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丹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yī)院婦產科重癥監(jiān)護室,四川 成都 610041,zdhs2009@yahoo.cn)
在護理倫理領域,告知義務的道德要求表現(xiàn)為尊重病人的知情權。我國法律對此也有相關規(guī)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執(zhí)業(yè)醫(yī)師法》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醫(yī)師應當如實向患者或家屬介紹病情;《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一條規(guī)定:在醫(yī)療活動中,醫(yī)療機構及其醫(yī)務人員應當將患者的病情、醫(yī)療措施、醫(yī)療風險等如實告知患者,及時解答其咨詢。因此,知情權應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維護。護理人員應當尊重病人的知情權,進而向病人履行告知義務,告知其真實病情。
然而,對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患者而言,知道自己的真實病情會導致心理負擔加重,生活質量下降,甚至出現(xiàn)病情惡化的后果。此時,護理人員在履行告知義務時不得不面對一個倫理難題——是否應當告知患者其真實病情?如果答案為“是”,那么上述負面結果必然難以避免;如果答案為“否”,那么告知義務便會滑向名存實亡的險境。對此,需要立足于紛繁復雜的實踐環(huán)境,尋求一種更富張力的倫理觀念,而中國傳統(tǒng)觀念“守經達權”則提供了一條有益的思路。
護理人員對病人的告知義務根源于護理倫理。就倫理的本質與功效,西方倫理學界已形成了一種共識性的認識,即倫理是在一定的價值觀念下通過道德影響力制約和引導人類行為。如英國倫理學家羅斯(David Ross)就指出,說一種正當的行為是最正當的行為是沒有意義的,但說一種正當的行為是最合適的,或適合于整體境況的,卻很行得通。[1]英國哲學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也認為“當行為者經過適當的、公正的思考之后,或者是對發(fā)自沖動的最善的行為稍加思考后判斷一個行為是正當的時候,這個行為就是道德的”。[2]美國倫理學家麥金太爾(Alasdair MacIntyre)則指出,道德不具備公度性。[3]此類觀點指向一個共同的認識:護理倫理判斷只能依場合而定,如果要對預先設定的評判標準原封不動地照搬,很可能會在實踐中碰壁。由此,倫理展現(xiàn)出基于一定價值觀念的彈性和嬗變性。筆者認為,上述認識能夠在“守經達權”這一中國傳統(tǒng)倫理觀念里得到極佳的歸結?!敖洝敝傅氖钦?、原則,而“權”指的是權變?!笆亟洝币髨允丶榷ǖ膬r值觀念,“達權”則提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變通。價值觀是剛性的道義原則,隨機應變是彈性的行事方針,二者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體現(xiàn)了倫理在原則性和變通性兩方面的實質要求。
作為護理倫理研究,對告知義務的探析依然能夠被納入“守經達權”的思路之下。就現(xiàn)代護理倫理學而言,公認的“經”——倫理原則有:①尊重原則;②有利原則;③無傷原則;④公正原則。其中,對病人知情權的尊重歸屬于尊重原則。在尊重原則之下,護理人員不得無視病人了解自身病情的權利,而應當及時告知其病情的最新情況及應對方式;另一方面,對病人康復的促進則歸屬于有利原則,在有利原則之下,護理人員應當將挽救病人的生命、恢復病人的健康、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護理服務作為自己的神圣使命。如果“尊重病人知情權”與“幫助病人康復”兩個價值取向之間無直接關聯(lián)時,護理人員必須履行告知義務;但如果向病人告知實情會影響其身體康復時,護理人員則需要仔細考量利害得失。
根據程序倫理,在行為方案不相沖突的情況下,應該遵循所有道德原則;在行為方案相互沖突不能兩全的情況下,則不遵循相互沖突的道德原則,而遵循更高的道德原則。那么確切說來,如果患者病情并不嚴重且性格豁達樂觀,足以承受得知真實病情之后的負面心理影響,護理人員就應當將尊重原則置于有利原則之上,向病人告知其實際病況,從而守住“尊重病人知情權”之“經”;如果病人病情嚴重且心理素質較差,不足以承受得知真實病情之后的負面影響,護理人員則應當將有利原則置于尊重原則之上,向病人隱匿其部分甚至全部實際病況,從而守住“幫助病人康復”之“經”。這也可使護理人員根據實際的價值需要,靈活地決定是否告訴病人實情以及告訴到什么程度,從而成就了其當達之“權”。
就告知義務的問題,如果說在“守經”方面,尊重原則與有利原則已經成為大部分護理人員的共識,那么在“達權”方面,某些護理人員還存在著認識誤區(qū)。正如有的學者指出,護理倫理應當基于生命觀念,必須針對年齡、性別、病情各不相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護理,從而有效排解患者的煩躁、緊張、悲觀、憂郁等消極情緒。[4]以癌癥患者為例,事實上,大部分癌癥病人都不能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實。林斐、邱彩花[5]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患者對病人這一角色的轉換都要經歷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尤其是癌癥患者的心理變化。因此,應根據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程度、性格特征、心理承受能力、文化程度和患者家屬的意愿靈活應對,既不能忽視患者的知情權,也不能盲目地強調知情權。疾病因素里對于病情相對穩(wěn)定,惡性程度低的,維持生命時間長的患者,多提倡告知,使患者坦然面對現(xiàn)實,積極配合治療;對于惡性程度高及存活率低的患者,如果如實告知患者,會加重其心理負擔,加重病情,多不主張告知。
“守經達權”以一種充滿張力的姿態(tài),提供了一條有益的探析思路,使告知義務的履行過程適應于實踐語境中復雜多變的價值訴求。在這一思路下,護理人員需要從“守經”和“達權”這兩個方面結合考慮如何履行告知義務,要根據程序倫理,依托于實際的價值需要決定自己的行為指導。如果對病人知情權的尊重無礙于病人恢復健康,護理人員應同時遵守尊重原則與有利原則;反之,則應在二者之間選擇自己的立場,明確自己的價值取向,以此確立自己的應守之“經”。同時,這種不拘泥于教條、通達權變的精神也賦予護理人員機動的應對策略,使之根據病人的病情嚴重程度、心理接受能力等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向其告知實情以及告知的程度,進而達成當達之“權”。在這樣的視域下,“經”與“權”不是彼此分離,各行其道;而是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由此,護理人員能夠以一種既堅守道義,又不失靈活的方式向病人履行告知義務,滿足護理倫理“以人為本”的實質要求。
[1][英]羅斯.正當與善[M].林南,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91.
[2][英]羅素.倫理學和政治學中的人類社會[M].肖巍,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256.
[3][美]麥金太爾.追尋美德:道德理論研究[M].宋繼杰,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81.
[4]陳紅.敬畏:護理倫理的核心要素之一[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11,24(3):373.
[5]林斐,邱彩花.惡性腫瘤患者知情權的調查分析[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