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玲玲
何為對照?對照即把兩種相差、相反、相關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差、相反、相對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照,使之相反相成,以更鮮明地表現(xiàn)事物特征,也稱對比。對照手法的運用,可以鮮明地突出被表現(xiàn)事物的本質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突出好與壞、善與惡、美與丑的對立,給人鮮明的形象和強烈的感受,收到突出事物本質、表達鮮明愛憎感情的效果。本文將以《巴黎圣母院》為例,共同探討、體味對照或對比手法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及其美學意義?!栋屠枋ツ冈骸分?,作者雨果在作品中注入了充分的想象、大膽而夸張的描寫與抒情:美就美得白璧無瑕,丑就丑得令人恐怖,集中體現(xiàn)了他的“美丑對照”原則。更有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的美貌與敲鐘人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與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的狠毒,她的癡情與皇家弓箭衛(wèi)隊隊長腓比斯·德·夏多佩的輕薄,都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除了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對照,人物自身的對比、環(huán)境的對比等,都在作品中體現(xiàn)得很明顯。此外,作者還將人們對女主角愛斯梅拉達的情感的對比進行詳細分析。可以說《巴黎圣母院》是對照或對比手法的集中體現(xiàn)。
雨果曾說:“丑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yōu)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惡與善并存,黑暗與光明相共?!逼淅寺髁x主張中最重要的正是對照原則,他還說,取一個形體上畸形得最可厭,最可怕,最完全的人物,把他安置在最突出的地位,在社會組織的最地下的底層,最被人輕蔑的一級上;用陰森的對照光線從各方面照射這個可憐的東西,然后給他一個靈魂,并且在這靈魂中賦予男人所具有的一種最純潔的感情,結果,這種高尚的感情根據(jù)不同條件而熾熱化,在你眼前使這卑下的造物變換了形狀,渺小變成了偉大,畸形變成了美麗。相反,取一個道德上最畸形的人物加以體態(tài)的美和雍容華貴的風度,使其更加突出。美丑對照原則正是這部作品的美學思想,即外在的美和內在的丑的對照原則、外形的丑和內在的美的對照原則。正是依照這樣的美學思想和藝術觀念,雨果創(chuàng)造出了《巴黎圣母院》里的副主教,以及那個鐘樓怪人卡莫西多。同時雨果認為:“滑稽丑怪作為崇高優(yōu)美的配角和對照,要算是大自然給予藝術最豐富的源泉?!鄙屏嫉臇|西總伴隨著丑惡的存在,善良總是與丑惡相依相存,在矛盾與尖銳的斗爭中體現(xiàn),《巴黎圣母院》正是將對照原則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出來,運用了美丑對照組成驚心動魄的情節(jié),創(chuàng)造出異乎尋常的任務,給人們展現(xiàn)了一幅光明與黑暗殊死抗爭的畫面,將對照原則運用到了一種極致。雨果用強烈對照或對比手法,不僅展示了各個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情感,而且賦予了小說的藝術立體感和作品的深邃思想內涵,實踐了雨果的浪漫主義美學原則。該作品中的大量對比,表現(xiàn)了雨果一貫創(chuàng)作的核心—以仁愛為基礎的人道主義思想,也體現(xiàn)了作者心中的善惡觀。然而,他的美丑對照并沒有改變事物的性質,他所闡述的美丑對照原則及其以《巴黎圣母院》為代表的杰出作品,形象地展現(xiàn)了客觀世界的兩面性:美與丑,它們既共生又對立;鮮明地表達了作者主觀認識的傾向性:美戰(zhàn)勝丑,丑向美轉化的善良愿望。以丑為美的理論,是作者世界觀和方法論在美學領域的具體表現(xiàn),它強調的是丑中有美,視丑為美,變腐朽為神奇,讓丑的事物也顯示出美的一面。作者以赤誠和善良的心愿,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引領著人們從美中辨別丑。從丑中發(fā)現(xiàn)美,在美與丑這兩物、兩色構織匯集的藝術畫廊中,把握和探究現(xiàn)實世界中的美丑二元對立及其辯證轉化的美學意蘊。
人物對照是該作品的重頭戲,除了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對比外,作品中還有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的對比,即巴黎城市的壯麗圖景和中世紀陰暗生活的風貌;兩個王國的對比,通過他們國王、法律等的對照,體現(xiàn)出十五世紀時期社會最高層和最底層的現(xiàn)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情感的對照,體現(xiàn)在人們對女主角愛斯梅拉達的感情的方面,作者以濃墨重彩的手法描述了三個男主角對她的不同的情感,使之形成強烈的對比;還有人物自身的對比,在此就不一一詳述。總之,《巴黎圣母院》的創(chuàng)作是對古典主義的反叛。它首先給我們帶來的是心靈的壓抑與震撼,將我們帶入了與生俱來的一切關于主觀之外的思考,這種悲劇美無疑是悲壯而凄婉的。從藝術表現(xiàn)的主觀思維方式來說,浪漫主義的悲劇美,更加大了我們與悲劇的時空距離,以便我們去審美,同時也拉近了我們與它的心理距離,在征服于我們的基礎上,讓我們的情感隨著藝術的進程不斷地洶涌奔騰,這是一種壯美的境界。此作品在美之外,還提出了對丑的呼喚。這是與古典主義相悖的,同時也正是這一境界的開拓,使浪漫主義中的悲劇力量離卻了古典主義因素,用浪漫的形式來反映被社會異化了的人類,用丑來表現(xiàn)原始的人性,喚醒人們本應具有的靈魂世界。真正的丑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內心。就像卡西莫多,在他丑陋的外表下蘊藏著整個世界的美。所有的丑,都不是悲劇的承受者,而是創(chuàng)造者。正如克洛德與腓比斯是丑的。正是雨果“美丑對照”原則的提出與運用,為小說界開辟了一條新的寫作道路,也對今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因而,在寫作過程中,我們可以嘗試將事物、現(xiàn)象和過程中矛盾的雙方,安置在一定條件下,使之集中在一個完整的藝術統(tǒng)一體中,形成相輔相成的比照和呼應關系。運用這種手法來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xiàn)事物的本質特征,增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同時,讓讀者在比較中分清好壞、辨別是非。
參考文獻:
[1]巴黎圣母院.
[2]克倫威爾·序言.
[3]百部世界文學名著賞析.
[4]法國小說發(fā)展史.
[5]外國文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