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榮
持有、轉讓、矯正的公正:我國收入分配改革三大維度
任榮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持有、轉讓和矯正的公正貫穿于三次收入分配的過程中,是收入分配改革目標實現的三大維度。我國在收入分配改革的進程中要把握持有、轉讓、矯正的公正原則,通過推進權利平等、收益合法和尊重勞動保障持有的公正,完善稅收、轉移支付和社會保障制度推進轉讓的公正,倡導先進文化引導矯正的公正。
持有;轉讓;矯正;公正;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的改革與一個國家的性質和發(fā)展目標緊密相關,決定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而不同發(fā)展階段收入分配中面臨的制約生產力發(fā)展和發(fā)展目標實現的各種現實矛盾則是收入分配改革的直接導火索。綜觀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發(fā)展目標以及我國收入分配中的現實矛盾,現階段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的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繼續(xù)提高經濟總量,推動生產力的發(fā)展,促進國強民富;二是縮小貧富差距,推進共同富裕和發(fā)展成果共享。如何實現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的目標,筆者認為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持有、轉讓和矯正的公正,是實現改革目標的三大維度。
持有、轉讓和矯正的公正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三次收入分配過程中的公正,是促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和發(fā)展成果共享的收入分配目標實現的三大組成部分。持有的公正是推進生產力發(fā)展促進市場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的基礎,轉讓和矯正的公正則是縮小貧富差距保障基本權利,促進發(fā)展成果共享的關鍵。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市場機制進行分配是個人持有財富的基礎,是社會財富的第一次分配。持有的公正是指社會成員在市場中通過勞動付出或生產要素的投入對社會經濟作出貢獻后得其應得,是市場分配獲得的財富應得。持有的公正依據個人對市場的貢獻進行分配,因為勞動者勞動付出以及生產要素占有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收入分配的結果必然出現一定的差距。這種適當的差距是調動勞動者和生產要素的積極性,提高生產效率和推進社會生產力向前發(fā)展的動力。因此持有的公正以發(fā)展生產力和推進財富增長為目標,而不以財富的平等為目標,是推進經濟總量增長的動力。
轉讓的公正是指一個國家的各級政府以社會管理者身份通過稅收和財政支出的形式對社會財富進行再分配的公正?!艾F代經濟是市場和政府稅收、支出和調節(jié)這只看得見的手的混合體”。[1]轉讓的公正是應對第一次收入分配后產生的收入差距而提出的。通過市場進行第一次收入分配后個人財富存在差距,而收入差距具有累積效應,如果一個人在第一輪競爭中獲得了高收入,在下一輪競爭中他就會繼續(xù)處于優(yōu)勢;相反那些在第一輪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的人,在下一輪的競爭中往往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而這種收入和財富上的不平等又會使市場機制平等的競爭主體受到威脅,同時超過一定限度的收入差距最終會制約生產力的發(fā)展,妨礙持有的公正?!斑^度的貧富分化不僅削弱市場的內聚力,而且培養(yǎng)了不公正,因而不可避免地破壞了維系社會的政治紐帶。民眾……進而可能要求發(fā)生激進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的變動?!保?]因此,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政府通過稅收和財政支出等方式,實現第一次收入分配后財富占有多者的財富向占有少者轉讓,從而抑制高收入,提高低收入,縮小貧富差距,推進社會財富分配的公正。轉讓的公正以縮小貧富差距推進平等為目標。
矯正的公正則是指通過市場的第一次分配和政府的第二次分配后,在收入差距仍然存在較大差距,低收入群體的各種基本權利沒有獲得較好保障的條件下,個人或企業(yè)出于自愿,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捐贈出去,實行社會救助、民間捐贈、慈善事業(yè)等,幫助社會弱勢群體提高生活水平,從而進一步推進社會財富共享的收入分配的公正。第三次收入分配即矯正的公正形成主要是為了彌補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對收入分配調節(jié)作用的有限性,從而進一步縮小貧富,有效保障人民各種權利。政府在社會財富再分配過程中如果超過一定的限度,必將使勞動者和生產要素的積極性受到制約,阻礙生產力的發(fā)展。因此,政府對于收入分配差距的調節(jié)作用是有限的,在第二次分配過后收入仍然存在較大差距條件下,有錢人根據道德的自覺再次對收入差距進行矯正,既有利于生產力的發(fā)展,又可以更好地推進發(fā)展成果的共享。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持有、轉讓和矯正的公正,一方面必須符合市場經濟的原則,另一方面則要與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相結合。
第一,第一次收入分配堅持持有的公正。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持有的公正總的遵循按貢獻分配原則,即以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對市場的貢獻率來決定分配的結果。怎樣保障按貢獻分配,從而實現持有的公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遵循以下原則。首先是平等原則。即各種經濟活動主體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平等的地位。在市場活動中,市場主體不承認任何別的權威,只承認競爭的權威。[3]在平等的法律,平等的稅負、平等的貸款及利率的條件下使各個競爭者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在同一市場條件下共同接受價值規(guī)律和優(yōu)勝劣汰原則的作用與評判,并各自獨立承擔競爭的結果是持有的公正的基點。第二,合法原則?!皼]有合適的法律和制度,市場就不會產生任何體現價值最大化意義上的效率。”[4]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命脈,沒有競爭就沒有市場經濟,正是通過市場達到優(yōu)勝劣汰,使勞動和生產資料的效率達到最佳發(fā)揮,從而推動財富總量的增長。但在競爭過程中,有些競爭者可能為了貪圖利益不惜冒最大的風險,采取各種不正當手段如制造假冒偽劣商品、虛偽廣告、盜取別人商業(yè)秘密等,必然妨礙市場競爭的正常運行。因此,法律要通過及時制止和制裁那些侵犯他人、集體和國家利益的違法、犯罪行為,來保障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保障收入分配的公正。第三,尊重勞動原則。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這是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根本命題。雖然勞動、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等生產要素構成物質財富的源泉,但是只有勞動才是構成價值的源泉。勞動在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方面具有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勞動是人類存在、發(fā)展的動力和條件。因此,在市場進行的第一次收入分配中應該充分尊重勞動,保障勞動的收益,這也是以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經濟學研究的起點和終點的馬克思主義階級立場和思想方法的要求。
第二,第二次收入分配堅持轉讓的公正原則。
轉讓的公正強調的是對人生存權利的關注和對強者過高收入的約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轉讓的公正是政府通過稅收、財政轉移支付和社會保障等途徑來實現的。我國政府在推進轉讓的公正時一方面遵循一般市場經濟的特點,另一方面也要根據我國收入分配的不同特點確定自己的原則。第一,由高向低轉讓原則。轉讓的公正要求財富實現從多向少的轉移。政府通過稅收、財政轉移支付和社會保障建設來實現財富由高向低的轉渡,從而縮小貧富差距。在稅收上要通過不斷完善稅種和加大對高收入群體各種稅收征收從而使政府有經濟能力和實力來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在財政轉移支付上要加大發(fā)達地區(qū)對落后地區(qū),中央對不發(fā)達地方的轉移支付,在社會保障上要將全體社會成員納入保障范圍,加大社會保障的能力和程度。第二,程序公正原則。在稅收上要將稅收負擔公平和稅收使用公正結合起來,既要使具有同樣納稅條件的人繳納同樣的稅,又要使納稅人因付出稅款而減少的價值至少必須與納稅人獲得的因稅款使用而增加的價值相一致。在財政轉移支付上要實現基本權利保障原則。因為我國地區(qū)之間差異太大,在一個比較短的時間內很難實現公共服務供給的平衡和所有人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因此要將財政轉移的資金真正落實在保障基本的公共服務供給和最低收入人群最基本的生存上。在社會保障上實行權利平等原則。我國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各項權利的平等,因此要將所有人都納入社會保障的范圍,逐步實現社會保障的權利平等。
第三,第三次收入分配堅持矯正的公正原則。
矯正的公正是人們對縮小收入差距的自覺自愿追求,因此,首先要求是自愿的原則。個人將自己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無償地捐贈給社會或弱勢群體,是一種自覺自愿的行為,政府不能強迫,他人不能威逼。其次,積極引導原則。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本就以共同富裕作為自己的價值追求,而鄧小平早就提出了“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因此,我國在短時間內通過政府調節(jié)收入差距能力有限的條件下,應該更加注重倡導矯正的公正,從而更快縮小收入差距,促進發(fā)展成果共享。
1992年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后,收入分配中持有、轉讓和矯正的公正不斷推進,但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處于一個不斷完善的歷史進程中,因此持有、轉讓和矯正的公正中都存在比較大的缺失,這也是導致我國收入差距迅速擴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要從推進持有、轉讓和矯正的公正入手,不斷推進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目標的實現。
首先要推進持有的公正,促進權利平等、保障收益合法和尊重勞動價值。
我國現階段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已經超過國際警戒線,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測算結果認為,1990年全國基尼系數為0.343,1995年為0.389,1999年時達到0.397,2000年時為0.417,此后不斷上升,2006年升至0.49。探究我國現階段貧富差距超過警戒線的因素有很多,而其中與持有公正緊密相關的是不平等權利導致的機會不平等、非法經營帶來的巨額利潤以及勞動過低的收益。首先在我國收入分配領域一直存在著“屁股決定腰包”的怪現象,收入高低靠“搶身份”和“搶行業(yè)”。城市居民收入整體高于農村居民收入,我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比達到3.3倍,國際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業(yè)之間職工工資差距也很明顯,最高的與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壟斷企業(yè)職工收入遠遠高于一般企業(yè)收入,如果能“搶”到電力、電信、石油、金融、煙草等壟斷行業(yè),或是“搶”到公務員和事業(yè)單位身份,就等于“搶”到了高收入、高福利、高階層。第二,不合法收入廣泛存在。2010年5月10日《經濟參考報》總結了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居民個人收入的五種主要來源,即白、黑、灰、血、金“五色收入”。“白色收入”代表正常的工資、福利、利潤等合法收入。黑色收入是通過貪污受賄、偷盜搶劫、欺詐販毒等違法手段獲得的非法收入。“灰色收入”指來路不明、沒有記錄在案、沒有納稅、游離在申報之外的個人隱秘收入?!把杖搿敝改切┩黄迫祟愇拿鞯拙€,以犧牲他人的生命和用鮮血榨取的收入?!敖鹕杖搿笔侵咐命S金、股票、期貨等資本獲得的收入。其中白色收入和金色收入屬于合法收入,而黑色、灰色和血色收入都是不合法收入,但廣泛存在。第三,勞動的收益沒有充分體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勞動收入占GDP比重太低?!缎戮﹫蟆穲蟮?,勞動收入占GDP比重1983年時是56.5%,而到2005年下降到36.7%,22年間勞動收入占比下降近20個百分點?!度嗣袢請蟆穲蟮赖南陆捣壬僖恍?,從1993到2007年,勞動收入由占GDP的49.49%降至39.74%。[5]
因此,在我國收入分配改革中要推進持有的公正首先要徹底打破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行業(yè)壟斷和地區(qū)封鎖,促進商品和生產要素在全國市場上自由流動,按統(tǒng)一、開放、競爭和有序的要求去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形成各種要素市場,從而使平等的市場主體擁有平等的機會獲得財富。要打破城鄉(xiāng)壁壘和身份歧視,為市場主體盡可能創(chuàng)造相對平等的機會,從而保證同樣勞動取得同樣報酬,推進收入的平等。第二,要在保護合法收入基礎上取締非法收入,對侵吞公有財產和用偷稅逃稅、權錢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利益的,堅決依法懲處。第三,加強對勞動權益的保護,建立合理的工資增長機制,保證勞動者能夠分享經濟發(fā)展成果。
第二,不斷完善稅收、轉移支付和社會保障制度推進轉讓的公正。
稅收、轉移支付和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也是我國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原因。在稅收制度上的不完善首先體現在我國稅收起點的不公平上。在2008年取消農業(yè)稅前,農村居民承擔的稅負遠遠超出城市居民。而稅種種類不健全也使得稅收抑制過高收入推進社會平等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伴隨著新的富有階層的興起,遺產贈與稅、財產稅、累進稅的征收沒有及時跟上。同時稅收征繳過程中偷稅漏稅廣泛存在,使抑制高收入者收入受到制約。在轉移支付制度上,我國目前的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是一種非規(guī)范性的、過渡性的新舊制度的“混合體”,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中均等化規(guī)模不大,對地方的專項支出效果不佳,難以發(fā)揮均衡地方財力的作用。在社會保障上,我國社會保障投入比例過低。在市場經濟發(fā)達的國家中社會保障支出是財政最大的支出項目,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一般高達30%~50%,如西歐、北歐一些高福利國家財政支出的45%以上用于社會保障,美國財政支出也有1/3用于社會保障。而我國目前財政社會保障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大致在10%~12%之間。
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完善稅收制度,不斷完善稅收種類,強化稅收責任,提高稅收水平,從而為財富從多者向寡者轉移創(chuàng)造物質的基礎。要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制度,要建立橫向轉移均衡地方公共服務能力,實行富裕地區(qū)對貧困地區(qū)的援助;要加強中央政府對落后地區(qū)的縱向轉移支付責任,通過專項轉移支付保障落后地區(qū)基本公共服務需求。要不斷加大政府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將社會所有成員納入社會保障范疇,實現十七大提出的“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的民生建設目標。
第三,倡導先進文化引導矯正的公正實踐。
對平等的追求、對弱者的關愛、對社會和諧的向往是矯正的公正得以發(fā)展的價值的支撐。比爾·蓋茨認為給子女過多財富實際上是破壞了美國社會最基本的一條游戲規(guī)則:機會均等,因此他積極投身于慈善事業(yè),準備把自己財富的99%無償捐給社會。我國從改革開放后有錢人得以迅速成長,美林財富管理公司與凱捷顧問公司公布的《亞太區(qū)財富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富裕人士財富飆升40.4%,人數和財富位于亞太區(qū)第二。[6]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設計了一條讓一部分地區(qū)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后先富帶動后富,最終推進共同富裕的發(fā)展道路。進入21世紀江澤民又提出了“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的思想。但是我國先富起來的群體還沒有形成推進共同富裕的自覺。有人成為了金錢的奴隸,因偷稅漏稅非法經營而身陷囹圄,有人追求奢侈生活,購買豪車豪宅等頂尖級的奢侈品成為自己的追求,有人開始嫌棄自己的國家,到西方發(fā)達國家去尋找更加幸福的生活。美國《世界日報》8月30日發(fā)表文章,近年來,中國大量富豪精英移民海外,富豪移民潮3年帶走170億。因此要有先進的文化引領,從而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財富和使用財富。陳光標先生在提出自己死后裸捐的設想時說:“在中國,每一個企業(yè)家的發(fā)展都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離不開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更離不開廣大普通員工的辛勤勞動。所以,每個富人應該意識到:能夠成為富人是幸運的,但你擁有的財富絕不可以僅僅屬于自己個人,你有責任為他人,為社會,多做一些事,更多地回報社會。”“人的一生是短暫的,當我們活著的時候,能夠轟轟烈烈地為自己的國家干一番事業(yè),創(chuàng)造財富,創(chuàng)造就業(yè),創(chuàng)造文明和進步,無疑是幸福和快樂的,同樣,當我們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能夠把財富歸還世界,讓更多遭遇不幸和貧困的兄弟姐妹共享,自己清清白白地離開這個世界,更是一種高尚和偉大。相反,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則是可恥的。”[7]這段對財富獲得來源的理性認識和對擁有財富的態(tài)度代表著一種先進的文化,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榮辱觀。我國在現階段要不斷推進先進文化的建設,用先進文化引領著人們的思想和生活,提升人的精神追求,要用實現自我和奉獻社會的文化引領富人的發(fā)展。
[1]保羅·A·薩繆爾森.經濟學(第12版)[M].高鴻業(yè),譯.北京:中國發(fā)展出版社,1992:78.
[2]奧斯特羅姆.制度分析與發(fā)展的反思——問題與選擇[M].王成,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67.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94.
[4]布坎南.自由、市場和國家[M].吳良健,桑伍,曾獲,譯.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8:79.
[5]扭轉勞動收入占比走低趨勢[N].濟南日報,2010-6-25.
[6]中國內地富人人數居亞太第二財富飆升40.4%[N].廣州日報,2010-9-29.
Fairness of Possession,Transference and Rectification____Three Dimensions of China’s Income Distribution Reform
Ren Ro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fairness of possession,transference and rectification can be taken as the dimension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reform and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reform we should hold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of possession,transference and rectification through perfecting taxation,transfer payment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social justice.
Possession;Transference;Rectification;Fairness;Income distribution
F046
A
1672-6758(2012)02-0061-3
任榮,副教授,湖南理工學院,湖南·岳陽。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郵政編碼:414000
Class No.:F046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宋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