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蓮
一、教育需要愛
“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在這種傳統(tǒng)思想的指導下,我們踐行著“師道尊嚴”??墒?,社會在發(fā)展,觀念要更新,尤其在參加暑期培訓學習之后,更是深有感觸——教育需要“發(fā)乎‘情止乎‘禮”,教育需要愛,教育不需要體罰。
(一)學生需要獲得愛。愛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是人類的永恒話題。心理學研究表明,愛是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需要,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人是社會人,不能離開集體環(huán)境,在集體中人既需要別人愛自己,又需要自己愛別人。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一個孩子在入學以前都是家中的寵兒,在父母的關懷教育下成長;進入學校以后,教師成為孩子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尤其是寄宿制學校,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和教師一起度過的,他們學習得好壞,生活得是否開心,成長得是否健康,都和教師有極大的關系。因此,他們對教師有一種特殊的依戀心理,希望得到教師的愛,渴望老師像父母那樣關心照料自己,體貼愛護自己。
事實證明,學生在得到教師的關愛和呵護以后,常常會在生活、學習中產生更大的勁頭,甚至鉚足了干勁。當他們遇到痛苦和挫折時,教師的關心和開導使他們得到更大的安慰,從而走出痛苦;當他們犯了錯誤以后,教師真誠的幫助和公正的評判使他們感到獲得了最大的諒解,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懲罰,從而鼓起前進的勇氣;當他們獲得成功時,教師真心的贊揚與鼓勵乃至贊許的眼神使他們超越成功,從而邁向更高的臺階。所以,當教師給學生以愛,當教師以自己的熱忱與真摯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時,會收到事半功倍的超出預想的教學效果。
(二)教師需要付出愛。給予愛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關鍵,是開展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動力。教師首先必須對學生充滿無私的愛心,這樣才能想方設法教好學生,才能產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強烈愿望。一個愛學生的教師,為了教好學生,在自己的崗位上辛勤勞動,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課前,才能潛心鉆研和努力創(chuàng)造教育教學的方法和藝術;課上,才能滿腔熱情地傳道授業(yè)解惑;課后,才能興趣盎然地去深入學生、了解學生,心甘情愿地做那些有益學生的各種繁雜瑣碎的工作。如此教師,才能一心牽掛著學生:學生進步了,感到欣慰;學生退步了,焦急不安。這樣的教師,怎能叫學生不喜歡?“親其師,信其道”,這樣的教育怎會不成功?
(三)教育現狀需要愛的回歸。然而現在,應試教育在中國教育的舞臺上長盛不衰,盡管我們大力倡導素質教育。這種教育只重“才”,不重“人”;只重知識技能與分數,不重視精神的建構和人性的完善。這完全湮沒了教書育人的本體功能。教師在教學中只是不帶真情實感傳播知識的工具,在教育中只是說教訓話的牧師。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钡侨绻鄙僬媲榈耐度?,缺失真誠的關愛,師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心靈溝通,就不可能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膶W生來。
“先成人,再成才”,因此,教育需要愛,我們要用愛澆灌教育幼苗,使之開出“德馨”的鮮花。
二、如何在教育中正確而有效地愛學生
(一)面對渴望求知的孩子,除了嚴謹治學、授業(yè)解惑之外,還要無理由、無條件地去愛所有的孩子。愛那些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愛那些品行乖巧的學生,愛那些后進的學生,愛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
(二)用理解、寬容的心態(tài)看待孩子的過錯。要允許學生犯錯,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我們不能規(guī)定孩子立馬改掉錯誤,而要從思想上幫助他們尋找問題的根源,循循善誘,耐心地幫助孩子認識并逐漸改正錯誤,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因材施教。有關這樣一則故事:有一次,孔子講完課回到自己的書房,學生公西華給他端上一杯水。這時候,子路匆匆走進來,大聲地向老師討教:“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嗎?”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條斯理地說:“總要問一下父親和兄長吧?怎么能聽到就去做呢!”子路剛出去,另一個學生冉有悄悄地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問:“先生,我要是聽到正確的主張,就應該立刻去實行嗎?”孔子馬上回答:“對,應該立刻實行。”冉有走后,公西華奇怪地問:“先生,一樣的問題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說:“冉有性格謙恭,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是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的意見,三思而行。”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較大的影響,我們同樣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找到合適的教育途徑和方法,才能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四)要公平對待學生。教師對待學生,一定要是非分明,辦事公正,表揚不過分,批評不偏激,審情度理,實事求是,決不可感情用事。比如,對同樣犯了錯誤的兩個學生,切不可認為成績好的永遠是對的,搗蛋鬼永遠是成績后進的。
(五)愛學生并不排斥對學生嚴格要求。只有對其嚴格要求,加強教育,才能促使他們進步、成人、成才。
英國哲學家羅素在《教育與美好生活》中指出:“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發(fā)展?!苯處熞脨塾绊懡逃⒆?,使學生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發(fā)展,使孩子成為祖國的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