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音學自六朝興起,經過宋、明兩朝的發(fā)展,到了清代達到鼎盛,清代古音學研究成就頗豐,特別是在古韻分部方面經過顧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孔廣森、江有誥等人的研究,古韻分部越來越來細密。
關鍵詞:古音;古韻分部;韻部比較
一、概說
古音學孕育于六朝時期,萌芽于宋代吳棫、鄭庠,發(fā)軔于明代陳第,到了清代,可以說達到了全盛時期。清代的古音學研究可謂是蔚為大觀,顧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儒學家,被稱為清代“開國儒師”,有承前啟后之功。其著作《音學五書》是清代古音學的開山之作。在古韻研究上,他采用離析“唐韻”的方法研究古韻,分古韻為十部,其中歌、陽、耕、蒸四部已成為定論,被學術界所共認。他在研究《詩經》用韻的過程中發(fā)現常有入聲字跟陰聲字押韻的現象,有時一個字有去入兩讀的情況,因此他得出除了入聲緝、合等韻沒有相應的陰聲韻,入聲都應配有陰聲。繼顧炎武之后,江永、戴震、段玉裁、錢大昕、孔廣森、王念孫、江有誥等對古韻分部越來越精細。到了清代中后期,古韻的分部已基本成定局。這一時期的學者張畊,雖不如前面所舉幾家古韻學家對古韻研究成就突出,但張畊博覽群書,醉心音韻學,治經以漢唐為宗,一字之解本“六書”貫百家,服膺顧江戴三家,綜合前儒學說精華,編纂《古韻發(fā)明》一部一冊。此書分古韻九類二十五部總括《廣韻》二百六韻,陰陽入三分,以入聲為樞紐相互通轉。
二、張畊和顧炎武的古韻分部對照表
(一)顧炎武古韻十部表:
東部:東冬鐘江;支部:支半脂之微齊佳皆灰咍尤;魚部:魚虞模麻侯;真部:真諄臻文殷元魂痕寒桓刪山先仙;蕭部:蕭宵肴豪尤幽;歌部:歌戈麻支;陽部:陽唐庚;耕部:庚耕清青;蒸部:蒸登;侵部:侵覃談鹽添咸銜嚴凡。
顧炎武變更《廣韻》入聲韻與陽聲韻相配的格局,根據《詩經》用韻和《說文解字》諧聲字,將入聲韻與陰聲韻相配。顧炎武古韻十部,陽聲韻六部,陰聲韻四部。陰聲韻除歌部沒有入聲韻相配,其他三部均有入聲相配。陽聲韻除侵韻配有入聲,其余各部陽聲韻都沒有入聲韻相配。顧氏的四部入聲韻:
支部入聲韻:質術櫛昔職物迄屑薛錫月沒曷末黠锫麥德屋。
魚部入聲韻:屋沃燭覺藥鐸陌麥昔。
蕭部入聲韻:屋沃覺藥鐸錫。
侵部入聲韻:緝合盍葉帖洽狎業(yè)乏。
(二)張畊古韻九類二十五部表:
第一類:(1)阿部:歌戈麻支佳(2)烏部:模魚虞麻(3)堊部:鐸藥覺陌麥昔錫;第二類:(4)膺部:蒸登(5)噫部:之灰咍皆尤(6)億部:職德屋麥;第三類:(7)翁部:東冬鐘江(8)謳部:侯幽尤虞蕭宵肴豪(9)屋部:屋沃燭覺錫;第四類:(10)央部:陽唐庚耕(11)夭部:蕭宵肴豪(12)約部:藥覺鐸屋沃錫陌麥;第五類:(13)嬰部:耕庚清青(14)娃部:支齊佳(15)厄部:昔錫麥陌;第六類:(16)殷部:真諄臻文欣魂痕先仙(17)衣部:脂微齊灰皆咍 (18)乙部:質術櫛物迄沒屑薛黠鎋;第七類:(19)安部:元寒桓刪山先仙(20)靄部:泰夬怪祭廢霽(21)遏部:月曷末黠鎋屑薛;第八類:(22)音部:侵覃談鹽添(23)邑部:緝合盍葉怗;第九類:(24)醃部:覃談鹽添咸銜嚴凡25)部:合盍葉怗洽狎業(yè)乏。
張畊根據《廣韻》考證《說文》,發(fā)現《說文》中的諧聲字往往跟毛詩用韻相合,分古韻分為九類二十五部。張畊所分前七類各三部,陰陽入相配,入聲韻兼配陽聲韻和陰聲韻。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類沒有陽聲韻,有兩部陰聲韻,這樣入聲韻就和兩部陰聲韻相配。后兩類只有陽聲韻和入聲韻兩部,入聲韻和陽聲韻相配。
三、張畊和顧炎武古韻分部比較:
從上面兩個簡表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張畊古韻分部比顧炎武詳細得多。
張畊所分的第一類是合并顧氏的歌部和魚部,張畊的阿部和顧氏歌部基本相同,多出佳韻一部分;張畊分出虞韻一部分屬烏部,沒有顧氏魚部所分的侯韻;堊部全是入聲韻:鐸藥覺陌麥昔錫韻,和阿部、烏部相配;顧氏以入聲配陰聲,東部是陽聲韻,因此沒有入聲相配;顧氏的魚部是陰聲韻,與之相配的入聲韻是:屋沃燭覺藥鐸陌麥昔韻。第二類膺部是顧氏的蒸部,噫部是顧氏支部的一部分,億部全是入聲韻,而且是顧氏支部入聲韻的一部分,和膺部、億部相配;顧氏的支部是陰聲韻,自然有入聲與之相配。第三類的翁部是顧氏的東部;謳部包括顧氏蕭部的一部分以及魚部的侯韻;屋部全是入聲韻,與翁部、謳部相配;顧氏的蕭部和魚部都是陰聲韻,有相應的入聲韻與之相配。第四類央部是顧氏陽部和耕部一部分;夭部是顧氏蕭部的一部分;約部全是入聲韻,和央部、夭部相配;顧氏的蕭部是陰聲韻,有相應的入聲韻與之相配。第五類的嬰部是顧氏的耕部;娃部是顧氏支部的一部分;厄部全是入聲韻,是顧氏支部的入聲韻的一部分。張畊把顧氏真部分做真、元兩部,第六類殷部就是顧氏真部以下七韻和先、仙韻一部分;衣部是顧氏支部的一部分;乙部是入聲韻,是顧氏支部入聲韻的一部分。第七類的安部是從顧氏真部分出的元以下五韻和先、仙一部分;靄部韻顧氏所分韻部未收;遏部全是入聲韻,和安部、靄部相配,是顧氏支部入聲的一部分。第八類的音部是顧氏侵部侵覃談鹽添韻的一部分,張畊把顧氏侵部韻字分成兩部分,侵覃談鹽添韻的一部分歸入此部,邑部是入聲,是顧氏侵部入聲韻的一部分。第九類的醃部是顧氏侵部韻侵覃談鹽添韻的一部分和咸銜嚴凡韻, 部是入聲韻,和醃部相配,是顧氏侵部入聲韻一部分。
四、小結
顧炎武是清代古音學的開山之祖,他建立的古音體系雖不甚精密,但作為古韻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在古音學史上具有導夫先路的作用。古韻分部經過后人的繼承和發(fā)展,古音學體系越來越完善,張畊的古韻分部是在總結前人韻書論韻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對古韻學的繼續(xù)發(fā)展有相當大的價值。
(作者簡介:王歡歡(1986.3-),女,漢族,河南駐馬店人,福建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