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浩
銅鏡是青銅器中獨成體系的妝奩用器,一般制成圓形或方形,其背面鑄銘文案,并配鈕以穿系,正面則以鉛錫磨礪光亮,可清晰照面。齊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的小型銅鏡,造型、裝飾均較原始,應是目前考古資料中所知最早的一面銅鏡。商、西周和春秋時的銅鏡,都有零星發(fā)現(xiàn),戰(zhàn)國始盛行,產(chǎn)量大增。到漢代,由于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加之西漢中葉后經(jīng)濟飛速繁榮,銅鏡制作產(chǎn)生了質(zhì)的飛躍。所制銅鏡工藝精良,質(zhì)地厚重,鏡背銘文、圖案豐富多樣。后經(jīng)唐、宋兩次發(fā)展高峰,到明清時期,隨著近代玻璃的誕生,銅鏡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盱眙縣博物館藏有銅鏡二百余面,均系當?shù)爻鐾?,現(xiàn)擇其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介紹如下:
西漢家常貴富銘文鏡(圖1)
圓形,圓鈕,并蒂十二連珠紋鈕座,鈕座外一周內(nèi)向十六連弧紋帶,短斜線紋圈帶外為內(nèi)向十六連弧紋緣。四乳及“家常責富”銘相間配列。四乳有并蒂四葉形座。篆體銘文,筆畫轉(zhuǎn)角方折,端莊規(guī)整。邊有裂縫。直徑15.7厘米。盱眙東陽收購站雜銅中揀選。附拓片(圖2)。
西漢日光草葉紋鏡(圖3)
圓形,圓鈕,四葉紋鈕座,內(nèi)向十六連弧紋緣。座外方格內(nèi)每邊二字,連讀為“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方格四角伸出雙瓣苞花枝紋,乳釘及花苞間有草葉紋。此鏡保存完整,局部有銹斑,紋飾精美,做工精細。直徑13.9厘米。盱眙東陽收購站雜銅中揀選。附拓片(圖4)。
西漢四乳四虺鏡(圖5)
圓形,圓鈕,十二并蒂連珠紋鈕座,座外二周短斜線紋圈帶夾一周凸弦紋,素寬緣。兩組細短斜線紋圈帶內(nèi)為主紋。主紋為四乳、四虺相間環(huán)繞。四乳有圓座,四虺呈鉤形軀體,兩端同形,在身軀外有一只有冠羽鳥紋,身體內(nèi)側(cè)有四只帶羽冠的鳥紋,三只站立,一只作展翅飛翔狀。保存基本完好,已銹蝕。直徑15厘米。盱眙東陽小云山陳臨墓出土。附拓片(圖6)。
西漢四乳四神鏡(圖7)
圓形,圓鈕,四葉紋鈕座,座外二周短斜線紋夾一凸弦紋,素寬緣。主紋為四乳、禽獸相間環(huán)繞,四乳有圓座。四乳間有羽人戲龍,翼虎逐羊,朱雀對長尾狐。該鏡紋飾精美,題材新穎,人物及禽獸刻畫生動、逼真。保存基本完好,邊稍有腐蝕。直徑16厘米。盱眙東陽收購站雜銅中揀選。附拓片(圖8)。
西漢四乳朱雀鏡(圖9)
圓形,圓鈕,十二并蒂連珠紋鈕座,座外二周短斜線紋夾一凸弦紋,素緣。兩短斜線紋圈帶間為主紋,均勻排列并蒂八珠座四乳,其間各有一相對的鳳鳥,鳳鳥相向而立,欲作鳴啼狀,尾翼伸展。該鏡保存完整,品相較佳,鳳鳥紋刻畫細致、精巧。直徑12.8厘米。盱眙東陽收購站雜銅中揀選。附拓片(圖10)。
西漢鳥獸紋規(guī)矩鏡(圖11)
圓形,圓鈕,圓鈕座,云氣紋緣。座外重圈內(nèi)環(huán)列九乳,乳間配置云氣紋。方格外置八枚四葉紋座乳釘,T、L、V紋分為四方八極,其間配置八只珍禽異獸。動物作奔跑狀或蹲立狀,紋飾刻畫精細,生動逼真。在主紋及云氣云紋緣之間夾一周短斜線紋圈帶及鋸齒紋。此鏡布局精美,保存完整,包漿較佳。直徑16.6厘米。盱眙東陽收購站雜銅中揀選。附拓片(圖12)。
東漢重列式神獸鏡(圖13)
圓形,圓鈕,圓鈕座,內(nèi)緣有銘文帶一圈。神獸自上而下可分為五段。第一段中間正面端坐一仙人,兩側(cè)有背向而立的禽鳥;第二段中間格內(nèi)直行銘文為“君宜官”,兩側(cè)有端坐的仙人;第三段鈕兩側(cè)有仙人;第四段一神獸居中,兩獸端坐于兩側(cè);第五段中間端坐一仙人。第二、三段兩側(cè)左有一龍,右有一虎。第四、五段兩側(cè)左有一人首鳥人,右有虎形神獸。邊緣銘文為:“吾作明鏡,幽涑宮商,周口容象,五帝天皇,白牙單琴,……”。原殘,經(jīng)南京博物院修復。直徑12厘米。盱眙桂五寶山出土。附拓片(圖14)。
漢末六朝之際青蓋龍虎紋鏡(圖15)
圓形,圓鈕,圓鈕座,內(nèi)緣飾波線紋。鈕座外一龍一虎夾鈕對峙,尾部飾禽鳥、羽人,均系高浮雕,虎側(cè)有“青蓋”二字。紋飾精美,刻畫精細,布局合理,題材較為新穎。保存完好,局部有銅銹。直徑10厘米。盱眙縣土產(chǎn)公司雜銅中揀選。附拓片(圖16)。
唐代海馬葡萄鏡(圖17)
圓形,獸形鈕,邊緣飾纏連的枝蔓花葉。雙線高圈將鏡背分為二區(qū),內(nèi)區(qū)飾姿態(tài)各異的六個瑞獸,空間以葡萄作飾,瑞獸或作奔跑狀,或作站立狀,生動逼真,刻畫精美;外區(qū)以禽鳥、葡萄等作飾,禽鳥或蹲在蔓枝之上,或作飛翔狀。保存完整,局部有銹。直徑20厘米。盱眙龍山出土。附拓片(圖18)。
唐代花鳥鏡(圖19)
八出葵花形,圓鈕。鈕兩側(cè)各有一只鸞鳥,口銜綬帶,振翅而立,足踏在盛開的花朵上,尾上翹。鈕下一鴛鴦蹲在花枝上,梳理翅間羽毛。鈕上飾花枝。弦紋外飾花枝、流云紋。保存完整,包漿較好。直徑12.8厘米。盱眙十里營雨露出土。附拓片(圖20)。
元代人物多寶鏡(圖21)
圓形,錠形鈕,高棱緣。畫面作豎三分法格局。上飾闕樓和同向飛翔的仙鶴;中飾四童子嬉戲;下飾公雞、蓮花和雜寶。題材新穎,布局精密。保存完整。直徑9,8厘米。嘉山縣文保所交換。附拓片(圖22)。
明代馬字仿漢鏡(圖23)
圓形,圓鈕,鈕座四葉間有銘文“長宜子孫”四字,邊飾波線紋。四葉紋乳座間飾龍、虎、熊、牛、鳥等,一側(cè)凸起的小圓面內(nèi)有銘文“馬”字。保存完整。直徑17.7厘米。盱眙縣土產(chǎn)公司雜銅中揀選。附拓片(圖24)。
盱眙館藏的這批精品銅鏡,種類豐富,跨度較大,從戰(zhàn)國晚期至明清,各個時代的銅鏡都羅列在內(nèi)。這批銅鏡紋飾精美、題材新穎、罕見,為研究中國古代銅鏡史、青銅工藝及古代人類的日常生活提供極好的實物資料。