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妮,金龍云,2
(1.長春師范學院 歷史學院,吉林 長春130032;2.復旦大學 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上海200433)
艾森豪威爾政府關于建立美巴軍事同盟的可行性論證
李曉妮1,金龍云1,2
(1.長春師范學院 歷史學院,吉林 長春130032;2.復旦大學 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上海200433)
艾森豪威爾政府為了構建新的中東防御體系,擴大其遏制范圍,積極探討與巴基斯坦建立軍事同盟的可行性。杜勒斯的中東南亞之行,尼克松對巴基斯坦的訪問以及此后一系列論證的開展,都對美國與巴基斯坦建立軍事同盟的決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艾森豪威爾政府;巴基斯坦;美巴軍事同盟
艾森豪威爾政府時期,美國和巴基斯坦建立起軍事同盟,美巴關系在杜魯門政府時期友好但不結盟的基礎上有了實質性的突破。當然,這一突破亦經(jīng)歷了猶豫、徘徊和反復的論證。在美國全球戰(zhàn)略的視野中,巴基斯坦是中東防御體系的一枚關鍵棋子,但南亞內部復雜的形勢又使美巴結盟勢必存在一定的風險,利益與風險的權衡便成為論證的關鍵。本文擬截取幾個關鍵點來展現(xiàn)這一論證過程,進而以此為視角來審視當時美國的南亞政策及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
1953年5月,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出訪中東、南亞,此次外交活動及由此產生的傾向性觀點對論證美國與巴基斯坦結盟的可行性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杜勒斯的中東、南亞之行是在為構建新的中東防御體系尋找支持,巴基斯坦則是其考察的重點對象之一。而此行也寄托著美國公眾的期望:“巴基斯坦正在東方地區(qū)形成一股能對整個自由世界都非常重要的實質力量”,“如果杜勒斯能夠與這個年輕的國家建立起更緊密的聯(lián)系,他將對和平事業(yè)做出巨大的貢獻”[1]52。
訪巴期間,杜勒斯首先面對的是巴方之前提出的小麥援助問題。1952年冬天,巴基斯坦因遭受旱災而引起饑荒,糧食短缺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1953年1月23日,巴基斯坦外交部長扎夫魯拉可汗(Zafrullah Khan)出訪美國之時,曾向美國申請“緊急運輸小麥以轉變嚴重的食物短缺”,并向美國提出100—150萬噸谷物援助項目。面對巴方的援助請求,美國已不能再像對待1943年孟加拉饑荒那樣漠然置之了,因為此時巴基斯坦對美國的戰(zhàn)略價值已大為提高。
美國政府就是否給予巴基斯坦提供經(jīng)濟援助進行了討論,但并沒有馬上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杜勒斯此次巴基斯坦之行,再次面臨著巴方提出的經(jīng)濟援助問題。
巴基斯坦總理卡瓦賈·納茲穆丁(Khawaja Nazimuddin)和財政部長穆罕默德·阿里(Mohammed Ali)都強調,巴基斯坦政府的穩(wěn)定依賴于美國的小麥援助,“如果食物問題不解決,將會發(fā)生一系列可怕的事情,包括饑饉、死亡、混亂乃至戰(zhàn)爭”[2]123。對此,杜勒斯予以認可,雖然他沒有給出直接的承諾,但表示“總統(tǒng)和我自己對巴基斯坦的饑荒非常同情,而且國會已經(jīng)派出一批人到這里來研究這個問題,行政委員會將盡力作出令你們滿意的答復”[2]123。除了申請小麥援助外,巴基斯坦還向美國提出了全面經(jīng)濟援助的請求。杜勒斯表示“經(jīng)濟援助請求,將會在1954年共同安全計劃實施后的大約兩個月內可能被國會執(zhí)行”。同時指出“對于與財政部長會見并討論的這些問題非常重視,在共同安全計劃實施的一個月內,我可能會建議美國政府在1954年實施經(jīng)濟援助巴基斯坦的計劃”[2]126。
回到美國后,杜勒斯于5月26日向國會提交報告,強調“毫無疑問,向巴基斯坦提供小麥援助是迫不及待的”[2]147,他強調食物短缺所引起的問題將不僅僅是簡單的饑餓問題,而將對整個巴基斯坦的政局產生重要的影響。負責近東、南亞、非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亨利·白瑞德(Henry Byroade)對此也持相同的觀點,他指出:“巴基斯坦對中東防御是一個潛在的重要貢獻者,戰(zhàn)略上位于自由亞洲和中東之間……在剛剛過去的日子里,由于饑荒,拉合爾已經(jīng)不得不宣布戒嚴法令。政府不能在一場食物危機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將非常有可能導致更大的國內混亂和困難。隨著對美國安全利益的風險的日益增加,如果我們大量地輸出小麥卻不能援助巴基斯坦以滿足其對食物的需要,這不僅會被廣泛地誤解,而且也會迫使巴基斯坦政府付出更大的努力去獲得來自俄國的小麥,結果導致美國在整個這一地區(qū)威望的嚴重損失。所以,在巴基斯坦緊急需要食物的時候,我們不給予援助,其可能產生的后果對我們來說太嚴重了,這是我們所不能接受的”[3]1825。而此后不久,美國國家情報局的估計中也認為巴基斯坦目前和可能的經(jīng)濟形勢是“不幸的”[4]1081,建議立即給予巴基斯坦小麥援助。可見,各方面的討論結果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從戰(zhàn)略需要出發(fā),美國必須馬上援助巴基斯坦。1953年6月25日,艾森豪威爾總統(tǒng)簽署小麥援助法令。小麥援助為美巴軍事同盟的建立作了鋪墊,至少可以這樣理解,如果美國對亟待解決的小麥問題都漠然視之,那么美巴建立軍事同盟對雙方來說都是難于實現(xiàn)的。
構建新的中東防御體系是杜勒斯巴基斯坦之行的主要目的之一,為此,杜勒斯與巴方總理、財政部長、國防部長進行了會晤。美國的構想是將中東防御從一個中東防御組織的概念轉變?yōu)榧杏谥袞|北層防御的概念。在杜魯門時期,由英國首先倡導的中東防御計劃組織因種種原因最后不了了之。但中東防御問題以及巴基斯坦在中東防御體系中的作用已經(jīng)引起美國的高度關注,“美國應該準備擴大給許多中東國家提供軍事援助,除了希臘、土耳其以及伊朗……如果沒有與印度難于處理的問題,在中東防御中,我們可能取得巴基斯坦的積極合作。在伊朗東方地帶,巴基斯坦力量的加強,并在西北與土耳其聯(lián)系在一起,這將增加伊朗人的自信,并且有利于這一地區(qū)的穩(wěn)定……假使能夠不卷入于印度的難以解決的爭端中而實行的話。最初軍事援助巴基斯坦的部分構想應該盡早實行”[5]201。盡管當時美國關于建立這樣一種區(qū)域防御的形式還沒有想好,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即這樣的一種組織必須獲得該區(qū)域中國家(如巴基斯坦)的支持,這是其得以存在的基礎。在歐洲已經(jīng)通過布魯塞爾協(xié)定重新建立了西方聯(lián)盟,這已經(jīng)被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接受,其大大增加了歐洲防御的范圍和力量。在中東,需要的就是這一地區(qū)某些國家能夠首先發(fā)起這一倡議,調動其他國家加入。并且使他們相信,通過集體行動比他們單個國家獨立行動能更好地為他們的利益服務,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憑借自身的勢力而獨善其身。杜勒斯強調,目前對這一組織感興趣的主要是美國、法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區(qū)域以外的國家,這是遠遠不夠的,需要這一地區(qū)的某些國家首先發(fā)起倡議并調動其他國家加入。杜勒斯的建議得到巴基斯坦的積極回應,卡瓦賈·納茲穆丁表示:“如果敘利亞、伊拉克、伊朗和巴基斯坦能夠建立起某種形式的集體,將能有效地阻止蘇聯(lián)向阿拉伯海的推進”,他還幫助杜勒斯分析了可能性的阻力:“在這個集體的構建中,因為伊朗現(xiàn)存的形勢,它將是一個最大的障礙。其他上面所提到的幾個阿拉伯國家雖能夠支持這樣的一個集體,但由于埃及的形勢和他們對以色列的成見,使他們對任何這類的創(chuàng)始活動都不友好”,并指出“在區(qū)域集體的創(chuàng)建中,美國的道德支持和他可能提供的原材料援助將是非常重要的”[2]132。
另外,訪巴期間,杜勒斯還會見了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尤布,詳細了解了當時巴基斯坦軍隊的狀況,依據(jù)阿尤布的描述,建國后巴基斯坦軍事力量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總體上來講不是很強大,不足以實現(xiàn)美國所希望的其在中東防御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因此需要美國在軍事上的援助。而且,此時巴基斯坦對能夠獲得美國的軍事援助寄予了更大的希望,他們甚至已經(jīng)明確提出了需要援助的項目。巴基斯坦方面提出,他們最感興趣的是獲得裝甲車、重型炮、坦克和其他項目,如一般軍械以及飛機維修服務系統(tǒng)的建立。而對于美國公眾對軍事援助巴基斯坦有可能導致巴基斯坦將其用于反對印度的質疑,巴基斯坦方面則反復承諾,這種軍事援助絕對不會用于反對印度。
巴基斯坦方面的誠懇與熱情給杜勒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3年6月1日,杜勒斯在國家安全委員會第147次會議上指出,他“深深被巴基斯坦處于邊緣的地緣價值和穆斯林的宗教特性所打動,對美國來說,巴基斯坦是一個潛在的強大的支點”[2]383,當晚,杜勒斯發(fā)表廣播電視講話,宣布“其建立北層防御安排計劃并以之為中東防御組織的替代品來支撐中東的安全,而巴基斯坦的伊斯蘭特性將使阿拉伯國家通過它來緩解與以色列、英國和法國的沖突,從而被吸收進來”[1]56。接下來,在1953年6月2日和3日的國會聽證會上,杜勒斯欣然提到巴基斯坦,他相信,如果美國需要的話,巴基斯坦將赤手與共產主義搏斗。此后,關于美巴建立軍事同盟的問題,繼續(xù)在各個領域被探討論證,但在美巴關系的發(fā)展進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杜勒斯的傾向性觀點所產生的重要影響。而尼克松的巴基斯坦之行及所形成的觀點則再次強化了杜勒斯的影響。
副總統(tǒng)尼克松于1953年11月訪問巴基斯坦。其恰逢一個尷尬的時局,因為當時美巴之間如火如荼的結盟磋商引起了印度的強烈反應。尼赫魯曾警告美國大使,“美巴之間的聯(lián)盟對印美關系將是一個災難”[6]829,而這恰恰是美國最忌憚的情況。為了安撫印度,艾森豪威爾表示:“美國對巴基斯坦所作的任何事都是非常謹慎的,因為害怕在印度引起歇斯底里的反應。美國政府努力與次大陸的所有國家發(fā)展友好關系,而不僅僅只是一個?!保?]253美國政府在11月17日的新聞會上斷然地否認軍事援助巴基斯坦的計劃。
在這樣的一個尷尬氛圍中,尼克松一方面代表美國政府,否認所有關于軍事援助巴基斯坦的消息,另一方面也積極聽取了來自巴方的意見。巴基斯坦認為,美國鑒于印度的壓力而推遲給巴基斯坦軍事援助將增加尼赫魯?shù)臍庋?,增加克什米爾問題解決的難度,而且,美國這種退縮和否認的態(tài)度,尤其是鑒于所有的公開性,等于把巴基斯坦推向一個極尷尬的境地,正如巴基斯坦總督對此所打的一個比方,這就“好比帶著一個貧窮的小女孩去散步,然后遺棄她,只留給她一個不好聽的名聲”[3]1832。關于美國擔心援助巴基斯坦會引起印度的不滿,阿尤布提出,“美國今天是公認的自由世界的領導,不應該擔心公開援助那些表達愿望甚至渴望與美國合作的國家”[3]1833,他進一步強調巴基斯坦?jié)撛诘娜肆突胤矫娴膬?yōu)勢,以及在目前政府統(tǒng)治下,他們的國家渴望與美國合作的意愿。尼克松與杜勒斯一樣被巴方的誠意所打動。一返回華盛頓,尼克松就強調給巴基斯坦援助的重要性。他反對印度的“中立主義”,支持巴基斯坦的安全和防御問題。1953年末,在一次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上,尼克松宣布,他對巴基斯坦的好感多于印度。他說,巴基斯坦“是一個我愿意為他做每件事的國家。他的人民不像印度人那樣復雜。巴基斯坦人是十分真誠的,即使當他們受到傷害的時候”[8]171。雖然美國政府內部大部分官員都認可印度是南亞的主要力量,也清楚地知道巴基斯坦渴望加入西方的防御安排是受到它與印度抗衡的愿望的驅使。但他們還是認同軍事援助巴基斯坦與中東地區(qū)的防御安排聯(lián)系在一起,將“增加中東的防御力量……有利于克服巴基斯坦國內任何潛在的中立主義傾向”[8]169。可見,尼克松的巴基斯坦之行及所形成的觀點再次強化了杜勒斯的影響。此后,經(jīng)過反復的分析論證,美國武裝援助巴基斯坦成為了美國的主流思想。
1954年1月,中央情報局、情報顧問委員會成員,包括國務院情報組織、陸??杖娂皡⒅\長聯(lián)席會議的成員就是否對巴基斯坦提供軍事援助將可能引起的各方反應進行了集中系統(tǒng)地論證分析。分析認為:
如果美國擴大對巴基斯坦的軍事援助,對巴基斯坦來說,將“增加巴基斯坦政府在國內的威望,并且有助于鞏固目前該政府與美國的友好關系”[3]1840;而土耳其、錫蘭、泰國均已表示了支持,伊朗也沒有反對;英國盡管對這一決定表達了一定的焦慮,但最終也指出“將與這樣的決定保持一致,并且正在努力緩解印度的恐懼和反對”[3]1841;蘇聯(lián)和中國雖然反對,但“他們(指蘇、中兩國)將只能限于對美國猛烈地輿論攻擊,目的是為了努力在這一地區(qū)培養(yǎng)中立主義和反殖民主義的情感,并且試圖培養(yǎng)與印度的更近的關系”[3]1841;此外,對于在中東防御問題上一直不欲與西方合作的埃及,在援助巴基斯坦問題上是不會得到其支持的,因為“它(埃及)認為在巴勒斯坦和摩洛哥的問題上,巴基斯坦將最終不能支持阿拉伯國家”[3]1841;在印度看來,巴基斯坦是對他的利益和大國夢想最能構成直接威脅的國家,而巴基斯坦尋找美國軍事援助的目的之一也是加強它與印度對抗中的地位。因此,如果給予巴基斯坦軍事援助,將勢必會導致“美印關系的暫時惡化,印度的領導人及媒體將強烈批評美國和美國的政策。在外交活動中,無論是在聯(lián)合國內外,印度可能更加傾向于為難美國。印度可能在聯(lián)合國中更加努力去發(fā)展一種強大的中立主義集團,這將使美國在朝鮮和其他遠東問題上更加難于處理。另外,印度將控制美國的情報活動及拒絕與美國協(xié)商建立一種條約關系,這必將使美國在印度的許多活動(包括官方和私人的)都遭遇到更大的困難”[3]1842。與此同時,最為可怕的是“印度將對共產主義做出重大的政治讓步,簽訂武裝協(xié)議,或者比現(xiàn)在更進一步與該集團建立聯(lián)盟”。但由于印度實行不結盟運動,因此其與共產主義的合作將恰恰是“對印度的不結盟政策基礎的打擊”,所以,印度的不滿“將不會引起印度對外政策的主要轉變,只要印度繼續(xù)堅持它的基本的獨立政策和在冷戰(zhàn)中的不結盟態(tài)度,它就很少有余地行動”。并且“印度的暴力情緒將傾向于平息”[3]1843。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國認為在反對美國軍事援助巴基斯坦的聲音中,要么是傳統(tǒng)的對手,如蘇聯(lián)和中國;要么是不寄予太多希望的力量,如埃及;至于印度,雖有不滿,但美國想當然的認為其不會突破不結盟政策的底線。
而如果美國拒絕軍事援助巴基斯坦,分析認為其危害將明顯地暴露出來:這樣的決定意味著美國威望的喪失。印度會認為這是“美國對印度壓力的一種勉強妥協(xié),印度會很高興見到這一決定,但印度也不太可能和美國加強合作,甚至在目前關于美國政策有異議的各種問題上可能比以前更少于合作了。印度將可能在這種情緒的縱容下,在其他的場合使用同樣的壓力策略來反對美國,印度對克什米爾問題的態(tài)度不會變,在其他問題上將更不愿與巴基斯坦進行協(xié)商”[3]1835;對巴基斯坦政府而言,則將引發(fā)巨大的悲觀情緒和仇恨。巴基斯坦的領導人會認為美國更看重印度的重要性,“辛酸地認為自己屬于南亞的二等公民,從而對美國和英國失望”,同時把“美國的決定歸因于印度的壓力”[3]1844。從而更加強烈地憎恨印度,加劇南亞的動蕩。而且,這樣的決定將在巴基斯坦國內“削弱支持西方的溫和派的立場,加強那些反對與西方保持緊密關系、在克什米爾問題上支持一個更加強硬的軍事政策的包含保守的反動的宗教元素的力量,這可能導致內閣的變化,甚至包括總理”[3]1845。最后,對中東國家而言,美國不對巴基斯坦進行軍事援助將“可能鼓勵那些中東國家中反對與西方緊密聯(lián)系的政治力量”,“將使中東目前正傾向于與西方保持緊密聯(lián)系的政治力量失望”[3]1845。
在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在關注拒絕軍事援助巴基斯坦所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因此而驕縱了的印度、悲觀失望的巴基斯坦,都會在南亞內部事務的處理中不再向鄰國讓步,南亞次大陸勢必動蕩不安;奉行不結盟的印度將“在一些和美國有異議的問題上表現(xiàn)得更加不合作”[3]1845;而巴基斯坦的悲觀情緒和可能的政治危機將會使美巴關系變得疏遠。這些可能性意味著美國將會被動地淡出南亞事務,這恰恰與美國既定的南亞戰(zhàn)略相悖,美國需要的是南亞次大陸的穩(wěn)定,并作為一個整體被納入到其全球戰(zhàn)略之中,對抗蘇聯(lián)和后來成立的新中國,遏制共產主義。從某種意義上說,要想維持南亞地區(qū)的穩(wěn)定,美國認為需要援助實力相對弱小的巴基斯坦。
經(jīng)過反復論證,美國最終作出軍事援助巴基斯坦的決定。1954年5月19日,美國在巴基斯坦的大使隨員和巴基斯坦外交部長在卡拉奇簽訂了一個共同防御援助協(xié)定,其主要內容是:美國向巴基斯坦提供各種援助;巴基斯坦履行參加聯(lián)合國集體防御協(xié)定;兩國交換防御方面的專利權和技術情報。該協(xié)定取代了1950年12月的共同防御援助協(xié)定,在1950年的協(xié)定條款中,巴基斯坦僅僅取得了極其有限的軍事援助。而在1954年的協(xié)定中則將軍事援助巴基斯坦放在了首要的位置。1954年5月31日,國務院公告中宣布,美國政府將給巴基斯坦提供軍事裝備和訓練援助。美國政府相信,與巴基斯坦的結盟,將使美國和巴基斯坦在即將到來的戰(zhàn)爭中全面合作。
此后美國又于1954年9月和1955年9月將巴基斯坦納入到東南亞條約組織和巴格達條約組織中來,這樣巴基斯坦成為以美國為主導的軍事同盟條約網(wǎng)中的一環(huán),成為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盟友。
美巴結盟后,一些顯性的成果呈現(xiàn)出來。根據(jù)漢斯摩根索對聯(lián)盟的劃分,美國與巴基斯坦的聯(lián)盟,“是當代諸多為締約國互補的利益服務的聯(lián)盟之一。對美國而言,它為擴大其遏制政策范圍的主要目的服務;對巴基斯坦而言,它為增強政治、軍事和經(jīng)濟潛力以抗衡其鄰國的主要目的服務”[9]221。在某種意義上,美巴結盟對雙方的戰(zhàn)略在一定程度上都產生了積極作用。美國通過與巴基斯坦的結盟,獲得了白沙瓦等軍事基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前蘇聯(lián)向南亞滲透的作用。而巴基斯坦則通過美國的技術援助計劃在農業(yè)、社區(qū)發(fā)展和公共健康以及其他方面,促進了本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被美國資助的水、電及交通計劃方案幫助巴基斯坦建立起一系列經(jīng)濟進一步發(fā)展所需要的基礎設施。軍事上的援助則有助于維持巴基斯坦國內的穩(wěn)定。在美國的幫助下,到1960年,巴基斯坦的軍事武裝能力大大增加,成為維持巴基斯坦穩(wěn)定和國家安全的一個主要因素。
但值得關注的是,美巴結盟后的歷史主流并沒有按著美國政府論證時的期許進行。
從經(jīng)濟上看,美巴結盟后,美國對巴基斯坦進行了大量的軍事經(jīng)濟援助。這些援助在給美國帶來巨大的財政負擔的同時,卻并沒有實現(xiàn)美國預期的利用巴基斯坦抵抗共產主義擴張的目的。美國的政策制定者開始對美國與巴基斯坦的同盟政策作出評估。1956年6月國家情報估計局對美國與巴基斯坦聯(lián)盟是否對中東的防御作出貢獻提出質疑。同時負責經(jīng)濟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赫伯特·普羅斯諾(Herbert Prochnow)也對美國的對外軍事援助計劃進行了評估,在他的報告中表明,到1954年10月,對巴基斯坦的援助承諾將花掉5.05億美元——幾乎是最初估計的1.71億美元的3倍。報告還提出巴基斯坦每年需要1億美元的費用來維持其武裝力量。1957年1月3日,艾森豪威爾政府在對巴基斯坦提供了3年的軍事援助政策后,國家安全委員會開始重新考慮美國的南亞政策(NSC5701):“以前我們已經(jīng)決定我們需要巴基斯坦作為一個軍事聯(lián)盟。顯然,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代價是昂貴的。事實上除了軍事援助的形式我們沒做什么。這是我們所做的最糟糕的一種計劃。它是一個可怕的錯誤,但是現(xiàn)在我們似乎絕望地卷入其中。”[1]83艾森豪威爾自己也坦白“對巴基斯坦我不知道該怎樣做”,如果削減軍事援助計劃“可能嚴重地損害我們之間的關系”并且“可能破壞巴格達條約”[1]84。
從美印關系上看,印度是美國在南亞次大陸上重點拉攏的國家,但在遭遇失敗后,美國又猶豫著轉向巴基斯坦,而期間雖然也顧慮到印度的情緒,但仍帶著一種僥幸的心理去假想印度的反應和外交思維底線,逐漸與巴基斯坦建立起聯(lián)盟關系。但美巴結盟的現(xiàn)實卻突破了美國的假想,加速將印度推向了前蘇聯(lián)一方,印度認為,美國對巴基斯坦的支持使印度卷入不必要的和代價高昂的軍備競賽,并且增強了巴基斯坦挑戰(zhàn)印度的手段和意圖,甚至感到這種美巴關系不是直接針對共產主義,而是對付印度的。因此,對其中一方的援助則意味著將另一方推向對手一邊。在美巴結盟后,印蘇建立了準聯(lián)盟,以此抗議美巴結盟。當然,其中蘇聯(lián)的主動性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而所有這些都是美國所不愿看到的。除此之外,印度國內反美及反基督教情緒增加,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印度更加不愿接受任何妥協(xié)和美國的建議。實際上,就在美巴結盟簽訂不久,艾森豪威爾和其他的美國領導人就已經(jīng)意識到失去與印度友好關系的巨大代價,他們認識到“不應該對印度想當然”。艾森豪威爾開始積極與印度往來,開始了與尼赫魯?shù)乃饺送饨贿^程,而且美國繼續(xù)通過杜魯門開辟的渠道給印度經(jīng)濟援助。
當然,美巴同盟對巴基斯坦產生的消極影響也是相當大的。經(jīng)濟上,導致了巴基斯坦國民經(jīng)濟的畸形發(fā)展。一些附帶苛刻條件的“美援”嚴重打擊了巴基斯坦民族經(jīng)濟的發(fā)展。政治上,巴基斯坦的國家主權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損害。軍事上,由于長期依賴美援,致使巴基斯坦本國軍事技術發(fā)展緩慢。
綜上所述,美國帶著構建新的中東防御體系的目的去探討與巴基斯坦結盟的可行性,使論證中具有很多想當然的成分,受到了錯誤知覺——愿望思維(wishful thinking)①心理學上所說的愿望思維是指人們在接受信息的時候,總是趨于避開自己不愿意聽到或看到的事情,總是希望接受到自己愿意聽到和看到的消息。其被應用到微觀層次國際政治理論中,被認為是決策者經(jīng)常發(fā)生的錯誤知覺之一。參見[美]羅伯特·杰維斯:《國際政治中的知黨與錯誤知覺》,秦亞青譯,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頁。的影響。冷戰(zhàn)開始后,隨著朝鮮戰(zhàn)爭的爆發(fā),“社會主義影響力的擴大與對新的世界大戰(zhàn)的擔心,促使杜魯門政府采取一切措施加強自己的防御鏈,鞏固西方的聯(lián)盟體系”[10]。而艾森豪威爾政府則帶著這種慣性將巴基斯坦看作是中東防御的關鍵,但他們不確切地知道,它將怎樣有助于中東防御這一目標。而且,美國對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的矛盾和它們政策的底線也缺乏足夠的認識,忽視了印巴兩國對美國真正感興趣的動機。美國知道美巴結盟會招致印度的強烈反對,但卻僥幸地認為那將是“暫時的”,“印度的暴力情緒將傾向于平息”。但現(xiàn)實卻與美國的愿望相反。此外,論證分析中,美國僵化地看待各國的反應,對各國間的互動性缺乏深刻的認識。美國已認識到蘇、中、印對美巴結盟都強烈反對,但卻錯誤地認為,蘇中將僅限于“輿論上的攻擊”,印度也不會突破不結盟的底線去與共產主義合作。而且,艾森豪威爾政府認為,對巴基斯坦進行軍事援助所照顧的“全球利益”在該地區(qū)大于“地區(qū)代價”,即巴基斯坦的戰(zhàn)略重要性足以彌補由于印度不悅可能造成的損失。為此,美國不顧對美印關系的負面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依靠巴基斯坦并進一步加強與巴基斯坦的軍事聯(lián)系。
[1]Dennis Kux.The United States and Pakistan,1947—2000:Disenchanted Allies[M].London: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1.
[2]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美國對外關系文件”縮寫為“FRUS”)1952—1954,Vol.9[EB/OL].http://digital.library.wisc.edu/1711.dl/FRUS.FRUS195254v09p1,2011-08-16.
[3]FRUS.1952—1954,Vol.XI[EB/OL].http://digital.library.wisc.edu/1711.dl/FRUS.FRUS195254v11p2,2011-08-17.
[4]FRUS.1952—1954,Vol.XI[EB/OL].http://digital.library.wisc.edu/1711.dl/FRUS.FRUS195254v11p1,2011-08-19.
[5]M S Venkataramani.American Role in Pakistan,1947—1958[M].New Delhi,1982.
[6]R.McMahon.United States and Cold War Strategy in South Asia:Making a Military Commitment to Pakistan,1947—1954[J].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1988:75.
[7]Sultana Afroz.U.S.-Pakistan Relation,1947—1960[D].PhD.University of Kansas,1985.AAT 8529056.http://search.proquest.com/docview/303388633,2011-07-17.
[8]Robert J McMahon.The Cold War on the Periphery:the United States,India,and Pakistan[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4.
[9][美]漢斯·摩根索.國家間政治——權力斗爭與和平:第七版[M].徐昕,郝望,李保平,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221.
[10]于群.論美國在伊拉克進行的心理戰(zhàn)[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47.
Eisenhower Administration Argument on the Feasibility of Setting up Mutual Defense Assistance Agreement Between the U.S.and Pakistan
LI Xiao-ni1,JIN Long-yun1,2
(1.School of History,Changchun Normal College,Changchun 130032,China;2.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Public Affairs,F(xiàn)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Middle East defense System,enlarge the scope of the Containment of communism,Eisenhower administration actively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setting up a military alliance with Pakistan.Dulles'Southeast Asia trip,Nixon's visit to Pakistan and then a series of discussion of the development,that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ecision of setting up a military allianc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Pakistan.
Eisenhower Administration;Pakistan;Mutual Sefense Assistance Agreement Between the U.S.and Pakistan
K712.54
A
1001-6201(2012)03-0059-06
2011-01-05
教育部人文社科規(guī)劃項目(08JA770002)。
李曉妮(1976-),女,吉林長春人,長春師范學院歷史學院副教授,歷史學博士;金龍云(1978-),男,江蘇鹽城人,復旦大學政治學博士后,歷史學博士,長春師范學院歷史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趙 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