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仕廷
(中共湖北省委黨校,湖北 武漢 430022)
以紅色文化引領大眾文化的健康發(fā)展
管仕廷
(中共湖北省委黨校,湖北 武漢 430022)
以紅色文化引領大眾文化的健康發(fā)展是我們今天文化繁榮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之一,這包括:以紅色文化來引領大眾文化的價值導向;用紅色文化來塑造大眾文化的人文精神;以紅色文化來實現(xiàn)大眾文化的隱性教育效應;以紅色文化來拓展大眾文化的娛樂休閑功能;以紅色文化來提升大眾文化的文化品質。
紅色文化;大眾文化;引領;健康發(fā)展
文化的多元性是文化繁榮發(fā)展的重要條件。當前,隨著多元時代文化多樣性的發(fā)展,大眾文化蓬勃興起成為當今社會的重要文化形態(tài),對當代中國社會精神文化生活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大眾文化以其強大的滲透功能進入到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最直接、最經(jīng)常地滿足人民群眾精神需要、提高人民群眾精神素質的文化平臺。保證大眾文化的健康發(fā)展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動先進文化發(fā)展的內在要求。
紅色文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產(chǎn)生、形成,在中國革命的紅土地上孕育出來的一種獨特的文化類型,是由中國共產(chǎn)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chuàng)造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紅色文化在形式和內容上具有特定的物質載體和豐富的精神意蘊,既包括革命戰(zhàn)爭年代留存下來的革命遺跡、標志物以及詩歌、歌曲、戲劇、標語、出版物和革命文獻等歷史遺存的物質形態(tài),也包括在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所形成的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革命精神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等精神形態(tài),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雷鋒精神等。在狹義上,紅色文化反映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文化形態(tài)和文化價值體系,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豐富的精神內涵和文化追求。新民主主義文化是紅色文化的主流,而在更廣義的范疇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紅色文化的傳承、豐富與發(fā)展。紅色文化既是當代中國的主流文化,又以大眾文化的形式流行與傳播,在此意義上,紅色文化又具有大眾文化的特性。對于目前我國大眾文化的迷失與亂象,紅色文化負有引領大眾文化走向、推動大眾文化健康發(fā)展的使命與責任。如何尋找紅色文化與大眾文化的契合點,使紅色文化的核心精神影響、滲透進大眾文化的內容與主題之中,真正實現(xiàn)紅色文化對當代大眾文化的引領,不斷提升大眾文化的內在品質,是我們必須深入思考的一個文化發(fā)展的戰(zhàn)略問題。
文化的思想導向歷來是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重要問題。當今時代,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相互交融,社會思想更趨多元多樣多變,意識形態(tài)領域更是情況復雜。用先進、主流思想文化占領意識形態(tài)陣地,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我們必須承擔的文化使命?!爸髁魑幕敝饕侵冈趪乙庾R形態(tài)指導下、以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為內核建構、由政府推動的文化形式,它表達國家意愿與根本利益,傳達一個國家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道德的基本觀念,是一種處于支配地位的主流價值觀。主流文化具有權威、嚴肅性,其主要功能在于凝聚國民共識并為國家發(fā)展提供意識形態(tài)動力[1]。當代中國的主流文化,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整合社會觀念和社會思潮的文化,它以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旋律,引領著多元文化的和諧發(fā)展。作為主流文化的重要構成,堅守并弘揚紅色文化,既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核心價值體系,也是中華民族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
文化承載著價值。大眾文化雖然滿足了大眾對輕松愉快的娛樂消遣的需求,緩解大眾在現(xiàn)實生活中形成的心理緊張與情緒焦慮,但不能否認的是,由于大眾文化過多地關注了人生的快樂與輕松,缺乏文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缺失社會價值的引領、塑造與整合能力。由于低俗文化的潮涌泛濫,主流文化價值觀的日漸模糊,使社會大眾難以秉持應當?shù)膬r值追求,結果,在各種亂象中看到的是文化意蘊背后的道德滑坡、人格矮化、精神沙化以及價值底線的一再下移,這與主流文化中鮮明的價值訴求的缺失以及在多元文化思潮的融生碰撞中主流文化的自我調節(jié)、自我提升功能弱化,難以在時代的思想道德高地產(chǎn)生強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有著內在關聯(lián)。“致使盲從的大眾被裹挾著娛樂至死尚不休,逐漸淡化了文化中的敬畏感、羞恥心和審美精神”[2]。格調低下的大眾文化產(chǎn)品,影響了大眾對世界的認知和判斷。在當前多元文化的融生碰撞過程中,主流文化必須發(fā)揮對整個社會的價值引領與精神塑造功能,注重對大眾文化進行有力的價值引導,把先進文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融入到大眾文化所應有的輕松愉悅的形式中,從而讓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xiàn),創(chuàng)造出具有親和力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眾文化。
紅色文化具有引領大眾文化的價值導向。紅色文化具有科學性、民族性與大眾性的文化品質。大眾文化也需要凸顯主旋律,表現(xiàn)當代核心價值體系的鮮明主題。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的紅色文化體系,在應對當今意識形態(tài)與社會思潮多元趨勢的挑戰(zhàn)上,具有獨特的價值與重大的意義。倡揚紅色文化,實質是在重溫革命歲月,感知歷史風云,追憶英雄人物,緬懷革命前輩,傳承民族精神,鍛造民族風骨,錘煉民族品格,重鑄民族靈魂,打造中華民族的精神品牌,夯實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家園。而紅色文化的核心精神聚焦為對道德的堅守、對信仰的執(zhí)著以及對中華民族始終如一的深切熱愛,這從許多紅色經(jīng)典作品的故事與人物中都能或顯或隱的展現(xiàn)出來,并傳遞出豐富而厚重的思想內涵。因此,在文化亂象與精神重構重疊的當下,紅色文化如陽光、雨露、水分和空氣,為人們提供滋養(yǎng)與食糧,能使人在價值偏移和精神困頓中清醒過來,找準方位與目標,確立前行方向,是重塑理想信念、強化道德修養(yǎng)、重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寶貴資源和思想源泉,是實現(xiàn)鳳凰涅槃、推進中華民族復興偉業(yè)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動力。
紅歌會是當今紅色文化及其核心精神倡揚的重要文藝表演形式,反映了主流文化的大眾普適性、廣泛參與性以及人們的精神渴求,彰顯了紅色文化的生命活力和深厚土壤。紅歌會既傳統(tǒng)又現(xiàn)代,說她傳統(tǒng),是因為紅歌是中國革命時期與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重要文藝表現(xiàn)形態(tài),是現(xiàn)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的有效載體與實現(xiàn)形式。說她現(xiàn)代,是因為今天的“紅歌會”以市場化運作方式策劃并推出形式多樣的紅歌表演與紅歌競賽,吸引海量觀眾自發(fā)參與,給那些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紅歌以及新時代的新紅歌提供了萬眾矚目的宏大舞臺,使得紅歌演出真正成為人民大眾的精神大餐與文化盛宴,在謳歌革命傳統(tǒng)、重溫崇高理想,弘揚紅色精神的同時,振奮了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強化了大眾的道德使命,升華了大眾的精神境界,有力助推了紅色文化熱潮的進一步升溫,也收獲了令人意料之外的的高收視率。紅歌會高唱時代的主旋律,使紅歌成為人們心中的永恒旋律,也成為不朽的藝術經(jīng)典。紅色文化在當今意識形態(tài)復雜化與社會思潮多樣化的環(huán)境條件下具有價值引領、精神塑造和社會整合的重大意義與功能。
毋庸諱言,今天在文化領域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風大行其道。低俗文化的流行,折射出大眾文化缺失明確的價值訴求和健康的價值觀。針對目前大眾文化存在消費主義和享樂至上的傾向,注重感官刺激和物質享受,忽視精神追求和道德養(yǎng)成,與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不相符合的情況,必須對大眾文化注入理性和科學精神,使其克服自發(fā)性和非理性的傾向,從而提升大眾文化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品位,使新時期的大眾文化更加鮮明地凸顯其人文理性、人文本質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以人為本和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終極關懷。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是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是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xiàn)象的高度珍視,是對一種全面發(fā)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民大眾在人文精神的浸潤下形成理性的價值理想和價值信念,人文精神能為人們的行為樹立一個道德法則及目標,以此來約束并激勵自己。在當今社會全面轉型的重要歷史時期,精神文化領域困頓交錯、亂象叢生,精英文化孤芳自賞,高雅文化曲高和寡,主流文化價值模糊,大眾文化“三俗”趨勢加劇,社會的精神家園日漸荒漠,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注重快餐效應與感官刺激,惡搞理想、拒絕崇高、排斥信仰等一度成為時尚,由此帶來大眾文化背后人文精神的缺失與社會人文素養(yǎng)的缺乏,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加深,社會冷漠癥候加劇,使得整個社會對人道、人文關懷的倡揚、人的尊嚴的維護都更為迫切與必要。
我國的紅色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先進思想文化,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的主旨、精神與要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表達,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的深邃內涵與中華民族文化的有效對接與話語轉化。紅色文化鮮明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意識形態(tài)與政治價值追求,是共產(chǎn)黨人核心價值觀的思想載體與生動表達,既內蘊中國共產(chǎn)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共產(chǎn)主義的奮斗理想,也彰顯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敢于犧牲、一往無前的民族精神與氣概。紅色文化不僅是表現(xiàn)人性真善美愛和普世價值思想的文化,也是一種超越人類的一切優(yōu)秀文化成果,并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特定歷史時期所創(chuàng)造的一種先進的文化。“紅色文化是人類朝著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方向前進的理想主義文化,所表達的是一種導引人性從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向道徳高尚、精神純潔、心靈陽光的哲學境界和理想境界前進的文化思想”[3]。在紅色文化的精神體系當中,堅守信念、堅定理想、堅韌執(zhí)著、艱苦奮斗、崇尚道德、人文關懷、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等,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一脈相承,成為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淵源和重要構成。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體現(xiàn)了當代的價值訴求和人文精神,紅色文化天然的內生、內涵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紅色文化中的主體平等、正義訴求、社會關懷、理想主義、道德信仰等內在地融入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與要求中。紅色文化的經(jīng)典作品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不但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神品質,更具有馬克思主義的人文精神、人道關懷與群眾基礎。通過紅色文化的熏陶使大眾文化在人文關懷的普及與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中健康發(fā)展,在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上實現(xiàn)精神價值。文化發(fā)展的實踐證明,只有有效賦予大眾文化以盡可能多的思想蘊涵、道德品位、人文素質與精神追求,才能推動大眾文化在不斷地揚棄、革新與升華中提升層次,不斷走向健康與成熟。
思想教育有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兩種形式。隱性教育是指在宏觀主導下通過隱目的、無計劃、間接、內隱的社會活動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的教育過程。它實現(xiàn)教育目的于日常生活中,滲透教育過程于休閑逸致間,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對受教育者的思想、觀念、價值、道德、態(tài)度、情感等產(chǎn)生影響[4]。在一定程度上講,教育者的教育意圖越是隱蔽,就越是能為教育的對象所接受,就越能轉化成教育對象自己的內心要求。在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中,不僅存在組織系統(tǒng)和教育機構的顯性教育,而且存在人們日常文化消費這一隱性教育渠道。隱性教育作為一種間接的、含而不露、潤物無聲的教育形態(tài),文化及其活動可以實現(xiàn)這一目的與效應。文化活動與文藝形式在某種意義上具有隱性教育的特性與功能,紅色文化亦是如此。紅色文化作為一種多樣文化形態(tài),也兼具大眾流行文化的特性,能為社會大眾所接受、所喜愛,表明這一文化形態(tài)的普適性與生命力。紅色文化將核心思想及精神以影視劇、紅歌會、紅色旅游等形式傳播、滲透于大眾的思想與心田,潛移默化,并使受眾在無意識中獲得熏陶與感染,內化為內在信念與精神追求,并以此傳承紅色精神,這比直接突出主題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能獲得人們情感的共鳴與心靈的震撼,近幾年紅歌會的火爆程度及參與者眾就是生動的印證。當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所遇到和面臨的諸多問題如形式單一、述理生硬、效果式微等,需要我們探索新的路徑,創(chuàng)新方式與方法,在此,發(fā)揮紅色文化的隱性教育的功能與優(yōu)勢,以此化解現(xiàn)實中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推進中的困境與制約,不僅必要而且可能。
在當前開發(fā)豐富多彩的大眾文化消費品中,要堅持正確的文化導向,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下人們理想信仰的迷失導致了人的不信任感、浮躁感和心理焦慮,當我們直面生命的困惑和對精神家園的渴望時,紅色文化的回歸讓我們感受到希望與力量。紅色文化能夠為大眾文化的發(fā)展營造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圍,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為人們的精神家園培植沃土、輸入甘泉,發(fā)揮大眾文化的隱性教育功能。紅色影視擁有豐富而又獨特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具有使受眾在審美過程中提修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受教育、在主動參與中受熏陶的德育功能。通過紅色影視文化的傳播,能夠使受眾的思想覺悟有所提高,道德情感產(chǎn)生共鳴,道德認知有所升華,從而內化為自身的道德修為。同時還能對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面臨的思想迷茫、道德困惑給予啟發(fā)。紅色影視文化所表現(xiàn)的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建設實踐中所積淀而成的紅色精神,如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南泥灣精神、北大荒精神、長征精神、抗戰(zhàn)精神、鐵人精神、焦裕祿精神、“兩彈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等,這種紅色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構成與核心要義,也是紅色影視文化所要表達的精神主題。在當今社會,人們對文化消費的需求更加多元化與人性化,“紅歌會”活動找到了一個通過現(xiàn)代的傳播方式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非常有效的手段,使人們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重溫紅色歷史,重新去感受具有特定內涵的紅色精神,使紅色文化的精神融化在我們的生命血肉里,內化為我們的理想信念,滲透于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就是紅色文化對人生價值的重要意義。那些經(jīng)典歌曲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般的紅色文化,而成了一種綱領、方向、宗旨和精神支柱。在這個意義上,紅歌會為普通大眾搭建了一個獲得精神升華的平臺,凸顯并實現(xiàn)了紅色文化——大眾文化的隱性教育功能與效應。
大眾文化的流行最顯著地改變了社會的精神生活方式,突破了精英階層對精神娛樂方式的排他享受,極大豐富了社會大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創(chuàng)造出一種社會大眾可以親身參與和體驗的娛樂文化消費,使大眾文化能夠以娛樂的方式提升人民大眾的社會認知與文化素養(yǎng)。今天,紅色文化可以以大眾文化的多種形式來充實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從而拓展并發(fā)揮著大眾文化的娛樂休閑功能。比如當前的紅色旅游就是一種寓教于游、寓教于樂的生活方式,能夠使人們在娛樂休閑與文化觀光中實現(xiàn)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在實現(xiàn)文化民生、文化富民的時代要求下,政府大力發(fā)展文化產(chǎn)業(yè),各地將紅色文化資源與現(xiàn)代旅游相結合,使得紅色旅游成為今天重要的旅游形態(tài)。大力發(fā)展紅色旅游,充分發(fā)掘紅色文化所蘊含的巨大價值,有效開發(fā)、充分利用這一豐厚的文化資源,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功能,并有效推動革命老區(qū)脫貧致富,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紅色旅游讓旅游者在領略自然景觀、體驗民俗風情中放松心情、娛樂休閑,在駐足人文景觀,緬懷革命先烈,感悟歷史文化中豐富人生閱歷,滿足精神享受,啟迪思想覺悟。紅色旅游本身不僅成為生命健康之旅,也成為心靈健康之旅,更成為革命精神實踐之旅。紅色旅游是當今對國民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新途徑,也是對黨員領導干部進行理想信念及先進性教育的有效形式。紅色旅游通過人們的主動參與親身體驗,使紅色文化及精神更加入耳、入腦、入心,大大增強教育的效果,使寶貴的紅色精神財富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心中,成為激勵人們群眾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唱紅歌也是一種大眾的精神娛樂形式,紅歌會為廣大群眾提供了一種新穎的文化消費模式,迎合了人們對紅色文化精神的迫切需求。參與紅歌會的過程本質上是一種主動的、有意義的、娛樂性的精神愉悅的過程,是人不斷超越自我、積極尋求生命意義、自我實現(xiàn)、是我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也正是為何紅歌會能如此深入人心的根本原因所在。近幾年央視一浪高過一浪的“激情廣場大家唱”、“愛國歌曲大家唱”活動,特別是建國60周年和建黨90周年,東西南北中,全國人民高唱紅色歌曲等文化活動在群眾中自發(fā)展開,紅色文化如春風化雨,一直滋養(yǎng)著中國人的精氣神,成為中國人民守望精神家園的導航和支撐。這生動說明唱紅歌是今天人民大眾精神生活、文化娛樂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是老百姓一直需要的精神養(yǎng)料。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講,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實現(xiàn)、拓展了大眾文化的娛樂休閑功能并豐富了大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大眾文化可以在社會大眾心理上培養(yǎng)起相近的審美趣味,進而培養(yǎng)起相近的道德情感與共同體的認同意識。但是,當今文化消費主義之風盛行,追求感官刺激,以消遣性、娛樂性為追求的文化成為消費時尚,文化泡沫、文化垃圾以及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產(chǎn)品由此大量產(chǎn)生。這種“三俗”產(chǎn)品極大影響著大眾文化的健康發(fā)展,使大眾文化的品質呈現(xiàn)越來越低劣化的傾向。因此,在當前的文化消費浪潮中,如何提升大眾文化的品質是我們必須要努力探索的文化課題之一。
紅色文化具有提升大眾文化品質的意義與功能。提高大眾文化的品質應該走雅俗共賞的路子,消除高雅文化與大眾文化之間的鴻溝?!案哐盼幕诒3指咂肺晃幕非蟮耐瑫r,也要努力突破和者甚寡的圈子,從內容到形式增加可接受性,向大眾靠近。大眾文化在保留對市場經(jīng)濟的適應性、通俗性、娛樂性的同時,借鑒高雅文化的優(yōu)長之處,強化對生活意義的理解和對高尚審美情趣的追求,不斷提升自己的品位。”[5]紅色文化需要大眾化,就應讓紅色文化的思想內涵、核心精神融入大眾文化的內容之中,使人們更能親近紅色文化,更能自覺的接受紅色文化,通過欣賞紅色影視作品、唱紅歌、紅色旅游、紅段子等形式使紅色文化的思想精神無時不在的滲透進人民大眾的日常文化生活,占據(jù)人們的精神生活空間,沁入人們的心田,凈化人們的思想與靈魂,迫使那些品質低劣的大眾文化產(chǎn)品退出精神生活領域,進而失去市場和生存空間而自生自滅。這樣,紅色文化就以大眾文化的形式豐富并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并彰顯出紅色文化的向上精神、資政育人價值以及文化娛樂休閑功能,從而實現(xiàn)著對大眾文化精神的重新塑造與文化品質的提升。如目前的紅色題材影視劇以普遍認同的人文價值為視角,闡述“紅色精神”的歷史文化合理性,弘揚時代主流精神,使“紅色記憶”的先進文化品質得以展現(xiàn)與弘揚。《亮劍》、《建國大業(yè)》等新的紅色經(jīng)典影視劇,“融合多元文化優(yōu)勢弘揚主流價值,將主流文化與大眾文化有效對接,使得當代中國的‘紅色’敘事呈現(xiàn)出了不同于以往的審美新境界,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了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識到的歷史內容生動性、豐富性的完美融合?!盵6]在當前改編紅色經(jīng)典的潮流中,進行深度的紅色原創(chuàng),需要我們在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基礎上根據(jù)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時代要求再造新的紅色經(jīng)典,與時俱進地傳承與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
“紅色經(jīng)典”因為其所具有的內容普適性、思想深邃性、歷史意蘊超越性等而成為經(jīng)典,紅色經(jīng)典的作品在認知結構、思想建構、價值塑造等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體系,并且深刻影響了幾代人的價值追求;“紅色經(jīng)典”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被人們所遺忘,也沒有因話語轉換、社會變遷、輿情變化而過時;“紅色經(jīng)典”關注普通大眾的生存與命運,思考和探索個體與民族、國家命運的深層關系,聚焦了人類生存的基本問題,深化了對民族性格與特征的宏微觀描述,凸顯出社會變遷與民族轉型的歷史方向,也展現(xiàn)出了鮮明的時代精神,使其具有超越而開放的人類文化品格,成為推動人類走向完美的精神力量。紅色文化經(jīng)典的產(chǎn)生來自于歷史的積淀,大浪淘沙,才能真金閃爍,錘煉出文化傳統(tǒng)中的瑰寶和精華。重溫紅色歷史,傳承紅色精神,努力挖掘紅色文化的優(yōu)秀資源,不斷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的時代內涵與傳播方式,相信經(jīng)過紅色文化的熔煉和洗禮,我們一定能夠創(chuàng)造出具有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的適應人民群眾精神需求的大眾文化精品。
[1]蔣海升.如何實現(xiàn)主流文化對大眾文化的引導——“易中天現(xiàn)象”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啟示[J].政工動態(tài)研究,2008,(9).
[2]范玉剛.文化亂象中的主流困境[J].人民論壇,2010,(8).
[3]方越.讓精神的天空陽光燦爛——紅色文化的現(xiàn)實價值[DB/OL].烏有之鄉(xiāng),2009-11-27.
[4]徐國政.隱蔽教育意圖,教育美在無痕[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8,(6).
[5]汪平.促進我國大眾文化健康發(fā)展的對策性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6).
[6]饒曙光.探《建國大業(yè)》等紅色經(jīng)典成功之道[N].人民日報,2011-05-20.
管仕廷(1968-),男,湖北武漢人,中共湖北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現(xiàn)實。
G112
A
1671-7155(2012)06-0081-05
DOl:10.3969/j.issn.1671-7155.2012.06.015
2012-10-07
(責任編輯 汪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