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燕
(太原理工大學(xué) 政法學(xué)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在儒家思想中,有非常系統(tǒng)的君子論,是儒家對人的認識的重要闡釋,并一直以來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而與君子相對的“小人”,似乎就沒有“君子”那樣備受關(guān)注。本文擬就“小人”的歷史沿革、多種含義,儒家對“小人”的倫理評判,以及“小人”的種種危害性等進行一些探討。
“小人”一詞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是奴隸社會的產(chǎn)物,原本是指沒有社會地位的奴隸,到后來演變?yōu)椤盁o德者”的代稱。從孔子開始,貶小人,褒君子成為普遍的倫理觀念和社會現(xiàn)象。直到如今,社會上還流傳著“鎖君子不鎖小人”、“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俗語。這說明,當(dāng)今社會中人們還習(xí)慣沿用“小人”一詞,用來對一些人的卑劣行為進行評判。
1.“矮人”,即身材短小的人。中外文學(xué)作品和民間傳說中有所謂“小人國”,他們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相比是“微型人”。這些小人構(gòu)成了一個微型社會,是現(xiàn)實社會的縮影。
2.形象小的人形。例如“小人書”,因其畫面小,人的形象也小而得之。但這里的小人與前一概念不同,其中的小人很多是大人。
3.奴隸社會中從事田間勞動的奴隸,孟子稱為“野人”,即在野外勞動的人?!渡袝o逸》:“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而諺行……”[1]《論語·子路》:“樊遲請學(xué)稼,……子曰:‘小人哉,樊須也?!盵2]
4.泛指一切地位低下、出身卑微的平民百姓,包括農(nóng)民、士卒、御者、門客、奴婢等,常與“君子”或“大人”相對稱?!渡袝o逸》:“其在祖甲,不義惟王,舊為小人。”[1]說祖甲認為自己代兄為王不合適,就逃到民間做了很久的老百姓?!对娊?jīng)·小雅·大東》:“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盵3]說貴族大人走在大道上,而平民百姓在路邊觀望。對于地位低下的人來說,在有地位的人面前,常常自稱為“小人”。《左傳·魯隱公元年》:“穎考叔……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盵1]穎考叔是邊疆小吏,但在國君面前,自稱是“小人”。在等級森嚴的社會制度中,下層勞動者、下層官吏永遠是“小人”,即使是白發(fā)蒼蒼的老者,也還是“小人”,而當(dāng)官的年齡再小,也是“大人”。
5.見識淺薄的人?!豆茏印つ撩瘛罚骸靶判∪苏呤俊!盵4]《荀子·勸學(xué)》:“小人之學(xué)也,入乎耳,出乎口。”[4]是說見識淺薄的人說的話沒有根據(jù),信口開河。
6.泛指一切行為不正派、品行卑劣的人。這一概念常與“君子”相對稱,被當(dāng)做道德行為判斷中進行褒貶的一切范疇?!墩撜Z·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盵2]是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幫助別人干壞事,小人則與此相反。
儒家關(guān)于“小人”的倫理評判,集中在被后人尊為經(jīng)典的“四書” 中,特別是《大學(xué)》、《中庸》和《論語》?!墩撜Z》中有19處提到“小人”,除個別地方是指農(nóng)民外,大部分是指“無德者”。不過在《孟子》中卻很少提到“小人”,僅有兩處提到的“小人”但都不含有倫理評判的意義。后世人們對“小人”的評價主要是根據(jù)孔子的言論。概括起來,儒家對“小人”的倫理評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思謀私利,貪圖安逸,不追求美好品德,不遵守國家法令?!墩撜Z·里仁》:“(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盵2]“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盵2]孔子認為,小人思念安樂之地,只懂得謀求私利。
第二,善偷盜,干壞事。《論語·衛(wèi)靈公》:“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盵2]《論語·陽貨》:“色厲而內(nèi)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盵2]“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盵2]孔子認為,君子能夠安守窘困,小人耐不住窘困就會亂起來,甚至去做強盜。
第三,喜歡表露自己,但沒有實際能力?!吨杏埂罚骸肮示又?,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2]是說君子的道,暗地里修養(yǎng),不被別人知道,而小人的道,卻喜歡表露自己,但沒有實際能力,不久便消亡了。
第四,喜歡與人勾結(jié),而不搞正常團結(jié),與人難以相處。《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盵2]《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盵2]孔子認為,君子講團結(jié),不搞勾結(jié),小人搞勾結(jié),不講團結(jié)。
第五,胸懷狹隘,患得患失?!墩撜Z·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2]孔子認為,君子胸懷寬廣,小人經(jīng)常為私利而憂愁。
第六,幫助別人干壞事。《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盵2]
第七,道德品行不固定,隨風(fēng)倒。《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盵2]孔子認為,小人的道德沒準則,就像草一樣隨風(fēng)倒。
第八,態(tài)度傲慢而不安分守己?!墩撜Z·子路》:“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盵2]孔子認為,君子安分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安分。
第九,不講仁愛,不守中庸之道。《論語·憲向》:“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盵2]孔子認為,君子有時不講仁愛是有的,但沒有一個小人能講仁愛?!吨杏埂罚骸熬又杏梗∪朔粗杏?。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盵2]說小人不守中庸之道,任性妄為,肆無忌憚。
第十,不尊敬上級,侮慢圣賢言論?!墩撜Z·季氏》:“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盵2]
第十一,善于掩飾過錯來顯示自己的美德。《論語·子張》:“(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2]子夏說:“小人有了過錯,一定加以掩飾。”《大學(xué)》:“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1]說品質(zhì)低下的人,在獨居時做起不善的事情來,真是無所顧忌,什么事都能做得出來,但在有道德的君子跟前,他們卻喬裝打扮,掩飾自己的惡行而設(shè)法顯示自己的美德。
縱觀以上概括,可以看出,孔丘學(xué)派對“小人”是完全持貶斥態(tài)度的。在他們看來,“小人”的根本要害是“重利輕義”,不尚道德,正因為如此,“小人”就會干一系列壞事。
既然“小人”是“無德者”,那么他們肯定對社會具有危害性,而這些危害性被后代的文人和政治家更加嚴重化了?!靶∪恕眰儾粌H危害社會生活,而且一旦得志,干預(yù)朝政,便會使整個國家受到影響。
首先,由于“小人”重利輕義,因為生活窘困,不能安分守己,又不講仁愛,這樣就會做偷雞摸狗的勾當(dāng)。偷盜、搶劫行為,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造成別人乃至國家財產(chǎn)的損失?!靶∪恕睘榱双@得財物,使出各種手段,甚至置人于死地。對于國家來說,如果當(dāng)權(quán)者重用了“小人”,就會招來災(zāi)難禍害?!洞髮W(xué)》:“長國家而務(wù)才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菑害并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1]意思是說,治理國家時汲汲于搜刮聚斂財富,這必定是重用奸佞小人的緣故。統(tǒng)治者個人即使心存善良,但如果任用奸佞小人處理國家事務(wù),那么災(zāi)難禍患就一定會接踵而來。那時候雖然有善良賢能的人出來收拾殘局,也必定是力不從心,無可奈何。
其次,由于“小人” “同而不和”,搞不正當(dāng)關(guān)系,結(jié)黨成奸,這樣就會陷害好人,破壞內(nèi)部團結(jié)。他們又善于掩飾過錯,制造假象,混淆視聽,因此對那些正直善良的人來說,具有極大的欺騙性、迷惑性。
再次,由于“小人”缺乏固定的道德準則,就可能隨心所欲、背信棄義、忘恩負義,為了升官發(fā)財,有可能出賣朋友,陷害忠良。
第四,由于“小人”厚顏無恥,善于巴結(jié)上司,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就會蒙蔽當(dāng)權(quán)者,而這些人一旦得勢,就會排斥異己,胡作非為,到頭來投降變節(jié)、賣主求榮。這樣,就會導(dǎo)致政治黑暗,國家衰敗。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5]親近“小人”會使國家衰敗,可見其危害性多么嚴重。
總之,“小人”的危害行為多種多樣,其危害性也是多方面的。
“小人”這一概念在中國延續(xù)了幾千年,自有其歷史原因和社會原因。隨著時代的進步,“小人”作為地位低下的勞動人民的代稱早已消失了。在社會主義大家庭里,大家在政治上、法律上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再不存在“大人”與“小人”的高低貴賤差別。
作為“無德者”的代稱在稱呼上也趨于消失,而代之以“小偷”、“壞人”、“罪犯”和別的名詞。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民間還常常用“小人”來指那些“無德者”,不過從程度上來說,比原先的“小人”概念要輕得多了。
參考文獻:
[1] 四書五經(jīng)[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664,665,887.
[2] 黃樸民.白話四書[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145,141,74,75,167,187,191,48,59,151,105,141,152,155,18,180,199,7.
[3] 蔣立甫.詩經(jīng)選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235.
[4] 辭海[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5:478.
[5] 陰法魯.古文觀止譯注[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