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揚
遼寧裝備制造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沈陽 110161)
從文化差異角度探析英漢翻譯技巧
宋 揚
遼寧裝備制造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沈陽 110161)
英漢翻譯從本質(zhì)上講,不僅是英漢兩種語言之間的文字轉(zhuǎn)換活動,還是一種跨文化交流活動。本文從英漢兩種語言在思維方式、價值取向、語用遷移等文化差異的角度,運用范例剖析的方法,探析英漢翻譯的技巧,以便提高英語翻譯者的翻譯能力。
英漢翻譯 文化差異 翻譯技巧
語言作為人類溝通交流的直接表現(xiàn)方式,滲透在民族文化的各個方面。翻譯作為英語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本質(zhì)上講不僅是英漢兩種語言之間的文字轉(zhuǎn)換活動,還是一種跨文化交流活動。因此,只有正確認識與充分把握英漢文化的差異,才能使譯文準確、生動。
兩種不同的文化產(chǎn)生不同的思維方式。西方文化強調(diào)邏輯和分析;東方文化強調(diào)直覺和整體。體現(xiàn)在英漢兩種語言上即英語注重形合(hypotaxis),而漢語注重意合(parataxis)。所謂英語的“形合”,就是句子中的詞語或分句之間運用大量關(guān)聯(lián)詞連接起來,整個句子結(jié)構(gòu)完整、嚴謹;而漢語的“意合”,就是句子中的詞語或分句靠內(nèi)在的邏輯關(guān)系以及各種語境連貫,不求結(jié)構(gòu)完整嚴謹,讀者仍能意會其中的主旨意思。同時,中國式思維強調(diào)“以人為本”,主體意識強,重視具體,所以漢語中多主動語態(tài);然而,西方強調(diào)理性分析,重視抽象,以物為主體,因此英語中多被動語態(tài)。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常常強調(diào) “天人合一”,認為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應(yīng)該和諧相處。這種價值取向必然導致集體主義占主導地位,個人利益要服從于集體利益。做事情往往“先人后己”,即使自己心里不愿意也要為了維持表面的和諧“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然而,在西方的傳統(tǒng)文化中,強調(diào)人類與大自然抗爭。所以西方人極端崇尚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自我中心意識和獨立意識很強,強調(diào)人性發(fā)展與自我表達,認為個人利益至高無上。因此,兩種價值取向的差異也體現(xiàn)在英漢兩種語言的翻譯上。例如,individualism在英語中應(yīng)該翻譯成“個性”,是一個褒義詞,而在漢語中則通常被譯為“個人主義”,是一個貶義詞。
人們在英漢翻譯的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的用自己固有的文化和思維方式進行理解,使譯文產(chǎn)生誤譯,其本質(zhì)就在于忽略了語用遷移。所謂“語用遷移”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際時,把自己的語言翻譯成目標語,而不考慮這些話語應(yīng)遵循的交際規(guī)范或在交際過程中未能準確及時地理解話語的隱含意義,從而造成語用失誤,導致交際失敗的一種負遷移現(xiàn)象。例如:“狗”在漢語中通常具有貶義的感情色彩,如“狗仗人勢”、“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等。然而,英語中有關(guān)“狗”(dog) 則有很多褒義的色彩。例如,“ lucky dog ” (幸運兒)、 “ Love me, love my dog. ” (愛屋及烏)、“ Every dog has its days. ”(人人都有得意之時);在中國文化中,“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炎黃子孫稱自己為“龍的傳人”。然而,在西方文化里,“龍”(dragon)是一種兇殘的怪獸,是邪惡的象征。所以,“望子成龍”應(yīng)翻譯成“ long to see one’s son succeed in life ”,而不是“ long to see one’s son to be dragon ”。
在了解了英漢文化差異的基礎(chǔ)上,如何克服差異,使譯文準確流暢?筆者提出了三種常見的應(yīng)對英美文化差異的翻譯技巧,即拆句法與合并法、語態(tài)轉(zhuǎn)譯法以及意譯法。
拆句法與合并法是兩種相對應(yīng)的翻譯方法。所謂拆句法,是把一個復雜的句子拆譯成若干個簡單的句子;而合并法則是把若干個簡單句合并成一個長句。由于英語注重形合,結(jié)構(gòu)較嚴謹,多用長句;漢語注重意合,強調(diào)“形散而神不散”,多用簡單句。所以,拆句法適用于英譯漢,而合并法適用于漢譯英。例如:“I wish to thank you for the incomparable hospitality for which the Chinese people are justly famous throughout the world.”這句話的譯文是“我要感謝你們無與倫比的盛情款待。中國人民正是以這種熱情好客而聞名世界的?!痹诙ㄕZ從句前拆譯,符合中英文句式特點。
由于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使得英語多被動語態(tài),漢語多主動語態(tài)。在翻譯的過程中,為了使譯文更加符合目的語的表達習慣和說話方式,常常改變原句的語態(tài)。例如,“In other words mineral substances which are found on earth must be extracted by digging, boring holes, artificial explosions, or similar operations which make them available to us.” 翻譯時將英文的被動轉(zhuǎn)換成中文的主動語態(tài),應(yīng)譯為“換言之, 礦物就是存在于地球上, 但須經(jīng)過挖掘、鉆孔、人工爆破或類似作業(yè)才能獲得的物質(zhì)。”
由于英漢文化及價值取向的不同,造成了語用遷移。這就要求我們翻譯時不僅要清楚詞語及句子的字面意思,更要了解深層意義,或者同一事物在不同文化下的語義差異。例如,“ work like a horse, as strong as a horse ” ,應(yīng)該翻譯成:“像牛一樣辛勤的工作,力壯如?!薄Wg文用牛,而原文用馬。因為早期英國是用馬來耕地,而中國是用牛來耕地。
在英漢翻譯時,了解英漢文化差異有助于我們更好、更準確地傳遞兩種語言的本意。在實際工作中,英語翻譯者既要注意語言文化因素差異,又要運用適當?shù)姆g技巧,做到有機結(jié)合,靈活運用。本文通過對英漢思維方式、價值取向、語用遷移的差異分析,提出拆譯合譯法、語態(tài)轉(zhuǎn)譯法、意譯法。旨在幫助英語學習者和英語翻譯者能夠更準確地傳遞兩種語言的本意,對英語翻譯者有所啟示。
[1]寧順青.文化差異給英漢翻譯帶來的困難.武漢職業(yè)技術(shù)學報,2002(6).
[2]魏云千.中英翻譯比較研究.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28).
[3]曲文.論英語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考試周刊,2009(33).
[4]盧曉明.中美文化差異及其影響.遼寧高等稅務(wù)??茖W校學報,2006(18).
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