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摘要: 21世紀是信息技術的時代,在今天,信息技術的作用越來越大,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教育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把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歷史學科有機整合,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成為困擾一線教師的一大問題。作者從近年高考的特點、新課標要求、學生學習現(xiàn)狀及自己在教學中的具體做法進行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 高中歷史教學自主學習有效性
一、近年高考的特點
1.近幾年高考歷史試題通過提供表格材料、圖文材料、創(chuàng)設新的情境,注重考查學生理解材料信息、獲取有效信息及運用對比、分析、綜合、概括、表達等方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已經(jīng)不考單純的死記硬背就能得高分的試題,突出考查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所學知識的遷移能力和學科知識的思維能力,并且注重歷史事件的反思。
3.探究性試題增加,體現(xiàn)新課改倡導研究性學習理念,著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和考查。
4.開放性試題體現(xiàn)的比較明顯。允許學生有多種理解,答案也比較靈活,只要說得有道理就可得分。思維含量大,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提倡發(fā)散性思維。
二、課標要求
歷史課程標準對歷史新課程的要求是:“精選歷史課程內容,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p>
我曾經(jīng)對學生學習方法進行調查,通過對高一年級的160名同學調查,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我校高一年級學生學習方法調查統(tǒng)計表
通過對上表進行分析,可以說明兩種情況:(1)學生學習還是被動地接受的較多,能通過主動自主質疑學習的同學比較少,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的同學就更少了。(2)能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自主學習的學生成績優(yōu)秀率要大大高于其他學習方式的,特別是高于以被動接受為主要學習方式。被動接受的學生已經(jīng)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也不適應目前新高考的要求,所以,我們要積極倡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努力培養(yǎng)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預案導學、精講精練、以學促教、以考代練”教學模式
1.預案導學。教師在研究課標、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的基礎上將事先編寫的供學生使用的提綱轉化成一系列的問題,在課前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用問題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預習,學生課上帶著問題去聽課。預案的主要內容包括課標要求、資料卡片、新知識基本框架、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課后鞏固練習等,可以為學生預習、聽課、復習提供參考和指導。
2.精講精練。精講教學重點、難點,提高課堂效率,留出更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把知識轉化為能力。以現(xiàn)代媒體手段,做要言不煩的適度講解。精心挑選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習題對學生進行各種優(yōu)質練習,強調精選,變多練為巧練。精講精練要遵循“三精兩適”的原則,“三精兩適”,即內容精要、方法精巧、語言精練、適度適量。
現(xiàn)代科學實驗證明:在同一段時間內,人通過感官獲得的知識量是不同的,它們的比例是:視覺占83%,聽覺占11%,嗅覺占3.5%,觸覺占1.5%、味覺占1%,視覺和聽覺獲取的知識達94%之多。另一個試驗表明: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純視覺的,學習時注意的集中率是83.7%,而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純聽覺的,注意的集中率只有54.6%。如果視聽結合,注意的集中率就有94.7%。以上數(shù)據(jù)說明,視聽結合所接受的信息量和記憶度都超過單項感官接受的效率。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做到七動:動口、動眼、動耳、動筆、動手、動情、動腦。教師引導與學生主體有機結合,啟發(fā)誘導、組織指導學生主動學、積極思、自覺練。
3.以學促教。所謂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強也,這就是教學相長。老師總希望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學生的求知欲也是老師不斷進取的動力。
4.以考代練。學習一部分知識后,必須在限定的時間內(一般是40分鐘)以考試的形式代替課下的練習,讓學生及時消化吸收,也可以為教師提供直接的反饋,讓教師及時了解掌握學生的掌握狀況,并對練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給予糾正,及時查漏補缺。這種作業(yè)方式可以給學生以適當?shù)膲毫Γ箤W生保持好的學習狀態(tài),有助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當然得做到“有學必考、有考必交,有交必批,有批必評”。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習慣有了很大的改觀,學習效率明顯提高了。
實踐證明“預案導學、精講精練、以學促教、以考代練”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在于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對教師提出的更高的挑戰(zhàn)
1.需要教師轉變觀念,樹立與現(xiàn)代教育思想相適應的教學方法觀、學生觀;需要轉變角色,從傳統(tǒng)的管理者、評判者、講授者轉變?yōu)榉照?、協(xié)調者、引導者。
2.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運用現(xiàn)代媒體技術進行教育的科研能力。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與歷史學科整合在應用上有很大的優(yōu)勢和空間,不失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行之有效的途徑。作為當代的年輕教師,我們有信心也有義務利用好信息技術,為新課程的實施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張熊飛,編著.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12,(第一版).
[2]張錦平,編著.養(yǎng)正集.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12,(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