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學
(韓山師范學院 潮州師范分院,廣東 潮 州 521021)
農業(yè)一直是中國傳統社會主要的經濟形式,農村經濟與社會發(fā)展水平遠遠落后于城市。中國農業(yè)大國的特點不容回避或者逃避。對于農民占據中國人口大多數的現實也必須予以尊重?;橐龇ㄋ痉ń忉尡仨毧紤]中國農民的現實狀況。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城鎮(zhèn)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81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轉發(fā)國家農委《關于積極發(fā)展農村多種經營的報告》的通知,要求糾正“把絕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有限的耕地上,而耕地又幾乎只是集中于種糧食作物”的“左傾”錯誤做法, 同時指出“多種經營、綜合發(fā)展,應當為我國繁榮農村經濟的一項戰(zhàn)略性措施”。2001年3月,國務院批轉了公安部《關于推進小城鎮(zhèn)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見》,2007年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了一些地方進行城鄉(xiāng)一體化的改革試驗。以上這些措施促進了農業(yè)農村的發(fā)展,推動了我國城鎮(zhèn)化的進程。中國社科院發(fā)布《2010年城市藍皮書》指出,我國城鎮(zhèn)化率達46.6%。即使如此,我國的城鎮(zhèn)化進程以流動就業(yè)為主要形式,并沒有完成農村人口向城鎮(zhèn)的定居或者“落戶”遷徙。因此,農村在我國仍然具有絕對的優(yōu)勢。
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是在1980年制定實施的,并經過了兩次的司法解釋,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是根據中國現代化的發(fā)展,是以城市為基礎來擬制的。中國農村社會雖然也在現代化,但農村的婚姻還大多是距離較近之間的婚姻,各種姻親關系必然呈網絡狀格局。這種人際關系的持續(xù)化必然會導致鄰里關系或農村村落的親屬化與家族化狀態(tài)。這次婚姻法司法解釋三仍然以城市為基礎來解釋。我們以婚姻關系中的財產關系為例來解讀婚姻法司法解釋三較少關注農村家庭特殊背景及對農村婦女權益的保護,而偏重城市背景的傾向。如在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七條規(guī)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guī)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本條著眼于化解司法實踐中的難題,將物權登記效力引入婚姻家庭關系當中,明確離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貸款購買的不動產應歸產權登記方所有,在離析家庭財產權屬方面更加清晰,也有助于避免婚姻過程中的財產糾紛。但是,這種處理家庭糾紛的格式化思路,很大程度上是立足于城市家庭的背景,忽略了我國城鄉(xiāng)家庭之間所存在的重大差別。在廣大的農村中,一般都是“女隨男”,這樣的婚姻格局長期未變,因此,嫁出去的女兒往往事實上喪失了娘家的財產繼承權?,F在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七條規(guī)定,離婚時對夫家的財產權也難以主張。因為司法解釋按照物權登記效力來確定不動產歸屬,卻未詳加區(qū)分農村與城市的不同背景,農村的習俗是男方置房產,女方陪嫁妝,嫁妝大多是消費品,會在婚姻中很快折舊完畢,甚至消耗殆盡,此時除了丈夫的房屋,她幾乎剩不下什么真正的財產。如不考慮這些,這就使很多農村已婚婦女喪失了對丈夫家房產的權利享有,將離婚農村婦女推至更加孤立無援的權利困境,失去對農村婦女的房產權益保護。
在我國,傳統社會以儒家思想為指導。仁與禮是儒家思想的兩大綱領,三綱是儒家思想的三大支柱,其共同的特征是服從下的等級社會。傳統社會的禮是從周禮發(fā)展而來,周禮建立在宗法等級制基礎上,是一系列典章制度的總稱,是不同等級、不同身份的人在祭祀、婚喪、節(jié)慶、宴飲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俯仰登降、揖讓周旋方面所應采用的舉止和衣物等的規(guī)范,其本質在“名貴賤、辨等列、序少長”,在于講名分,建立一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的井然有序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秩序?!叭省笔窃凇岸Y樂征伐出諸侯”、“陪臣執(zhí)國命”、“大夫舞八佾”等越級犯上的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就是與禮一起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社會控制、調節(jié)社會關系、優(yōu)化等級社會秩序。“君為臣綱”、“父為子綱”與“夫為妻綱” “是封建時代社會控制系統的核心和樞紐,……三綱的神圣化與絕對化,正是君主專制制度的保證”[1](P117)也是中國“宗法社會最基本的倫理道德,是維護宗法等級秩序的重要支柱”。[2](p312)它強調以下事上,以卑事尊,臣、子、妻居于下位,不敢不尊奉上位,也就是要奉事君、父、夫,目的建立和諧的等級制度,重點是服從,這是與以自由、平等、民主為現代理念背道而馳。
作為現代社會的理念,自由、平等和民主是針對封建特權提出的,它們都是現代社會的理論基石,是在商品經濟發(fā)展而來。對于自由與平等與商品經濟的關系,馬克思曾表明:“流通中發(fā)展起來的交換價值過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產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現實基礎。作為純粹觀念,自由和平等是交換價值過程各種要素的一種理想化的表現,作為在法律的、政治的和社會關系上發(fā)展了的東西,自由和平等不過是另一次方上的再生產物而已。”[3](P197)當然,平等不是把社會對任何人的潛力和自由毫無差別的認可等同起來,真正普遍的平等不應為此所決定和制約。因為“民主意味著平等,很明顯,如果把平等正確地理解為消滅階級,那末無產階級爭取平等的斗爭以及平等的口號就具有偉大的意義。但是,民主僅僅意味著形式上的平等。一旦社會全體成員在占有生產資料方面的平等實現之后,也就是說,一旦勞動平等和工資平等實現之后,在人類面前必然會產生一個問題:要更進一步,從形式上的平等轉到事實上的平等,即實現‘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則?!盵4](P256-257)
當然,我國推翻了三座大山,以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現代理念為指導,我國的婚姻法也受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現代理念所指導,但婚姻法的發(fā)展不能脫離中國的具體語境,畢竟中國浸淫了幾千年的封建傳統,同時中國的市場經濟并不十分發(fā)達。作為中國現實晴雨表的婚姻法應該與時俱進。我國根據婚姻家庭生活中出現的無效婚姻、養(yǎng)老保險金、房產問題、夫妻共有財產、生育權,以及實行計劃生育后出現的家庭結構與親屬關系的變化等新情況新問題,[5](P109,132)做出了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橐龇ㄋ痉ń忉屓由钊氲刎瀼亓俗杂伞⑵降群兔裰鞯睦砟?。財產是自由、平等和民主的基礎,因此家庭財產制度的深化使自由、平等和民主得到了進一步落實。家庭財產制度可劃分為夫妻共同財產制度與個人財產制度。在夫妻共同財產制度方面,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第五條“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后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毖a充了夫妻共同財產制度,第四條“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夫妻一方請求分割共同財產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規(guī)定了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制度,等等。在個人財產制度方面,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第七條婚前父母出資為子女一方購買的不動產為個人財產,第十條夫妻一方婚前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并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購買的不動產為其個人財產,等等。不僅財產權表征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理念,而且人身權更是直接體現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理念?;橐龇ㄋ痉ń忉屓诰艞l規(guī)定了妻子的生育權。傳統社會中,人們奉行“天地之大德曰生”這種唯生為上價值觀的傳統,結婚成家、讓家庭擔當起人口再生產的功能、延續(xù)祖宗香火,是每一個正常的社會人所必須承擔的最基本的社會責任與義務。妻子只有生育的義務,沒有選擇的權利自由,所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雖然隨著社會的變化,生育功能在人們的觀念和實際的家庭生活中呈現了一些變化,但婦女的生育權沒有上升到法律地位。這次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明確了妻子的生育權,使妻子的生育權有了法律的依據。
我國是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所謂的“‘社會轉型’是一個有特定含意的社會學術語,意指社會從傳統型向現代型的轉變,或者說由傳統型社會向現代型社會轉型的過程,說詳細一點,就是從農業(yè)的、鄉(xiāng)村的、封閉的、半封閉的傳統社會,向工業(yè)的、城鎮(zhèn)的、開放的現代型社會的轉型?!谶@個意義上‘社會轉型’和‘社會現代化’是重合的,幾乎是同義的?!盵6](P19)在社會轉型時期,我們既沒完全擺脫小農社會傳統生存形態(tài)和文化的束縛,同時又承受著“現代化痛楚”和后工業(yè)社會媒體污染等“瘋狂病”,又要在消除多重社會痛苦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新文化,從深層上解決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以及傳統性、現代性與后現代性之間碰撞的一系列難題。這種傳統、現代、后現代三種價值觀壓縮在同一空間,相互碰撞又互相融合,使中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最終使中國邁向自由、自主、創(chuàng)造性、開放性、科學理性的現代性。
中國婚姻家庭就是在這種語境下展開的,婚姻家庭的價值觀也在傳統、現代、后現代三種價值觀相互碰撞又互相融合。一些人在考慮傳統的“門當戶對”擇偶標準外,更注重經濟成分,物質的中介因素作用增強,在一些人心目中,榮譽、聲望及社會地位有時與金錢、物質、利益比較起來已顯得不那么重要。同時他們也不局限于統擇偶模式的媒灼之言,而是通過社會交往主動尋找異性,從一般交往逐步發(fā)展為以結婚為目的的戀人,部分男女開始了求婚公告,或者通過網絡尋找意中人婚姻中介作為媒人的替代,使婚姻結合標準化、規(guī)?;团炕?,婚姻結合的方式已經直接、簡明和快速。相應的,家庭關系發(fā)展著巨大的變化,在夫妻關系中,由于妻子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取得收益而有所改變更加平等與民主;在父母與子女關系方面,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是其天然的責任,它包括權利,同時又是一種義務。不幸的是,城市化和工業(yè)化過程提高了家庭的收益,但是有時生活的總體質量并沒有提高很多。如需要傾注愛心和關懷的人性勞動被工業(yè)時代的用具所代替,來自家人的勞動和體貼被工業(yè)用品用具所取代。家庭的遷徒減少了親人的聯系,淡化了親人間的關愛。現代的生活節(jié)奏快速化以及部分夫妻聚少離多、甚至為了謀生而分離多時,使得夫妻的溝通機會減少,誤解頻生,信任減弱等等。
無疑,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既要立足于傳統、現代、后現代并存的現實,又要面向未來婚姻家庭人本化、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立足于現實、要面向未來,關鍵要審慎地處理好家庭財產問題,因為隨著時代的不同,家庭財產的變化最為活躍。在中國傳統社會中,人們秉持“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計劃經濟時代,在城市只有退休金的事實,在農村退休金無從談起;改革開放后,逐漸人們開始交養(yǎng)老保險金,但養(yǎng)老保險金財產性質如何界定、如何劃分在法律上沒有明確說明?;橐龇ㄋ痉ń忉屓谑龡l對此做了具體的規(guī)定,“離婚時夫妻一方尚未退休、不符合領取養(yǎng)老保險金條件,另一方請求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養(yǎng)老保險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婚后以夫妻共同財產繳付養(yǎng)老保險費,離婚時一方主張將養(yǎng)老金賬戶中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個人實際繳付部分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這樣對于養(yǎng)老保險金的處理有了法律的依據。同時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完善了約定財產制的內容, 體現個人財產自治原則。如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十六條允許夫妻對財產問題進行書面約定,也就是說,夫妻雙方在或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可約定采用某種財產制來支配他們之間的財產關系。立足于現實、要面向未來,更為重要的是在婚姻家庭里處理好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問題。在婚姻家庭中,人們引入“以人為中心”的概念,尊重個體,強調保護弱勢一方。社會變革帶來人性解放,突出表現在生育權日益深入民心。平等不僅表現在經濟平等、人格平等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對于弱者的保護,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三條對于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未成年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的撫養(yǎng)費的規(guī)定及第四條對于負有法定扶養(yǎng)義務的人給予患重大疾病需要醫(yī)治一方相關醫(yī)療費用的規(guī)定,體現了對于弱勢一方的保護。
1949年建國以來,我國歷經計劃經濟時代與改革開放的洗禮,城鎮(zhèn)化步履加快,社會進入轉型時期。但由于我國傳統悠久,所以傳統、現代、后現代一時并存。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在此語境下展開,在充分關注現實基礎上,以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現代理念為指導、以城市為背景來擬制,是面向未來的司法解釋。
[參考文獻]
[1]任道斌.簡明中國古代文化史詞典[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0 .
[2]劉澤華.中國政治思想史( 秦漢魏晉南北朝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3]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寧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夏吟蘭.離婚自由與限制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
[6]鄭杭生,李強,等.當代中國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研究[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