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大化改新之前日本與朝鮮半島的關系

2012-04-08 17:40
關鍵詞:百濟新羅高句麗

潘 穎

(安徽師范大學 歷史與社會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論大化改新之前日本與朝鮮半島的關系

潘 穎

(安徽師范大學 歷史與社會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大化改新之前,日本處于奴隸社會。此時,朝鮮半島有三個國家,分別是高句麗、新羅、百濟。日本與朝鮮半島國家的交往,既有沖突又有往來。日朝的交往對日本、朝鮮半島及中國都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日朝在交往過程中伴隨著任那的問題,而任那問題又影響著日朝的交往。

日朝關系;古代日本;高句麗;新羅;百濟;任那

大化改新發(fā)生于645年,是日本①一次重要的社會政治改革運動。此次改新促進了國家統(tǒng)一,并形成了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國家。是日本進入封建社會的起點。筆者選擇大化改新這一拐點,旨在探討處于奴隸社會的日本與朝鮮半島國家之間的關系。各國學者在研究日朝關系史時,視角各有不同,有從日本的角度出發(fā),也有從朝鮮半島的角度出發(fā)。筆者將站在日本的視角上,討論它與朝鮮半島的關系問題。

到目前為止,日朝關系史的研究雖是一個較大的命題,但是這方面的專著和論文比較少。專著有汪高鑫的《東亞三國古代關系史》等;論文有金錦子的《五至七世紀中葉朝鮮半島三國紛爭與東北亞政局》、李婷的《流入日本的百濟、高句麗移民研究》、崔山玉的《試論六至七世紀中葉百濟與倭關系》、金在善的《好太王碑文研究》、熊義民的《公元四至七世紀東北亞政治關系史研究》等等。筆者將從《日本書紀》《三國史記》《三國遺事》等史料中抽絲剝繭,探尋在大化改新之前日本和朝鮮半島國家的關系。

一 背景條件

日本是位于亞洲大陸東岸外的太平洋島國,是呈弧形的列島。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日本在統(tǒng)一之前,島上有眾多的小國。其中最大的是大和國家,是位于日本大和(今奈良縣)的地方古國。該國于公元3世紀形成,4世紀前半期其勢力已達關東地方,中央政權通稱“大和朝廷”。

朝鮮半島在古代有三個并存的國家,分別是高句麗、新羅、百濟,這一三國并立的時代史稱“三國時代”。此前朝鮮半島上出現(xiàn)過古朝鮮、魏滿朝鮮、馬韓、辰韓、卞韓等幾個國家?!度龂z事》記載,“崔致遠云:馬韓,麗也;辰韓,羅也”;“致遠云:卞韓,百濟也”。在三國時代之前沒有朝鮮半島與日本交往的記載。本文主要闡述處于三國時代的朝鮮半島與大化改新之前的日本的關系。

二 日朝關系

1.與新羅既有沖突又有友好往來。

(1)沖突與戰(zhàn)爭。

《三國史記》中關于日本與新羅交往的記載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是軍事沖突。赫居世居西干②11年,“倭人行兵,欲犯邊,聞始祖有神德,乃還?!雹凼顷P于日羅交往的首次記載?!度龂酚洝分械挠涊d多帶有神話色彩,大概是新羅的始祖軍事才能很優(yōu)秀,使倭人非常恐懼,倭人才退兵。《三國史記》中關于日羅關系的記載大多是倭人入侵新羅,后被新羅人逐出。從公元前47年到公元500年,涉及日本和新羅軍事沖突的記載就有29條。其中也有反映新羅人戰(zhàn)略智慧的,如奈勿尼師今④三十八年,“夏五月,倭人來圍金城,五日不解,將士皆請出戰(zhàn),王曰:‘今賊棄舟深入,在于死地,鋒不可當’。乃閉城門,賊無功而退,王先遣勇騎二百,遮其舊路,又遣歩卒一千,追于獨山,夾擊大敗之,殺獲其眾”。③

日本一直對新羅虎視眈眈。新羅為了抵御日本的侵略,遂于“開元十年任戌十月,始筑關門于毛火郡,今毛火村,屬慶州東南境,乃防日本塞垣也?!雹萑毡就跷膽c聽說新羅有萬波息笛,“以金五十兩,遣使請其笛?!雹菪铝_婉言拒絕,文慶再次遣使,欲以一千兩黃金換萬波息笛,“寡人愿得見神物而還之矣”。元圣大王金敬信因得到祖?zhèn)鞯娜f波息笛,“厚荷天恩,其德遠輝”,所以日本想得到此笛,以此達到吞并新羅的目的。這反映了日本對新羅的野心。

(2)和平往來。

日羅除了軍事沖突以外,還有和平的往來。其中派遣使者的情況比較多。如阿達羅尼師今二十年,“夏五月,倭女王卑彌呼遣使來聘”,基臨尼師今三年,“春正月,與倭國交聘”。③另外還有請婚和派遣人質的記載。訖解尼師今三年,“春三月,倭國王遣使,為子求婚,以阿急利女送之?!辈贿^也有拒絕請婚的時候。訖解尼師今三十五年,“春二月,倭國遣使請婚,辭以女既出嫁”。接下來便發(fā)生了一件事。訖解尼師今三十六年,“二月,倭王移書絕交”?;蛟S是因為新羅王沒有答應聯(lián)姻,倭國就“移書絕交”。看來,日本與新羅聯(lián)姻,是維護兩國外交關系的一種重要方式。實圣尼師今元年,“三月,與倭國通好,以奈勿王子未斯欣為質”。以派遣王子為人質的方式,表明倭國比新羅強大,大概是新羅為了尋求保護,才這樣做的?!度龂酚洝分羞€有倭人供職于新羅朝廷的記錄?!梆?,未詳其族姓,本倭人,初以瓠系腰,渡海而來,故稱瓠公”。赫居世居西干三十八年,“遣瓠公聘于馬韓”。瓠公的工作相當于外交官。瓠公面對馬韓王的質疑,回應“我國自二圣肇興,人事修,天時和,倉庚充實,人民敬讓,自辰韓遺民,以至卞韓、樂浪、倭人,無不畏懷,而吾王謙虛,遣下臣,修聘,可謂過于禮矣,而大王赫怒,劫之以兵,是何意耶”。③從瓠公的工作和上述話語,可看出新羅的地位較高,能讓倭人畏懷。并且日羅關系友好,竟然讓瓠公從事外交事務。雖是個例,但日羅關系可見一斑。

《三國遺事》中有幾篇記述了新羅與日本的交往。雖然其中有一些是具有神話色彩的傳說,但能從側面反映兩個國家之間的關系?!堆訛趵?,細烏女》中,延烏和細烏都能乘巖“負歸日本”。兩人去了日本被立為王和貴妃,“是時新羅日月無光,日者奏云:‘日月之精,降在我國,今去日本,故致斯堅?!跚彩骨蠖恕Q訛踉唬骸业酱藝?,天使然也。今何歸乎?雖然,朕之妃有所織細綃,以此祭天可矣。’仍賜其綃。使人來奏,以其言而祭之,然后日月如舊?!雹葸@個故事曲折地反映了新羅與日本的關系。太陽、月亮都是文明的象征。亞洲大陸的先進文化,大多都是通過古代朝鮮再傳入日本的。

新羅曾以向日本朝貢的方式來維持兩國的關系。《隋書·倭國傳》提到“新羅、百濟皆以倭為大國,多珍物,并敬仰之,恒通使往來?!雹扌铝_或因為尋求日本的保護與支持,或因為懼怕日本的勢力,向日本朝貢。神功皇后四十七年夏四月,新羅遣使來朝,皇太后和太子譽田別尊非常歡喜,群臣都潸然淚下。并且新羅帶來了很多珍異的貢物。由此反映出一個重要的事實:新羅和日本都非常重視和對方的關系。日本書紀中也記載了“新羅不朝”的情況,如仁德天皇“五十三年,新羅不朝貢”。⑦日本因為新羅不朝貢,就派兵襲擊新羅。“六十三年,新羅不朝,即年,譴襲津彥擊新羅”。⑦

此外,還有新羅人歸化的情況?!?垂仁天皇)三年春三月,新羅王子天日槍來歸焉,來將物:羽太玉一個,足高玉一個,鵜鹿鹿赤石玉一個,出石小刀一口,出石桙一枝,日鏡一面,熊神籬一具,總七物,則藏于但馬國,常為神物也。”⑧又“聞日本國又圣皇,則以己國授弟知古而歸化之。仍貢獻物:葉細珠,足高珠,鵜鹿鹿赤石珠,出石刀子,出石槍,日鏡,熊神籬,膽狹淺大刀,并八物。”天日槍娶但馬出島人太耳女麻多烏,在日本繁衍生息。很多人像天日槍這樣移民日本,在日本定居,被稱作“歸化人”或“渡來人”。這些渡來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技術移民,為日本的生產(chǎn)活動作出了很多的貢獻?!按蠛统⒔o予了他們‘氏’的身份,并贈與土地。據(jù)9世紀的《新撰姓氏錄》記載,在1182個氏中,有373個氏(30%)是‘渡來人’的氏”。⑨《日本書紀》應神天皇紀記載,“廿八年……新羅王……乃遣能臣者,是豬名部等之始祖也。”⑩豬名部是從事木工的手工業(yè)奴隸集團。雄略天皇時,從新羅來了一個叫豬名部真根的木匠,雄略天皇任命他為豬名部的伴造,讓他建樓閣。他使用中國式的規(guī)矩和準繩,把中國的建筑技術帶到了日本。所以新羅又是向日本傳播中華文明的中介。

2.與高句麗既有沖突又有友好往來。

(1)和平往來。

645年之前,高句麗本紀中沒有與倭交往的記載,高句麗關于與日本的交往的記載僅見于高句麗的廣開土王碑上?;蛟S是因為高句麗不重視與日本交往。但筆者認為高句麗與日本交往不密切的原因是高句麗和日本距離較遠。因為高句麗位于朝鮮半島的北部,而西南部是百濟,東南部是新羅。地理位置成為高句麗和日本交往的障礙。

吳廷璆在他寫的《日本史》中提到:推古天皇二十六年八月一日,高句麗遣使于日;并且,《日本書紀》中也提到應神天皇五十八年“冬十月,吳國、高麗國,一并(到日本)朝貢”。⑦如果《日本書紀》中記載屬實,那么筆者認為朝鮮半島國家(特指高句麗、新羅、百濟)與日本之間存在著朝貢體系。

高句麗對日本獲得先進的技術和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高句麗僧曇徵去了日本,制作出彩色和紙墨,使日本的繪畫技術獲得了很大進步?!稁r波講座》提到高句麗是中國北朝文化傳入日本的重要媒介?!皻J明天皇四十年,高句麗向日本派遣使者,日本和大陸之間結成的新的文化輸入圈開通了?!庇幸欢螘r期,日本和高句麗的關系比較友好。欽明天皇三十一年,高句麗遣使到倭,欽明天皇竟下詔“宣于山城國相樂郡起館凈治,厚相資養(yǎng)?!蓖瑑纱慰哿粜铝_使的行為截然相反,日本厚待高句麗君臣。招待異國君臣本來是涉外機構和負責禮儀的機構負責的。很明顯,日本對改善兩國關系寄予厚望,而高句麗國王對送他們回國的地位卑微的難波船人“以厚禮禮之”,同樣看出高句麗也希望改善兩國關系。

為日本的改革作出杰出貢獻的圣德太子,他的老師就是慧慈。推古天皇三年(595)五月“高麗僧慧慈歸化,則皇太子師之”推古三年,“此兩僧(指慧慈和慧聰)弘演佛教,并為三寶之棟梁?!雹岵⑶矣谕乒盘旎仕哪甓辉隆胺ㄅd寺造竟,則以大臣善德臣拜寺司。是日慧慈、慧聰二僧始住于法興寺?!雹崛毡镜目脊艑W者發(fā)現(xiàn)法興寺的伽藍布局同位于平壤清巖里的高句麗時代的廢寺有以八角塔為中心的相同布局。有學者認為,法興寺的伽藍布局有可能受到高句麗的影響。⑨當時的高句麗采取了“親倭”的政策,因而兩國關系比較友好。

(2)沖突與戰(zhàn)爭。

更引人注目的不是兩國的友好交往,而是兩國的戰(zhàn)爭。297年在遣使日本時,高句麗稱“高麗王教日本國也”,應神天皇的太子菟道稚郎子厭惡高句麗咄咄逼人的態(tài)度,“怒之,責高麗之使,以表狀無禮,則破其表”。⑦因此在之后的一段時間內,高句麗沒有向日本遣使。391年,日本與高句麗戰(zhàn),結果“高句麗大勝,大和國聯(lián)軍敗退”。高句麗與日本的戰(zhàn)爭描述多見于414年建立的廣開土王碑上。從碑文上可以看出當時日本向朝鮮半島擴張勢力,但高句麗的廣開土王擊敗了日本的入侵,并驅逐了大和國在半島的勢力。因為碑文殘破及被后人篡改,存在一些有爭議的地方?!耙粤瓯?,王躬率水師討百殘國”高句麗攻打百濟的原因尚且不明。一說是,百濟和新羅是高句麗的屬國,一直以來朝貢。但日本在391年侵略百濟和新羅,逼迫百濟和新羅成為自己的臣民。高句麗出于對自己利益的考慮,才攻打百濟。或許是因為百濟王勾結日本,作出對高句麗不利的事。百濟王被圍困,“獻出男女生白(即生口)一千人,細布千匝。歸王自誓:從今以后,永為奴客”。⑧但這個誓并沒有維持多久。“九年己亥,百殘違誓,與倭和通”。⑧而新羅稱,“倭人滿其國境,潰破城池,以奴客為民,歸王請命”。高句麗答應新羅的請兵。于400年,“遣步騎五萬,教往救新羅。從男居城,至新羅城,倭滿其中。官兵方至,倭賊退?!比毡静]有就此罷休?!笆哪昙壮剑敛卉?,侵入帶方界?!备呔潲愒俅纬霰?,才使得“倭寇潰敗,殺無數(shù)。”雄略天皇二十三年(479年),日本“筑紫安致臣,馬飼臣等,率船師以擊高句麗。”高句麗和日本之間既有和平的往來,又有戰(zhàn)爭。總體來看交往不怎么密切。

3.與百濟的關系親密。

與高句麗相比,百濟與日本的交往比較頻繁。高句麗是朝鮮半島上的霸主,新羅國力強大,百濟略顯弱小。五到七世紀中葉朝鮮半島上三國紛爭不斷。百濟為了和其它兩國抗衡,遂與日本結盟。日本為了保有其在朝鮮半島的利益(即任那加羅),因此和百濟密切往來。

佛教就是從百濟傳入日本的。佛教是傳入日本最早的宗教。欽明天皇十三年(552)冬十月,百濟圣明王遣西部姬氏達率怒唎斯致契等,獻釋迦佛金銅像一軀,幡蓋若干,經(jīng)論若干卷。并稱“此法能生無量無邊福德果報,乃至成辨無上菩提”。⑧蘇我大臣稻目宿彌支持崇佛,但物部大連尾輿和中臣連鐮子稱“我國家之王天下著,恒以天地社稷百八十神,春夏秋冬祭拜為事。方今改拜蕃神,恐致國神之怒?!雹嘧罱K, 天皇答應引進佛教。有學者認為佛教進入日本后,立即展開崇佛廢佛之爭,中間夾雜著政治的較量。但坂本太郎認為佛教剛傳來時,立即產(chǎn)生強烈的敵對意識,采取了排斥和打擊的態(tài)度,并非事實。

百濟不僅向日本傳入了佛教,還傳入一些文化和技術移民。百濟人味摩之給日本帶來了吳的伎樂舞,伎樂后來在寺院舉行法會時演奏,有些伎樂用的面具一直延續(xù)至今。應神天皇十六年(285),五經(jīng)博士王仁從百濟至日本,獻《論語》10卷和《千字文》1卷。之后,太子菟道稚郎子拜他為師,學習中國典籍?!稁r波講座》提到,《古事記》和《日本書紀》在五世紀末記錄了百濟的技術民集中渡來的情況?!度毡緯o》卷十記載,應神天皇十四年春二月,百濟王貢縫衣工女,叫做真毛津,是來目衣縫的始祖。敏達六年(577)11月,百濟向倭晉獻了律師、禪師、比丘尼、咒禁師、造寺工六人。崇峻天皇元年(588)為營造法興寺,百濟向倭晉獻了寺工、爐盤博士、瓦博士、畫工等。因為日本得到百濟的協(xié)助,法興寺的建造于當年開始,歷時八年建成。法興寺用的瓦是是軒丸瓦,上有蓮花圖案,同百濟都城扶余出土的瓦類似,從側面證明法興寺的建造有百濟瓦工的參與。

日濟以聯(lián)姻的方式維系兩國關系。《百濟新撰》中記載,“己巳年,蓋鹵王立,天皇遣阿禮奴跪來索女郎。百濟妝飾慕尼夫人女,曰適稽女郎,貢進于天皇”,應神天皇三十九年春二月,百濟直支王派遣他的妹妹新齊都媛來歸,并帶來七個婦女。這說明日本和百濟以聯(lián)姻的方式加強兩國的友好往來。

兩國還經(jīng)?;デ彩构?jié)?!栋贊炯o》記載,阿莘王(402)五月,“遣使倭國求大珠”?!岸?,春二月,倭國使者至,王迎勞之,特厚”。百濟支王五年(409),“倭國遣使,送夜明珠,王優(yōu)禮待之”?!笆哪?,夏,遣使倭國,送白綿十匹”。毗有王二年(428),“倭國使至,從者五十人”。③《百濟本紀》中所有關于百濟和倭的交往的記載全都是遣使,沒有任何沖突。645年,百濟遣王子翹岐入倭,延續(xù)了兩國間傳統(tǒng)的王族外交?!度毡緯o》也曾多次記載百濟派遣使者到日本。例如,神功皇后五十年春三月,“百濟王遣亦久氏朝貢”。這些都可以看出百濟和日本關系密切,且友好。

筆者認為當時百濟是小國,需要依附于日本,獲取日本的保護。有一件事說明百濟恐懼日本的勢力。應神天皇四十一年春三月,紀角宿彌被派遣到百濟。當時,百濟王的族酒君無禮。紀角宿彌竟然因此呵斥百濟王,更驚訝的是百濟王居然感到非常驚恐,用鐵鎖把族酒君綁起來,最后天皇赦免其罪行,此事才告結束。

在與高句麗的戰(zhàn)爭中,百濟也依附日本參與其中。此外,當雄略天皇聽說百濟被高句麗所破,“以久麻那利賜汶州王,救興其國?!卑贊€多次向日本請兵。544年,百濟欲奪洛東江時,提出“吾欲據(jù)此修繕六城,謹請?zhí)旎嗜П?,每城充以五百”。欽明天皇十五年(554)正月,日本應百濟的要求支援百濟“軍數(shù)一千,馬一百匹,船卅只”。類似這樣請兵的記載,多見于史料,由此可以得知,百濟和日本是軍事伙伴的關系,當然,這種關系并不是平等的。

百濟個人因素也給日本帶來一些變化。 百濟僧觀勒向日本傳播了歷法,并向大友村主高聰?shù)葌魇谔煳牡乩碇R、遁甲(一種占星術)和方術。推古天皇因一僧侶斧砍自己的祖父,要對非行的僧尼科刑,但觀勒反對。于是推古天皇仿效朝鮮和中國的做法,建立僧正僧都制(即寺院自治),并命令觀勒對寺院巡察。在各個方面,百濟和日本都關系緊密,并且百濟對日本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

4.任那問題。

(1)日本通過其在任那的機構間接控制半島南部。

任那位于朝鮮半島南部,距離日本最近,是加羅諸小國的統(tǒng)稱。廣開土王碑、《宋書》、《太平御覽》、《冊府元龜》等文獻上多次出現(xiàn)“任那”字樣?!度毡緯o》中首次出現(xiàn)“任那”的記載是崇神天皇六十五年秋七月,“任那國派遣蘇那曷叱知朝貢。任那離筑紫國有二千余里。阻隔北海,在雞林的西南”。⑦雞林是新羅的國號。

日本學者關晃認為任那的正確稱呼為“任那加羅”。任那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吳廷璆在《日本史》中稱,“4世紀60年代大和朝廷出兵朝鮮……征服弁韓之地(慶尚南道),建立任那地方,設‘日本府’統(tǒng)治之”。日本學者多稱存在“任那日本府”?!稁r波講座》中多次提到“任那日本府”。末松保和的《任那興亡史》中也有相同的提法。日本學者的這種定論被認為是“皇國史觀”,尤其受到韓朝兩國學者的批判。全昌淑專門撰文《“任那日本府”真相——駁日本新歷史教科書“任那據(jù)點說”》,抨擊這種“皇國史觀”。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學者金錫亨主張任那是朝鮮半島三國移民集團在日本列島上建立的分國。關于任那的爭議頗多。日朝兩國學者在第二期朝日歷史共同研究委員會上從學術角度正式取消了日本在古代統(tǒng)治朝鮮半島南部的“任那日本府說”。

爭議的源頭之一就是高句麗時的廣開土王碑。其中辛卯年條最有爭議。在此列舉周云臺本,“百殘新羅舊是屬民由來朝貢而倭以辛卯年來渡海破百殘□□□羅以為臣民”。學者們對“而倭”、“?!?、“ □□□”所在位置內容的不同理解,造成了主張的不同。金在善在其文《好太王碑文研究》中認為,此段文字應理解為“百殘新羅舊是屬民由來朝貢亦叛以辛卯年來渡海破百殘十城新羅以為臣民”。并認為倭只不過是高句麗征服百濟、新羅的副次對象,而不是主角。因為有關倭的記事間斷出現(xiàn),而且又是退、追或是滅的對象。而高句麗對鄰國的稱呼各有不同。其他學者認為此段文字的主語不是高句麗,而是倭。因此對碑文的理解又有不同。

關于任那的地位?!度毡緯o》稱任那是日本的屯倉,是日本的官家(即附屬國)。例如,欽明天皇下詔討伐新羅時說,“新羅,西羌小丑,逆天無狀,違我恩義,破我官家,毒害我黎民。”但朝鮮學者否認曾經(jīng)存在“任那屯倉”和“任那官家”。《日本書紀》中還有“任那國司”的記載。雄略天皇七年(463),天皇任命吉備上道臣田狹為“任那國司”。說明任那有日本的勢力。筆者認為日本不是直接統(tǒng)治任那,而是間接控制了這個地方?!稁r波講座》中有任那王向新羅、百濟請兵的記載,說明任那是存在任那王的。欽明天皇五年(544)春正月“百濟遣使召任那執(zhí)事和日本府執(zhí)事”。由此看出,任那和日本府不是一回事,不存在任那日本府。都是執(zhí)事,應該互不統(tǒng)屬?!罢佟弊直砻?,任那的地位低于百濟。任那的機構只是日本在朝鮮半島南部處理與朝鮮半島利益關系的機構。欽明天皇五年(544)二月,百濟王要求“汝日本府卿、任那旱歧等,各宜發(fā)使,共我使人往聽天皇所宣之詔”。這有命令的語氣,為什么不是天皇直接召見日本府和任那的使者,或許任那有被百濟管理的可能。

(2)任那問題牽涉多國勢力。

此后,百濟請求割讓任那四縣(在全羅南道西南部),大連大伴金村接受了百濟的賄賂,就同意了此事。因為中間涉及到新羅的利益,新羅的勢力就逐漸滲透到任那。532年,任那的一國金官國的國王金仇亥投降了新羅。欽明天皇二十三年(562),伽耶投降了新羅,標志著任那的滅亡。任那的滅亡宣告了日本在朝鮮半島勢力的消失?;蕵O天皇元年(642),百濟從新羅手里奪去任那舊地的大半,改新政府第一次默認了新羅、百濟侵略任那的事實。以“任那調”的名義在百濟課稅。此前,日本對被奪去任那一事憤憤不平。欽明天皇三十二年(571)三月,“遣坂田耳子郎君使與新羅,問任那滅由”。敏達天皇四年(575)二月“百濟遣使進調,多益恒歲,天皇以新羅未建任那,詔皇子與大臣曰:‘莫懶懈于任那之事?!?91年8月,天皇召群臣說:“朕思欲建任那,卿等何如?”群臣奏言:“可建任那官家,皆同陛下所召”。“領二萬余軍,出居筑紫,遣吉士金于新羅,遣吉士木蓮子于任那,問任那事?!蓖乒懦癁榛謴驮谌文堑膭萘?,于600年和602年兩次發(fā)兵新羅,“新羅與任那相攻,天皇欲救任那?!苯Y果接連失敗,只好作罷。

三 日朝關系變遷的原因分析

大化改新之前,日本視野中的外國只有中國和朝鮮半島上的國家。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日本與朝鮮半島開始互有往來。為了達到自己的利益,日朝雙方既有軍事沖突又有和平往來。朝鮮半島三個國家:高句麗、新羅、百濟,實力不平等。所以日本在交往中采取了不同的對策。百濟在三國之中實力最弱,為與高句麗、新羅抗衡,則依附于日本,以此來獲得日本的保護。“百濟王與日本使節(jié)同坐于磐石上,發(fā)誓永稱西藩,朝貢日本”。雙方幾乎沒有矛盾。日本為擴大在朝鮮半島的勢力,不斷向朝鮮半島滲透,在半島南部的任那建立機構,以此間接控制半島南部,并與半島上的三國角逐。日本覬覦新羅和高句麗的領土,多次入侵高句麗和新羅。奈解尼師今十三年“夏四月,倭人犯境,遣伊伐利音,將兵拒之”。③儒禮尼師今四年“夏四月,倭人襲一禮郡,縱火燒之,擄人一千而去”③等等。于是日本與高句麗、新羅屢次發(fā)生軍事上的交鋒。在戰(zhàn)爭之外,伴隨著日朝之間的友好往來。

四 歷史影響

1.對日本的影響。

(1)文化影響。

日朝關系對日本的影響有一些是文化上的影響。當時日本把從外國傳來的音樂統(tǒng)稱為“雅樂”,掌管雅樂的機構叫做雅樂寮。雅樂受到上層社會的歡迎,并用于宴會及寺院的法會。雅樂寮里面有高麗樂師、百濟樂師、新羅樂師、舞師、伎樂師等。朝鮮半島三國的音樂傳到日本,頗受歡迎?!?31年,倭與唐朝因‘高表仁爭禮’事件而斷絕來往,半島國家就成為倭吸收先進文化的唯一途徑”。朝鮮向日本傳入的文化改變了日本人的文化,“于百濟求得佛經(jīng),始有文字”。②

(2)經(jīng)濟影響。

從朝鮮傳入的技術、勞動力、生產(chǎn)工具提高了日本的生產(chǎn)力水平。石刀和蛤刃石斧是朝鮮原有的農(nóng)具,后傳入日本。傳入日本的陶瓷器以朝鮮陶瓷器為最多。日本主要依靠從朝鮮南部進口的鐵材。日本須惠器和朝鮮的新羅燒相似,制法大致相同。須惠器大概來源于新羅燒。

日本與亞洲大陸聯(lián)系的必經(jīng)之地是朝鮮半島。從朝鮮半島到對馬海峽的路線,對日本的影響最大,同時是大陸移民進入日本的主要路線。到日本的朝鮮移民中的一些人成為日本的官吏,為日本成為律令制國家奠定了基礎。而且,日本的外交事務也由一些朝鮮移民來完成。

朝鮮移民中大多數(shù)是體力勞動者?!笆菤q,新羅人朝貢,則勞于役(指修茨田堤)”。還有,欽明天皇十七年,“冬十月,遣蘇我大臣稻目宿彌等于倭國高市郡置韓人(指百濟人)大身倉,高麗人小身狹屯倉,經(jīng)國置海部屯倉”。而且,日本的部民中有很多朝鮮移民。他們?yōu)槿毡镜姆睒s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3)軍事影響。

朝鮮半島對日本的軍事影響也很突出。高句麗、新羅、百濟軍事力量增強,日本為保存在朝鮮半島南部既存的勢力,遂派遣倭軍向朝鮮半島滲透,并扶植在南部的日本勢力。在任那被新羅吞并后,日本失去了朝鮮方面的物質、技術、勞動來源。對日本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

2.對朝鮮半島的影響。

(1)社會生活影響。

在朝鮮半島發(fā)現(xiàn)了日本特有的前方后圓墳,并大量出土了日本產(chǎn)的翡翠制勾玉,表明當時在朝鮮半島有大量的日本移民。朝鮮和日本的生活習性、服飾、飲食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說明日朝的往來對朝鮮半島的社會生活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

(2)軍事影響。

在朝鮮半島三國時代,島上三個國家紛爭不斷。再者有日本勢力的滲入,國家之間的關系變得非常復雜。

“369年,應百濟之請向半島出兵,征討新羅,平定了洛東江沿岸七國,西滅濟州島交給百濟”。改變了百濟的版圖。為了自身利益,百濟和日本結盟。但新羅和日本的關系不穩(wěn)定。由于日本與百濟的盟友關系,百濟和新羅的關系一直緊張,爭奪任那也使得濟羅關系惡化。日本曾聯(lián)合百濟向朝鮮半島擴張勢力,百濟與倭的聯(lián)合對高句麗構成了極大的威脅。但到好太王時,高句麗打敗了倭濟聯(lián)軍,百濟也隨之遭受重創(chuàng)。高句麗援助新羅驅逐了日本的入侵,使新羅依附于自己,成了半島的霸主。百濟和日本在伽耶的勢力阻礙新羅在這一地區(qū)的擴張,導致羅濟關系不協(xié)調。475年,高句麗趁日本在半島勢力衰退,攻陷百濟首都漢城,百濟被迫遷都熊津。日本因無力繼續(xù)統(tǒng)治半島南部,不得不答應百濟索取任那四縣的要求。百濟最后得到了任那四縣,擴張了勢力。日本向半島滲透勢力的過程中,影響了三國之間的關系,并影響了半島各國勢力的此消彼長。

3.對中國的影響。

日朝關系對中國的對外交往影響較大。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圈的軸心,在東亞各國中有一定的權威。日本多次要求中國任命其王為“都督倭、百濟、新羅、任那、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安東大將軍、倭國王”,⑥欲借中國的權威君臨各國。中國不僅在與其他國家的朝貢等交往中擴大自己的影響,日本的這種做法也擴大了中國在東亞的影響。

日朝之間的通道是維系中日交流的橋梁。日朝交往密切,逐漸形成了文化交流的通道。中國文化、技術、勞動力也通過這個通道向東亞各國傳播,擴大了中國的影響力。中國的稻作、冶煉術就是通過朝鮮傳入日本的。5世紀,中國的醫(yī)學、天文、歷法也通過朝鮮人傳入日本。623年惠日回國與632年唐朝派遣高表仁出使日本都是取道新羅。當時新羅和日本關系密切,中國人才能經(jīng)過新羅到達日本,否則到達之日遙遙無期,有諸多不便和風險。因此,日朝關系影響了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也影響中國與東亞各國的交流。

注釋

①筆者題目中的“日本”指的是日本列島,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日本。日本到大化時正式?jīng)Q定國號為日本,在此之前統(tǒng)稱為倭國。在本文中,“日本”與“倭”通用.

②居西干,辰焉王,或云呼貴人之稱。據(jù)[高麗] 金富軾,三國史記,[韓]乙酉文化社,1997:1.

③ [高麗] 金富軾,三國史記,[韓]乙酉文化社,1997:1,23,20,2,151,15,19

④尼師今,方言也,謂齒理。昔南解將死,謂男儒理,婿脫解曰:“吾死后,汝樸、昔二姓,年長而嗣位焉?!逼浜?,金姓亦興,三姓以齒長相嗣,稱尼師今。據(jù)《三國史記》第4頁。

⑤ [高麗] 一然,三國遺事,岳麓書社,2009:121,130,53.

⑥戴逸主編,簡體字本二十六史·隋書,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1203.

⑦舎人親王,日本書記,東京:巖波書店,1994:268,506,272,214,304.

⑧王輯五選譯,一六〇〇年以前的日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8,9,13.

⑨馮瑋,日本通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46-27,57.

⑩轉引自李婷,流入日本的百濟、高句麗遺民研究,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8.

[1]舎人親王,日本書記[M].東京:巖波書店,1994.

[2]家永三郎,等.巖波講座[M].東京:巖波書店,1967.

[3]John Whitney Hall etc,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Japan,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4] [日]坂本太郎,日本史[M].汪向榮,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5] [高麗] 金富軾.三國史記[M]. [韓]乙酉文化社,1997.

[6] [高麗] 一然,三國遺事[M]. [中]陳蒲清,[韓]權錫煥,譯.長沙:岳麓書社,2009.

[7]吳廷璆,日本史[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4.

[8]戴逸.簡體字本二十六史[M].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9]王輯五,選譯.一六〇〇年以前的日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10]馮瑋.日本通史[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

[11]朱旻暾.高句麗與日本的交往[J]. 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5,5.

[12]熊義民.公元四至七世紀東北亞政治關系史研究[D].暨南大學, 2003.

[13]金錦子.五至七世紀中葉朝鮮半島三國紛爭與東北亞政局[D].延邊大學,2007.

[14]崔山玉.試論六至七世紀中葉百濟與倭關系[D].延邊大學,2006.

[15]王明星.日本古代文化的朝鮮淵源[J]. 日本問題研究,1996,3.

[16]金在善.好太王碑文研究[J]. 宜賓學院學報,2003,2.

[17]李婷.流入日本的百濟、高句麗遺民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

ClassNo.:K313.21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鄭英玲)

OnRelationshipBetweenJapanandKoreanPeninsulaBeforetheTaikaReform

Pan Ying

Japan has been in the slave society before Taika Reform. At that time, there are three countries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they are Goguryeo, Baekje and Silla. Japan have had not only contacted with those countries but some conflicts . Exchanges between Japan and Korean countries had influenced on Japan, Korea and China. The relations between Japan and Korea was influenced by with Mimana and the Mimana problem has had impa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apan and Korea.

relationship between Japan and Korean peninsula;ancient Japan;Goguryeo;Silla;Baekje;Mimana

潘穎,碩士,安徽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

1672-6758(2012)06-0144-5

K313.21

A

猜你喜歡
百濟新羅高句麗
淺析唐羅聯(lián)軍對百濟的征討
百濟滅亡的原因
域外漢詩:新羅新生代詩人崔匡裕的漢詩研究
婁新羅
《高句麗語研究》評介
高句麗族群共同體的早期演進
高句麗土地所有制演變淺探
高句麗樂芻議
高句麗滅亡后遺民的叛亂及唐與新羅關系
入唐百濟遺民流向與連云港封土石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