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士高人朝隱江湖之遠、暮登廟臺之高,這是典型的“翩然一只云中鶴,飛來飛去宰相家”之“退”。還有“渭水垂隱”、“草廬訪談”、“禮賢下士”無不是中國退隱文化的經(jīng)典
處處留心皆學(xué)問,此話一點也不假。日前所見一幕,讓人煞是驚奇。一位年青人駕著一輛車要躍上一個小山坡,幾次沖刺,開不上去。這時,一位老者說,你不妨倒退著試試。后來,青年人調(diào)轉(zhuǎn)車頭,一個掛檔,便輕輕松松地越過了山坡……
在不能進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到退一步?生活中這類現(xiàn)象和思考甚多??邕^一個水溝,須后退幾步,再沖向前;躍過欄桿,要后退數(shù)步,跨越過去。而拔河比賽,實在是一種“倒退”的比賽,只有“退”得將別人拉了過來,才是勝利。還有海嘯襲來,臺風(fēng)壓境,不能一味去“抗”,我們要敬畏自然,學(xué)會避讓,使生命和財產(chǎn)免遭不必要的損失。
前些時候,我又在《我貧窮,我奮斗》一書讀到了這樣一個故事:19世紀(jì)中葉,不少人聽說美國加州有金礦,紛紛前去淘金,17歲的小農(nóng)夫亞默爾也加入到了淘金者的隊伍中。然而,加州環(huán)境惡劣,氣候干燥,加之水源奇缺,不少人不僅淘不到金子,反而喪身于此,亞默爾也被饑渴折磨得半死。許多人抱怨:“誰要是給我一壺水喝,老子就給他一枚金幣。”亞默爾突發(fā)奇想:這里不是缺水嗎?于是,他退出了淘金隊伍,開始挖渠引水,經(jīng)過過濾成為飲用水,并裝進桶里,挑到山谷里一壺壺地賣給淘金者。開始,淘金者對亞默爾不屑一顧,結(jié)果當(dāng)許多淘金者空手而歸的時候,他卻靠賣水賺到一筆可觀的收入。顯然,許多成功往往與改變思維定式不無關(guān)系!
在自然界,有一種斜長的“倒長樹”,為了能吸到水,它的枝葉便向后面擴張,如同倒長一樣,結(jié)果是枝繁葉茂,人們稱之為“聰明樹”。在亞馬遜熱帶叢林中生活一種蜂鳥,有一種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只能向前,不準(zhǔn)后退,不然,便是遭受群起而攻之被啄死。那時,只要它們想吃的東西,它們就一定能吃到。整個熱帶叢林,沒有哪種動物不害怕蜂鳥。終于,那一次森林失火了,在蜂鳥王的指揮下,許許多多的蜂鳥奮勇向前,前赴后繼,結(jié)果死傷無數(shù),作了無為的犧牲。而此時,有一只蜂鳥帶著另外幾只鳥選擇了后退,后來正是這一后退,延續(xù)了生命。如果當(dāng)時沒有那只退一步的蜂鳥,怕是沒有這一鳥群的“人丁興旺”。
人是萬物之靈,更是智慧之帥。隱士高人朝隱江湖之遠、暮登廟臺之高,這是典型的“翩然一只云中鶴,飛來飛去宰相家”之“退”。還有“渭水垂隱”、“草廬訪談”、“禮賢下士”無不是中國退隱文化的經(jīng)典。老子曾有過“以退為進,以與為取”的思想,這是很值得我們借鑒的?!暗雇恕钡闹腔?,在歷史掌故和典范戰(zhàn)例中比比皆是?!白尦鰞蓭?、“退避三舍”、“欲擒故縱”等等就頗說明問題。而主張“人和”的退往往更讓人高看一眼。藺相如以趙國利益為重,為了達到穩(wěn)定國家的最終目的,以退為進,才有了廉頗“負(fù)荊請罪”的美談。清朝宰相張英通過寫給安徽桐城老家的一首詩,勸家人“讓他三尺又何妨”,以退為進,結(jié)果別人也讓了三尺,終于化干戈為玉帛,形成了有名的“六尺巷”。作為一個“從容對敵,巋然如山”的軍事家,弄懂以退為進的道理,不是與敵方硬碰硬,而是揚長避短,選擇機會,來增強自己的力量,這是用兵之道,可嘗勝利之果。
在認(rèn)識“后退”和“向前”的辯證關(guān)系上,生活的細節(jié),往往給人以啟迪。對于插秧之類的農(nóng)作,步子向后移動,趨勢卻是向前,古人便悟出了其中的哲理?!毒篮阊浴分^種田的退步,便有“手把青秧插野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靜方為稻,退步原來是向前”的解悟?!跋蚯叭较胍幌耄笸巳剿家凰肌?,有識之士常常將“向前”和“退后”一視同仁,擺在同一個位置?!芭R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磨刀不誤砍柴功”這些說法講的也是這么個理。而今天我們品悟“后退”可思甚多。在實踐中,在生活里,局部的退后、一時的讓步、短暫的陣痛、暫時的迂回,如同對癥的中藥療疾會出現(xiàn)短時的更差癥狀一樣,這是不足為怪,且是可喜的兆頭。我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條件不具備時,應(yīng)當(dāng)采取以退為進的辦法,這不是逃避,而是一種睿智;不是結(jié)局,而是一種途徑;不是消極,而是一種豁達。不是真的消極退步,而是有謀略有智慧的積極進取。因此,不少時候,如果一味地鉆“牛角尖”,走“死胡同”,其結(jié)果可想而知。可以這樣說,退一步再進,碰鼻頭拐彎,亦是一種成熟和修養(yǎng),是一種眼光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