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
看圖學文是圖畫與文章密切相結(jié)合的一種講讀課文,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種特殊課型,它由圖和文兩部分有機構(gòu)成。其特點是:圖文緊密結(jié)合,圖畫形象表現(xiàn)課文,課文準確描述圖畫。該類課文主要是通過仔細看圖幫助理解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體會作者表達圖意的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
以下我就在看圖學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幾個方面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通過看圖學文培養(yǎng)觀察、想象能力
觀察是在大腦神經(jīng)參與下視覺、聽覺、嗅覺等各種感覺器官對外界事物的感受活動。要想使小學生養(yǎng)成在思想上重視觀察,在行動上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訓練。
小學生觀察事物往往籠統(tǒng),沒有一定的順序,因此,在此類課文的教學中,要把會看圖、看懂圖意作為初步要求,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學文。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會看圖、看懂圖意的核心是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如我在教學《艱苦的歲月》這篇課文時,先指導學生按先整體后局部的順序觀察這幅圖。先認識畫面上是一老一少紅軍戰(zhàn)士在戰(zhàn)斗間隙吹笛、聽笛的情景,然后引導學生對局部作細致觀察??砂慈宋锏囊轮⑿误w、面容、動作、表情等幾個層次進行觀察。要注意啟發(fā)學生一邊觀察一邊展開合理的想象,把握畫面主要內(nèi)容。在指導觀察圖畫時,我有意識地滲透課文作者的敘述順序,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按一定順序觀察的良好習慣。
要用文字準確、生動地描述一幅圖畫內(nèi)容,除了細心觀察外,還必須根據(jù)圖意展開合理的想象。如《艱苦的歲月》一文,在學習一些聯(lián)想性語句時,我告訴學生這些都是課文作者根據(jù)圖意展開的合理想象,目的就是使“文”顯得更豐富、更有情趣。接著又啟發(fā)學生看圖想象:小紅軍聽到笛聲,他看到的“未來”和“希望”是什么樣的呢?讓學生通過這些問題展開豐富的想象。
又如在教學《燕子》這課時,開始就指導學生看看圖上都畫的什么,這些東西(燕子、青草、野花、柳樹、稻田、湖水等)都處于什么季節(jié),這個季節(jié)這些景物都有什么變化,等等,要他們各述所見。當學生觀察到春季大自然的變化時,我又繼續(xù)追問:你們看到春天里萬物都在變化,有什么想法或感觸?同時要求學生圍繞本課的題目《燕子》,看看燕子的外形特點和飛行時的形態(tài)特點,把燕子的“來”“飛”和大自然的變化聯(lián)系起來,抓住題目談?wù)勛约旱南敕ê透惺?。這樣,既指給學生思路,又不拘于書上文字的框框,要學生各述所見,各談自我感受,就能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發(fā)展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通過看圖學文培養(yǎng)口語表達能力
說話訓練說話是小學語文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教學中,我們要重視說話訓練,并把說的訓練貫穿于整個教學始終。觀察圖畫時,可讓學生用一句話或幾句話把圖意連起來說一說。如學習、觀察了《小猴子下山》五幅圖后,我引導學生用上“先、再、又、最后”等詞把五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理解詞義時,讓學生用每個詞說一句話。學習了一段話后,讓學生用一句話說說這段話的意思。如教學《烏鴉喝水》時,我出示幻燈設(shè)問:①請小朋友依次看三幅圖,再各用一句話把圖上的意思概括出來。②請用一句話或幾句話把三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學生看著幻燈片中美麗生動的圖畫,情緒高昂,踴躍舉手作答,從而達到了口頭表達能力訓練的目的。
盡管“圖”是靜止的畫面,但美麗的圖畫對小學生很有吸引力。所以我在教學中始終堅持因勢利導,從圖入手,指導學生通過看圖,了解客觀事物,訓練其口頭表達能力。在教給學生觀察方法的基礎(chǔ)上,訓練學生用恰當?shù)脑~句和具有個性的語言表達圖意。如《秋天》的插圖,是一幅色彩鮮明的秋景圖,可按照從上到下,從遠到近的順序觀察。在學生弄清圖上景物后,要求學生具體觀察天空、云朵、稻田、梧桐樹的顏色、樣子及小動物的動作,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圖意,注意句與句之間的銜接。而《溫暖》一課的插圖,可讓學生帶著“敬愛的周總理為什么緊緊握住一位清潔工人的手”這一問題,從畫面人物入手,觀察他們的衣著、動作、神態(tài),再觀察近處的樹枝、落葉、清潔車,遠處的人民大會堂及門前停放的小轎車,最后引導學生把人物與景物聯(lián)系起來,展開合理想象,從而完整地表達出來。這對發(fā)展學生語言是大有裨益的。
三、通過看圖學文訓練閱讀理解能力
小學生由于受年齡和知識面的限制,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較差,而看圖學文則用圖的形象性降低了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難度。比如《荷花》一課,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課文,幾乎是字字都含形象美且包含著作者強烈的喜愛之情,而三年級的學生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一時很難從具體語言中體會他的形象美,如此,便可借用圖畫中的那幅荷花圖去啟發(fā)學生,先讓他們根據(jù)圖意,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他看到的荷花,然后再把他們帶回課文的文字情景中,如此,他們在圖文的兩相對照中體會到了語言文字的精妙之處,無形中閱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通過看圖學文提高寫作能力
小學生敘述和描繪事物,往往缺乏條理,說不具體。比如說天氣冷,就會寫“天氣太冷了”,說熱,就會寫“天氣太熱了”,語言貧乏;敘述事情沒有順序,顛來倒去,脈絡(luò)不清。而看圖學文的目的正是要使學生通過看圖學文的學習,養(yǎng)成說話寫作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良好習慣。如《放風箏》一文,它是一篇看圖學文。本文向大家展示了一幅生動鮮活的早春兒童生活圖畫,表現(xiàn)了孩子們健康向上的情趣,以及熱愛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享受生活的良好精神風貌。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理解并體會作者對放風箏過程的描寫,感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喜悅心情。作者是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來寫的,課文條理清楚,對事物的描繪也生動形象。在寫到運動場去放風箏的小哥倆的動作時,運用了形象、準確的動詞,刻畫出了他倆放風箏的嫻熟技藝和喜悅心情;在描寫天空中多姿多彩的各式風箏時,作者又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具體形象的把那些風箏寫得活靈活現(xiàn),使讀者受到了強烈的感染。學生在學文時,看看圖是怎樣畫的,讀讀文是怎樣寫的,想想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就能逐漸認識和學會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敘述和描繪事物的方法,提高說和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