,倨傲的狂狷與退出的蔽隱兼于一體,“把自己看成無情地諷刺的對象”⑥陸建德發(fā)言語,見張暉:《紀念錢鍾書先生誕辰10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文學評論》2011年第2期。。盡管說是“虛名”,還是因為他的出席使一些大型學術(shù)研討會影響不一般⑦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文學所聯(lián)合主持召開過俞平伯、魯迅和中美比較文學討論會,還有其他如“新時期文學十年學術(shù)討論會”。。當人們期待他能說做更多的時候,他卻恪守老父家訓“默存”,以別人看來是“不識抬舉”“刁蠻”“狂狷”的率性拒絕方式換取退隱自由淡定身心。這決不意味著他是個完全沒有個人政治傾向見識的純清作家學者。在特殊客觀環(huán)境下,他既要保持獨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的品性,又要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只能守規(guī)定位在“不即不離”中,盡量保持平衡;可內(nèi)心總是對政治文壇時髦潮流世態(tài)炎涼保持最異常清醒的狀態(tài),所以在最能表露他時勢觀察人物褒貶的“談話”里,他總是告誡聽眾“不記錄”“不宜傳”,與約翰生早年想到“談話”可以幫助立足開創(chuàng)新文體根本不同⑧已被傳開的一些片言只語的談話,無不表明錢鍾書觀察敏銳用語幽默。謝泳《錢鍾書:書生氣又發(fā)作了》一文有關(guān)于他政治態(tài)度與個性的分析,見李明生、王培元編:《文化昆侖:錢鐘書其人其文》,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著書雖不為稻粱謀,卻依然憂患世俗人生。基于相同于約翰生對“人類思想進步總是緩慢的”的這個見解,他不是不敢激進,而是實在不能也激進不起來。這也許是飽讀詩書“通人”的一類命運,他們的本事終在言而非行,至多或諷刺或幽默地笑傲江湖,發(fā)出人生無奈的間接批判強音,而那些敢“行”的人不是大起大落,命運無常,便是流入“革命在事實上的成功便是革命在理論上的失敗”之類⑨見錢鍾書:《中國新文學的源流》,《錢鍾書集·寫在人生邊上》,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0年,第252頁。。這個“成功失敗”政治見解意義與約翰生所說“愛國主義是流氓政客的最后避難所”同樣精辟⑩見約翰生:《愛國者:致大不列顛的競選人》,《約翰生作品集》,第166—172頁。。既然深知這個人類思想循序漸進包括自己生命有限的局限性,錢鍾書和約翰生都本能知道自己不能也不可能超越它,尤其到了歲暮晚年,何況是“留命桑田又一回”的幸運。兩人終其一生,都不是政治人士,如果約翰生在政治上還能列隊出來算是個開過兩槍的“戰(zhàn)士”,那么錢鍾書比較他就實在是個“隱士”或頂多是個“狙擊手”了①參看錢鍾書自述:“《管錐編》就是一種‘私貨’;它采用了典雅的文言,也正是迂回隱晦的‘伊索式語言’。”見《錢鍾書集·人生邊上的邊上》,第231頁。文內(nèi)“私”“隱”可為“隱士”作一詮釋。又“我跡近隱士,并不認識很多人”。見張隆溪:《懷念錢鍾書先生》,季劍青、張春田編:《傳燈——當代學術(shù)師承錄》,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政治非他們本分,國情不同,文人約翰生可以敢說敢寫,而學者錢鍾書思想只能寓意于文字中。誠如上面提到那句“革命實際成功革命理論失敗”的精辟之言,就是狙擊手命中要害目標的例子。約翰生比錢鍾書公開樹敵為多,也能判出所謂戰(zhàn)士與隱士不同。。

三、特異的人格風范

與他們獨立立場自由思想相關(guān)的就是獨特的個性脾氣。兩人都有“不講情面”的執(zhí)著孤傲,一覽天下小。論方圓,兩人方中見圓,圓中帶方。如果說約翰生更多呈現(xiàn)“方”的棱角,那么錢鍾書就更接近“圓”的境界。讀者考慮其早年博學蔑視權(quán)威,刻畫嘲諷小說主角方鴻漸不善圓滑,尤其晚年成為公眾讀者聲望極高的知識分子,卻以回避拒絕參與公共事務(wù)和各種聚會包括名流社交而特立獨行②有人批評是一種“炒作”,“越隱越顯”。見王朔、老俠:《誰造就了文化恐龍》,楊聯(lián)芬編:《錢鐘書評說七十年》,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10年。,就應(yīng)想到他的兀傲獨特的氣質(zhì)和方正凌厲的個性,難以說其圓??煽傮w上說,錢鍾書依舊是個道德人士,守身如玉,謹小慎微,煢煢孑立,戒律猶嚴,傾向于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堅守做人底線。這些又無不與明哲保身,避免是非之爭有關(guān),與其說是楊朱“利己貴生”,不如說是老莊“逍遙游”“人間世”超越時空。因此說他有“方”之表也是受其有“圓”之里制約的,處處講究行事分寸,力求中庸穩(wěn)妥,可在不容虛偽不容愚蠢舉動方面,與約翰生里外卻是一個樣。因為其“圓”,才出現(xiàn)集“不近人情”與要“人之常情”為一身的品格,如“神龍般迷走的才子”難以讓人一眼見其“真性”③語見孟令玲:《錢鍾書的“宋詩選注”》,《文學評論》1980年第6期;該文還選入田蕙蘭等選編:《錢鐘書楊絳研究資料集》,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可要聽他“談話”,看他“書信”,見他“做事”,他雖外打圓場,可內(nèi)心非但不是個不關(guān)心社會現(xiàn)實的“書呆子”,且本身就是個性情中人,孩童般赤誠,是非鮮明,“嫉惡如仇,激昂慷慨”④余英時:《我所認識的錢鍾書先生》,楊聯(lián)芬編:《錢鐘書評說七十年》,第58頁。,所謂“俠肝義膽”⑤參看《欒貴明談錢鍾書》,《時代周報》2010年12月20日。。這時他與我們所讀鮑斯威爾筆下那個沖動暴怒起來的約翰生已相差無幾了。在他身邊了解他晚年生活的人說:“先生的原則很簡單,經(jīng)常就是為節(jié)省下時間,為他所全心關(guān)注的‘問題’而‘多讀書’。”“怕橫生枝節(jié),被無原則贊美或歪曲利用,成‘道具化’。這主要想到的危害是他要無端消耗精力浪費很多‘時間’。時間對他來說最重要?!雹迿栀F明致筆者電子郵件,2011年5月2日。因此,大凡遇爭議之事,“笑而不答”,“不屑明駁”,不作“辯解”,就這點來說,又與約翰生主張不自我“駁辯”態(tài)度心理相通,百慮一致。他們兩人一生都有正直坦率和敢言敢行的脾性,生前死后都難免成為爭議人物。

約翰生是個讓人耳聽眼見的“真性”人。他一生堅守宗教信仰,從不隱晦自己的政治傾向,尤其當這些敏感時勢問題與他思想抵觸后,他要頑固堅持道德,決不妥協(xié),就顯出極強的保守個性;可在主張科學,反對奴隸制,同情黑人婦女弱勢群體,反對革命暴政,反對專制獨裁,提倡文化多元化諸多方面,他又眼光超前,見解獨到,至今讓人感到他不但走出他那個時代的思想局限性范圍,而且還越過境界足以成為當今先鋒派人物,如他對世界主義的理解,對視野狹隘的種族優(yōu)勝的批判。這兩面對立,同是一種方圓互補。在生活中,他有個性倔強、脾氣粗暴、談鋒犀利、舌不饒人一面,同時又有同情弱者、慷慨解囊、慈善待人、通情達理另一面,尤其對年輕人總是鼓勵有加。進入晚年,比較不同的是,他怕寂寞凄冷,耐不得孤單無友,這顯然與他抑郁癥復發(fā)和妻子親人早逝有關(guān)。慶幸他能從兩個渠道得以補充:一是結(jié)識大酒廠商家思羅爾先生,特別是其年輕美貌文學才女的夫人,成為他們家里受尊敬照顧常客;一是組織文學俱樂部,廣泛社交結(jié)識朋友①參看《約翰生傳》。。

這“喜社交”是錢鍾書避之不及的。兩人不同的“社交觀”實與他們所處不同體制的社會相關(guān)。錢鍾書似乎天生“不怕孤獨”②這是一個硬幣有兩面的問題,值得深究。錢先生骨子里如常人,還是怕“冷落”“寂寞”的。參看錢先生“怕孤單”的故事,見胡明:《遲到的紀念》,李明生、王培元編:《文化昆侖:錢鐘書其人其文》,第469頁。他愛寫信喜談話自嘲學者生活如驢拉磨都應(yīng)視為排遣寂寞之舉,不提他還有讀書多而棋不逢對手的空寂。與約翰生隨時“害怕寂寞”恰成兩種雙峰對峙的人格。約翰生雖名聲噪大,畢竟在文人學科之中,被借名炒作一邊倒機會有限,聲名此起彼伏很平常,不會被供奉被權(quán)威話語權(quán)化,如楊振寧晚年在美國不可能同在中國那樣享“明星待遇”。所以他有“寧愿遭遇攻擊,也不愿受冷落”的主張,歡迎任何爭鳴,自己卻采取聽之任之態(tài)度;而在獨尊一統(tǒng)思想社會下,人運無常,與朝相適才能名揚位進。晚歲錢鍾書恰似“魔鬼夜訪”,不但自知博得大名“生逢其時”③錢鍾書的老師吳宓當年做同樣的研究是“復古”,而他弟子卻被標示為“特色”。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世道無常,生有逢時不逢時。參看楊義、陳圣生:《中國比較文學批評史綱》,臺北:業(yè)強出版社,1998年,第362頁?!坝袆e才”④嚴羽語“詩有別才”,錢鍾書除論述其本義外,還特別“曲解”其引申義,要成為大詩人不僅僅是他“能寫詩會寫詩,還有其他別才,非關(guān)“藝與學,才與能”。參看《管錐編述說》,第251頁。,還知道約翰生所說成名的因素“復雜和捉摸不定”⑤參看約翰生:《漫步者》第2期,又《約翰生作品集》,“序”第11頁。想到“聳動天下”的楊億“西昆派”,“盛極一時”的陳衍石遺“同光體”,“解放后”根本“無人問津”的約翰生,還有自己獨賞推舉“霸才健筆”的江弢叔(江湜)少人理解,個人喜愛《野叟曝言》、《西游記》、《儒林外史》勝于《紅樓夢》、《三國演義》不合大眾輿論,不提自己只能注不能選的《宋詩選注》還有小說《圍城》遭遇過埋葬的命運,錢鍾書怎么也能克制自己淡定,不敢飄然,要視那些“鼓噪”“浮名”誤他。他要拈出一些不見經(jīng)傳小人的言語為其揚名說話,與他后來被揚名后要堅決打壓那些無原則阿諛贊頌之詞,同出于憂慮和謹慎的惺惺惜惺惺心理。眾人皆醉我獨醒,怎么說都無人聽,他只好來個“不盡人情”的干脆拒絕,“未免一桿子打翻一船人”(舒展形容語)。,更知不能自主要被借名,所以退休年齡照樣掛名,用他自嘲話說“尸位竊祿”。這個“祿”如前面提到是“護身符”,不僅保護而且確立他生前不大可能再受激烈批評的待遇⑥錢鍾書去世前,名望聲重,批評文字有也屬于“甄士隱”不大公開,幾乎沒有對他個人名聲地位的攻擊批判,之后判若天地。參看王朔、老俠,王曉華,孫珺,蔣寅文章,見楊聯(lián)芬編:《錢鐘書評說七十年》。這個現(xiàn)象正好折射思想一統(tǒng)社會的不太正常反常。當然尊重他有話以后說,也是常情理,尤其在我們這樣官本位的人情社會。錢鍾書生前反對“錢學”就似乎預料到死后“錢學”學錢不起來這一面,嘲弄別人同時嘲弄自己。。此時他不會有約翰生的“冷”而只有“熱”,若主觀上附和時潮,那么在客觀上就會要多熱就有多熱,如現(xiàn)今一些學術(shù)明星的表演那般。錢鍾書知道止學,到此為此,如同緊急剎車。他力主“抗熱”,這恰與他成為公眾擁戴人物的這個形象極為不協(xié)調(diào)。所以人們就看到他在這類減熱排熱清除干擾噪音方面“劍走偏鋒”,大反潮流,“不將精力做人情”,不要成為人人要見的“下蛋雞”。盡管自比是一塊“所有蒼蠅都想叮著”的“臭肉”,無可奈何,主觀上卻盡力回避謝客,不管來者身份大小,何種規(guī)格級別國宴,如同孫悟空揮棒掃空一切。比較約翰生接受喬治三世國王突然來到圖書館與他見面,還有約翰生勉為其難接受王室養(yǎng)老金來說,錢鍾書又不能不說也是個敢“開槍”的戰(zhàn)士了⑦錢鍾書通常是愿意見人的,也很怕寂寞“冷落”。只是要見他,要遵從他所能接受的規(guī)矩。一般的“拒絕”是在什么情境下做出的,比如他當時在忙什么趕什么,情緒身體如何,說故事的人似都應(yīng)有所交代。坊間傳說有些太離譜,見不到面的記者借媒體添油加醋,而熟悉他的人無法認可,只能從理解個性角度去作些辯護。他拒絕參加國宴和拍攝《中國當代文化名人》這件事在舒展一文里有敘說。。當我們要責怪他避世不參與社會(社交)活動太私心貴己時,他又往往能呈現(xiàn)出地道的公眾正義代表人物的另一面。我們現(xiàn)在看他為涉及“版權(quán)”出版其書事打官司的壯舉①參看錢鍾書《致黃伊》信二函及同時期報紙有關(guān)報道。錢鍾書:《錢鍾書散文》,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7年,第435—436頁。,多少有些感覺他一反常態(tài),走火入魔,可認真執(zhí)著“私有權(quán)”,勇敢向前(錢)看,卻大有舉主持正義之旗,維護學術(shù)品格的膽魄,單身一人之勇武幾同當下五十多位作家聯(lián)手狀告百度侵權(quán)之氣勢一個樣。這個重拳出手,不“舍身喂虎”②錢鍾書秉持“浮名誤我”的清醒,對這些事一般采取“不合作主義”或“聽之任之”。如他說:“我只好效法釋迦,舍身喂虎,讓他們吃好了?!币娛嬲?《歷史的淘氣》,李明生、王培元編:《文化昆侖:錢鐘書其人其文》,第72頁。,與他厭浮名虛譽苛刻自己盡量回避人群社會隨遇而安看似十分矛盾,卻閃出文人剛直不阿錚錚鐵骨一道亮光來。讓我們看到他不要“會做人”這一個真我。錢鍾書“打官司”與約翰生對麥克弗森偽造蘇格蘭古民歌無情揭露引起“警告信”官司威脅,同樣成為有趣的文壇公案③蘇格蘭人因這些“偽造”詩歌而提振起文化民族主義精神。約翰生的揭露在他們看來是一件傷害民族自尊的事情,因此他們不愿討論真假。見筆者譯:《驚世之旅:蘇格蘭高地旅行記》,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約翰生針砭麥克弗森的造假,為此接到麥的“恐嚇信”??紤]會遭到人身攻擊,他此段日子睡覺前床邊總放個手杖來保護自己。約翰生(1784)死后,麥克弗森(1796)也榮耀地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詩人角,且挨著約翰生墓碑。近年學界仍有人在討論理解這個問題的是非。同理,錢鍾書這個“打官司”也會有不同的看法。,一主動一被動,貌異心同,呈現(xiàn)出兩人徹底的智慧,足以提醒告誡后來為文寫作者對自己對讀者負責,要真心膽識,公私分明,無畏無懼,謹慎從善。

錢鍾書雖付出“不盡人情”的代價,卻收獲了人格精神。社會上流傳他“脾氣怪”、“見面難”、“出版錢書難”、“拒絕社交”,都無不與其獨特自守的人格有關(guān)。與專制社會相反相成,歷史上偏偏恰是那些獨立中立的耿介清流隱士在中國文化人中贏得最高稱譽的榮耀,也能歸屬于所謂“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的一類。我們現(xiàn)在的紀念追憶,依然把“淡泊名利”、“耐得寂寞”看作對錢鍾書人格的最高評價之一,不僅因為社會體制出問題,還因為文德第一,文才其次。我們造他這尊“為人為文”的“人格神”,實有我們社會文人的補償心理在作祟,要借他的力量來勉勵自己和同行能有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風亮節(jié),堅守文人的品德。這同西方世界首先學習宣傳約翰生的信仰道德和善良人格同出一個道理,所謂人格力量大于一切文字④人品缺失,文不足以觀?!跺X鍾書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的一大特色,不妨說集中于此高風亮節(jié)和人格精神。。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錢鍾書主文德與約翰生倡道德⑤約翰生寫作素有“道德文章”之稱,如他散文《漫步者》、《冒險者》、《懶散者》道德說教一以貫之;錢鍾書講“文德”,可從他《談藝錄》、《管錐編》針砭人物中清晰見出。,兩者互為一理,貫穿在他們一生言語行為之中,讓我們對他們高山仰止,如果有偏激沖動也會原諒他們耿直無情。相對而言,如果晚年可敬可佩,中青年的錢鍾書和約翰生似乎都比老年的他們更加可親可愛⑥鮑斯威爾《約翰生傳》寫晚年事多于早中年。人們印象容易停在他后期生活。錢鍾書早年《寫在人生邊上》、《人·獸·鬼》與晚年《管錐編》如同判若兩人。雖鋒芒不減,已用說圓掩蓋,“偶爾露崢嶸”。參看筆者:《管錐編述說》,第61頁。。

四、智慧的著述與談話

錢鍾書與約翰生更多的類同都表現(xiàn)在他們的作品和談話里,無論在語言才能、創(chuàng)作數(shù)量、文筆風格和批評思想各方面都有可比之處。這里提出一些印象式的比較,展示一般面貌,同樣是要拋磚引玉,引起大家關(guān)注興趣進而深入對他們智慧文學寶藏的勘探學習取用。

從語言能力來說,錢鍾書懂英法德意大利西班牙拉丁文六種外文,加上中文,所謂在“七度空間思維”。他出生晚書籍出版多,讀的書似乎要比約翰生多,精于鑒賞,偏于“知”;而約翰生通拉丁文古希臘文法文,懂些意大利文和荷蘭文,讀盡他以前的西方古籍經(jīng)典作品,假以時日,他同樣手不釋卷,能如錢鍾書一樣讀天下群書當無疑問。不過,他向國王說自己“沒有沃博頓博士讀得多”①見《約翰生傳》,第88頁。,這是“自來無第二人”的錢鍾書不可能與任何其他同代人要謙虛說出來的話。

約翰生因自身體弱多病讀過大量醫(yī)書,能自開“治己病”藥方,喜歡讀數(shù)理邏輯關(guān)注科學親做化學實驗,讀書更泛雜,偏于“行”。這個“行”包括他盡量少“掉書袋”,重視把書用于生活實際上,強調(diào)“除了生活的藝術(shù)之外,書籍還能教給人們什么呢”。在與鮑斯威爾一起旅行蘇格蘭的路上,他們設(shè)想要辦一所大學,讓文學俱樂部的人分工任教,約翰生考慮再三后認為自己適合“教邏輯,形而上學和學院神學”②筆者譯:《驚世之旅:蘇格蘭高地旅行記》,第163頁。,若能假想推測,錢鍾書想來也許會去承擔邏輯(名學),但更擅長教文藝鑒賞文學批評史。雖說文人,約翰生這方面顯然能,并敢于以“學者”自居??梢娚厦媾兴麄兩矸菸娜藢W者,外貌戰(zhàn)士隱士,行事方正圓體,都很容易忽視他們共通性方面。此外,兩人“博聞強記”,都有不少令人瞠目的故事傳說。論同時代人言談夸譽,錢鍾書似乎得到更多。單夸記憶力強之“表”,實不足以彰顯他們的思想智慧之“里”。要特別提到,約翰生似乎沒有錢鍾書那個隨讀隨記的“讀書筆記”,給人不夠勤奮而多懶散的印象③鮑斯威爾在《約翰生傳》記載他隨叫他(約翰生)隨到,給人他沒多少時間讀書的印象。實際上,他與約翰生接觸見面時間相加起來全部都不到一年。然而,這個“印象”又被晚年常與他在一起的思羅爾夫人寫的“小傳”加強了。這里有個早晚年的時間問題。他(她)們側(cè)重記載看到的都是晚年的約翰生,而早年就從他們敘述中也能推測他似乎把書讀完記住了。其實,鮑斯威爾的“旅行記”寫約翰生找書讀和女作家范妮的“日記”記載看他經(jīng)常把書捧起貼近臉面專注讀書情景,都是晚年他還手不釋卷繼續(xù)在讀書的真實寫照。若要硬性區(qū)分,他可能晚年病多近視太嚴重,泛讀多于精讀。參看筆者寫的一組分類譯述介紹有關(guān)約翰生研究或紀念文章(計有三十篇),見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2009johnsonsland。。若憑此就說約翰生記憶更強,卻要考慮他死后留下近三千本個人藏書,而錢藏書量確實較少④見許多回憶文章說錢師不藏書,這是不確切的。他不特意藏書,逝世后書櫥少說也有千本左右,包括《全唐文》、《書道全集》、《清詩紀事》等大書,還有約一半的外文書以及很多別人送的書。別人送的書,他大部分轉(zhuǎn)送需用的友人。欒貴明致筆者電子郵件,2011年5月2日。。

從數(shù)量上,“勤奮”的錢鍾書實比“懶散”的約翰生寫作量要少些許。這也可看作是學者與文人的根本區(qū)別之一。殊不知,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對每種文學樣式都有興趣嘗試。就體裁而言,我們可以做這樣有趣的類比——《管錐編》與《英文詞典》:不同類書,卻廣征泛引,同是博覽群書體現(xiàn)記憶超人的杰作,如同“百科全書”,知性詩心浩瀚如海洋⑤參看錢鍾書一封信說:“我言法國‘大百科全書’定義,‘不為任何理論系統(tǒng)所束縛,敢于獨立思考,取各派之精華’?!币姀埪∠?《懷念錢鍾書先生》,季劍青、張春田編:《傳燈——當代學術(shù)師承錄》,第52頁。有西方論者強調(diào),約翰生《英文詞典》不是在學院里按部就班地完成的,少了許多嚴謹,多了不少真心樂趣,實為一大特色。據(jù)記載有人單讀這部詞典而成為作家。參考文章同上博客文。;《圍城》與《幸福谷》:兩人各自寫作的惟一中長篇“學者小說”、“哲理小說”,同一個“生活的選擇”的母題,盡管人生態(tài)度敘述風格大有不同⑥參看《幸福谷》,“譯者序”第11頁。;小說散文《寫在人生邊上》、《人·獸·鬼》、《人生邊上的邊上》與《漫步者》、《冒險者》、《懶散者》及個別虛構(gòu)作品,同為報刊匯集文章,立意文德與道德、諷刺與幽默、邊上與地下、博學與多識,各有千秋;古體格律詩《槐聚詩存》與《倫敦》、《人類希望的幻滅》及其他英文拉丁文詩作品,錢鍾書自有特色,“詩人”之名當之無愧,而約翰生同樣作為詩人雖排大名有爭議,但他的作品卻一直被當作英國最優(yōu)秀的詩歌受人贊譽⑦詩人艾略特和美國批評家布魯姆極為推崇。見《約翰生作品集》,第245—246頁。;《談藝錄》、《七綴集》與《英國詩人評傳》:錢鍾書涉及對個體與普遍現(xiàn)象的綜合論述,而約翰生側(cè)重詩人與生活命運的隨感概述,兩人都同是專注于對具體的詩歌詩人詩心詩界現(xiàn)象的議論評述,強調(diào)詩人的道德和詩人的詩性藝術(shù)成就,褒貶尖銳而深刻;《宋詩選注》與《莎士比亞集》注釋:雖無法等量齊觀,可見兩人都下過考訂校勘功夫,顯出“碧海掣鯨”的博學識見;兩人還有其他一些同類愛好:從事翻譯,寫“書評”譯介文章,有英文《精印本堂吉訶德引言》與法文《西比尼亞游記》,約翰生翻譯量更多些;兩人都從事過“有求必應(yīng)”之類編務(wù)咨詢甚至校對修改工作。錢鍾書主編過英文刊物,參與文學史主編編寫及其他《宋詩紀事》增補和古代文獻數(shù)據(jù)庫的項目立意設(shè)計,甚至曾兼任過圖書館負責人工作,為外文所文學所親自選購書目,不以小事而不為,這些都超出常人看到或聽到的范圍。同樣約翰生編輯《紳士雜志》,有求必應(yīng),為友人寫序,支持年輕人,隱姓埋名幫助法律教授寫演講稿,正好比錢鍾書化名“鄭辛禹”排在吳庚舜名字后一起發(fā)表《也論“長生殿”》論文;除此之外,約翰生早年嘗試過寫一出悲劇《艾琳》,晚年旅行寫游記如《蘇格蘭高地旅行記》,而錢鍾書在夫人楊絳和同學曹禺戲劇創(chuàng)作上以及在翻譯家傅雷的譯作上有什么具體建議幫助,似乎不必特別“發(fā)明”而只需去“發(fā)現(xiàn)”;錢鍾書有英文寫作集《錢鍾書英文文集》,而約翰生有拉丁文詩歌堪比;錢鍾書手稿集《容安館札記》(已出三冊)和約翰生“祈禱”文,屬特殊類別,應(yīng)當另論。有意思的是,錢鍾書與約翰生都寫有大量的書信,是名副其實的“書信人”,“寫信的動物”①參看舒展:《歷史的淘氣》,李明生、王培元編:《文化昆侖:錢鐘書其人其文》,第69頁;黃維梁:《向錢看 鍾愛書》,《聯(lián)合報》2008年12月19日。,顯然約翰生書信集歷久能大致收羅盡全,而錢鍾書書信集收錄僅是個開始,便已有很大的難度了②名人手書在當下似乎等同錢幣,想求捐助恐怕已無濟于事了。這是一難;當事人不想落入“沽名釣譽”遭嘲諷的圍城里,這是二難。錢鍾書工作過的文學所似應(yīng)承擔義務(wù)和責任去收集征集匯編出版錢鍾書書信大全。真希望他的“書信”比“談話”命運要好些。。

如果書信集能反映一個人的社交范圍并可窺視其一時的情緒心理,顯露特定的難言不便言之苦衷或隨意的逢場作戲的應(yīng)對應(yīng)酬的話,那么“談話”就是直接的個人宣言和表白。約翰生比錢鍾書多出一個大頭銜“談話家”。約翰生所以能成為談話大家,除社會環(huán)境外,還要歸功于圍繞在他身邊轉(zhuǎn)的一個小青年③鮑斯威爾見約翰生那年是1763年,他們一個54歲,一個23歲。。比他小31歲的鮑斯威爾迷上他后,便有空就上訪,有言必記下,有時惹火惱怒主人,有時寫傳記事被提起遭挨罵潑冷水。約翰生只希望死后寫什么都可以,情形正如同錢鍾書反對生前寫他的傳記,對錢學研究學會“指望‘緩刑’到身后才好”,否則對他就是“人生的諷刺”。生活中,錢鍾書其實是個一點也不輸人的健談?wù)?。只要開口,便能“語妙天下”,“汪洋恣肆,趣味盎然”,“鋒芒所向,鞭辟入里”,有時與約翰生同樣饒舌,“口沒遮攔”,“開罪于人”④參看王辛笛、余英時、夏志清等回憶文,見李明生、王培元編:《文化昆侖:錢鐘書其人其文》。。因為社會體制不同,錢鍾書父親很早就告誡他并改字“默存”為座右銘,謹慎言出。在經(jīng)歷感受過歷史現(xiàn)實的“有口難言”、“言者加罪”之后,錢鍾書不但在《管錐編》屢言“口戕口”、“言語害人”、“文字禍害”、“實言難”⑤“知行”是個爭論不休的哲學問題,錢鍾書特別加入“言”:“知之往往非難,行之亦或不大艱,而如實言之最不易?!薄豆苠F編》,第608頁。并參看《管錐編述說》,第238—247頁。這個“言不易”恰似我們今天社會摸石頭過河或只做不許多說的真實寫照。,到晚年還對“談話”不屑一顧,嘲諷能言善談?wù)撸毖钥煺Z地指出:“用談話和舉動為自己制造出來的公開形象,往往是一位成功作家的最失敗的創(chuàng)作,當然也許是一位壞作家的最好的創(chuàng)作。”⑥見錢鍾書:《和一位攝影家的談話》,《錢鍾書集·寫在人生邊上》,第203頁。仿佛幽了約翰生一默,批評了那時還未見國內(nèi)出版的幾本《約翰生傳》及記錄他談話的鮑斯威爾⑦約翰生因鮑斯威爾在傳記里實錄談話及表情細節(jié)而成為栩栩如生的藝人。后來人干脆不讀約翰生作品就直奔《約翰生傳》“談話”書去了。這個取代作品的“藝人現(xiàn)象”惹得一些學者埋怨恨他拜倒師父,爭論不休。目前這“雙重形象”在西方學界業(yè)已達成共識,兩者能互為補充,便于全面學習和理解約翰生。參看筆者的《約翰生傳》“譯者序”。。錢鍾書非不能言談,而是不能不敢不想不允許公開他的言談,因他有意保持這方面“沉默的自由”,那些字字珠璣的言語,就只能“隨聲隨滅,實在可惜”。這兩位大師“談話”的命運不同,實際襯托出他們所處國度不同和政治環(huán)境迥異的特色。雖晚年還是有機會,有人早被提醒或意識不能錯過記錄談話,均因大家“自忖無鮑斯威爾之才”而不敢筆錄⑧見張隆溪:《懷念錢鍾書先生》,季劍青、張春田編:《傳燈——當代學術(shù)師承錄》,第55頁。,當然先生若知道會不客氣加以“禁令”制止,如佛門人不喜記言,必逐罵“稗販我去”。也許享有“談話家”美名的約翰生,同少了“談話家”大名的錢鍾書,若能在地下碰見,必會相視苦笑,看“歷史也像淘氣搗亂的小孩,愛開玩笑,捉弄人”。

就批評思想或個人興趣而言,錢鍾書說過,他重視具體的文藝鑒賞:“我的原始興趣所在是文學作品;具體作品引起了一些問題,導使我去探討文藝理論和文藝史。”①《錢鍾書集·寫在人生邊上》,第204頁。這可以借來說明約翰生原本正是這個思路。約翰生沒有寫大部頭的史論專著,只寫他所讀所感主觀印象式品評,即使寫五十二位英國詩人評傳,也是直接依據(jù)文本閱讀感受而不是什么理論規(guī)則作出評價。因此,當代研究者認為,約翰生不是前人設(shè)想的嚴格的新古典主義批評家。他應(yīng)被看作是20世紀倡導細讀文本的新批評主義之父。錢鍾書的《談藝錄》和《管錐編》都是具體閱讀的心得體會,但比約翰生有更自覺的理論作引導分析和總結(jié)歸納。當我們苛求他書里沒頭沒尾沒有思想體系卻通體渾圓時,我們最好把他與約翰生一起當作識文心有悟性開大智的文人作家看待,甚至不妨摘去他“學者”“大師”名分,特別欣賞看他“貫穿潛伏”文學文字文采文學批評的“滑稽游戲”②見錢鍾書對筆者《管錐編述說》部分批評文字,《管錐編述說》,第92—93頁。。這樣譬喻繽紛、汪洋恣肆、機趣橫生、應(yīng)接不暇的個人著述,如春秋戰(zhàn)國諸子篇,真應(yīng)把《管錐編》叫“管錐篇”③據(jù)說錢鍾書曾考慮過這部大書用“篇”還是“編”的問題。欒貴明認為:“錢師開始先用‘篇’,后來才用‘編’。理由是越寫越多,才由‘篇’提升至‘編’?!睓栀F明致筆者電子郵件,2011年5月11日。錢先生當然不可能會采用如約翰生找不到好名(指《漫步者》)就以一夜不睡覺的方式來解決。約翰生故事見《約翰生傳》第31頁。。

約翰生說過,批評家有兩大類人,一拿“顯微鏡”,一拿“望遠鏡”④參看錢鍾書引約翰生《漫步者》里的一個評文看法,《管錐編》,第1447頁。。這個說法被錢鍾書實際地當作理論去論說作文者。有趣的是,盡管兩人都能從大處著眼與細節(jié)著手,側(cè)重點卻很不同。約翰生無論批評還是寫作都有持“望遠鏡”的特點,看全局多于局部。如他寫人物傳記,重視細節(jié)卻不去斤斤計較,直抒所感,要他寫出《管錐編》那樣考訂細膩的文字恐怕不容易,也非所專注。約翰生傾向“寫意”而非“工筆”。尤其他不但大力主張要快手寫文章,而且實際上常用最短的時間寫出長詩,寫出《薩維奇?zhèn)鳌?,寫出小說《幸福谷》,這更加深了人們對他“寫意”的印象。其實他寫得快只是個習慣,并非馬虎潦草不負責任的快,不屬于“速而未工”和“工而未速”兩類人,沒有“目窮千里而失之眉睫之前”的毛病,如同錢鍾書精細卻沒有“不睹結(jié)構(gòu)行布之全”的缺陷。這是因為兩人都同樣認為文字要打磨,人間要好詩。不然說錢鍾書只有“工筆”,那么他的“下筆如風”的書信“寫意”之快就很難說其圓了。

文有文行。兩人都對文字取審慎規(guī)范的態(tài)度。約翰生更在意去編一個用字范文的詞典去身體力行。固執(zhí)時他說,詩不能翻譯,就因為它是詩;靈活時他也意識到,固定語言如同“以鏈條束縛音節(jié),以馬鞭抽打大風”,等同堂吉訶德勇士撞風車。錢鍾書主張翻譯要“化”,就比他不能譯說要圓,同樣是對語言提出最高要求的看法。兩者貌異心同。說“工筆”錢鍾書,幾乎沒人會反對,而若不思量,就直接去判斷約翰生“寫意”,至少誤會不確切。因為約翰生也同樣有反復修訂增改的習慣,甚至認為“出版”如同下地獄,進去容易出來難⑤約翰生:《漫步者》第16期,見《約翰生作品集》,第34頁。。要知道,他對自己出版《英文詞典》要求太嚴幾乎廢棄,逼迫催促下,反復推敲,最后遲遲才出版。當我們讀到約翰生說只有傻瓜才不為錢寫作時,我們要想到他實際生活的另一面——他為人寫序替人寫稿改稿從不想到要錢。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最終也沒因為錢寫作而成為富翁。關(guān)于“文與人”和“文與行”的矛盾統(tǒng)一,兩位文人學者都給人留下印象深刻的精辟論述:“大可不必如此匆匆忙忙地相信或尊敬所謂的道德老師。他們演說時像天使,而生活里是常人?!闭恰拔恼聦帍鸵姙槿恕雹耷罢咭姟缎腋9取返?7頁;后者見《管錐編述說》第238頁。他們生前都有針對不同人談不同話和給不同人寫不同信的情形,若放到一起“比較”,能見言行不一的自相矛盾,不可不考察而輕信以為真。人心思想此一時彼一時也屬正常,同時他們待文待事與待人常不同。這些都是值得在“文與人”大題目下深入研究的問題。。

寫作語言上,兩人文筆縱橫開闔,典雅雄健,譬喻精妙,無不打上各自用語的烙印風格,放到哪里都能被輕易認出。在他們各自同代人中都造就了一大批迷戀書嗜好書的錢迷和約迷。英國著名畫家雷諾還是年輕時,就站立街邊柱子旁一口氣把《薩維奇?zhèn)鳌纷x完,要轉(zhuǎn)動身體時才感覺腿腳麻痹。我們知名畫家黃永玉不但自己看《管錐編》,而且還激動興奮買七部書送給友人分享。有人工整手抄《圍城》,《大染坊》劇作家陳杰據(jù)說能背誦整部《圍城》。正是語言的力量,確立他們文字大家文學大師無人可以替代的位置;包括人格風范,任何辯論爭議似都應(yīng)該從這些地方開始。約翰生在生前死后都有一些人學他文法,包括雷諾學得很像,而要長篇大論模仿錢鍾書比較難,但還是可以在一些報刊書籍的短句書序里,??吹藉X式筆法文句。錢鍾書喜歡考察“句式”來源,比較其文心應(yīng)用之優(yōu)秀。這里各拈出他們喜用的行文句式供思考玩味:“婚姻生活雖有許多痛苦,可獨身日子卻毫無愉悅?!雹偌s翰生:《幸福谷》,第80頁。“駢體文不必是,而駢體語未可非?!雹凇豆苠F編述說》,第323頁。兩個是非程度輕重的并列比較句式,無不顯出他們體察的細心,語言的巧妙,思辨的智慧。套用應(yīng)用活用它們,非此即彼一刀切的思維市場就會少很多,人生經(jīng)驗也會深刻許多。

兩人都喜歡比喻駢語,博古通今,站高看遠。風格上,錢鍾書“半莊半諧”,約翰生“莊重凝煉”,錢鍾書“辛辣刻薄”,約翰生“溫辛針砭”,同樣睿智深邃,入情合理。與現(xiàn)在錢鍾書同樣不幸運的是,約翰生的用語習慣,典雅華美,自成一體,早在生前就遭到批評諷刺,“最美”和“最丑”語錄同時編集被不同人利用欣賞。他的散文集如《漫步者》,哲學大詞頻頻出現(xiàn),措辭深奧,閱讀困惑人。那些散文替女性說話的語調(diào)也過于“男性化”,難改他的鏗鏘有力?,F(xiàn)代英語人要讀他的書已缺少流暢的快感,不借“談話”傳記,他似乎早已失去了一般讀者大眾,如他死后有薩克雷《名利場》描寫女主角“把手頭的大字典從窗子里直扔出去”③“大字典”泛指當時流行人手一冊的約翰生簡裝“小開本”《英文詞典》。這部書于1848年出版,距離約翰生去世已六十多年。語句出自《韓昌黎詩系年集釋》,《錢鍾書集·人生邊上的邊上》,第340頁。。錢鍾書的書雖還未見有人直接寫扔出去,可他用典雅文言文寫的書,自然也遭到“冷僻書”“難讀”的際遇,譏評為“艱澀奧衍”之文④語出姜書閣《文史說林百一集》。。幸運白話與文言文還未徹底斷裂,加上他有寫一手快言巧思的白話文來替補,有趣味橫生的小說《圍城》來解圍,佐以名望形勢等因素,得到高度重視。但不用等將來,現(xiàn)在也已呈現(xiàn)出“圍迷”與“管迷”的分道揚鑣,各路自我欣賞,如同“約書迷”與“鮑書迷”那樣又分又合,進入民間與學術(shù)軌道。他們的作品終會形成自覺正常的群賢畢集智慧語言愛好者的感悟?qū)W習交流場所,大家沒有任何別的立場情緒派系理念爭議,只是要從他們的書中“渴望得到愉快”⑤對莎士比亞評語,見《莎士比亞戲劇集前言》,《約翰生作品集》,第192頁。。他們作文都自信坦誠如揚雄:“世不我知,無害也。后世復有揚子云,必好之矣。”堅信讀者總是書的最高裁判者⑥約翰生在生前知道自己作品對一些讀者難讀不受歡迎,雖不悔改,可堅持認可讀者說了算。他論作者自信與讀者關(guān)系的看法可參考《漫步者》第1期,《約翰生作品集》,第22頁。錢鍾書雖不遷就讀者,但也自信其書有讀者而期待讀者最后裁判。。

五、影響的源遠流長

錢鍾書熟悉了解喜歡閱讀約翰生⑦楊絳提到錢鍾書講約翰生編造議員故事(第109頁),在上海與英國人談學問“有約翰生氣概”(第111頁);學生說“錢師喜歡約翰生博士談話多妙喻警句”(第161頁);用“顯微鏡望遠鏡”喻結(jié)構(gòu)主義(第318頁)。這是比較新的材料,見吳學昭:《聽楊絳談往事》。。他不僅在約翰生母校牛津大學讀書,??巳嘏c彭布羅克學院相隔不遠,都共用“飽蠹樓”圖書館,而且他寫英文論文引用語和書目表明,他很早就讀過約翰生的長詩和大部分作品①現(xiàn)代人重新考訂注釋編輯的《約翰生全集》,歷經(jīng)三十年因經(jīng)費等原因至今尚未出版齊全。,熟悉鮑斯威爾《約翰生傳》和相關(guān)評論書籍。早年他在上世紀30年代細讀過希爾—鮑爾編輯的標準本《約翰生傳》,晚年還讀過1978年出版哈佛大學文學教授巴特的廣受贊譽的《約翰生傳》②1986年11月回復筆者一封信,他提到“五十年前細看這本書”。引巴特文見《管錐編》,第1462頁;此外《錢鍾書英文文集》,引用約—鮑文出處有十五條之多。。比起熟悉約翰生的林語堂,他雖無直接宣傳文字論述,卻似乎比他有超出對鮑斯威爾《約翰生傳》范圍的更廣泛了解,更直接進入約翰生作品的殿堂,與梁實秋同樣熟稔。這從《談藝錄》和《管錐編》可以見出。如他提到關(guān)于“男人主筆,譴責女人”的看法(《漫步者》,No.18)有兩次,提到玄學派詩人考萊③《管錐編》,第353、1639頁。第1503頁論“男貴女賤”也是強調(diào)立場角度不同而會導致評價不一。又參考《談藝錄(九一)》,第731頁。;又如《圍城》有明喻寫“鴻漸大有約翰生博士不屑把臭蟲和跳蚤分等的派頭”,還有暗喻用“這事(指鴻漸氣愛爾蘭人)也許是中國自有外交或訂商約以來惟一的勝利”④政治家伯克得知鮑斯威爾把約翰生與敵手威爾克斯拉到一起見面后說:“外交使團的歷史上還沒有一件能與它相比的勝利。”見《約翰生傳》,第164頁;又見《圍城》,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9年,第22、229頁。。他對同學說過,去英國時,“輪船上惟以約翰生博士的字典自隨,深得讀字典的樂趣”⑤鄒文海:《憶錢鍾書》,楊聯(lián)芬編:《錢鐘書評說七十年》,第51頁。。給友人寫信,說訪問美國國會圖書館時,對導游夸耀書多而隨行個個驚嘆不已,他也驚奇大笑地回應(yīng)說:“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書?!绷钊讼氲郊s翰生引用蘇格拉底經(jīng)過雅典市場時說的一句經(jīng)典:“這里有那么多東西,都是我不需要的?!雹尥跛?《對話的余思》,李明生、王培元編:《文化昆侖:錢鐘書其人其文》,第106頁;約翰生:《冒險者》第67期,見《約翰生作品集》,第116頁。千年西土,相會于心。這些無不表明錢鍾書與約翰生心是相通的,受其影響是潛移默化的⑦《錢鍾書集》收《談交友》一文,經(jīng)楊絳解釋勸說,錢鍾書同意刪去一段關(guān)于約翰生與鮑斯威爾“狎友”的文字(大約250字)。見吳學昭:《聽楊絳談往事》,第383—384頁。這段話恰當?shù)乇砻麇X鍾書熟悉了解約翰生,尤其說他們是“友”而不“親”的關(guān)系,仿佛在解釋或回答西方學界有人討論這類關(guān)系時表明鮑斯威爾從親情上并不是最適宜寫約翰生傳的首選人。女作家范妮要比鮑更有資格,可她“太親”,怕破壞偶像終一字不寫,也不愿合作,后來還是滿意肯定鮑斯威爾寫出《約翰生傳》。這些都應(yīng)屬于有趣的文壇公案。今后出《錢鍾書全集》應(yīng)考慮復原全文。。

約翰生在二百多年前就大力贊揚敢到中國長城去的人,主張全球主義世界文學:“讓我們開闊視野,觀察人類,從中國到秘魯?!狈路鹨蛲ù笸?,同錢鍾書一樣有化開來的“中州無外皆同壤”的“全球意識”⑧第一個引號句為錢鍾書詩句,第二引號句見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唁函”里的一個用詞。??上Вs翰生在中國被接受的命運不逢其時,至今也未完全合時宜。這有他本人和時代諸多因素。

約翰生從早年激進到晚年保守,與眾多哲學思想家人生軌跡一樣,符合人生一般規(guī)則,如哲學家羅素所言,早出的急流小河終要匯入晚歸的平靜大海。為他寫傳的鮑斯威爾極力強調(diào)這是個愿意順從并與社會和諧的老人,不顧他早年文章激怒王室政府險被抓捕的事實,目的是要以“這一個”英國約翰生形象來抵制那些破壞正常秩序顛覆君主王朝的法國暴力革命。約翰生這些保守反對革命思想,甚至頑固堅持宗教信仰的舉止,當然經(jīng)不起大革命的浪潮,成為革命對象不提的人,進入更為激進暴力革命的20世紀,他秋風掃落葉般地被提倡革命文學國家掃地出門也就不奇怪了。

在上個世紀初,約翰生進入中國開始還算平穩(wěn),人們主要接受歷史學家麥考萊不無偏見為大英百科全書撰寫的長篇《約翰生傳》條目(商務(wù)印書館出版《約翰生行述》)。早年自由主義者胡適在1918年《歸國雜感》里,因強調(diào)要把西洋文化的“思想”和“文字”一起教,就希望更換教材,其中建議把麥考萊的《約翰生行述》換成彌爾《群已權(quán)界論》(即穆勒《論自由》),顯然認為約翰生不適合時代思想主潮⑨胡適:《不朽》,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7年,第61頁。。魯迅對約翰生不是貴族出身卻為貴族辯護有點“不可明白”,把他的小說《幸福谷》看作“幻想”無益社會人生①參看魯迅:《〈月界旅行〉辯言》(《魯迅全集》第10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第151—152頁)、《“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魯迅全集》第4卷,第209頁);筆者:《在“幸福谷”尋找幸?!?,《北京晚報》2006年7月14日。。在三四十年代,思想教育界尚未全面一統(tǒng),范存忠、梁實秋、林語堂等學人還是能提倡學習約翰生,如梁實秋編譯出版過一本《約翰生傳》,范存忠在倫敦以《約翰生與中國》為題作學術(shù)演講,介紹約翰生同時也與世界文化接軌。當然,逾到后來,革命勝利,受“學習蘇聯(lián)的影響”,約翰生兩大突出問題,即反對革命的保守性和堅持宗教信仰的頑固性變得更加礙眼反動,因此約翰生的名字連爭議討論的名分都沒有,很快就在我們的教科書和年輕一代學人中消失得仿佛世上無其人了。情形只能等到后來改革當下提倡和諧并重提學習孔子新風氣之后,才讓人們想起還有林語堂過去說過能與思想家孔子比肩的約翰生②參看林語堂:《英國人與中國人》,《笑傲風塵:林語堂散文全集》,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20頁。。大智若愚的約翰生如自然存在的巨大龐石,不怕人踢,不去適應(yīng)誰,反過來要我們有時去想到他去接受他去迎接他,所謂有容就乃大。錢書命運當亦同約書?!豆苠F編》當初出版,實在驚醒和教育“文革”一代學人,仿佛叮囑切不可放棄文化古籍,切不可不認文言文。事后百年之后,當會重現(xiàn)今日英國一喜劇家說,讀約翰生書開啟心智,因為人們能從約翰生書里讀到很多當時人知道而現(xiàn)在非常生疏的名字名著,若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查找,這些還真難讀懂③見英國喜劇家Frank Skinner以約翰生家鄉(xiāng)學會主席身份作的2010年演講。文字見The Johnson Society Transactions 2010.。錢鍾書“引文”的“蟹行文字”,決不能簡單看作是“掉書袋”,應(yīng)視為徹底地體現(xiàn)約翰生及西方學術(shù)尊重人類文化智力的核心思想,即“尊重他人來規(guī)范我們創(chuàng)造的部分能力”④語出《漫步者》第17期,《約翰生作品集》,第40頁。,所謂“文德”,所謂“知識產(chǎn)權(quán)”。

物以類聚。即使在沒有或有“嚴格的思想專制”時期⑤何兆武對近現(xiàn)代分期的一個看法。參看何兆武《上學記》(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8年)第12頁及有關(guān)這時期思想領(lǐng)域特點的講述。,我們早有一批老前輩學者自覺不自覺地一直學習和接受約翰生思想⑥這個名單在1949年以前各學科界可以開出一大串。鮑斯威爾的約翰生故事為學者文化人津津樂道,無論輩分,互為插科打諢,大有“滿城都說此郎中”、“天下誰人不識君”的默契或熱鬧?,F(xiàn)在新生代學人要解釋誰是約翰生,幸運暫時還沒有很快就到這樣一個不可避免的歷史階段,需要解釋誰是錢鍾書。這是每代人的命運。。這些人說起來都是自由主義者,而思想傾向又偏于保守而不是激進,恰與晚年約翰生或鮑斯威爾的這個約翰生心心相映,仿佛自由主義思想保守者注定會關(guān)注約翰生,而思想激進者天生排斥他。只是在后來更嚴峻的思想高壓下,他們無法再公開表達看法,沉默不語。錢鍾書在早年《談藝錄》和晚年《管錐編》依舊不顧時尚堅持引用⑦筆者翻檢《管錐編》引用涉及約翰生的注釋出處多達十二條、《談藝錄》六條。盡管不是最多者,足以引起好奇陌生者見到都會好奇地問誰是約翰生。,“膽識驚人”,無怪有人直視《管錐編》為“政治書”⑧參看李慎之:《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李明生、王培元編:《文化昆侖:錢鐘書其人其文》,第3頁;上世紀自70年代末,引毛主席語錄成時尚,《管錐編》出版一新耳目。除一兩次提及馬恩,里面沒有一條毛主席語錄。政治傾向不能說不鮮明?!端卧娺x注》引毛澤東延安文藝的講話,后來見一些選本似有刪除。最近三聯(lián)版《錢鍾書集》保留下來這個抹不去的政治影響。我近日重讀詩選,發(fā)現(xiàn)里面過多的“人民性”選目,當時被胡適認為“迎合風氣”,如今要被當作諷刺現(xiàn)實,只有感嘆世道變遷無常,不變可以應(yīng)萬變,變可以變回去。。晚年錢作品顯然不直接表露政治觀點,書中“拍案驚奇”多針對古人而非今事,傾向保守而非激進。這恰與讀約翰生書雖面貌異而心理同,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現(xiàn)象⑨筆者以為,大陸和臺灣不約而同地長期忽視約翰生作品學習宣傳教育,實于兩地同受到近現(xiàn)代革命思想教育影響有關(guān)。參看《約翰生作品集》,“譯者序”第14頁。。

“語言是民族的家譜?!?約翰生語)當所有障礙超越之后,沒有太多現(xiàn)實利益涉及沒有觀念思想束縛知識①“知識脫離觀念”是約翰生的一個重要思想,落實到文藝鑒賞批評就是先讀書后感覺,先有創(chuàng)作后才有規(guī)距原則,不能規(guī)則在先去限制創(chuàng)作,不去讀書就用觀念思想代替鑒賞甚至搞大批判。錢鍾書重視具體賞析的實踐深得此思辨精髓。參看《約翰生作品集》,“譯者序”第11—12頁。,人們集中的視線自然要回歸到約翰生和錢鍾書作品本身的“語言天地”。他們的作品體現(xiàn)了兩種語言的微妙精華,似乎無法全打通。讀錢鍾書本應(yīng)是中國人,而讀約翰生則要把自己認作英國人,否則,他們“機智俏皮”的語言,對非母語讀者來講,“往往沒有效果”,因為他們作品同本國的“生活習俗和語言特點緊密相關(guān)”②《圍城》譯者索羅金看法,見《圍城俄文版再版前言》,楊聯(lián)芬編:《錢鐘書評說七十年》,第228頁。。反之亦然。因為這個原因,東西雙方學者都不可能貿(mào)然地肯定或輕易地去接受上面開頭提到的那個互聯(lián)網(wǎng)上比較淺顯的說法。由此可見,對這兩位大家做任何比較都是權(quán)宜之計,無疑讓人困惑疲倦,甚至非常有害非常危險,所謂“利導則兩美可以相得,強合則兩賢必至相扼”。這又是我們在他們一百周年或三百周年時還不能把手互相握在一起共同來學習討論他們的難處之一③誕辰紀念活動基本上是各管各,東西交流仍需努力。在西方,至少有四五個建立時間長且比較活躍的約翰生研究學會,如英國倫敦、約翰生家鄉(xiāng)、美國中部和西部、澳洲墨爾本,均屬民間團體,影響力和會員來源范圍廣大,甚至包括律師和醫(yī)生群體愛好者,他們中眼下不會有人想去研究錢鍾書。我們現(xiàn)在外語界教學教材都有約翰生學習,卻未設(shè)立專門機構(gòu)研究,盡管外文系比中文系有更直接了解,大家對約翰生的個性和影響力似乎遠不如熟悉錢鍾書。這顯然與我們過去歷史和現(xiàn)實對他定位評價不高有關(guān)。我們錢鍾書研究依然活躍進行,尤以誕辰期間熱烈,情形如同西方有高低潮,可惜研究學會機構(gòu)一直沒有建立。是否此事因生前被“打壓”死后就難以再來或只能等待未來,若是這樣,就真是又一個“人生諷刺”了。寄希望錢鍾書家鄉(xiāng)故居能堅持辦下去,成為可以如約翰生家鄉(xiāng)學會那樣的學習交流中心,而不僅僅是個豎銅像收門票到此一游照相參觀場地。約翰生家鄉(xiāng)故居免費開放,以書養(yǎng)居。。

錢鍾書晚年巨著《管錐編》主“打通”求“共通”找“共識”識“心同”,已為大家誠心認可,也受到輕蔑非議?!皷|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shù)未裂?!边@個人性相通的事理觀念在全球互聯(lián)網(wǎng)化的時代,不再會顯得是個有什么可以大加贊美的普通常識。可要是在“要裂”和“已裂”,甚至到了根本是兩個階級講不通的“分裂”對峙的荒唐年代,這提倡“打通”是要有過人智慧和膽識的,不說要別有博學多識的能做才藝,即使現(xiàn)在冰凍融化,前仇釋然,不再兩極對立,在求同存異里,是存異強調(diào)特色還是求同主張共識,哪一個應(yīng)為我們時代前行的當務(wù)之急呢?值得思考④莫芝宜佳認為求同比求異“更有意思,更有遠見”,見《道人出山去》,《錢鍾書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第308頁。。僅就約翰生與錢鍾書還依然像是兩個隔海對望的大山而言,雙方都還未有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國際文化接軌,因為他們太大太特殊太奇特⑤關(guān)于其大的一個有趣表述:錢鍾書可以同時與那么多不相關(guān)的杰出人士進行比較,不是“怪物”也是一種“恭維”。與錢鍾書比較參照系的合適人選當是約翰生博士。見周澤雄:《文藝家錢鐘書:閑話管錐編》,《北京日報》2009年2月23日。確實,他們的比較范圍還可以擴大延伸:比較錢鍾書與政治家胡喬木,如同約翰生與伯克;錢鍾書與戲劇作家曹禺,如同約翰生與戲劇表演藝術(shù)家加里克。。所謂“人物愈偉大,可供觀察的方面愈多”⑥見錢鍾書:《“魯迅與中外文化”學術(shù)討論會開幕詞(摘要)》,《錢鍾書集·寫在人生邊上》,第201頁。,我們的感悟理解是否應(yīng)先從求同開始呢?這也是需要思考的。

猜你喜歡
管錐錢鍾書
翻了翻《管錐編》
新民周刊(2023年22期)2023-07-14 18:22:19
翻了翻《管錐編》
新民周刊(2023年22期)2023-07-14 18:21:21
錢鍾書的幽默
做人與處世(2022年6期)2022-05-26 10:26:35
最短的情書
最短的情書
錢鍾書還是錢鐘書?
新教育(2018年27期)2019-01-08 02:23:30
名師學案·錢鍾書
錢鍾書的讀書筆記
何來《管錐篇》
甘肅教育(2016年4期)2016-05-14 04:35:51
悟稀賞獨
讀書(1988年1期)1988-07-15 01:07:43
闵行区| 崇礼县| 广元市| 文成县| 潮安县| 新源县| 延庆县| 儋州市| 商水县| 汉中市| 启东市| 合阳县| 东乡县| 宁晋县| 平邑县| 伊吾县| 天津市| 宝鸡市| 乾安县| 宁晋县| 韩城市| 武胜县| 独山县| 金沙县| 壤塘县| 岳阳市| 徐汇区| 历史| 永靖县| 竹溪县| 洪泽县| 高要市| 西贡区| 松滋市| 巴塘县| 中西区| 舒兰市| 咸宁市| 黄平县| 绥阳县| 宜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