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往
甲胎蛋白(Alpha-Fetal Protein,AFP)是一種糖蛋白,屬于白蛋白家族,正常情況下AFP主要由胚胎的肝臟細胞分泌產生,在肝細胞癌、胚胎性腫瘤、及部分肝外腫瘤也可合成甲胎蛋白。AFP由Bergstrand和Czar于1956年在胎兒血清中發(fā)現(xiàn),而前蘇聯(lián)的Abelev則于1963年發(fā)現(xiàn)AFP的來源主要為卵黃囊和胎盤[1]。Tatarinov于1964年在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中發(fā)現(xiàn)了高濃度的甲胎蛋白,之后的大量研究證明甲胎蛋白是原發(fā)性肝癌(PHC)重要的血清學標志物,并作為PHC診斷、評價療效給予后的敏感指標應用于臨床[2]?,F(xiàn)就甲胎蛋白的生理功能及臨床應用進展綜述如下。
1.1 胚胎性白蛋白 AFP在胎兒血液循環(huán)中具有較高的濃度,出生后則下降,至生后2~3月AFP基本被白蛋白替代,血液中較難檢出。胎兒先天性脊柱裂、神經管畸形及唐氏綜合征等均可導致AFP含量改變,妊娠期可通過AFP監(jiān)測進行上述疾病的篩查和診斷。
1.2 生長調節(jié)因子 過去AFP被認為是哺乳動物妊娠的必要蛋白,近年研究證明,胎兒發(fā)育、肝臟再生、腫瘤細胞增殖等生長狀態(tài)均可被AFP抑制。有文獻指出,該作用在PHC中的表現(xiàn)為:AFP可逃避Fas/FasL通路的免疫監(jiān)視達到調控肝癌細胞生長的目的。研究證明,AFP濃度高低與PHC病情進展有密切的關系,可作為PHC患者治療效果及病情狀態(tài)的監(jiān)測指標。
1.3 配體結合及運輸 AFP與白蛋白一樣可對脂肪酸、膽紅素、類固醇、Cu2+、Ni2+及多種藥物結合并轉運。自上個世紀90年代,關于利用AFP為載體運輸阿霉素、柔紅霉素、順鉑、甲氨蝶呤等抗癌藥物的研究越來越多,AFP作為配體載體,可通過胞吞作用將上述藥物選擇性轉運至腫瘤細胞,起到治療作用。
1.4 免疫抑制、T淋巴細胞誘導凋亡 關于胎兒發(fā)育過程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較高濃度的AFP,故有人認為AFP作用可能通過抑制T淋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及誘導抑制性T淋巴細胞的產生來抑制免疫效應,以抵抗母體排斥。同時又有研究發(fā)現(xiàn),AFP在體內可抑制PHC患者的T淋巴細胞免疫應答,并誘導T淋巴細胞的凋亡。
2.1 在產檢中的應用 鑒于前文所述,AFP為胚胎性白蛋白,胎兒先天性脊柱裂、神經管畸形、唐氏綜合征等均可見血AFP濃度的改變。國內外已將AFP、hCG、非結合型雌三醇的三聯(lián)檢測應用于胎兒神經管畸形以及唐氏綜合征的產前篩查,其準確性較高,可達60%~70%。
2.2 肝臟疾病中的應用
2.2.1 AFP在PHC中的應用 目前臨床常用AFP作為PHC診斷、療效評價的重要指標。PHC屬于臨床常見惡性腫瘤,近年來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其早期診斷和治療顯得尤為重要。AFP對于PHC的早期診斷及預后評估敏感性較強,可達70%以上[3],特異性遠高于除病理之外的其他所有檢查手段[4],且AFP濃度高低與腫瘤大小呈正相關,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約30%左右的PHC患者出現(xiàn)假陽性或假陰性[5]。
2.2.2 良惡性肝病鑒別診斷 因其他慢性肝臟疾病與PHC均可見AFP濃度增高,故AFP對肝臟疾病的鑒別診斷中意義較小。但有專家指出,AFP的異質體AFP-L3陽性的PHC患者腫瘤生長迅速,并早期即可有遠處轉移[6],由此推測AFP-L3是PHC的高度特異標志物,可通過對AFP-L3的檢測早期診斷PHC并用于其他慢性肝臟疾病的鑒別診斷。同時AFP另一異質體AFP-L在良性肝病中較難測出,而在PHC患者中有較高的濃度,故認為亦可用于良惡性肝臟疾病的鑒別診斷。
2.2.3 PHC預后評估 AFP-L3陽性患者生存期顯著低于陰性者。無論術前AFP-L3水平高低,如果術后出現(xiàn)AFP-L3陽性,常提示有腫瘤殘留,復發(fā)率轉移率均較高,預后不良。
2.2.4 其他肝臟疾病中的應用 乙型肝炎患者約有20%以上可出現(xiàn)AFP檢測異常,常因病情所處階段不同而表現(xiàn)出不同水平的增高,急性者由于肝細胞活動活躍,AFP水平升高幅度可相應增大;而慢性者及肝臟纖維化者,因肝臟組織修復、肝細胞再生,可出現(xiàn)輕度AFP升高,之后隨病情好轉而降至正常;如出現(xiàn)肝炎復發(fā)或重型肝炎,則AFP將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升高。
2.3 其他 由于AFP來源較為特殊,故在多種疾病中均有一定檢測價值。AFP-L3對于監(jiān)測睪丸腫瘤發(fā)展及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對于睪丸非精原細胞瘤的診斷和治療效果評價中是較為敏感的指標;近年來關于AFP在胃癌診斷中的應用研究表明,胃癌患者AFP水平顯著高于胃部良性疾病,對于胃癌的早期發(fā)現(xiàn)和手術方式選擇以及預后判斷均具有較高的指導意義[7];另外在性腺、性腺外卵黃囊瘤等兒科疾病中,也發(fā)現(xiàn)了陽性的AFP或其異質體。
AFP作為一種胚胎性白蛋白、生長調節(jié)因子、配體結合及運輸工具,同時具有免疫抑制、T淋巴細胞誘導凋亡等作用,與肝癌及多種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AFP在多種腫瘤中均可表現(xiàn)出較高濃度,可為多種腫瘤的陽性檢測指標,但目前臨床主要用于PHC的診斷及療效監(jiān)測,顯然,該觀點應得到重新評價。隨著對AFP多種作用的研究,AFP在不久的將來將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
[1]陳建國,陸建華,張永輝,等.甲胎蛋白的現(xiàn)場應用與篩查進展[J].中國腫瘤,2009,18(8):609-612.
[2]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689-691.
[3]高文峰,鄭加生,孫斌.甲胎蛋白在原發(fā)性肝癌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當代醫(yī)學,2010,16(32):19-20.
[4]中國抗癌協(xié)會專家委員會.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標準[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8(3):135.
[5]李瑋,白云,李云婷,等.甲胎蛋白的臨床應用及實驗室評價[J].臨床誤診誤治,2007,20(8):97-99.
[6]殷正豐.甲胎蛋白異質體作為肝癌標志物的臨床應用[J].實用腫瘤雜志,2004,19(1):4.
[7]宋玉環(huán),汪運山,胡安拉.AFP陽性胃癌的研究進展[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6,13(7):55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