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珊瑚
玩收藏的人都有一些通病,閑來總喜歡翻看各種拍賣年鑒、拍場圖錄,小女子也是如此。某日在一本拍賣圖錄上看到一枚宣統(tǒng)元年一百元面值的大清銀行兌換券樣幣,上面的“李鴻章”頭像和“DOLLAR”英文標識頓時引發(fā)了我的興趣。
這枚大清銀行兌換券一面為中文,一面為英文,正面是“大清銀行兌換券”、“壹佰圓”字樣,仔細看看紙幣背面的英文,竟然明白無誤地印著“ONE HUNDRED DOLLARS”?,F在中美交流日益頻繁,就連我們單位的保潔阿姨都知道美元念“刀”,而這枚印刷自1909年的中國紙幣上卻分明印著“一百刀”,這中間一定有段不尋常的歷史。
美元的紙幣印刷技術,作為近代政權與價值的象征,已經成為各國銀行金融業(yè)的樣板,而其在紙幣上印刷“人像”的傳統(tǒng)更為世界各國所采用。美元上面有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幾位總統(tǒng)的頭像,頗有意思的是,這枚大清銀行兌換券樣幣上印刷有一個頭戴傳統(tǒng)帽飾的長胡須老頭兒,查閱資料才知道,這個長胡須老頭兒竟是李鴻章。
李鴻章作為淮軍創(chuàng)始人和統(tǒng)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是近代史上無法繞過的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但因其代表晚清政府簽訂眾多不平等條約而被斥為“賣國賊”。想來李鴻章在清朝晚期權傾一時,竟然和美國總統(tǒng)一樣被印上紙幣,可謂榮耀至極,無出其右。
不管是寶鈔、銀票還是銀行兌換券,都屬于紙幣的范疇,而一個國家紙幣的發(fā)行,象征著一個國家的權利和信用。在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搖搖欲墜的歷程中,不管是洋務派還是保守派,都不希望混亂無序的貨幣體系成為壓倒大象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從宣統(tǒng)元年開始就發(fā)行了一套特殊的貨幣——兌換券。不管效用如何,這枚被收藏界稱為“李像”的大清銀行兌換券,伴隨近代中國銀行史,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
光緒三十一年,清政府設立戶部銀行,這是我國最早的中央銀行。光緒三十四年因戶部改度支部,戶部銀行亦改稱大清銀行。銀行成立之初,發(fā)行了銀兩票及銀元兌換券。其中銀元兌換券面值分為壹圓、伍圓、拾圓三種。
度支部為征求對紙幣圖案及顏色的意見,曾印制了八套32張試色樣票,其設計大方,色彩鮮艷,印刷精致,逗人喜愛,素為集鈔者珍視。這枚印刷自宣統(tǒng)元年的“李像”一百元樣幣即為此等樣票。值得說明的是,這套紙幣是由美國設計師所設計,當時的匯率制度尚不完善,也無怪乎會發(fā)生中國紙幣后會印有英文“DOLLAR”這樣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