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克美(江蘇省江都市第三中學)
語文教學要想真正獲得大范圍豐收,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我以為首先要大力提倡閱讀。閱讀是感受世界、豐富情感、提高審美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重要手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獲取知識、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前提,是解決語文教學困境的良藥。
所謂語感,簡單地說是對文章的整體感受能力。它是閱讀能力高低的具體體現(xiàn)。對于它,人們已有較多的論及,而我要說的關鍵是如何培養(yǎng)語感。其實,從語感形成的機理來看,語言的感受能力首先是腦神經受外在語言的有意刺激,經過和本身固有知識“圖式”的融合,而迅速形成的一種理解能力。也就是說,語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語言刺激和內在知識能力迅速交融的產物。如果學生沒有有關顏色和色調方面的知識,面對《藍藍的威尼斯》中那“一片蔚藍色的世界”,除了知道威尼斯的環(huán)境特征是“藍色”,大概讀不出這“藍色”象征著和平、寧靜和友誼的韻味。如果沒有疊詞一般表示強調的認識,閱讀“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這首古詩時,面對十句中有六句使用了疊詞的好處,可能除了覺得音韻和諧、朗朗上口外,無法體味出它們增強全詩纏綿情調的作用。因此,語感的訓練還必須落實在“讀”上。
首先,從量上看,只有讓學生接觸大量的語言材料,才能使其形成不同的感受“圖式”,進而提高整體的感受能力。我曾要求初一學生通讀雜志《讀者》上的文章,因為我認為《讀者》上的文章大多為文質兼美的好作品,而且文不甚深,讓學生定期閱讀,對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表達能力、審美思維能力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要求歸要求,真正能完成通讀的學生很少,問其原因,不少學生說讀不懂。這種“讀不懂”是感受能力低的表現(xiàn)。聯(lián)系到自己在剛剛接觸外國名著時也有此困難,可知這種感受能力差的根源,雖和一個人的生活層面有關,但首先是接觸這類作品少的緣故。由此我們便可得出這樣的結論:閱讀感受能力提高的前提是增大閱讀量。
其次在質上。如果閱讀量是語感培養(yǎng)的前提,讀的質則是語感培養(yǎng)的保障。所謂“質”,就是說我們對典型的名篇,不僅要引導學生了解它一般的意義,還要引導學生體悟它隱藏在文字背后的精義,以及閱讀所運用傳統(tǒng)的讀書方法——熟讀精思,熟讀成誦。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熟讀精思是語言感受的一種積累,一種創(chuàng)立語言感受新“圖式”而同化融解其他語言信息所不能少的過程,是獲取閱讀“金鑰匙”的途徑。沒有精讀這個學習閱讀知識、把握閱讀規(guī)律、掌握閱讀方法、體會文章意蘊的過程,語言的感受就只是皮相??傊Z感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把擴大閱讀量和重視閱讀的質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有效果。
“為學之道在厚積而薄發(fā)?!庇小胺e”才能有“發(fā)”,有了積累,學生才能表達如傾吐,才能出口成章,下筆成文。其中“積”的內涵之一就是閱讀。人們只有有了一定量的“吸收”,一定層次上的貫通,才能有一定水準的“輸出”,而實際上又不是完全平衡的。它有兩種情況,在最初的階段讀與寫的關系極為緊密,學生寫作往往也表現(xiàn)為被動的模仿,這種緊密及模仿的根源還在于閱讀的質和量。也就是說,學生當初的寫作,由于所接觸的語言材料過少,當下筆為文時就會自然而然呈現(xiàn)所接觸到的文章模式(內容的、形式的、語言的),這個階段讀寫結合的緊密性、從學生寫作中不難發(fā)現(xiàn)讀的影子便是證明。這是較低層次的讀寫結合。當學生閱讀了大量的文章作品,思想藝術有了一定的積累,寫便成了一種自覺的“輸出”。這種“輸出”是經千百篇文章的浸潤,在外物刺激的作用下融合了自己的思想認識、藝術積累而進行的一種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實踐活動。這是較高層次的讀寫結合。它的特點表現(xiàn)為二者結合的松散及表達的獨創(chuàng)。因此,讀與寫是攀援上升的“藤”,閱讀為寫作提供了豐富的養(yǎng)料。
可以這樣說,學生讀的量越大面越寬,對生活的認識、理解、感受、積累就越豐富。讀得越精越深,對生活的認識、理解、體會就越深刻全面。因為任何一本書或一篇文章,都浸潤著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認識,反映著作者對時代、人生的體驗和感受。閱讀,能提高我們觀察理解生活的能力,使我們對生活的積累也不斷豐富起來。例如教授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時,學生缺少詩中所寫的生活體驗,為了豐富學生的積累和感受,我補充了三篇有關寫“鄉(xiāng)愁”的詩和文章:席慕蓉的《鄉(xiāng)愁》、蕭乾的《棗核》,還有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四韻》。閱讀中通過聯(lián)想比較,大大提高了學生對“旅人思鄉(xiāng),游子思歸”情感的認識與感受,使其相當順暢地理解了詩中那濃得化不開的思念祖國、渴盼兩岸統(tǒng)一的情感。在以“故鄉(xiāng)”為題的練筆活動中,學生們便寫出了一批體察細致、真實可信的好文章??梢姡瑥V泛閱讀對學生認識生活、理解生活、積累生活,進而表達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學好語文,關鍵在于積累字詞句篇,品味字里行間流淌的詩意。蘇霍姆林斯基說:“閱讀是豐富精神世界的源泉。”閱讀能構筑人的精神家園,沒有涉獵群書的閱讀體驗,很難領會語言文學的精妙之處。閱讀教學中,既注意量的豐富,又注意質的精深,是教好語文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