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
感悟時光亦是近年來鄭慶余追尋的繪畫主題,時間,可以說是一個神秘的存在
改革開放之后,第一批傳人大陸的臺灣電影讓大陸觀眾大開眼界,尤其是臺灣的林青霞、秦漢等人,可謂當初的“偶像劇”明星,讓在相對封閉的社會文化中生活了很長時間的國人驚訝地發(fā)現,原來男人和女人可以這樣美。
隨后,國人開始逐步了解臺灣電影,從侯孝賢、楊德昌建立臺灣電影國際影響力的一代,到在好萊塢發(fā)展的李安;從另類的中生代導演蔡明亮,到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新生導演集體萌發(fā),再到最近幾年魏德圣等人紅遍大陸……去年,第一次“觸電”的文藝男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更是在兩岸三地熱映。
如今,兩岸旅游不斷開放擴大,大部分選擇自由行的年輕人都是看著臺灣電影長大的。到臺灣旅游,在潛意識中其實都是在尋找某部電影中的場景,就讓筆者帶著讀者跟隨我們熟知的臺灣電影對臺灣進行一次走馬觀花式的環(huán)島旅行吧。
北臺灣:臺灣電影的沃土
要說臺灣電影最重要的基地,那自然非臺北莫屬。
從我們熟悉的最早一批臺灣導演侯孝賢和楊德昌開始,臺北就是重要的電影取景地。尤其是生于1947年的楊德昌,一歲多隨父母從上海定居臺北,雖然一段時間在美求學,但在上世紀80年代回到臺灣之后開始了他杰出的電影生涯,可謂開辟了臺灣新現實電影時代。低投入,關照現實生活,揭露社會的傷疤,讓他被稱作臺灣社會的手術燈。1991年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可謂那個時代臺灣和華語電影最杰出的作品,楊德昌用屬于自己的平靜穩(wěn)健的電影鏡頭描繪了一幅1960年代的臺北社會畫卷。如今牯嶺街早已改造,只剩下影片中建國中學標志性的紅樓以古建身份得以保存,但卻有了臺北著名的文藝小劇場牯嶺街小劇場,算是這部電影為這里留下的文藝種子吧。十年后的《一一》更是用一種磅礴的視角為觀眾展現出臺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同楊德昌自己生命的詩篇,是無數影迷心目中最好的臺灣電影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一一》海報中那個婚禮場景取自臺北著名的圓山大飯店,而李安成名的三部曲中的《飲食男女》中的父親恰好又是這個飯店退休的廚師,有興趣的朋友到臺北可以去看一看。
侯孝賢算是臺灣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導演,他也有許多電影在臺北取景,比如大陸觀眾熟悉的《最好的時光》,但是侯孝賢最著名的作品卻大多拍自臺北東側的平溪線一帶。每每提到臺灣電影總繞不過去的史詩作品《悲情城市》取景自山城九份,現在這里還保留著當年取景的小上海酒館。入夜之后,游人流連忘返,但是不知道還有多少年輕人會知道這部電影背后個人與家庭在歷史長河中的辛酸。同樣代表著侯孝賢電影藝術風格的《戀戀風塵》則是在附近的十分、侯硐等地取景,劇中年輕的男女主角相扶著走過鐵軌的場景絕對是臺灣電影的經典段落,如今兩邊的景觀早已改變,但人們依然記得有關青春的歲月。平溪鐵路一帶都是日治時期臺灣北部的礦業(yè)淘金業(yè)地區(qū),反映了臺灣重要的一段時光。現在平溪線已經改建為觀光路線,每到周末,來自臺北的游客乘坐小火車前來游玩,領略帶著歷史風味的老村鎮(zhèn)。
而夜市則是臺灣文化的精髓之一,臺北就有士林、華西和師大幾個著名夜市,當然其中士林夜市最為有名,但是名聲在外自然游人如織,如果想圖個清靜倒是可以去臺北老城區(qū)的華西觀光夜市,臨近龍山寺的華西觀光夜市除了人少這個優(yōu)勢,更重要的,這也是2010年火爆臺灣影壇的《艋胛》取景地。說起臺灣有這么一句話叫“一府二鹿三艋胛”,說的是清朝時臺灣最繁華的三座城鎮(zhèn)——臺南、鹿港和艋胛,艋胛則是今日臺北的發(fā)源地,與影片中充斥著青春期雄性荷爾蒙的感覺相似,華西觀光夜市一帶也依稀帶著許多臺北特別的江湖氣息,是跟臺北101這樣的地標完全不同的觀光感受。
東部海岸線:沿著太平洋一路往南
從臺北坐火車順時針出發(fā),經過平溪鐵路,經過臺灣島的東北海岸線,看到太平洋在這里開始形成美麗的景觀。到宜蘭,這里除了有海景,也有悠閑的鄉(xiāng)野生活。
《渺渺》是一部鼓動人出去冒險的影片,兩名青春期少女的故事被安排在綠意盎然的宜蘭郊區(qū),處處美景無法不讓人產生出發(fā)的念頭。再往南,過蘇澳鎮(zhèn),2008年的電影《蝴蝶》在南方澳漁港拍攝,雖然影片帶著文藝黑幫的殘酷元素,但漁港的風景卻絲毫不讓歐洲的漁港。
緊接著往南就來到東部重鎮(zhèn)花蓮。說起花蓮,最有名的無疑是太魯閣、七星潭和清水斷崖,名字就文藝范兒十足的青春電影《盛夏光年》幾乎拍遍了花蓮所有美麗的場所,該片在日本發(fā)行時干脆就把名字改成了《花蓮的夏天》。影片結束時,主人公前往的石灘海岸就是著名的七星潭,一處被無數電影和音樂MV取景的大美場所。而要領略清水斷崖的壯觀,則可參考《單車上路》。清水斷崖和整個蘇花公路自然在這部單車主題的公路電影中不可缺少,另一部著名的單車環(huán)島電影《練習曲》也出現了諸多鏡頭。
從花蓮往南經過美麗的花東縱谷,來到臺東,路上的太平洋沿岸是不是很眼熟?尋找愛情尋找理想尋找解脫的《最遙遠的距離》正是在此取景。2007年已經成為臺灣新一代明星女演員的桂綸鎂幾乎一人撐起了這部電影,要知道五年前她還是臺北《藍色大門》里青澀的高中生,誰能預料到時間會給每個人帶來什么樣的改變呢?
臺灣瀕臨太平洋的東海岸的終點就是墾To說起來,肯定大部分人都會想起一部在2008年風靡兩岸的電影《海角七號》,至今大陸的電影頻道還時不時放映該片。現在墾丁已經成了臺灣最火的觀光目的地,幾乎每一個向往去臺灣的文藝青年提到自己的計劃,在墾丁看海曬太陽必定是最重要的一項內容。
《海角七號》其實主要取景點在墾丁附近的恒春古鎮(zhèn)上,男主角騎著摩托車經過的西門現在依然保存在那里,電影中他的家更是因為電影放映后游客到訪太多干脆改成了民宿對外營業(yè)。墾丁和恒春當地人對筆者說,要說《海角七號》的最大受益者,肯定是那家墾丁海邊的夏都酒店,幾年來,這家酒店成了影迷的圓夢之地。
臺灣西海岸:每一座城都有它的故事
與臺灣東海岸相比,臺灣的城市主要都集中在西側,從墾丁繞過巴士海峽,來到臺灣海峽一側,一路往北,經過屏東,就來到了臺南最大、全臺第二的城市高雄。如同上海之于中國大陸的地位,高雄有著現代化的都市和世界級的貨運港口,同時自然也是導演們不會放棄的電影拍攝地。
2009年的《對不起,我愛你》作為高雄政府投資的影片,基本上用臺灣式的文藝風格將高雄市好好宣傳了一番,美麗的城市風景完全讓高雄成為了一個像紐約、巴黎一樣的愛情之都。而同一年,另一部影片《不能沒有你》顯然更有藝術價值,導演戴立忍用黑白片形式講述了一件發(fā)生在高雄的真實社會新聞事件,對臺灣社會底層的生存狀態(tài)進行了深刻的描寫和思考,該片在臺灣金馬獎上大獲全勝,囊括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等獎項。
臺南作為南臺灣重要的城市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彰化的精誠中學是導演九把刀的母校。去年,他的處女作《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票房大賣,拍攝地自然就放在了這里。可以去逛逛,看看電影里青春燃放的地方。而去年另一部頗有藝術價值的《父后七日》取景地亦在彰化,據臺灣媒體報道,當時被影片打動,通往取景地的車票竟然一票難求。
西側離島澎湖也不能忽略,善于發(fā)掘拍攝地的侯孝賢在這里拍攝了《風柜來的人》,如今當地人也逐漸在漁業(yè)產業(yè)之外發(fā)展觀光業(yè),幾十年前的景觀發(fā)生了巨大變化。
距離臺北很近的新竹稱得上臺灣的科技城,臺灣的清華和交大都在這里。而許多人心中大愛的青春電影《九降風》回憶了上世紀90年代臺灣的社會變化和年輕人的青春歲月。跟九把刀拍《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相似,導演作為新竹人,也把拍攝地放在了自己的故鄉(xiāng)。
臺灣的環(huán)島之旅重新回到臺北。電影和城市、風光是分不開的,這種通過電影來了解地域文化是讓人著迷的課題,哪怕是走馬觀花,也在領略其間的蛛絲馬跡,旅途因此而變得充實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