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
【摘要】著名新聞攝影理論家,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創(chuàng)始人蔣齊生先生曾提出,圖片編輯“是本報權(quán)威的新聞攝影代言人和業(yè)務指揮官,他的業(yè)務和職責主要有兩條:一、著重培養(yǎng)本報新聞記者;二、在報紙版面上很好地運用新聞照片,”并建議圖片編輯應在“報紙總編一班人中設立”。但遍數(shù)全國的媒體,目前一般都是設專職圖片編輯,甚至還有由版面編輯代勞的。但筆者覺得,在現(xiàn)有狀態(tài)下,要想達到蔣老要求所產(chǎn)生的效果,通過搞好與各方的關系是能夠?qū)崿F(xiàn)的。
【關鍵詞】圖片;編輯;關系
一、“本錢”在手心不慌
圖片編輯的本錢就是過硬的專業(yè)素質(zhì),這樣別人才愿意和你建立緊密、和諧聯(lián)系。專業(yè)素質(zhì)表現(xiàn)在,首先要會看圖片。一是看圖片反映的主題內(nèi)容是否符合當前報道要求,不發(fā)與黨的聲音不一致、不符合社會公共道德、沒有人文關懷、不尊重個人隱私的圖片;二是看圖片的新聞性、時效性是否強,一般情況下,新聞性、效性強的圖片就應首先安排編發(fā);三是看圖片的畫面是否有典型瞬間,有典型瞬間的新聞圖片才有視覺沖擊力。其次,加工新聞圖片要適度、有技巧。一方面是根據(jù)畫面表現(xiàn)主題和畫面構(gòu)成的需要,在忠實于原作反映的事實與情景的基礎上,對圖片進行必要的剪裁加工。另一方面是對新聞圖片進行有效的“組合”,增強圖片報道的信息量和視覺效果。第三,要具備分辨真?zhèn)蔚哪芰头椒?,發(fā)假新聞是最大的失誤。要仔細觀察,認真辨別,合成的圖片,一般從光線、透視能看出些端倪,再查看圖片屬性,就更準確些。前段時間,一位通訊員發(fā)來一張開學活動的圖片,非常生動,正準備大幅使用,卻發(fā)現(xiàn)它的原始拍攝日期是5月份的,經(jīng)聯(lián)系也證實了根本不是開學時的活動,典型的假新聞。第四,編輯圖片說明要有文采。圖片文字說明不僅要對圖片進行解說、補白,更要對新聞形象有所升華。這樣編輯出來的圖片才能更好的體現(xiàn)它的價值,提出的建議才有分量。
二、背靠大樹好乘涼
作為圖片編輯,工作中常常有人微言輕、力不從心的感覺,這就需要我們找棵 “大樹”做靠山。
我們報社社長是一位超級攝影發(fā)燒友,技術(shù)方面沒說的,嚴謹?shù)搅丝量痰某潭?。在做?0多年的領導,政治素質(zhì)、新聞敏感更是高人一籌。筆者每天把本報記者和通訊員的圖片稿下載好建檔,然后向社長推薦。把關、定稿都是社長的事情。
有了這個“靠山”。當今的《阜陽日報》、《潁州晚報》才會出現(xiàn)圖文并重的局面。新聞圖片不再是報紙的配角,攝影記者因受到重視而士氣倍增。日報每天的大幅圖片、晚報一版的通欄圖片,成了風格,成了標識。因所謂“必發(fā)”文字稿件太多而擠壓圖片、甚至不發(fā)圖片的現(xiàn)象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
有了這個“靠山”,最難的人情關把住了。鐵面無私,看照片不看作者,以圖片質(zhì)量說話的選稿原則,使得選用的圖片令人信服,大家無怨言,慢慢的形成了健康的風氣,記者們拍的不太好的圖片都不好意思拿出來,更別說非要求見報了。
“靠山”雖好,壓力也是巨大的。和社長一起看圖片時,筆者最怕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今天沒有一版的照片呀”。圖片受重視了,要求也高了,在內(nèi)行人面前,是別想蒙混過關的。每當這時,筆者的心里都像灌了鉛似的,總覺得是自己的工作沒做好,有負領導的希望與重托。同時也意味著今天又要熬夜了。趕緊與各位記者、通訊員聯(lián)系,約稿,把窩在手里的圖片趕緊發(fā)過來;上系統(tǒng)看看其它版是不是有可用的圖片。經(jīng)常搞到深夜才能完成當天的任務。
三、樂為他人做嫁衣
作者和編輯一直以來就是一對矛盾,攝影記者與圖片編輯也是如此。作為編輯,不能認為記者圖片的生殺大權(quán)掌握在自己手里,就不尊重別人的勞動,記者不給你及時供稿,真正著急的還是編輯自己。
但是這樣做并不意味著無原則地以記者滿意為準繩。因為如果一張圖片是攝影記者非常辛苦拍來的,他就會把這種得來不易也帶入對照片的評價中,結(jié)果就會失去客觀的評判。圖片用的位置、大小達不到預期,就會有怨言產(chǎn)生。而作為觀者的圖片編輯只會從最后的結(jié)果進行評價,不受照片產(chǎn)生過程的影響,會客觀一些。但也應充分體會記者的艱辛,了解攝影記者拍攝照片的意圖,了解新聞內(nèi)涵,才能使圖片得到更好的運用,才能使圖片的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才能做到真正的客觀公正,攝影記者才能滿意,才能更好的密切合作。
怎樣做才能使記者滿意圖片的使用,心情愉快、積極主動的投入采訪工作呢?
今年一月份,筆者在發(fā)稿平臺上瀏覽《潁州晚報》版面時,發(fā)現(xiàn)A9版上有一幅兩欄的圖片《別煩,我就是拉你坐車》,感覺不錯,趕忙調(diào)大圖看,抓拍很生動,批評很善意。當即和晚報值班總編聯(lián)系,把圖調(diào)到一版,發(fā)通欄大圖。報紙出來后,受到讀者和網(wǎng)民的一致好評,最滿意的當然還是記者,不僅有面子,稿費也高了好幾倍;還有一次,記者在火車站拍了一組情侶出行的圖片,但無論用哪一張,都覺得單薄。于是我選了3幅有代表性的組合到一起,并冠以《與愛同行》的標題,主題立刻凸顯了出來,也增強了厚重感,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晚報一版通欄見報后,自然是一片贊揚聲。記者自己都說,沒想到能有這么好的效果。
同時,從記者的立場想問題,理解記者的辛苦。今年6月,一位記者到潁上采訪麥收后種稻插秧的新聞,這種新聞不像單位的宣傳照片,沒有人熱情接待,自己租車去的。為了找到一個好角度,記者下到水田里,相機貼著水面,拍出了視角新,沖擊力強的好圖片。辛苦不說,腿上還被螞蝗叮了。所以筆者極力向社長建議要把這張圖片用成晚報一版通欄圖片。這樣記者才覺得自己的辛苦值得,才能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其他的像烈日下呀、冰雪里呀,這些圖片只要拍的好,都盡力爭取發(fā)得好。
為了給記者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從去年開始,報社要我們視覺藝術(shù)中心每周在日報編發(fā)一個《視點》圖片版;在晚報編發(fā)一個《視覺新聞》圖片版。從策劃選題到編輯排版,工作量一下加大了許多,壓力也很大,而筆者自己卻沒有任何收入的增加。但考慮到能提高記者的稿費收入,也樂得盡心去做了。這個版面的開設,受到上級領導和讀者的贊賞,更是受到記者的歡迎。
當然,有時候也出現(xiàn)不如人愿的時候,但只要解釋清楚,記者還是能理解的。今年2月份,一位記者拍了一組《小候鳥》返鄉(xiāng)的圖片。但是,當天的《阜陽日報》4版剛發(fā)了一組新華社的《春運中遷徙的“小候鳥”》。盡管我覺得本報記者拍的比這組還精彩,但也只能忍痛割愛了;還有一位記者拍的《8年前公交結(jié)情緣8年后公交作婚車》,無論是照片本身,還是新聞性,都是難得的好稿件。但當天晚報一版有半版廣告,圖片只發(fā)了三欄大小,實在可惜。
要使記者滿意,就要多動腦筋、想辦法。這樣做會辛苦許多,有時還會有自討苦吃的感覺,但既然做了為別人做嫁衣的工作,那就要把嫁衣做得漂亮一些,辛苦一些也是值得的。
四、相互理解多體諒
現(xiàn)在我經(jīng)常會為圖片的事情發(fā)愁。圖片少了,愁沒圖可發(fā),是最難辦的。圖片雖多,但無好的,愁一版。圖片多,好的也多,還是愁,愁有些記者的辛苦可能會白費。
前兩種情況,靠記者的努力來解決,后一種情況,就要靠和版面編輯搞好關系了。以我們的現(xiàn)狀,圖片編輯是不可能去指揮版面編輯的,圖片用的大小,數(shù)量基本還是掌握在版面編輯手里。也不能事事都去找社長,那樣不僅顯得自己無能,還會搞僵與版面編輯的關系。
要搞好關系,就要理解版面編輯的苦衷。圖片有時用的不好,并不是有意為難誰,版面編輯也經(jīng)常會當不了版面的家。遇到領導及重大活動,廣告發(fā)布等只能服從大局。另外,版面編輯有自己的編排理念,他們會根據(jù)稿件合理的布局當天的版面,圖片一般也要服從這個整體。工作中我們要積極配合,對他們的需求有求必應,提供他們滿意的配圖。文字稿件緊張時,圖片及時跟上,使他們從容一些。這樣,等我們有要求時,他們才會最大限度的給予配合,才能達到多發(fā)圖、發(fā)大圖的目的。
(作者單位:阜陽日報社)
責編:劉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